?

心內科帶教中基于微信平臺的混合教學模式的效果研究

2022-10-27 16:35劉靜悅衣麗麗
繼續醫學教育 2022年9期
關鍵詞:心內科實習生混合

劉靜悅 衣麗麗

心內科護理學是一門知識復雜、內容較多的學科,學習的難度較大。傳統的心內科護理帶教方法主要通過帶教老師指導實習生進行臨床實踐與理論學習,使實習生掌握心內科護理知識及基本護理操作,該方法可保證教學計劃的順利進行。但該方法過于照本宣科,不利于發揮實習生的自主性[1]?;旌辖虒W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將教學活動分解成各個不同的模塊,帶教老師采取適當的教學方法,引導實習生完成各個模塊的學習,從而達到教學目標?;旌辖虒W借助微信平臺可將傳統教學與互聯網深度融合,激發實習生的積極性、創新性[2]。故本研究在心內科護理帶教中應用基于微信平臺的混合教學模式,分析該帶教方法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 年9 月至2020 年12 月在本院實習的76 名實習生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摸球法將實習生分為觀察組(n=38)和對照組(n=38)。納入標準:在校的全日制護理專業實習生。排除標準:留級生;存在心理障礙的實習生;逃課次數>2 次的實習生。觀察組中,男生2 名,女生36名;??粕?2 名,本科生26 名;年齡19 ~24 歲,平均(21.25±1.98)歲。對照組中,男生3 名,女生35 名;??粕?3 名,本科生25 例;年齡19 ~25 歲,平均(21.47±2.01)歲。兩組實習生的年齡、學歷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對比。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的心內科護理帶教方法,依據教學計劃開展理論及技能操作課程。由帶教老師向實習生講解冠心病、高血壓、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護理理論知識;采用講解案例、教學示范、提問等方式指導實習生進行技能操作。

觀察組:采用基于微信平臺的混合教學模式。1)理論學習。①課前:課前1 周,將教學資源上傳至微信平臺,帶教老師于班級微信群內發布學習公告,打開在線答疑通道,答復實習生問題;讓實習生通過案例和資料,找出知識的疑難點,完成預習筆記、預習練習、病例討論,設置學習進度條、任務消息推送,帶教老師于微信后臺觀看練習題完成進度、病例討論數等線上學習進度,對任務完成度較低實習生及時進行督促,對于高頻率錯題、疑難知識點,則安排線下講解課。②課中:講解、分析實習生的高頻率錯題、疑難問題;對重難點內容采用思維導圖進行總結和點撥,引導實習生分析、發現問題;待問題解決后,通過微信平臺發布課堂測試題目,讓實習生練習相似的題目。③課后:帶教老師通過微信平臺發布作業、單元測試,并設置截止時間和消息推送;通過微信管理平臺查看學生課后反饋和學習進度。2)臨床見習。發布見習要求及任務;實習生完成對患者的護理措施后,將見習作業上傳至平臺,帶教老師點評見習作業,并及時返回;實習生總結存在的問題。3)護理操作訓練。操作課程前3 d 于平臺發布操作視頻、學習內容;上課過程中,讓實習生先進行操作,根據存在的操作問題針對性講解示范,示范結束后,囑咐實習生再次練習并反復訓練難點操作。4)復習總結。每個課程、單元結束后,總結知識的重點、難點,制作思維導圖,上傳至平臺;指導實習生學習。5)情景模擬:在情景模擬前3 d 于平臺更新資料庫、情景模擬案例,并明確任務要求;課中組織實習生分組,讓其隨機抽取情景模擬案例,再進行角色分配,通過扮演醫護人員和患者,實施體格檢查和問診,帶教老師評估情景模擬過程,對實習生進行評分;總結、點評實習生的行為,并將結果上傳至微信平臺;積極處理實習生體驗反饋。

1.3 觀察指標

在課程結束后4 周對兩組進行理論、客觀結構化臨床(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OSCE)考試,測試實習生理論、實踐的掌握狀況。理論考試滿分為100 分,考試內容為冠心病、高血壓、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護理理論知識,實習生的成績越高,則說明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越高。OSCE 考試的滿分為100 分,該測試通過考查實習生的問診、體檢評分、健康教育評分、護理評分,檢測實習生的臨床實踐水平,實習生的成績越高,則說明其臨床實踐的能力越高。

采用自主學習能力調查表評估實習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該調查表的滿分為40 分,通過對混合教學模式的看法、調查實習生的自主學習計劃、學習方式等方面綜合調查,實習生的得分越高則表明其自主學習能力越高[3]。

在課程結束后調查觀察組對基于微信平臺的混合教學模式的滿意程度,采用醫院自制的調查問卷進行評估,問卷共有6 個評估項目,每個項目均包括肯定、一般和否定3 個選項,項目內容包括:1)對本次教學模式是否滿意。2)本次教學模式是否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和學習負擔。3)本次教學模式是否能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4)本次教學模式是否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5)本次教學模式是否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6)是否希望繼續使用和推廣該教學模式。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3.0 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行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的理論考試成績、OSCE 成績以及自主學習能力評分比較

觀察組的理論考試成績、OSCE 成績、自主學習能力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的理論考試成績、OSCE 成績以及自主學習能力評分比較(分, ±s)

表1 兩組的理論考試成績、OSCE 成績以及自主學習能力評分比較(分, ±s)

組別 人數 理論考試成績 OSCE 成績 自主學習能力評分對照組 38 82.06±8.16 85.51±5.51 30.28±1.96觀察組 38 89.63±9.97 92.62±6.92 37.14±2.03 t 值 - 2.93 4.02 11.41 P 值 - <0.05 <0.05 <0.05

2.2 觀察組實習生對基于微信平臺混合教學模式的滿意程度評價

觀察組實習生對基于微信平臺混合教學模式的滿意程度較高。見(表2)。

表2 觀察組實習生對基于微信平臺的混合教學模式的滿意程度評價[ 名(%),n=38]

3 討論

心內科護理學作為一門臨床課程,由于該學科的實踐性和理論性較強,與病理、生理、解剖等學科的聯系緊密,導致實習生學習的難度較大。傳統的心內科護理帶教以帶教老師為主導,實習生被動接受心內科護理學的相關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難以有效提升教學效果[4]。

本研究中,觀察組理論考試成績較高于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該結果表明,在心內科護理帶教中應用基于微信平臺的混合教學模式有助于實習生掌握理論知識。心內科護理學的理論知識包括專業知識、一般知識,該類知識具有系統性,實習生需要全面理解教材內容方可較好掌握。在傳統心內科護理帶教模式下,帶教老師通常對每個理論知識逐一進行講解,會縮短專業知識難點、重點的講解時間,影響實習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5]。微信平臺能夠較好地干預實習生課前、課中、課后的理論學習。在課前的預習階段,于微信平臺上傳一般知識、專業知識教學資源,能夠供實習生自學難度較低的一般知識,提前獲悉專業知識的內容。帶教老師通過后臺數據了解實習生專業知識難點、重點的掌握情況,在課堂上可有針對性地進行講解,能夠全面提高實習生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課后帶教老師于微信平臺發布作業、單元測試,能夠鞏固實習生的理論知識,提升課堂教學效率。于微信平臺查看學生課后反饋和學習進度,能夠全面了解實習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有助于帶教老師篩查重點、難點。帶教老師針對高頻率錯題、疑難知識點,進行線下課堂講解,提高實習生的理論知識掌握程度,有助于提升理論考試成績[6]。

本研究中,觀察組OSCE 成績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該結果表明,在心內科護理帶教中應用基于微信平臺的混合教學模式有助于實習生掌握實踐技能。于實踐操作課程前3 d,帶教老師發布操作視頻、學習內容,可供實習生充分預習技能操作。上課過程中,讓實習生先進行操作,帶教老師再根據存在的操作問題針對性講解示范。示范結束后,囑咐實習生再次練習并反復訓練難點操作,可加強實習生重點操作的鞏固,破解操作難點。利用微信平臺既可以鞏固實習生存在的操作難點,也可以減少帶教老師的示范時間,增加實習生的動手實踐時間,提高教學效率,有助于實習生全面掌握實踐技能。實習生完成對患者的護理措施后,將見習作業上傳至平臺,帶教老師點評見習作業,并及時返回,有助于實習生總結技能學習經驗,提升學習效果。帶教老師在情景模擬前3 d 于平臺更新資料庫、情景模擬案例,并明確任務要求,有助于課堂學習的有序進行;總結、點評實習生的行為,并將結果上傳至微信平臺,使實習生及時獲得體驗反饋,增加技能經驗。帶教老師利用微信平臺開展心內科護理的教學可切實提升實習生的理論基礎,為實踐技能的掌握奠定良好的基礎。理論結合實踐,有助于實習生掌握實踐技能[7]。

本研究中,觀察組自主學習能力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該結果表明,在心內科護理帶教中應用基于微信平臺的混合教學模式有助于提高實習生自主學習能力。傳統帶教模式下的實習生依賴于接受帶教老師的學習指導,不利于提高其自主學習能力?;谖⑿牌脚_的教學模式不僅能夠減輕實習生對帶教老師的依賴,還能夠加強監督作用。帶教老師設置學習任務消息推送,實時提醒實習生進行課前、課后學習,發揮平臺的督促作用,有助于實習生養成自覺學習行為。帶教老師利用微信平臺上傳大量的教學資料,并實時追蹤實習生的課前學習和課后復習情況,有助于遠程指導實習生的預習、復習,提高自主學習效果。帶教老師于班級微信群內發布學習公告,打開在線答疑通道,有助于線上學習氛圍的形成,從而激發實習生學習的自主性;利用微信平臺布置學習任務,通過后臺數據了解實習生的學習進度,有利于及時督促學習自主性較差的實習生,提升實習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帶教老師借助線上平臺可保存大量的教學資料,每個課程、單元結束后,總結知識的重點、難點,制作成思維導圖,上傳至平臺可供實習生隨時、反復地鞏固教學知識,提高實習生自主學習能力。臨床見習、護理操作訓練、情景模擬的展開,可保持理論和實踐一致性,有助于實習生專業素質的全面提升,提高自主學習能力[8]。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實習生對基于微信平臺的混合教學模式的滿意程度較高,主要是因為基于微信平臺的混合教學模式強調將微信平臺融入每個教學環節中,這樣不僅能豐富心內科護理的教學內容,提高實習生對心內科護理的學習興趣,降低其學習難度,還能促使實習生主動與教師進行溝通和交流,不斷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除此之外,基于微信平臺的混合教學模式要求教師通過微信平臺時刻關注實習生的學習情況,準確掌握實習生的學習進展和學習收獲,在線對實習生遇到的問題及時進行解答,既尊重實習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推動實習生自主進行知識內化,又能充分發揮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地位,讓實習生深刻感受到教師的用心,進而提高實習生對基于微信平臺混合教學模式的滿意程度。

綜上所述,在心內科護理帶教中應用基于微信平臺的混合教學模式,有助于實習生掌握理論知識及實踐技能,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提升其對教學模式的滿意度。

猜你喜歡
心內科實習生混合
混合宅
協同護理模式在心內科護理中的應用體會
分析情景教學法與案例分析法聯合應用于心內科護理教學價值
風險管理在心內科中的應用效果觀察
淺談心內科護理存在的風險和應對策略
混合運算的方法要領
混合運算的技巧
最牛實習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