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結腸息肉患者內鏡治療后并發遲發性出血的影響因素

2022-10-30 05:36許時華鄭潔馮小慧
四川生理科學雜志 2022年10期
關鍵詞:遲發性腺瘤息肉

許時華 鄭潔 馮小慧

(河南省周口市川匯區中醫院內科,河南 周口 466000)

結腸息肉是消化系統良性疾病,是結腸粘膜面上隆起的贅生物的統稱,多發生于乙狀結腸和直腸,可單個發生,也可呈多發。結腸息肉發生率會隨著年齡增加而上升,多見于40 歲以上的成人。結腸息肉的發生與遺傳因素、基因突變等有關,但確切的發病機制目前尚不明確。大多患者無明顯自覺癥狀,部分患者可見腸道出血、腹痛、腹瀉等表現,若不及時治療可并發腸梗阻等嚴重并發癥,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并且息肉類型復雜多樣,且部分類型息肉具有惡性病變風險。因此,需及時診斷和治療。

內鏡治療是目前首選措施,大多患者經內鏡治療后預后良好,但仍有部分患者術后出現不同程度并發癥,其中遲發性出血是結腸息肉內鏡治療后的并發癥之一,因出血常發生在術后3d 甚至3 w 以上,導致臨床難以準確預測發生風險[1]。

有研究指出,內鏡治療后遲發性出血與圍術期處理方式及病變情況有較大關系,但具體因素仍需進一步深入研究[2]。因此,本研究探討結腸息肉患者內鏡治療后并發遲發性出血的影響因素。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21 年1 月至2022 年6 月收治的86例結腸息肉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經腸道造影、內鏡檢查,所有患者均確診為結腸息肉;均行內鏡治療;均為首次接受相關治療。排除標準:合并腸梗阻或腸粘連;合并惡性腫瘤;合并腸道穿孔;既往有結、直腸手術史。本研究經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家屬均簽署同意書。

86 例結腸息肉患者中男58 例,女28 例;年齡32-65歲,平均年齡(48.68±2.75)歲;體重指數(BMI)18.2-24.6 kg?m-2,平 均 BMI(21.54±0.72)kg?m-2;息肉大?。海? cm 42 例,≤1 cm 44 例;病程1-4 m,平均病程(2.52±0.29)m。

1.2 方法

1.2.1 內窺鏡治療及分組

所有患者均行內鏡治療,術后連續禁食、禁水1 d,術后連續觀察3 w,記錄患者有無遲發性出血。將術后并發遲發性出血患者納入發生組,未發生遲發性出血患者納入未發生組。

1.2.2 一般資料收集

記錄患者年齡、BMI、性別(男、女)、病程、息肉大?。ǎ? cm、≤1 cm)、病灶位置(左半結腸、右半結腸)、有無高血壓(有、無)、病理類型(腺瘤性、其他)。

1.3 觀察指標

(1)結腸息肉患者內鏡治療后并發遲發性出血的情況分析;(2)發生組與未發生組的一般資料比較;(3)結腸息肉內鏡治療后并發遲發性出血的多因素分析。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 統計學軟件,以%和n 表示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采用“”表示計量資料,組間以獨立樣本t檢驗;結腸息肉內鏡治療后并發遲發性出血的影響因素,建立Logistic 多元回歸模型分析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結腸息肉患者內鏡治療后并發遲發性出血的情況

納入的86 例結腸息肉患者中,內鏡治療后并發遲發性出血16 例,占比18.60%(16/86)。

2.2 發生組與未發生組的一般資料比較

經單因素分析顯示,結腸息肉內鏡治療后并發遲發性出血與年齡、病程、BMI、性別無關(P>0.05),可能與息肉大小、病灶位置、高血壓、病理類型有關(P<0.05)。見表1。

表1 發生組與未發生組的一般資料比較

2.3 結腸息肉內鏡治療后并發遲發性出血的多因素分析

將表1 比較結果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因素作為自變量納入,自變量說明見表2,將結腸息肉患者內鏡治療后是否并發遲發性出血作為因變量,發生賦值為“1”,未發生賦值為“0”,經Logistic 回歸分析顯示,息肉>1 cm、病灶位于右半結腸、有高血壓、腺瘤性息肉是導致結腸息肉患者內鏡治療后并發遲發性出血的危險因素(OR>1,P<0.05)。見表3。

表2 自變量說明

表3 結腸息肉內鏡治療后并發遲發性出血的多因素分析

3 討論

結腸息肉是指結腸黏膜層隆起性病變,可分為腫瘤性和非腫瘤性病變,與遺傳因素、基因突變等有關。結腸息肉發病機制尚不明確,大多患者無明顯自覺癥狀,部分患者可見腸道出血、腹痛、腹瀉等表現,若不及時治療可并發腸梗阻等嚴重并發癥,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并且,結腸息肉發生率會隨著年齡增加而上升,多見于40 歲以上的成人,嚴重威脅患者的健康。

結腸息肉目前有較多治療方式,內鏡治療是常用的治療方式,經內鏡引導下可通過切除息肉起到一定根治效果,但仍有部分患者術后出現不同程度并發癥,其中遲發性出血是結腸息肉內鏡治療后的并發癥之一,因出血常發生在術后3d甚至3 w 以上,導致臨床難以準確預測發生風險,對術后康復造成不利影響[1]。

本研究結果顯示,納入的86 例患者中,內鏡治療后并發遲發性出血16 例,占比18.60%,具有較高的發生率。因此,找出導致內鏡治療后并發遲發性出血的危險因素,并做好相應防護措施,對于患者的康復和預后都十分重要[3]。

并且,本研究進一步經Logistic 回歸分析結果顯示,息肉>1 cm、病灶位于右半結腸、有高血壓、腺瘤性息肉是導致結腸息肉患者內鏡治療后并發遲發性出血的危險因素,針對上述因素應于術前加強全面檢查,做好預防措施。息肉大小是影響術后遲發性出血的因素之一,息肉直徑越長,需切除的組織面積越廣,對組織損傷程度也越嚴重,可能出現術后出血現象,且息肉直徑越長,息肉供血量則越豐富,若術中或術后處理不當則會引發出血,故術前應加強影像學檢查,同時規范手術操作[4-5]。病灶位于右半結腸時,因右半結腸黏膜較薄,血管表淺,且血管管腔較大,故對于局部壓迫的要求較高,若處理不當可能引發遲發性出血,因此針對右半結腸病灶應嚴格做好止血措施[6-7]。

高血壓患者常伴有血流動力學不穩定現象,圍術期血壓若未能控制穩定,手術部位可能會出現遲發血管破裂現象,進而造成遲發性出血,故針對高血壓患者應于圍術期做好降壓處理[8-9]。腺瘤性息肉黏膜下血管較其他類型豐富,血流量充足,在切除腺瘤性息肉時若未做好止血措施,較大可能會出現遲發性出血,故針對腺瘤性息肉患者應加強止血處理[10]。

綜上所述,結腸息肉患者內鏡治療后并發遲發性出血的幾率較高,息肉>1 cm、病灶位于右半結腸、有高血壓、腺瘤性息肉是導致遲發性出血的危險因素,臨床應于圍術期做好相應處理措施,最大限度的降低遲發性出血發生率,提升患者的治療效果和預后情況。

猜你喜歡
遲發性腺瘤息肉
宮頸長息肉了怎么辦
顱腦損傷患者血漿凝血酶敏感蛋白-1、血漿組織因子水平與遲發性顱內血腫的關系
超聲檢查在甲狀腺腺瘤診斷中的應用價值探析
腸息肉防治莫入誤區
足部小汗腺汗管纖維腺瘤1例并文獻復習
胃息肉會發展成胃癌嗎?
遲發性骨質疏松椎體塌陷的2種手術方式的比較
胸腺瘤與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進展
甲狀腺腺瘤的類型有哪些?
腸息肉為何不切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