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絨螯蟹幼蟹培育“三改一配套”技術試驗

2022-11-09 07:23盛環宇王立平蘇梟石小平
科學養魚 2022年10期
關鍵詞:蟹苗增氧增氧機

盛環宇,王立平,蘇梟,石小平

(馬鞍山市農業農村局水產技術服務中心,安徽 馬鞍山 243000)

本試驗針對近年來幼蟹培育產量和效益一直難以提高的問題,選擇當涂縣烏溪蟹苗養殖有限公司作為幼蟹培育“三改一配套”試驗基地,通過改變傳統培育模式,改大塘為小塘、改陡坡為緩坡、改淺水為深水,同時配套雙增氧機和物聯網設備的“三改一配套”技改試驗,實現了產量、效益翻一番的目標。

一、材料與方法

試驗時間為2021年3月至2022年2月,在試驗基地內選取相鄰的9口試驗池塘作為培育池,總面積28畝。

1.塘口準備

(1)培育池改建。土質為黏壤土,池底為硬質,改建前試驗塘均為南北走向,平均每口池塘建設規格為100米×34米,四周有環形溝,最深處達1.2米,池埂坡比為1∶1.5。改建后每口池塘建設規格調整為80米×25米,底部平坦,深2米,池埂坡比為1∶3。

(2)清整和消毒。3月底結合改建,清出池底過多淤泥、雜物,然后曝曬池底,4月底灌足水,用地籠誘捕敵害生物;1周后排干池水,用生石灰100~150千克/畝化水全池潑灑。

(3)水質調節。蟹苗下塘前半個月,加注新水10厘米,以過磷酸鈣2~2.5千克/畝和水全池潑灑,放苗前,加注新水,使池水深度達20~30厘米,新水占50%~70%。加水后調水色至黃褐色或黃綠色,放苗時水位加至60~80厘米,透明度保持40~50厘米,以培育大量的浮游生物。

(4)水草栽培。水草以水花生為主。水草從坡底開始沿坡分層次栽種,試驗前期水草約占培育池面積的1/5,中期約占培育池面積的1/3,后期占1/2。

(5)設備配置。每口池塘配備1.5千瓦和0.75千瓦的水車式增氧機兩臺,設置在池塘長度方向1/3處。見圖1。

圖1 培育池增氧機分布

2.養殖管理

(1)蟹苗放養。5月上旬放養自主選育的優質良種大眼幼體期蟹苗,平均畝放蟹苗2千克。

(2)投飼管理。蟹苗下塘后前3天以池中浮游生物作為餌料。之后投喂人工飼料,5月每天投餌量為池內蟹苗總重量的100%,6月投餌量為蟹體重的50%,7-11月投餌量為蟹體重的5%,每天早晚各投喂1次,傍晚為主,均勻潑灑全池。10-11月加投絞碎的魚肉,保證幼蟹蛻殼所需營養物質。

(3)水位調節。7月前,水位控制在60~80厘米;此后每周加注新水,保持水位1.8米。盡量減少換水次數,延長蛻殼間隔時間。

(4)防治病害。7月后每月用10~15克/米3生石灰化水全池潑灑,以調節水質,保持pH在7.5~8.5,預防病害發生,如水質變差使用微生物制劑進行調控,時間間隔1周以上。

(5)適時起捕。2022年2月中旬用地籠起捕幼蟹,通過掛袋吐水、分揀后進行銷售,銷售分為120~140、150~160只/千克兩種規格。

二、養殖效益

獲得畝均產量300千克,畝均產值22 500元,畝均利潤10 900元,總利潤305 200元。與往年傳統培育方法相比,實現產量、效益翻一番。具體成本投入與養殖效益見表1。

表1 畝均養殖成本與效益情況

三、問題與討論

1.塘口面積與增氧方式對幼蟹培育的影響

傳統的池塘育苗模式選取的塘口面積超過5畝,增氧設備數量少甚至沒有。研究發現蟹苗階段新陳代謝水平高,耗氧量大,每克蟹苗平均耗氧量為1.068毫克/時,約是蟹種每克體重耗氧量的6倍。因此塘口面積大設備少,難以滿足蟹苗代謝需要,易造成缺氧,延緩發育;同時飼料投放不均勻,利用率低,不僅污染水質,提高了池塘富營養化水平,也易造成蟹苗發育不同步。本次試驗中,改造的9口池塘平均面積約3畝,塘口面積減小更利于精細化管理,確保蟹苗生長發育處于同一階段。各塘口通過兩臺水車式增氧機“背靠背”式增氧,在池塘中形成了兩個對流圈,保證了池塘無死角、全覆蓋增氧。

2.棲息水深對幼蟹培育的影響

河蟹有搶食和打斗的天性,相同面積的池塘,塘口過淺會限制蟹苗的活動范圍,無形中增大了養殖密度,加劇了蟹苗應激性競爭行為,同類相殘導致殘苗率高;也會惡化水體環境,滋生有害細菌,蟹苗品質不佳,病死率高。本次試驗將塘口坡度由原來的1∶1.5改為1∶3,最大水深由原來的1.2米變為2米,改陡坡為緩坡,改淺水為深水,蟹苗通過攀附水草上下自由活動,延展了活動空間,優化了生存環境,保證蟹苗能安全度過蛻殼期和高溫期,提升了品質和產量。同時傳統培育池水體小而淺,在7-9月高溫季節,水溫過高,蟹苗新陳代謝旺盛,攝食量高,容易導致性早熟,增加水深可有效避免高溫誘發的蟹苗性早熟,防止產生小綠蟹。

3.物聯網技術在幼蟹培育過程中的應用

加強池塘的日常管理是提高蟹苗成活率的關鍵,前期蟹苗個體小,游動緩慢,加之集群性強,逃避敵害生物能力弱,隨著蟹苗不斷發育,視覺器官愈發敏銳,爬行能力強,在小水體養殖時,蟹苗能沿池體和水草作垂直爬行。傳統幼蟹培育過程中,需要安排專人每天巡池,及時檢查并修復蟹池防逃設施,防止蟹苗逃逸和敵害生物(鳥類、水老鼠、蛙類等)進入池內。本次試驗在池塘周邊安裝視頻監控和水質在線監測設備,通過信息實時傳輸,實現手機、電腦遠程實時觀察塘口情況,不僅節省了成本,還有效避免了蟹苗因缺氧等的突發情況。

四、小結

本次技改試驗結果表明,在進行幼蟹培育時減小培育池面積、增大坡度與水深、借助物聯網設備加強日常管理,同時配套雙增氧機采取“背靠背”式增氧,能顯著改善蟹苗品質,提升養殖收益,技術方法具有一定的推廣價值。

猜你喜歡
蟹苗增氧增氧機
一年只產2萬斤白仔,漁美康“雜優一號”蟹苗唯“質”是圖
淡水水產養殖中機械增氧技術的應用分析研究
機械增氧技術在水產養殖中的應用
烏溪鎮蟹苗培育虧損原因及應對措施
增氧灌溉對寒地水稻秧苗素質的影響研究
秸稈燃氣增氧燃燒特性的數值模擬
精養漁池增氧機的合理設置
池塘養魚如何選擇適合的增氧機
一種用于增氧機錯峰啟動的控制電路技術
急! 成蟹沒銷路,蟹苗運輸困難,蟹農在線求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