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路徑探析

2022-11-10 05:15王一杰鞏慧臻
山西農經 2022年17期
關鍵詞:高質量農業農村

□王一杰,鞏慧臻,李 治

(1.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北京 100083;2.河南工業大學,河南 鄭州 450001)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作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任務,是解決鄉村內生性和自主性發展的重要基礎,對實現農業農村的現代化意義重大。應圍繞提升鄉村產業的質量和效益,通過多種方式充分調動廣大農民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服務主體,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鄉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為重點,引導更多人才、資金、技術、信息、物流等要素流向鄉村,密切利益鏈、拉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完善現代農業的生產經營體系,最終以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帶動農業農村經濟的健康發展和農民的持續穩定增收,加快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目標。

1 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概念與內涵

鄉村產業是指根植于鄉村,以農業農村資源為依托,以農民為主體,以鄉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為路徑,地域特色鮮明、創新創業活躍、業態類型豐富、利益聯結緊密,提升農業、繁榮農村、富裕農民的產業。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是全方面、綜合、系統的產業轉型升級和發展過程,體現于包括生產、經營體系在內的整個農業產業體系的多個環節中。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要充分注重鄉村多元化、融合化、特色化、生態化的發展方向,著力解決農村經濟結構農業化、農業產業結構單一化、鄉村產業一產化等問題,深入挖掘農業農村的多種功能和多重價值。

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要注重需求端的變化,把握中高端消費的趨勢,從需求導向促進供給調整,實現供需更高水平的平衡,以提升農副產品質量,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生活需要。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對效益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注重顯化農業附加值,把文化、歷史、人文、生態等多種要素疊加到產品中,借助互聯網、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平臺在鄉村產業中的應用,鏈接全國乃至全球更大的市場,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效益。產業興旺是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在豐富產業內容的同時,還要求產業要素相互包含、相互滲透,以實現資源的綜合利用與開發。要遵循自然規律和經濟規律,克服產業發展中的復雜性和艱巨性,最終實現鄉村產業價值最大化。只有做大、做強、做優鄉村產業,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優結構、更可持續的發展,才能保持鄉村經濟長久發展的旺盛活力,為鄉村振興提供不竭動力。

2 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內在機制

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質是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關鍵在于提升產業的活力、創新力、競爭力,要求農業生產從過去追求產量向追求質量轉變、從粗放經營向精細經營轉變、從低端供給向中高端供給轉變,實現質量高、效益好和結構優的“三贏”。

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要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以農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把“邁向高端”作為基本方向,以質量興農和綠色興農為引導,按照品質優、價格高、門檻高、效益好的要求進行產業替換和升級。應遵循經濟規律定位產業規模,而非一味的強調“做大做強”,不僅要注重提升農業直接生產過程的效率,還要提升農業的產前生產資料供應和產后農產品加工與運銷等多環節效率。相關部門要提供可持續的機制、政策、服務等保障,最大程度提升供給效率。

實現鄉村產業鏈增值是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各地要立足于傳統種植業,因地制宜發展農產品深加工、延長農業產業鏈、促進農產品流通、打造多元化產品、促進農業與其他產業結合等,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提升農業產業效益,并使農民分享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增值收益

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成果要由農民分享。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目的是將以農業農村資源為依托的一二三產業盡量留在農村。農民是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主體,把產業鏈增值收益和就業崗位盡量留給農民是應有之義。要注重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中的“聯農帶農”作用,切實使農民分享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成果,進而更好地調動廣大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3 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路徑

新時代,我國鄉村產業發展面臨全新的機遇和挑戰,應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圍繞提升質量和效益的核心,探索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現實路徑,對鄉村產業振興帶動鄉村全面振興意義重大。

3.1 推進鄉村一二三產業融合,是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點

鄉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是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壯大鄉村產業的關鍵途徑。通過“保底收益+按股分紅”、股權合作、訂單農業等多種利益聯結機制,將鄉村多個主體打造成為利益共享、風險共擔、權責明確的聯合體,推動全產業鏈發展格局和產業集群,發揮出融合的加法效應和乘法效應。在以大農業為基本依托下,跨界集約化配置人才、資金、技術、信息等資源要素,使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流通、銷售、休閑旅游以及其他服務業有機整合,因地制宜走產城融合型、農業內部融合型、產業鏈延伸型、農業功能拓展型、新技術滲透型、多業態復合型等多種類型融合之路。相關部門要著眼于建立現代化農業產業和經營體系,強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強政策整合,重點解決資源約束問題,開創政策引導、創新驅動、產業支撐、服務推動融合發展的良好局面,注重把加工業、休閑旅游、涉農服務業作為融合的重點產業。

3.2 發揮“農業+”新業態,擴展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空間

在鄉村產業發展的實踐中,跨界配置農業與現代產業要素,促進農業與關聯產業高位嫁接、交叉重組、滲透融合,形成了多模式推進、多主體參與、多機制聯結、多要素發力、多業態打造的格局。發展“農業+”新業態要敢于打破既有利益連接中的藩籬,堅持“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完善利益鏈”的理念,增強鄉村產業聚合力;推進農業與文化、教育、旅游、康養、信息等產業融合,發展創意農業、數字農業、智慧農業、會展農業、景觀農業和特色文化產業等“農業+”新業態,發揮好“融合農業”的多功能性和多價值性。既要注重發揮政策集成、要素集聚、功能集合、企業集中、產業集群的“五集”合力,還要注重“農業+”多業態的生態化改造,讓綠色資源變成的生態產品和生態服務,進一步擴展發展空間。在新時代,數據作為新的農業生產要素,在農業科技的推動下,將推動設施裝備、遙感、物聯網與大數據、農產品電子商務等應用蓬勃發展,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發展為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石。

3.3 注重農業產業化發展,增強產業競爭力

農業產業化是農業專業化分工的產物,要鼓勵重點產業化龍頭企業將生產、加工、流通為主的傳統農業領域,擴展到生態產品、電子商務、科技服務、醫療康養、民宿體驗、農耕文化等領域。發揮龍頭企業作為農業產業鏈創新“發動機”的作用,帶動農民進入市場,采用先進農業科學技術,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和擴大經營規模,實現產業化生產經營。各地要合理選擇和確立主導產業和主打產品,形成各具特色、優勢互補、良性循環的鄉村產業結構;通過優化產業生產要素,實現優勢區域布局,實現專業化生產經營,社會化、企業化服務管理,逐步形成市場促產業,產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集種養加、產供銷、貿工農、農科教為一體的生產經營體系,進一步形成產業化發展的良好局面。

例如,“山東省桑蠶第一鎮”的莒縣碁山鎮發揮桑蠶種植面積大、蠶繭質量優、生態環境好的優勢,投資1.56 億元建設“嫘祖部落”項目,集桑蠶養殖、桑產品加工、旅游觀光、休閑體驗于一體,實現了產業大升級和現代農業大發展。

3.4 大力發展農業農村服務業,助推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

農業生產性服務一般是通過服務組織,以市場化方式將人才、資金、技術、信息等現代生產要素有效導入農業,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提升資源配置效率和推動農業提質增效,進而解決“誰來種地”“怎樣種地”的難題。大力發展主體多元、形式多樣、競爭充分的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完善推廣全程托管、“互聯網+農機服務”、農機“保姆”等服務新模式,推進服務從糧棉油糖等大宗作物向特色經濟作物、養殖業生產領域拓展,支持服務組織與小農戶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已成燎原之勢。

在農業生產性服務業加快發展新形勢下,要逐步將農機購置補貼轉向農機作業補貼,充分發揮地方農業農村局、農機局、供銷合作社等部門的引導作用,加快丘陵山地適耕地的宜機化改造,推動形成政府引導、市場主導、面向大中小型農戶的農業生產性服務格局,有利于筑牢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根基。

城鎮化和老齡化背景下,發展養老、醫療、教育、物流和金融等多領域的農村生活性服務業可以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需求。加快發展農村服務業是推進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適應老齡化的鄉村發展,擴大農民就業和滿足農民生活需要的內在要求,是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整體上,鄉村生活性服務業的發展相對滯后,發展潛力和空間巨大。通過互聯網、信息技術、共享分享等方式豐富服務供給,完善服務標準,提高服務質量,提升服務水平,激活產業發展條件已經基本成熟。應努力完善養老和醫療等國家力推的重要生活性服務領域,積極探索推進“醫養結合”、日間照料、家庭養老與社區養老、村莊養老相結合的養老模式,把發展農村生活性服務業作為提升農民幸福指數的重要抓手。

3.5 推動鄉村產業生態化和系統化開發,提升鄉村資源的多重價值

鄉村領域內的山水林田湖草作為生命共同體,各要素呈現相互影響、相互制約、不可分割的特征,具備產業生態化和系統化開發的條件。堅持生態文明發展理念和綠色發展理念,著眼長遠、科學規劃、有序推進,對鄉村寶貴的生態資源進行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和開發利用,以保護促開發,以開發強保護,發揮生態價值,轉化經濟價值。要以現代化農業龍頭企業為抓手,嚴格生態綠色有機的標準,持續提高農產品質量,推動鄉村生態產業向規?;?、標準化發展,產品向特色化、高端化轉變,做響生態品牌,推進生態資源和綠色產品的共建共享,加快鄉村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實現生態、生產、生活和諧共生。

3.6 發揮農村集體組織和綜合性合作社作用,擴展高質量發展路徑

3.6.1 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推動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途徑

依靠農村集體組織,依托當地資源稟賦和區位優勢,充分開發閑置資源,開展多種形式股份合作,引進社會資本,激活鄉村產業。

例如,山東莒縣碁山鎮褚家坡村堅持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思路,以“村集體控股+社員參股”方式成立專業合作社。一方面,發揮自然環境優勢,流轉土地重點發展有機小米、米醋等高附加值產業;另一方面,借助傳統歷史資源等優勢,將青石古巷、老屋舊件等資源進行開發,引入社會資本來運營紅色教育、精品民宿、農耕文化、生態農業、觀光旅游于一體的現代農商文旅產業項目,實現經濟和社會效益的雙贏。

再如,莒縣庫山鄉龍泉峪村以“黨支部+合作社+X”方式流轉土地、股份合作(企業控股80%,集體和村民占股20%)、統一經營。農民工協會組織村民以固定工與零工相結合方式向企業輸送勞動力,企業統一栽植蜜桃等優質林果,建設融合旅游觀光、餐飲住宿、休閑采摘、科研教學、鮮果儲藏為一體的“萬畝高效林果示范基地”,打造“春賞花、夏品果、秋采摘、冬騎行”一季一景、四季不間斷的生態觀光旅游品牌,延長了農業產業鏈條,使村民實現“有租金,有分紅,有工資”的目標,人均年增收1 萬元,村集體每年固定收入35 萬元。

3.6.2 綜合性合作社在發展集體經濟、推動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中作用突出

綜合性合作社是以農村居民為主體,農民互助合作為基礎,村兩委成員為重要骨干,開展綜合服務的經濟社會組織。綜合性合作社有以下優勢。

一是村級自治組織為核心依托,把集體所有和農戶承包的基本經濟制度落到實處,能夠發揮組織優勢,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二是保留和集中要素資源,統籌調配生產資料,優化資源配置,實現農村資源的本地化使用,推動農業生產的適度規?;?。三是高效率對接社會化服務實現降本增效,提高土地生產率、勞動生產率。四是綜合性合作社能夠推動農業生產與農民生活的融合,農民獲得種糧收益外的分紅,涉農領域的超額剩余能夠為發展農村社會事業提供有利條件。五是國家涉農優惠政策可以通過合作社下達糧食生產主體,更好地發揮政策杠桿作用。

從具體實踐來看,河南省開封市蘭考縣谷雨聯合社相繼在農業社會化服務、資金互助、金融貸款、農資集采、農產品集中售賣等綜合服務領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谷雨聯合社僅在農資統購統銷上平均節省化肥農藥費用8%~10%,農產品統一銷售可多賺25 元/g,合作社商店可以實現日常用品3%~10%的優惠,給農民社員帶來了實惠。當前,要加快總結綜合性合作社試點經驗,邊發展邊規范,探索推進土地、信用、勞務、消費等多種形式的集成合作,培育提高農民互助、合作意識,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更好地推動鄉村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4 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制約因素

當前,我國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整體仍處于初級階段,面臨產業鏈延伸不夠、要素活力不強和質量效益不高等諸多問題。

4.1 鄉村產業鏈短,附加值低,質量效益不高

目前,鄉村產業發展面臨著產業鏈前后延伸不夠、附加值偏低、質量效益不高等突出問題,農民多在賣“原字號”“初字號”產品,不能享受產業鏈增值收益。其中,第一產業向后延伸不充分,多以供應原料為主,從產地到餐桌的鏈條不健全;第二產業連接兩頭不緊密,農產品精深加工不足,副產物綜合利用程度較低,農產品加工轉化率較低;第三產業發育不足,農村生產生活服務能力不強,產業融合層次低。小農戶與農業企業之間利益聯結不緊密,鄉村價值功能開發不充分。

4.2 鄉村產業結構、區域等方面不平衡問題突出

我國鄉村產業在結構、區域、規模等方面不平衡問題較為突出,產業仍多以傳統種植業為主,結構較為單一,產業要素集聚效應尚未形成,發展動力機制不健全。部分地區出現了鄉村第二產業發展受阻、第三產業發展過快的結構性失衡,存在低水平重復、不合理配置和不充分利用各種資源的問題。長期來看,鄉村產業結構失衡將會對產業可持續發展、農民穩定就業和增收帶來沖擊。區域間發展不平衡問題同樣值得關注,城市周邊快于偏遠地區,東部地區快于中西部地區,經濟作物集中地區快于傳統糧食為主種植地區格局明顯,不同的省、市、縣、鄉鎮之間差異往往較大,鄉村產業規模、類型等方面也有一定的不平衡性。

4.3 鄉村產業要素流動不活躍,制約鄉村產業發展

城鄉發展的現實差距下,城市產業要素向農村流動渠道不暢,鄉村資源要素外流嚴重。一是人才短缺難破解。鄉村產業結構升級離不開人力資本支撐,既需要與市場經濟要求相適應的經管、營銷、電商、金融等人才,也需要與鄉村產業發展相契合的本土實用技術人才,目前鄉村人才在數量和質量方面都不能滿足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二是穩定的資金投入機制仍不完善。農村資本、金融服務供給明顯不足,用于農業農村的財政支持偏少,土地出讓金用于農業農村比例偏低,農業企業貸款難、貸款貴等問題仍突出。三是現代農業配套設施用地和鄉村新產業新業態用地的需求難以滿足。我國鄉村產業用地管理較為混亂、土地使用效率較低、缺乏協調性等問題突出,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仍需進一步提升。四是農業科技投入和成果轉化明顯不足,農業科技人員總量不足,服務農村基層意愿不高,激勵機制不完善。我國科技對農業增長的貢獻率僅為59.2%,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不足,遠低于部分發達國家水平。

4.4 鄉村產業基礎薄弱,成為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短板

一是鄉村產業基礎設施薄弱。農田水利建設、農產品流通、農業教育、科研、氣象、市場網點等基礎設施等未實現高水平的廣覆蓋,存在建設水平不一、層次不高、投入不均衡的問題,也存在國家長期對“三農”領域持續投入形成的大量基礎設施未被激活、使用效果不高的問題。二是農技推廣體系不健全,推廣效率較低。以政府為主的農技推廣體系,停留在自上而下推廣的時代,存在組織不健全、專業技術人員人才缺乏、管理體制條理不清、農技推廣體制不符合市場條件等困境。三是質量標準體系不健全,存在農產品品種多而不優、品牌雜而不亮等不足,缺乏圍繞主導特色產品的國家、地方標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和農產品品牌化建設均有待完善。

4.5 鄉村產業配套政策支持不足,產業的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大

鄉村產業中較多產業因具備農業基礎特性,同時面臨著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鄉村產業的高質量發展需要各類政策的支撐保障,要特別防范支持政策的波動性和持續性不足問題,尤其是地方支持政策隨著領導變動加重了產業的經營風險。在整體鄉村產業利潤率偏低的情況下,風險帶來的不確定性增大。當前,我國農業保險險種偏少,覆蓋率偏低,防災減災的技術手段有限。建立穩定有效的農業自然災害及重大疫情補償機制、設立專門的風險保障基金十分必要。應加強科學研究,完善防災減災體系,提高應對各類災害能力。

例如,由于新冠肺炎疫情暴發,2020 年上半年肉雞行業遭受了嚴重損失,肉雞被迫超期養殖,料肉比提高、防疫支出增加以及銷售價格跳水等造成嚴重虧損。此外,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面臨產業特色不明顯、國際競爭力不強、資源環境趨緊等諸多問題。

5 關于推進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建議

5.1 既要充分尊重農民的主體地位,也要發揮新型經營、服務主體的帶動作用

農民是鄉村產業發展的主要參與者,要始終尊重農民的主體地位,真正讓農民成為產業發展的受益者。依托涉農高校、職業院校、農技推廣站等組織開展就業創業培訓,增進農民的科學技術和市場意識。鼓勵支持大學生、農民工、轉業軍人等群體結合自身實際返鄉開展創新創業,要發揮好城鄉逆向“兩棲人才”(生活在城鎮,工作在鄉村)的作用,促進這些群體在中高端農產品加工、“互聯網+農業”、農業生產服務等第二、第三產業延伸方面發揮特長。各級政府要切實在政策落實、資金幫扶、技能培訓、載體建設等方面提供服務。

注重培育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產業聯合體、農業社會化組織等新型農業經營、服務主體,發揮好新型主體的“領頭羊”作用,不斷增強其發展實力、活力和帶動能力,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的有機銜接。通過新型農業經營、服務主體來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一方面,通過發展適度規模的家庭農場來克服土地規模不經濟問題;另一方面,通過提供社會化服務緩解作業規模不經濟問題。要積極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糧商和農業企業,提高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能力,保障鄉村產業的安全。

5.2 創新和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因地制宜推動鄉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鄉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是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各地區要力抓彰顯地域特色、體現鄉村氣息、承載鄉村價值、適應現代需要的主導產業,完善農村產業融合的利益聯結機制。立足種植業,延長產業鏈,推動農業第一產業與農產品加工業、流通業、鄉村休閑旅游、農村創新創業等融合發展。重視新型經營服務主體、領軍企業、產業鏈核心企業的引領作用,引導其與小農戶之間增進利益聯結,發揮出融合放大的帶動效應。要注重發揮好綜合性合作社的作用,積極引導合作社健康發展,開展更大范圍的試點工作,不斷總結好的經驗、做法。要科學把握鄉村間的差異性、發展趨勢分化性和產業自身發展規律,堅持因地制宜,多元化、多形式、多渠道的融合發展,共同促進鄉村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5.3 盤活存量,用好增量,保障土地供應促進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

中央一號文件要求破解鄉村發展用地難題,完善鄉村產業發展用地政策體系,明確用地類型和供地方式,實行分類管理。一是盤活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允許農村集體組織將村莊空閑地、學校和廠礦廢棄地、道路改線廢棄地及“四荒地”整治增加的建設用地和部分農用地,重點用于縣域內發展鄉村產業。二是簡化用地辦理手續,按照國務院“放管服”改革精神,對農村用地辦理手續進行一次全面清理,對符合國家用地要求、經政府批準實施的項目,盡量減少用地報批手續。三是加強土地規劃的科學性和協調性,強化土地管理,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安排土地占補平衡指標一定比例支持鄉村產業發展,探索針對鄉村產業的省、市、縣聯動“點供”用地。某些省份以拆除農民住房推動農民換取鄉村產業用地的方式不可取,對現有未充分利用土地的整理開發為更佳選擇,農房可就地轉化為產業資源。

5.4 加大資金支持力度,助推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

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迫切需要引導資本、資金投向農村農業。一是通過市場化吸引,結合政府引導、政策性信貸支持,引導工商資本下鄉。鼓勵工商資本主體將先進的理念、技術、管理以及人才、資金等吸引到農民參與度高、受益面廣的鄉村產業。二是健全鄉村金融服務體系,擴展金融機構對農村金融產品與服務的供給力度。引導縣域金融機構將吸收的存款主要投放到當地鄉村產業,推動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農村信用社逐步回歸本源,服務“三農”發展。發揮農業信貸體系作用,支持金融部門開展農業設施設備抵押貸款和生產訂單融資。三是發展綠色金融,把金融支農重點轉向支持休閑農業、循環農業、低碳農業等農業綠色新產業,制訂出臺農業項目環保標準、農村綠色信貸目錄指引,實施差別信貸政策。積極發展綠色債券、綠色保險等各種綠色金融工具服務農村綠色企業。四是要加大農業保險覆蓋力度,落實農業保險保費補貼政策在保障水平和保障范圍上繼續擴展。五是落實2020 年中央一號文件要求,優化“保險+期貨”試點模式,繼續推進農產品期貨期權品種上市,最大程度對沖市場風險,更加充分地發揮金融服務“三農”的作用。

5.5 鄉村產業發展要以需求側為指揮棒,不斷發揮市場主導作用

我國居民消費整體上在不斷升級,以需求端驅動鄉村產業結構調整的作用顯現。要充分考慮我國城鄉、區域、群體間的收入差距總體較大,市場需求的層次、水平和類型差異明顯的特征,將市場的差異化需求轉化為層次鮮明、梯次跟進、波浪推進的市場空間,從而順應消費升級需求,保障鄉村產業發展各環節有機銜接、協同聯動,對接更多市場渠道,推動鄉村產業向價值鏈中高端躍升。在尊重農業特點和鄉村產業發展規律基礎上,根據市場需求及時作出產業調整,充分挖掘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更好地延長產業生命周期、增強鄉村產業發展柔性和協同性,打造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雁陣”。

5.6 走鄉村產業生態化之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可持續性

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可利用的不僅有種養業所依賴土地等資源,還有綠水青山、田園風光等多樣的自然生態資源。2018 年5 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強調“要加快構建生態文明體系,加快建立健全以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為主體的生態經濟體系”。推進鄉村產業生態化發展,是貫徹“兩山”理論,走綠色發展道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具體實踐。對鄉村產業發展進行“生態化”改造,推動現有產業升級和新產業開發,建立起生態良性循環的生態經濟體系,利于實現經濟發展、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等多方面共贏,推動鄉村產業可持續發展。

5.7 加強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能力建設,為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和農村公共服務對鄉村產業發展有巨大的直接和間接效應,是推動農業農村發展的動力引擎。建立促進城鄉要素分配平等化、公共服務均等化和一體化的支持體系刻不容緩。農業農村基礎設施要統籌基礎性、戰略性、可操作的重大工程建設,如農村公路建設、農村土地整治、交通物流基礎建設、農村新一代信息網絡建設等,為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和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的涌現創造基礎環境,推動農村電商、旅游、康養、高端加工業等現代化鄉村產業駛入“快車道”。要加快服務型政府建設,強化公共服務職能,促進縣、鄉級服務功能向產業一線延伸,為農民搭好創業就業平臺、做好現代科技服務、提供農業技術培訓等,彌補市場服務的不足,不斷提升服務質量和水平。

6 結束語

推動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是涵蓋全產業鏈、觸及層次深的改革,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離不開新型城鎮化協同策略、良好的社會氛圍、法治保障等。要深刻認識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性、緊迫性,以時不我待的使命感主動擔當作為,形成推動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合力,以更好地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加快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提升億萬農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猜你喜歡
高質量農業農村
對“高質量發展”的四個追問
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統攬全局
RCEP對山東省高質量對外開放的影響
數據分析挖掘在農業統計分析中的應用
“三部曲”促數學復習課高質量互動
中國農業2017年與未來十年展望
《新農村》鄉村文藝家聯盟
流通領域重要農業產品價格(2016年10月)
《新農村》鄉村文藝家聯盟
新農村 新一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