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下加快長沙縣農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研究

2022-11-10 05:15張宇馳
山西農經 2022年17期
關鍵詞:長沙縣高質量農民

□張宇馳

(長沙鐵路公安處,湖南 長沙 410000)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農業農村工作不僅是一個重點,也是與國計民生相關的根本問題。隨著現代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農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性也逐漸凸顯出來。我國經濟從高速增長階段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轉變,其中農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在新時代社會背景下,應遵循并適應這一發展趨勢,邁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加快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不僅是我國貫徹落實“三農”工作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一個重要標志,也是鄉村振興戰略得以實現的一個必然要求。近年來,長沙縣認真貫徹落實各級黨委政府的農業發展政策、方針,加大“三農”工作力度,走出一條經濟增長與保護生態環境相互協調的現代農業發展道路,對農業的穩定、積極、健康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

1 長沙縣農業經濟發展現狀

長沙縣位于湖南省東部,是長沙市的近郊區縣,北邊靠近岳陽市,西邊與長沙市望城區、開福區及芙蓉區毗鄰,南邊與長沙市雨花區相連,東邊靠近瀏陽市,地處湘江東岸,域內有眾多河流,屬于洞庭湖水系、長江流域。2020 年,長沙縣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46 587 元,較2019 年增長5.1%;生活消費支出較2019 年下降0.1%,為29 738 元,其中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增長5.6%,為24 086 元;城鎮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為33 843 元,同比下降2.9%。長沙縣2020 年的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到145.9 億元,較2019 年增加3.5%,其中2.8 億元為漁業總產值,同比增長8.5%;33.1 億元為畜牧業總產值,同比下降14.2%;4.6 億元為林業總產值,同比增長8.2%;98.3 億元為農業總產值,同比增長7.9%。長沙縣新建高標準農田2 000 hm,總面積達28 533 hm,全縣新型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有2 055 家,并且新增5 家市級以上龍頭企業。

從整體層面來看,第一產業處于弱勢地位,而解決問題的關鍵在于實現鄉村產業融合,其中都市農業具有先天優勢。比如長沙縣的湘都生態園區,在建設的過程中遵循健康、生態、綠色的基本原則,通過安全鏈提升價值鏈,為產業鏈提供有效保障。在這一產業鏈中,“運菜、種菜、販菜、制菜”作為根本環節,“良肥、良制、良地、良法、良水”作為安全鏈的主要支撐,價值鏈的特色則是“農民致富、農業高效、農村旅游、農房創收、農業增值”。該園區在探索“三農”方面小有成效,并且形成了持續且穩定的湘都模式。從長沙縣現狀來看,大部分人口還是非中心城區農民。因為交通便利,通過加強鄉村建設可以促進城市人口消費,打造公共區域品牌,例如千龍湖濕地公園等,不僅可以改善當地農村人的居住環境,還可以使城市人口消費增加,提高當地經濟發展水平。

2 長沙縣農業經濟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農業生產環境惡化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新時代,要想發展農業經濟,一方面要重視效益和產量,另一方面要充分考慮土地資源和農業生產環境的使用情況。從現狀來看,隨著城鎮化進程加快和農村經濟不斷發展,存在明顯的占用耕地現象,農業生產用地面積減少。為了擴大糧食生產,提高農作物產量,種植戶往往會選擇圍湖造田、毀林開荒,破壞生態平衡,并且為了追求更高的經濟效益而過度養殖捕撈、使用大量農藥化肥,對水體和土壤造成直接破壞,這些都是阻礙農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原因。同時,農田灌溉技術水平不高,存在嚴重的超采地下水情況,再加上農業化學投入品使用過度,破壞了農業生態系統,不利于農民的生存和發展,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農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目標的實現。

2.2 農業產業化水平不高

目前,從長沙縣農產品生產這一層面來看,大部分農民還是采用傳統種植方式,沒有結合市場的實際需求,種植模式相對單一,往往不愿意嘗試新型農產品,如花卉、畜牧業等,對農業經濟發展造成了直接阻礙。同時,農產品銷售的有效渠道較少,農業發展不具備規模效應,農業龍頭企業發展存在較多的制約條件,不利于形成農產品產業鏈條,農業產業化發展的脫節程度嚴重,農產品生產、運輸、儲存以及銷售各個環節的聯系較少,處于相對孤立狀態,嚴重阻礙了農業經濟的發展。

2.3 農業現代化水平不高

長沙縣農業經濟增長以“粗放式發展”和擴大農業規模為主,因為經營分散、規模小、科技水平不高、農民素質低以及生產組織形式分散等,導致長沙縣農業科技含量低、現代化進程緩慢,并且長沙縣還面臨著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不高、農業生產與農業科技缺乏密切聯系等問題。從長沙縣農業發展現狀來看,人才缺失是比較重要的一個問題,尤其是缺乏懂得現代化技術和知識的新型農民,分析原因有以下兩點。一是因為農民自身的文化水平不高,不能完全了解和掌握現代化知識和技術,尤其是在實際的農業種植和養殖中不能合理運用技術、知識。二是因為我國農民缺乏系統、完全的教育體系支撐,一些先進的農業技術缺乏有效傳播路徑,再加上農業管理部門不重視農民的受教育程度,不利于農民對知識和技術的更新,從而對農村發展經濟造成了一定阻礙。

2.4 農業區域發展不均衡

長沙縣不同區域的農業經濟發展呈現出不均衡的特點,尤其是農作物數量和種類的差異較大,其主要影響因素包括環境、地勢等。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是消費結構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產需矛盾逐漸增多,導致出現嚴重的農產品結構性失衡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農產品供給過剩,導致農業生產者的積極性不高,農民增收致富的預期效果不好。二是農產品市場需求旺盛,呈現出供不應求的態勢,比如生豬、大豆等。近年來,受到“非洲豬瘟”等諸多因素的影響,生豬養殖呈現出供不應求的局面,豬肉價格隨著市場需求的增加而明顯升高,但是其根本原因還是農業經營體制相對固化、市場化水平不高、缺乏競爭力。

3 新時代下加快長沙縣農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建議

3.1 以集約化、科技化為方向,實現農業供給側改革

當前農業農村發展進入“動力轉換、方式轉變、結構升級”的新時期,要重視農業供給側的結構性改革,調整各類農產品的生產結構,增強農業的市場競爭力,從而提高經濟效益。從實際層面來看,長沙縣應按照高標準對全縣農田進行改造,增強全縣的糧食生產力;統籌推進水域、旱地以及林地改造,提高農業產業的發展潛力。通過提高村莊和土地的質量,增強農民素質,提高農業技術水平,有機結合現代科學技術與傳統農耕文明,讓農民在優質的土地上運用有效的生產方式產出種類豐富且數量充足的農產品,從而實現農民致富創收的目標。長沙縣應遵循集約化、科技化的發展方向,充分發揮科學和科技的管理作用,為農業經濟的發展提供有效支撐,從而有效提高經濟的發展水平。

3.2 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

對于長沙縣存在的社會化、企業化以及合作化質量不高、組織化發展不足等問題,應增強“合的理念,作的行動”,即對新型經營主體和龍頭產業進行培育,重視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規范管理和規范準入。通過構建聯結機制,加強普通農戶、新型經營主體以及龍頭企業之間的交流和合作,不斷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對于長沙縣而言,在發展規模經營時,可以采用多種多樣的形式,比如統一經營、聯耕聯種、代耕代種、土地入股、土地脫管以及土地流轉等形式,充分激發農戶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現代農業與小農戶有機銜接。同時,充分利用現代企業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增強新型經營主體和龍頭企業的市場競爭意識,加強農業企業之間的橫向聯合,促進優勢互補、弱弱聯強的實現。在農業高質量發展過程中,還應推動農業機械化服務延伸至產中、產前以及產后各個環節,對社會化服務規?;?、規范化的實現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避免政府服務和個人服務代替社會化服務。此外,構建互聯互通、統一高效的信息服務平臺,推行“現代農業+互聯網”行動,提高智慧農業的建設水平。

3.3 重視科技投入,發展農業高新技術

當前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現代農業高新技術的發展與農業高新技術企業的培育和認定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尤其是需要大量人力資源和密集資金的支持。通過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推動以農業園區和農業技術中心為主要形態的經濟發展和技術創新平臺建設,發展現代農業高新技術經濟,如農業裝備制造及信息化、農產品精深加工以及農業投入品等,逐漸成為我國發展現代農業產業的有效抓手和重要載體。

長沙縣在加快推進農業經濟高質量發展時,應樹立農業現代化的目標,與自身的現實條件相結合,加大農村地區的投入力度,不斷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通常情況下,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入手。一是重視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一般來說,農業經濟發展與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村環境有密不可分的聯系,比如道路、電力以及水利等,并且還要做到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尤其是基層要做到相互監督、統籌規劃。二是提高農業生產機械化水平。在農業經濟發展中,農業生產的集約化和規?;鳛橹饕厔?,政府要出臺各項扶持政策推動機械企業發展,為農業技術創新提供支持,尤其是出臺鼓勵農民使用農業機械的政策。對于價格比較昂貴的機械設備,可采用集體公用的方法,促進農業生產機械化發展。

3.4 大力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長沙縣采取以下措施加快三大產業發展融合的速度。一是重視農業“接二連三”。加強第一產業發展如畜牧水產、糧食、花卉苗木以及蔬菜經作等,打造特色品牌,提高產品和產業的市場影響力。二是發展農產品加工業,以食品、茶葉、凈菜加工、食用菌以及畜禽產品為中心,提高農產品加工業的優勢。三是推動休閑農業發展,以鄉土文化、田園風光以及青山綠水等資源為依托,打造生態體驗、鄉村休閑、紅色旅游的路線,并與北部鄉村旅游相結合,深入挖掘現代農業全域旅游契合點,從而提高產業發展水平。

3.5 完善農業保障措施

農業經濟的發展離不開政策的有力支持,長沙縣在加快農業經濟高質量發展時,應不斷完善農業保障措施,具體有以下幾點。一是解決農業用地問題。制訂農業設施用地細則,使農業設施用地合法化。二是降低農業生產成本。調整農民合作組織的用油、用電價格,實施農田標準化建設、機械化等措施,減少資金成本。三是創新農業支持方式。一方面,創新財政支持方式。財政項目資金主要用于為農民(企業)搭建銷售平臺,補貼設施、補貼生產、補貼高科技應用。同時,拓寬融資渠道,促成銀企對接和財政貼息貸款。另一方面,加大農業風險支持力度。政府應設立農業應急救災專項資金,增加農民信心;設置農業法律援助中心,及時為合作組織、農民提供相關的法律援助,確保農民利益。

3.6 充分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

一是,農民要對農業技術和農業知識在農業生產中的重要性有正確的認識和了解,并自覺學習農業生產技術和知識。從國家層面來看,應充分發揮媒體、社會輿論等引導作用,或開展繼續教育和職業教育、出版相關書籍等,為農民豐富自身儲備、提高操作技能提供有效的保障。同時,統籌各類教育培訓資源,整合各方面培訓力量,構建新型教育培訓體系。二是,重點培育新型主體。重點引導和培育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以及專業大戶等,甚至農場公司多管齊下,競爭發展,對其優勢互補和分工協作的實現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三是,組織農業專家深入農村地區,傳播農業技術,推廣農業知識,或推行各種人才吸引政策,鼓勵農業知識豐富的人才回到家鄉,為農村地區的發展貢獻力量。四是,從村集體和農民自身角度出發,組織不同村組的農民進行互動和交流,互相學習和借鑒,在生產中運用先進的農業技術,及時尋找防治病蟲害的對策,并總結經驗教訓,提高農業發展水平。

3.7 遵循可持續發展原則

一是大力推廣生態種養。推廣水稻秸稈還田和綜合利用、蔬菜殘葉處置以及菌包再利用技術,提高農作物廢棄物轉化利用率。積極發展特種養殖以及畜牧業循環經濟,大力推廣“稻油游”和“稻魚(蝦、蛙)”生態種養。二是加強綠色生態建設。以環城綠帶生態圈建設和推動新一輪“三年造綠”大行動為核心,加大植樹造林力度。擴大縣級公益林補償面積,探索人工成熟商品林補償辦法。三是切實抓好生態保護。抓好重金屬污染耕地修復治理試點,深入開展農藥、化肥使用量負增長行動和農業面源污染治理。

4 結束語

我國作為農業大國,在新時代背景下,農業經濟高質量發展既面臨著機遇,也存在著挑戰。長沙縣應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重視綠色、可持續、多元化發展,落實惠農支農政策,加大公共財政投入力度,加強人才培養,實現農業經濟高質量發展。

猜你喜歡
長沙縣高質量農民
對比示范,才是打開農民心結的“金鑰匙”
小酸棗打開農民就業增收路
耕牛和農民
對“高質量發展”的四個追問
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統攬全局
RCEP對山東省高質量對外開放的影響
慶祝建黨100周年
長沙縣啟動幼兒園對口支援工作
長沙縣:中小學生“為祖國點贊”
“三部曲”促數學復習課高質量互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