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腦梗死患者頸動脈斑塊穩定性應用超聲聯合螺旋CT的評估效果

2022-11-11 01:30李路梅
當代醫學 2022年20期
關鍵詞:頸動脈檢出率斑塊

李路梅

(沈陽市第六人民醫院超聲科,遼寧 沈陽 110006)

腦梗死是臨床常見的缺血性腦血管疾病,腦梗死具有相當復雜的發病機制,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是誘發腦梗死形成的重要原因,頸動脈斑塊的形成受多種因素的影響。頸動脈斑塊可減少血管腔內的血流量,血管內膜易黏附形成成分,進而形成血栓,腦梗死后果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因此,選擇有效的斑塊評估方法具有重要意義[1]?,F階段,臨床最重要的診斷方法為彩色多普勒血流顯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多層螺旋 CT 血管成像(multi-slice spiral CT angiography,MSCTA)及磁共振成像,均為常見的無創型檢查。本研究旨在探討應用超聲聯合螺旋CT 評估腦梗死患者頸動脈斑塊穩定性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本院神經內科收治的150 例腦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男 82 例,女 68 例;年齡 38~76 歲,平均年齡(52.98±3.10)歲;病程2~8 h,平均(5.14±1.22)h。本研究經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納入標準:經磁共振成像及頭顱CT 檢查下確診為腦梗死;患者或家屬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病例資料完整。排除標準:合并靶器官病癥者;惡性腫瘤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對本研究所用藥物存在過敏史者。

1.2 方法

1.2.1 CDFI 檢查 應用飛利浦公司提供的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型號:IU22)進行檢查,檢查時探頭的頻率調整為3~11 MHz?;颊呷⊙雠P位,從頭部開始檢查,檢查范圍為雙側頸總動脈-頸動脈分叉-頸內動脈,同時記錄斑塊形態、頸內動脈、內膜厚度及血管壁厚度[2]。

1.2.2 MSCTA檢查 使用西門子,SOMATOM Emotion.16層螺旋CT,掃描前輔助患者進行頭部調整與固定。掃描參數:管電壓120 kV,順序4 mm×0.75 mm,管電流200 mA,螺距1.15,重組間隔0.7 mm,矩陣512×512;肘靜脈注射碘伏造影劑75~90 ml(370 mgI/ml),速率設定為3.5~4.5 ml/s,檢查范圍為主動脈弓至基底交通動脈環。使用示蹤技術智能觸發,主動脈弓作為閾值監測點,120 Hu,延遲5 s開啟[3]。

1.2.3 腦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檢查 本次檢查數字平板血管造影機進行,設備由美國 GE 公司 Innova3100 提供 ,ADW4.2 工作站。

1.2.4 圖像的評價標準 采用雙盲法,在頸動脈分叉根近端1.5~2.0 cm 處觀察內頸動脈動脈。彩色多普勒血流顯像:1.0~1.3 mm 內膜-中膜厚度增厚,高回聲斑塊、光滑表面和以高回聲為主的混合斑塊為穩定斑塊,低回聲或粗糙表面低回聲斑塊和潰瘍斑塊為脆弱斑塊。MSCTA:頸動脈壁厚度增厚,局部增厚,CT測量管壁厚度0.5~1.6 mm,鈣化斑塊(≥120 Hu),平滑纖維斑塊(50~119 Hu),鈣化平滑斑塊與穩定斑塊混合,軟斑塊(≤50 Hu),粗糙纖維斑塊,潰瘍斑塊和混合斑塊易損斑塊。以DSA為金標準,評價頸動脈狹窄程度:輕度狹窄(內徑縮?。?0.00%),中度狹窄(內徑縮小30.00%~69.00%),嚴重狹窄(內徑70.00%~99.00%)[4-5]。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組間檢測頸動脈分叉病變情況比較 150例患者共進行368處雙側頸動脈檢查,MSCTA檢查中血管正常占比為17.40%,管壁增厚為21.46%,斑塊為61.14%;CDFI檢查中血管正常占比為19.57%,管壁增厚為20.66%,斑塊為59.77%;MSCTA 與CDFI 對腦梗死患者頸動脈斑塊穩定性的評估分別為82.60%、80.43%,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種方式檢測頸動脈分叉病變情況比較[%(n/N)]

2.2 兩種方法斑塊檢出情況比較 CDFI 單純低回聲軟斑檢出率為17.40%,鈣化檢出率為29.34%;MSCTA 單純低回聲軟斑檢出率為14.40%,鈣化檢出率為38.86%,MSCTA 敏感度為100.00%(108/108),特異度為67.83%(97/143)。見表2。

表2 兩種方法斑塊檢出情況比較[%(n/N)]

2.3 患者頸動脈狹窄發生情況比較 共16 例(29頸動脈)接受DAS檢查,其中4例出現潰瘍性斑塊,與CDFI、MSCTA 檢查取得的結果相一致。而將DAS作為評價管腔狹窄程度的金標準,CDFI、MSCTA在管腔狹窄程度中的評估效果與DAS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3。

表3 患者頸動脈狹窄發生情況比較[n(%)]

3 討論

脂肪核較大、纖維帽較薄的易損斑塊是缺血性腦血管斑塊的獨立預測指標,而斑塊出血、表面光滑、潰瘍和斑塊生長速率是影響斑塊穩定性的關鍵因素。彩色多普勒超聲具有操作簡單、重復性好、成本低、無輻射、無造影劑腎毒性等優點,是評價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理想方法,對頸動脈狹窄或閉塞敏感,能有效提供頸動脈狹窄斑塊的特征[6-7]。低回聲斑脂含量高,成分復雜,表現為形態異常,內部回聲霉變,有出血、脂質化、鈣化、壞死斑塊,表面可出現血栓,且不穩定。彩色多普勒血流顯像的缺點是不易獲得與DSA相似的圖像,缺乏準確的狹窄程度評價標準,不能有效評價伴有嚴重鈣化、頸動脈異常發育和肥胖的血管疾病。MSCTA 可以通過DSA 獲得相似的圖像,可以從不同角度觀察病變壁,還可以測量斑塊的CT 值,直接得到斑塊的成分,獲得最佳效果[8-9]。

數字減影血管造影作為金標準,屬于侵入性檢查,不能直接了解頸部動脈粥樣硬化斑的內部特征,不能準確預測某些臨床事件,斑塊內表面結節狀鈣化影響局部血流動力學,導致局部血栓形成和小血栓丟失,反映了斑塊的不穩定性[10-11]。CDFI 與MSCTA 檢查在鈣化斑塊的評估中各有優勢,本研究結果顯示,MSCTA 與CDFI 對腦梗死患者頸動脈斑塊穩定性的評估分別為82.60%、80.43%,兩者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CDFI 單純低回聲軟斑檢出率為17.40%,鈣化檢出率為29.34%;MSCTA 單純低回聲軟斑檢出率為14.40%,鈣化檢出率為38.86%,鈣化的區別,MSCTA 敏感度為 100.00%,特異度為 67.83%;CDFI、MSCTA 在管腔狹窄程度中的評估效果與DAS 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提示MSCTA 與CDFI 在腦梗死患者頸動脈斑塊穩定性的評估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但MSCTA 在潰瘍和不規則復合斑塊的特征上更為全面、直觀,MSCTA 還可以通過三維重建顯示阻塞性病變中側支血管的形成[12-14]。

綜上所述,腦梗死患者頸動脈斑塊穩定性應用超聲聯合螺旋CT 可取得良好的評估效果,且二者一致性高,在臨床中可首先選擇CDFI進行檢測,經CDFI 檢查存在血管病變風險者再進行MSCTA 檢查,以確定腦梗死患者的頸動脈斑塊穩定性。

猜你喜歡
頸動脈檢出率斑塊
軟斑危險,硬斑安全?不一定
大面積腦梗塞的多層螺旋CT診斷價值及檢出率研究
一篇文章了解頸動脈斑塊
頸動脈狹窄與腦?;蛑灰徊街b
有頸動脈斑塊未必要吃降脂藥
頸動脈斑塊的穩定性評價
頸動脈狹窄要手術嗎
親吻會致死,是真的嗎
山東中小學生四成視力不良,三成超重
護好你的頸動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