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期高校黨建與校園文化融合路徑研究*

2022-11-22 16:54郭巖輝蔣國斌
智庫時代 2022年35期
關鍵詞:校園文化建設文化

郭巖輝 蔣國斌

(南京林業大學淮安校區)

我國高校實行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高校黨委的領導核心,決定了黨建工作在高校文化內涵建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校園文化是一所高校價值觀念、精神風貌的總體表現,是驅動高校不斷創新發展的精神動力和文化源泉,對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及思維認知的形成與發展具有重要影響。新時期,中共中央頒布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普通高等學?;鶎咏M織工作條例》以及十九大報告對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論述,進一步明確黨建工作引領校園文化,必須堅持黨對高等教育的全面領導,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高校文化建設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增強“文化自覺”、堅定“文化自信”,對培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人才具有重要的影響。

一、高校黨建與校園文化之間的關系

高校黨建工作和校園文化建設聯系緊密,它們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兩者的良性互動,體現著高等教育發展中更好層次的和諧,對推進新時期高校的不斷創新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一,高校黨建為校園文化建設提供正確的政治導向。高校黨建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政治核心,具有引領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前進方向的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辦好我們的高校,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1]促進高校黨建工作與校園文化在融合中創新發展,有利于加強黨對高校的絕對領導,保證創新發展中的高校校園文化有明確的政治方向。第二,高校黨建為校園文化建設提供組織保障。高校黨組織不僅具有強大的統籌協調能力,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快速調動廣大師生的積極性,更能夠快速將黨和國家的各項方針政策順利貫徹到高校各部門,為推進高校文明和諧校園文化建設提供了堅實的組織保障[2]。黨的十九大報告也指出,要進一步提升黨建的組織能力,重點加強黨組織政治引導,把各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宣傳黨的政治主張、貫徹黨的正確決策、加強基層治理,團結發動群眾,推動改革創新發展的堅實戰斗堡壘。第三,校園文化建設為高校黨建提供展示平臺。校園文化作為學校精神、價值、理念的綜合體,是一種文化的積淀和歷史的傳承,客觀孕育了一種育人環境和氛圍,是學校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所在[3]。發揮校園文化的宣傳展示作用,把黨在長期探索與實踐中形成的中國化馬克思理論和文化融入高校校園文化,豐富高校人文氛圍,使高校校園文化與黨建文化融為一體,把學生思政教育和社會實踐活動相結合,在文化活動中陶冶情操,耳濡目染中堅定師生的理想和政治信仰,寓黨的政治主張和決策于校園文化建設,促進黨建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4]。

二、當前高校黨建與校園文化存在的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高校的黨組織建設在理論和實踐方面取得了較大成績,校園文化蓬勃發展,呈現出多色彩、多層次的特征。但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外來文化思潮持續沖擊、校園主流文化引導功能弱化、網絡新媒體運用不足等問題,直接影響了高校黨建與校園文化融合與發展。

1.“舶來文化”思潮不斷加劇。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良好發展,國際間交往越來越多,“舶來文化”思潮給高校學生提供多維度的文化價值選擇。加之過去一段時間我國經濟文化相對落后,部分青年學生對自身文化的認知不足,總認為外來的才是最好的,最時尚的。

2.校園主流文化引導功能有待提升。在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部分高校對文化建設的理解存在偏差,把硬件設施建設作為衡量校園文化的標尺,忽視了校園文化的精神、歷史等軟件建設,導致只有外在形象美,沒有彰顯學校歷史的內涵美。同時部分高校在建設新校區時,對前期校園文化建設規劃不足,后期校園文化建設只當作美化校園環境的升級改造,導致校園文化景觀風格僵化,校園文化缺乏設計主旨的統領,學校教育理念、精神價值得不到生動體現,大大削弱了“環境育人”的意義。

3.黨建工作與校園文化建設融合性有待提升。高校黨建工作與校園文化建設缺乏主管部門間的統籌協調,全盤推進,致使各吹各的號,各唱各的調,兩者不能有效融合,導致校園文化活動缺乏引起大學生思想共鳴的文化內涵,文化宣傳形式僵化,引領與教育功能弱化,文化活動泛娛樂化問題突出,達不到“沉浸式”教育的目的。例如:校園文化活動多是學生自發組織,活動缺乏政治引導和政治高度,教育效果甚微;同時活動長期被部分有專長或一些文藝骨干學生“承包”,大多數學生淪為無為的觀眾和看客,導致學生參與文化活動積極性不高。同時部分高校制度文化建設缺乏人文關懷,文化活動不能深入師生大眾。例如:高校黨建制度多集中于宣傳思政教育、黨風廉政等方面,重點在于規范,對促進師生共同參與缺乏主動管理意識。

4.校園文化建設運用新媒體不到位。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更新,高校都在嘗試引入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新平臺,但新媒體從內容到形式,還存在新瓶裝舊酒的現象,導致黨的優秀理論、校園優秀文化傳遞不暢,無法吸引學生。而學生熱衷于手機、電腦,開始厭惡群體性文化活動和體育鍛煉,消耗大量時間在享受網絡世界的自娛項目中,長此以往對學生的學習、生活、思想、心理和健康產生嚴重不利影響。

三、高校黨建與校園文化建設融合路徑

1.強化高校黨的組織建設,推進校園文化高質量發展。面對多元文化思潮沖擊,堅持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治理的最大優勢,決定著高校文化建設的本質。首先,高校黨組織的建設過程中,應抓住我國建設文化強國賦予高等教育的新機遇,以正確的文化方向為指導,使引領高校校園文化高質量發展不僅要體現在高校的教育和管理措施上,更要體現在學生 “三全育人”的各個領域。[5]如通過組織開展“紅色經典”讀書會、“專業+綠色生態”學習會、“專業+鄉村振興”研討會等。其次,黨對高校的領導,決定了高校制度建設和文化建設的本質。在高校黨組織的建設與發展中,將校園文化建設納入學校改革發展的整體藍圖,把握好正確的價值趨向和政治方向,構筑有學校自身特色的思想文化陣地,從根本上推動校園文化體系的培育和建設。如師生追憶校史、名師黨史講壇、紅色基因傳承教育等紅色校園文化活動,與學校中心工作和計劃同安排、同布置、同落實。最后,立足校園文化建設現狀,以構建特色校園文化為核心,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南,發揮高校各級基層黨組織作用,以真抓實干、持之以恒的優良黨風凝集人心匯集力量,從引領校園的精神文化建設、物質文化建設、行為文化建設和制度文化建設四個層面,深度挖掘突顯高校歷史文化、人文精神、辦學理念等方面學校自身獨有的校園文化內涵,從而筑牢校園文化根基,促進學校高質量發展,提升學校的核心競爭力[6]。

2.抓牢思想引領主導權,維護校園文化的黨建核心。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思潮的滲透與沖擊,對我國高校師生的價值觀念、文化認知產生影響是不可避免的。因此,高校校園文化建設進程中,在尊重文化多樣性的同時,必須批判性吸收與學習外來文化,繼承與發揚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堅持適合中國土壤的多樣文化和價值觀念,堅持中國化的馬克思理論,堅持校園文化的黨建指導地位不動搖[7]。首先,筑牢高校社會主義主流文化的政治基礎,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增強應對不良文化思潮的防患意識,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與學生文化活動相結合,把黨的基本理論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與校園文化創新發展深度融合。其次,發揮思想政治教育課的主渠道作用,以培養“四有”新人為目標,利用好情景化、體驗式的教學方式,把思想建黨與文化育人緊密結合起來,形成一股教育合力,以中國化的馬克思理論武裝學生,以崇高的人文精神激勵學生,以客觀公正的輿論引導學生,以優秀的文化作品鼓舞學生,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升政治素養,增強愛國意識,在多元文化洪流中明辨是非曲直,從而培養新時代高校大學生核心意識大局觀念,切實成為思想政治素質、專業素質兼備的合格人才。[8]最后,積極適應當今社會傳播發展新趨勢,把握網絡文化的話語權和主導權,著力加強網絡文化建設,同時加強高素質的合格人才隊伍建設,切實加強網絡輿情引導,提高網絡文化的輿論敏感度,對于有利于校園和諧、社會穩定的事件,積極帶動輿論正面宣傳,傳遞社會正能量;對容易造成社會負面影響、不利于和諧穩定發展的事件,積極做好源頭相關事件的跟蹤,消除事件的負面影響,牢牢掌握校園網絡文化思想引領主陣地,做好學生的網絡德育教育,使大學生面臨重大考驗時旗幟鮮明,大是大非面前立場堅定。

3.發揮基層黨組織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戰斗堡壘作用。黨建工作與校園文化建設“兩張皮”現象,根本原因還是人的認識不到位。因此,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提升師生的黨性修養和強化師生的思想淬煉,是實現黨建引領校園文化建設必由之路。第一要加強基層黨支部的自身文化建設,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校園文化,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在嚴肅黨的紀律的同時,營造黨支部濃郁的人文環境和“家”文化,通過讀書分享、學習交流等方式凝聚師生向心力,使黨支部成為師生心目中的堅強戰斗堡壘。第二要嚴格把關黨員發展質量,把政治表現和黨性修養作為首先條件,認真做好學生黨員的培養教育工作,堅定學生黨員的理想信念,發揮他們在政治上的優勢,使大學生黨員成為校園文化建設的生力軍和校園文化活動的組織者和策劃者,切實擦亮大學生黨員先鋒本色,發揮優秀黨員模范標兵作用,成為弘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優秀文化的推廣者、踐行者,引領青年大學生堅定不移地擁護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發展方向。[9]第三結合當代青年大學生思想共性,依托學校各類學生社團組織,開展融紅色文化、時代主題、學校歷史文化為一體的校園文化活動。例如 “一起學黨史”“科技文化藝術節”“學雷鋒”志愿者服務、校史文化展等活動,使學生時刻感受黨的熏陶、聆聽黨的聲音、追隨黨的號角,在輕松愉悅的活動氛圍中潛移默化接受黨的思想教育和先進文化熏陶,銘記校園歷史文化。

4.加強黨的理論宣傳,形成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高校思政宣傳工作具有強大的引導功能,能夠及時將黨的聲音以輿論宣傳的形式傳遞到學校的各個領域和環節,為校園文化建設提供有力支撐。首先,在信息科學技術日新月異背景下,找準黨建與校園文化融合“交集”,把握新時代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充分發揮校園網、電臺廣播站、校報等傳統媒體優勢,利用好網站、微信公眾號、抖音視頻號等新媒體,以師生學習生活為源泉,以身邊好人好事為藍本,講好校園故事,用實際行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正能量,營造學習宣傳正能量的黨建環境,抵制校園文化泛娛樂化和低俗化傾向,充分彰顯校園文化的育人功能,真正實現校園文化與黨建理論宣傳的合二為一。其次,牢牢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拓寬新聞宣傳工作維度,充分利用好校史館或博物館,抓住校慶日、新生入學教育、黨團員政治學習等重要時間節點,全面深入展示學校事業發展成果,深入挖掘高校發展中的熱點、亮點,弘揚校園正能量,傳播主旋律,著力增強師生對學校的榮譽感、自豪感,為學校的發展創造良好輿論氛圍。[10]最后,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設立黨建理論與學風建設文化論壇,大力開展黨建理論、誠實守信、學風建設等方面的交互溝通,以交流的形式幫助大學生有效感受黨的豐富理論和學校文化積淀,進而將學生自身品質與黨的理論實踐及校園文化內涵進行對照,促進大學生自覺提高自身思想道德和行為修養,引領和帶動全體學生奮發有為、砥礪前進,形成良好的校園文化風尚。

四、結語

堅持黨對高校的政治領導決定了高校黨建工作與校園文化必須融合發展。在信息化、智能化技術的迅猛發展條件下,在外來多元文化滲透的背景下,黨建工作與校園文化互融互促,是新時代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的本質要求,決定了人才培養方向和為誰培養人才。因此,堅持以黨建工作為核心不動搖,堅持校園文化建設的傳承和創新,對促進和諧文明校園文化建設,推進高校事業發展、培養社會主義人才具有積極作用。

【相關鏈接】

南京林業大學淮安校區是南京林業大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建設高水平特色大學的重要力量?;窗残^充分依托南京林業大學的辦學優勢和辦學資源,按照教育部和省教育廳的要求,依據南京林業大學辦學理念及本科人才培養方案,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社會競爭力。

學校實行2+2辦學模式,即一、二年級學生在淮安校區學習,三年級開始在南京主校區學習。學生在淮安校區和南京校區學習期間修滿教學計劃規定的學分,頒發南京林業大學本科畢業證書,符合學士學位授予條件的,授予南京林業大學學士學位證書。

淮安校區現開設:生物工程類、機械類、能源動力類、管理科學與工程類、工商管理類、中國語言文學類、新聞傳播學類、計算機類、設計學類共9個專業大類,包含20個專業及方向。以及化學工程與工藝、金融工程、國際經濟與貿易、旅游管理、土木工程、電子信息工程、風景園林、園林、城鄉規劃、英語、日語等11個專業。

猜你喜歡
校園文化建設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持續深化校園文化建設 助力基礎教育階段人才培養
冰雪休閑體育豐富校園文化建設的研究
黨的政治建設怎么抓
新生態學校的校園文化
誰遠誰近?
《人大建設》伴我成長
保障房建設更快了
《人大建設》建設人大的故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