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污名對青少年精神疾病患者影響的研究進展

2022-11-23 20:39孫智信杜亞松
臨床精神醫學雜志 2022年2期
關鍵詞:污名精神疾病心理疾病

孫智信,杜亞松

一提到“精神疾病”“精神障礙”等字眼,人們就常不由自主地想起新聞中出現的各種精神障礙患者傷人、殺人的畫面,也往往會因此認為精神病患者是危險且可怕的。這就是人們對精神疾病或精神障礙患者的污名(stigma)。污名不僅讓精神疾病患者背負了各種令人難堪的標簽,承擔了來自社會大眾的各種歧視與莫須有的指責,還會讓其承受更多壓力,在其本來就因為精神疾病而不堪重負的心靈上又增添新的傷口。當這種現象發生在相對弱勢的青少年精神疾病患者身上時,情況則顯得更加嚴峻。因此,為了能夠更好地幫助青少年精神疾病患者,本文綜述了過往的有關研究,指出了污名對青少年精神疾病患者的影響,并探討了未來研究發展方向。

1 污名的概念

1.1 污名的定義 污名最早是由Goffman[1]提出的,指個體因為有某種特征而被他人或者社會群體貼上負面標簽,這種負面標簽會損害持有者的社會地位、人際關系等,這一過程又被稱為污名化。后續對污名給出了其他定義,如:污名是由多種行為共同構成的,包括貼標簽、刻板印象、社交隔離、社會地位受損和歧視,并且是當社會中的一個群體能夠有權力對另一群體實施前述的幾種行為要素時,污名才能夠存在[2];污名表現為刻板印象、偏見和歧視,包含了認知、情感和行為的組成部分[3]??傊?,污名是一種負面的標簽,會對持有者產生一系列負面影響。

1.2 污名的分類 污名是涉及個體、他人、社會等的復雜概念,為更好地區分并研究污名現象,研究者從不同的視角對污名做出了一系列劃分。①根據污名的對象分為公眾污名與自我污名;公眾污名指社會公眾對某一群體的污名;自我污名則是受污名者對污名的內化,導致對自我產生的刻板影響、歧視等行為。②根據污名的可見性分為可見污名與隱匿污名。③根據受污名者對污名的知覺情況分為外顯污名與內隱污名。外顯污名是個體自身可以察覺到的污名;內隱污名是個體沒有知覺到但是在潛意識層面等對個體產生影響的污名[4]。此外,污名還可能影響到與被污名者有親密關系的個體,這種污名被稱作連帶污名,同樣會對受污名者產生消極影響[5]。

2 不同污名對患心理疾病青少年群體的影響

2.1 公眾污名 過往研究大多關注公眾污名對青少年精神疾病患者的同伴關系的影響。2012年O'Driscoll等[6]研究指出,與患哮喘病的青少年相比,患有多動癥與抑郁癥的青少年往往會受到同伴更多的刻板印象與歧視;被試與患心理疾病的青少年共同活動的意愿更低,在關系距離與生理距離上也更遠?;季窦膊∏嗌倌甑耐檎J為其更容易出現反社會行為和暴力行為,并且將這種不良行為的出現更多地歸因在患病青少年自身,對其抱有消極態度與偏見,甚至產生霸凌[7-9]。2016年Silke等[10]構建了一個7因素模型來描述同輩對患病青少年污名化行為,這7個因素分別為危險度、熱情與能力、責任感、負面屬性、偏見、課堂歧視、友誼歧視。同伴關系對青少年的幸福感與歸屬感等起著重要影響,經常遭遇同伴拒絕的兒童往往會導致不良結果[11],可能表現出外化問題,如暴力行為、反社會行為等[12]。同伴拒絕以及低質量的人際關系可能使得兒童體驗到更多的抑郁、孤獨情緒,并且有可能使其出現習得性無助,從而減少甚至停止交友行為;這些結果也很可能反過來加劇被污名的青少年面臨的人際關系問題,造成惡性循環[13]。

2.2 自我污名 普通人群本身對于心理疾病就抱有負面刻板印象,而精神疾病患者可能會因此受到歧視,長期暴露于這樣的環境中,可能導致患者將這些負面刻板印象內化,而使得個體,尤其是自我概念尚未發展成熟的青少年產生負面的自我概念。自我污名水平較高的青少年自尊水平往往更低,自我價值感、幸福感水平也都低于其他正常的同齡人,并且往往報告有更嚴重的抑郁情緒[14-15],這會降低患病青少年的自我效能感,產生消極歸因,導致成績下降、缺乏人際交往等問題,嚴重影響其身心的健康發展[16]。

此外,自我污名還會使患病青少年感到自己異于常人[17],感覺到恥辱或者尷尬[18]。這些負面感受會影響個體對于藥物和有關心理衛生服務上的態度,及其人際關系?;疾∏嗌倌暾J為使用藥物會加劇自己異于常人的感受,從而減少對藥物使用的依從性;或者更不愿意主動去尋找有關的心理衛生服務,這會阻礙其心理疾病的恢復?;疾∏嗌倌昕赡軙榱吮苊馕勖麕淼挠绊憸p少與他人建立人際關系,陷入社會支持缺乏的惡性循環。另一方面,他們在朋友的選擇上可能會更傾向于尋找與自己一樣面臨心理問題或者污名的個體。研究指出同樣患有精神疾病的同伴之間能夠更好地共情彼此,相互支持,從而更好地克服污名問題[19]。但也有部分青少年在訪談中提到“他們之間互相傳染著負面情緒”,這種同伴關系也可能阻礙他們自身的康復[17]。

2.3 連帶污名 Goffman[1]的研究認為,與受污名者存在關聯者會同樣受到污名;盡管這一類型的污名如何影響到青少年精神疾病患者的相關研究非常有限。已有的研究[20]指出,此類青少年的父母或者家庭往往會承受這種污名。根據家庭治療的系統觀,家庭是一個完整的系統,每個家庭成員都會互相影響,從而影響到精神疾病的發展及愈后情況。因此,父母承受的連帶污名也可能會從各種途徑影響到患病青少年自身,增加患病青少年的自我污名水平;連帶污名可能使父母承受更多壓力,患病青少年在察覺到父母因連帶污名而增加的壓力后,可能會因此提高其自我污名水平,并進一步阻礙其病情的康復[20-21]。Koro-Ljungberg等[22]指出,對于患有ADHD的青少年而言,家長感受到的連帶污名水平,與其自身愿意接受社區的心理衛生項目的意愿負相關;說明連帶污名還可能間接阻礙患病青少年自身接受心理衛生服務。

另外一方面,父母本身也對患病青少年能否獲得有關的藥物治療以及心理咨詢等心理衛生服務有著決定權。如果父母對于精神疾病抱有錯誤觀念,則很可能耽誤患病青少年的康復,甚至加重病情,或導致其面對更多的壓力而產生更嚴重的負面情緒。Villatoro等[23]發現,父母對于精神疾病的污名化程度越高,其本身越傾向于讓子女遠離有精神疾病的同齡人,并且這種父母也更難發現自己的子女出現精神疾病,從而導致其子女不能及時獲得幫助。父母的這種態度可能會使得患病青少年更傾向于隱瞞自身的問題,還可能因為缺少與同樣患有精神疾病的同伴交往,而不能及早識別自身問題,降低了其更早獲得有關幫助的可能。

2.4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污名對青少年的影響 疫情期間,對于患精神疾病的青少年而言,不僅本身要面對心理疾病的疼苦,以及疫情帶來的心理應激所產生的各種不良影響,污名也會為青少年在家隔離期間的生活帶來更多的困擾。在Moses[24]的研究中,有一半的被訪青少年表示,曾經受到過來自家庭成員的污名。這些青少年往往會受到家庭成員的一些消極對待,如不被家庭成員信任、受到家庭成員的貶低或排斥等。在2020年的新冠病毒疫情期間,大部分家庭的成員都處于居家隔離狀態,患病青少年與其他家庭成員相處的時間相較以往會明顯地增多,因此也可能會承受更多地來自家庭成員的污名,體驗到一系列的負面情緒,如感受到孤獨、抑郁、挫敗感等,也可能導致其與家庭成員的關系惡化,在家庭中難以獲得情感支持,而更進一步地加深自我污名水平,變得更加消極,自尊、自我效能感等進一步下降[15]。污名的身份威脅模型[25]指出,污名不僅會影響個體情緒與認知,也會影響個體的行為?;疾∏嗌倌暝谖勖挠绊懴?,還可能進一步內化污名帶來的各種刻板影響,并通過外在行為表現出來。2016年Silke等[10]研究指出,在學習等能力上變得更不可靠,更不具有責任心,對他人表現得更加危險與冷漠等;這些行為上的變化影響到患病青少年的人際關系及其學習、生活的各個方面,也對疫情過后的正常生活以及其自身的健康發展帶來極其負面的影響。

遭受來自家庭成員的污名還有可能導致患病青少年更容易與家庭成員爆發各種矛盾,由此感受到更多焦慮、抑郁等消極情緒;在缺少來自家人的社會支持的同時,疫情時期與同伴、老師等的交往更少,其他諸如外出運動,與朋友聚會等較為積極的應對策略,也因為疫情而受到限制,獲得社會支持也可能變少。因此,患病的青少年會更加無助,也更可能發展出一些不良的應對方式,如沉迷手機等。因此在疫情期間,患病青少年面對污名的影響而持續積累的負面情緒可能因此加重自身病情,甚至出現自傷、自殺的風險[26]。

3 局限及展望

總體而言,現階段關于患精神疾病的青少年的污名問題的研究較少,很多污名對其的影響往往來自于成人被試的研究結果?,F有研究存在的主要問題包括:①研究范圍相對局限。目前研究者們的視線大都集中在公共污名與自我污名上,對其他類型的污名研究相對較少,并且研究的對象大都集中在青少年的同伴關系上,對于其他研究對象,以及存在的其他污名化行為探索較少。②研究深度不夠?,F有研究關于公共污名對青少年的研究方法相對簡單,主要通過設計短篇故事,通過問卷量表等方式了解青少年對患有心理疾病的同伴的看法,但是青少年具體是如何產生這種污名,這些污名對青少年又具體通過怎樣的心理機制發揮影響仍然沒有得到解答。而在自我污名方面的研究,現有研究多采用質的研究方法,但得出的結論往往是常識性的,沒有對青少年自我污名的心理進行深入挖掘。③缺乏理論框架。盡管在污名的研究領域中已經有了一些用于解釋污名的作用機制的理論框架,如標簽理論、修正標簽理論等,但是這些理論本身是基于成人的研究結果建立的,而青少年群體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因此現有理論可能并不適合于青少年,需要進一步的開發適用于青少年群體的有關理論框架[27]。

未來研究應該著眼于以下幾點:①從過往研究來看,并不是每個患心理疾病的青少年都會遇到污名問題,并且這一比例并不低,因此受污名影響的青少年與不受污名影響的青少年之間存在哪些差異,值得研究者們進一步探索。②污名具體是怎樣對青少年發揮影響的作用機制目前仍不明確,未來研究應該進一步探索污名這一變量具體是如何影響青少年的心理以及行為。③公共污名、自我污名以及連帶污名之間存在著理論上的聯系,然而這種聯系在實際上是怎樣的,它們之間是否會交互影響,并導致青少年的各種問題也是現有研究的空白。④考慮通過縱向研究設計以及混合設計來進一步探索污名對青少年影響的長期機制。

猜你喜歡
污名精神疾病心理疾病
近20年來國際“殘疾污名”的研究熱點與前沿*
——基于Web of Science期刊文獻的可視化分析
輕型精神疾病的診斷與治療
職業污名與離職傾向:牽連家人污名與家庭卷入的作用*
莫擅自貼上心理疾病標簽
“無形”的病痛——關懷精神疾病人群
基于污名視角探究地域刻板印象的形成因素
能治療心理疾病的耳機
精神疾病康復護理注意事項
研究稱心理疾病史與癌癥死亡風險相關
馬桶座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