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城市排水防澇設施建設的管理性措施研究與探討

2022-11-25 09:02董建民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 2022年10期
關鍵詞:城市排水內澇設施

董建民

合肥市排水管理辦公室 安徽 合肥 230001

近年來,國內眾多大城市因超標暴雨導致的城市內澇災害頻現,尤其是鄭州“7.20”特大暴雨災害造成了嚴重的生命財產損失和惡劣的社會影響?!秶鴦赵恨k公廳關于加強城市內澇治理的實施意見》中明確提出了“落實城市政府排水防澇主體責任,做好城市排水防澇工作”的要求[1]。城市排水防澇設施的管理主要分為建設管理、運維管理和應急管理。其中,城市排水設施建設管理至關重要,是落實“韌性城市、海綿城市、生態城市”建設理念的關鍵,排水設施建設的好與壞,三分靠建設,七分靠管理。本文結合筆者排水防澇管理工作經驗,從初期規劃、前期設計、中期建設、后期運管、信息調度以及城市應急六個方面,提出了對城市排水防澇設施建設全過程的管理性措施和建議,以期為更多的行業管理者提供參考和借鑒。

1 初期規劃階段管理措施

1.1 嚴格規劃管控

城市排水行業主管部門應參與《城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工作,要加快推進排城市排水(雨)水防澇綜合規劃的修編工作。排水防澇設施建設用地在規劃階段要統籌考慮,要在總體規劃及專項規劃中明確,確保項目用地得到保障。在編制相關規劃和計劃時,要明確海綿城市建設所要達到的目標和雨水防澇設施建設內容,確定雨水年徑流總量、地塊開發的綜合徑流系數、綠地建設中下凹形式所占比率、道路建設中透水鋪裝比率、雨水利用等技術指標[2]。針對新建住宅小區,新建公共、商業建筑與工業建筑,新建廣場或停車場,新建道路及公園綠地等項目,規劃管理部門應在土地出讓時將規劃中關于不同項目類型的綠地率、下沉式綠地比例、透水地面鋪裝率、綜合徑流系數等低影響開發控制指標納入項目規劃條件并嚴格落實,確保城市排水防澇規劃目標在規劃實施過程中實現[3]。

1.2 加強規劃實施

各有關部門要根據城市排水防澇綜合規劃,將有關建設內容與要求落實到地塊建設、公共設施建設、道路建設、園林綠化等年度計劃中,統籌安排,同步實施。在安排年度城建計劃時,各有關建設主體應當按照城市排水防澇綜合規劃確定的建設時序,優先開展保障區域整體防洪排澇安全的防洪排水設施和區內主干排澇通道、排澇設施的建設。城市排水防澇規劃一經批準,必須嚴格按規劃實施,不得擅自變更規劃或降低設計標準。城市排水防澇主管部門應當會同規劃主管部門加強對排水防澇規劃執行的監督管理,加強規劃實施評估,全面檢查總體進展情況,對規劃目標完成情況、進度等進行全面評估,對重點項目的實施情況等進行重點評估,客觀評價實施成效,系統分析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并采取有力措施進一步推進規劃落實。

2 前期設計階段管理措施

2.1 建設方案審查管理

新建區域規劃范圍內各地塊開發建設前需進行內澇風險評估,建設單位應依據排水防澇規劃提出的徑流控制標準,編制配套設施建設方案,并提交排水主管部門進行審查。需要與城市排水設施相連接的建設項目,規劃主管部門在核發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時,應就項目申請材料中雨水徑流控制等內容是否符合排水相關規劃和標準征求排水主管部門的意見。

2.2 施工圖審查管理

各新建項目在其建設方案確定后,建設單位在委托主體建設工程施工圖設計的同時,應同步委托具有相應資質的專業單位嚴格按照相關技術標準規范進行排水專業設計。施工圖審查機構應嚴格按標準規范對排水管網施工圖設計進行審查,重點審查排水設計方案審查意見落實情況、雨污分流、管道材質、新建管道與既有管道接駁等內容,對雨污分流不到位、接駁設計不明確的,施工圖審查不予通過。排水管網施工圖設計文件經審查合格后確需變更的,應事先征求排水主管部門意見并由原設計單位修改,修改設計文件按相關規定重新申報施工圖審查。審查合格后,方可施工。

3 中期建設階段管理措施

3.1 規范排水設施建設

新建區域嚴格實行雨污分流排水體制。地塊開發及其項目建設時,其排水防澇設施必須與建設項目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籌建設。建設單位應在辦理《建設工程施工許可證》前向排水管理部門提供經審查合格的排水設計文件,否則建設主管部門不得辦理施工許可證。項目建設時合理劃定城鎮排水管道保護范圍,施工不得影響城鎮排水防澇設施安全。

3.2 項目建設過程監管

項目施工前,施工單位應當結合排水主管部門及其他相關部門提供的資料,查明工程建設范圍內地下城鎮排水防澇設施的相關情況。對需在排水防澇設施保護范圍內從事爆破、鉆探、打樁、頂進、挖掘等可能影響城鎮排水設施安全的工作的,應提前制定設施保護方案并報排水管理部門審核批準。

施工過程中施工單位應按照相應的施工技術標準對工程施工質量進行全過程控制。在排水設施分項工程施工及檢驗、隱蔽工程隱蔽前檢驗、功能性試驗、質量驗收等過程應有排水主管部門參與檢查,且應檢查合格后方可進行下一工序。凡涉及市政排水管網和室外排水方案變更的,應報原審圖機構重新審查,經審查合格后方可組織實施,并報市排水主管部門備案。工程質量監督部門應將排水工程建設納入質量監督范圍,嚴格變更程序并做好排水設施建設過程中的質量監督范圍,嚴格變更程序并做好排水設施建設過程中的質量監督工作,確保檢查井、管道及附屬設施等排水設施按圖施工,質量達到設計要求和符合質量標準。

3.3 竣工驗收管理

建設單位應對排水管網工程在驗收前進行CCTV檢測,檢測合格方可進行竣工驗收。排水管網工程竣工驗收合格后,建設單位應將竣工資料(含竣工圖、竣工驗收報告、排水管線測量成果資料、排水管道檢測評估報告)報城鎮排水主管部門辦理排水設施備案。

4 后期運行管理措施

城市規劃建設和排水行業等相關管理部門應根據城市排水管理辦法和防澇綜合規劃等,加強城市排水防澇設施的管理和維護,加強對城鎮排水設施的管理和河道水系防護、整治和管理工作,嚴禁非法侵占河湖水系的行為,確保汛期排水暢通,共同做好城市內澇防治工作。

排水設施維護單位應按照當地相關法規、制度和文件要求,加強對檢查井蓋等排水設施的日常巡查、疏通養護以及河道整治和建設工作,定期對排水管網進行功能性和結構性檢查,對河道進行清淤,加大對隨意填埋河道、盜竊井蓋、破壞排水設施等行為查處力度,避免出現井蓋缺失、損壞,管道堵塞、河道淤積等問題,確保排水防澇設施安全使用、暢通。加強城市低洼區域(如下沉式廣場、立交橋涵等)易澇點的治理,消除積澇隱患。

加強建設排水閘站、管道、河道水體等排水防澇設施地理信息系統,建立監測數據庫,在日常養護巡查等工作中及時進行數據的更新與修正,并對排水設施的運行狀況進行監控,通過模型模擬和實際災害狀況修正等方法,對城市排水設施排澇能力、運行狀況、維護水平、強降雨下的應對能力等進行全面評估,指導排水設施的維護、更新、改造以及運行調度、應急預案制定、應急指揮調度等工作,用信息化技術提高排水系統規劃建設、運營維護水平[4]。

5 信息化建設

5.1 建立城市排水防澇地理信息系統

按照住房城鄉建設部《城市排水防澇設施普查數據采集與管理技術導則(試行)》,結合現狀普查,積極構建城市排水管網的GIS系統,強化現狀數據的采集與管理。應根據構建水力模型的需求制定采集數據標準,建立城市排水防澇的數字信息化管控平臺,通過智慧水務系統實現日常管理、運行調度、災情預判和輔助決策,提高城市排水防澇設施規劃、建設、管理和應急水平。

5.2 建立智慧水務管控平臺

加快城市防汛視頻監控、雨情水情遙測和指揮調度信息系統建設,整合數字城管、數字市政、交警路況監控等資源,全面提升城市防汛指揮調度、應急管理的信息化、自動化水平,提高防汛應急工作效率。對于氣象部門發布的極端災害天氣預報,以及有關部門發布的重要汛情、險情,廣電、通信、人防、城管等部門和有關企業要主動配合,利用廣播、電視、短信、顯示屏幕等設施和資源,快速發布相關信息,提高城市排水防澇設施管理和應急水平。

5.3 建立各部門之間的信息數據共享和協調聯動機制

排水防澇和氣象等部門要加強溝通協商,建立信息數據共享機制;建立聯合會商機制,明確各部門職責,盡快完善城市暴雨預警及防澇協調聯動機制。排水防澇和氣象等部門要加強城市降雨規律、排水影響評價、暴雨內澇風險等方面的研究,應用地理信息、全球定位、遙感應用等數字化技術,建設具有雨情分析、災害監測、預報預警、遠程監控、風險評估等功能的綜合信息管理平臺和指揮調度系統。氣象、水務、交通、等相關部門進一步健全互聯互通的信息共享與協調聯動機制,制訂、完善城市排水與暴雨內澇防范應急預案,針對城市交通干道、低洼地帶、危舊房屋、建筑工地等重點部位,要切實加強防范,并設立必要的警示標識。

6 應急管理

為更好發揮城市內澇防治系統工程的效能,應以城市排水主管部門為主體進行防澇系統的日常管理和運行調度。建立城鎮內澇預警系統,確定預警分級標準及預警等級;結合區域實際情況,建立具有差異性的等級、區域、部門的應急系統;構建內澇預警系統和應急系統實際效果評價體系。應對內澇防治系統的運行和管理分階段提出具體要求;對不同崗位的人員定期進行技能培訓及考核;并將普及教育納入制度,突出民眾掌握預警信息解讀、應急措施實施及突發狀態下自救等能力的重要性。

建立城鎮內澇防治系統運行管理制度,包括非汛期設施的檢測與養護,汛前人員安排和設施調試,汛中設施的運行和調度,汛后設施的養護與管理等,責任明確到人。系統分析現有城鎮排水系統的排澇能力,結合氣象暴雨預警等級,通過相關技術軟件的應用或開發,如雨量監測技術、排澇管網和斷面的實時監測技術、地理信息技術、排水系統數值模擬技術等,提出預警分級標準,劃分城鎮內澇預警等級;根據城鎮區域排澇能力和等級的不同,劃分城鎮內澇重點預警區域,形成城鎮內澇預警系統。針對不同等級、不同區域預警信息,提出出行和避險建議,分級、分區域向民眾發布預報警信息,將內澇對公眾和城市的影響降至最低。

城市內澇防治應急聯動管理系統應由排水、氣象、水利、路政、交通等多個部門共同參與制定,進行統一指揮、分工協作、科學決策、多部門高效聯動。排澇應急預案應包括不同預警等級、不同區域、不同部門的應急措施及聯控配合。對高等級預警狀態下有關部門的搶修、搶險隊伍和物資器材等明確具體要求。

7 保障措施

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城市內澇治理的實施意見》(國辦發〔2021〕11號)等文件精神,根據相關法規和文件,制定地方相關配套政策和制度,將排水防澇建設納入法治軌道,進一步規范排水防澇設施建設、運行、管理工作,確保規劃實施的權威性、嚴肅性和延續性。

健全工作管理機構,進一步加強工作職責,加強和完善機構職能和人員配備。充分發揮水務管理部門在城市排水防澇工作中的統籌協調職能,切實加強城市排水防澇工作的統一規劃、統籌建設和統一監管。明晰排水防澇設施的管轄范圍和職責。

切實加大資金投入,強化協作配合。城市排水防澇設施運行、管養、維修、改造經費進一步提高標準并逐年增長。加大公共財政投入,提高城市建設維護資金、土地出讓收益、城市防洪經費、環保專項資金等用于城市排水防澇建設的比例,對于城市排水防澇設施普查、規劃編制、降雨規律分析、災害風險評估、數字化排水防澇系統建設、排水防澇設施建設等專項資金要保證到位,確保城市排水防澇建設規劃全面實施。通過增加政府財政投入,健全市場機制,擴大籌資渠道,建立多層次、多元化的排水防澇工程投融資機制。

市國土、規劃等部門要依據城市排水防澇綜合規劃,科學利用、統籌協調城市地上、地下空間,將排水防澇設施建設用地納入土地利用年度計劃和建設用地供應計劃,確保滿足城市排水防澇設施的建設用地、路由、管位需求。城市排水防澇規劃確定的城鎮排水防澇處理設施建設用地,不得擅自改變用途。

充分利用電視、廣播、網絡、展板、宣傳手冊等多種途徑和方式,廣泛宣傳加強城市排水防澇設施建設管理的重要意義和政策措施,及時播發城市排水防澇的應急措施和工作信息,提高政策法規的知曉度,動員全社會積極支持參與排水防澇建設各項工作。要及時將城市排水防澇工作標準、設施建設標準和應急預案等公開發布,接受群眾監督,切實為城市排水防澇設施建設管理創造良好條件。

猜你喜歡
城市排水內澇設施
輕簡小農機解決設施蔬菜大問題
海綿城市內澇防治系統的功能探析
GB/T 51187—2016城市排水防澇設施數據采集與維護技術規范
市政雨污水管道分流改造工程探索
設施農業文摘
同步閱讀理解兩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