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宮頸癌早期篩查意義及危險因素的研究進展

2022-11-26 07:10梁小勤
今日健康 2022年7期
關鍵詞:危型陰道鏡宮頸癌

梁小勤

南寧市武鳴區婦幼保健院 廣西 南寧 530100

宮頸癌是婦科常見惡性腫瘤,該病可防可控,但其仍為影響女性生殖健康的主要病癥,病理類型包括腺癌、鱗狀細胞癌等[1]。雖宮頸癌可防可控,但其患病率、致死率仍呈逐年上升趨勢。2018年全球宮頸癌新發病例高達57萬左右,占所有惡性腫瘤新發病例3.15%左右,在中國,宮頸癌是女性第6位常見惡性腫瘤,2015年中國新發病例高達11.1萬左右,占全部惡性腫瘤2.83%,宮頸癌死亡病例高達3.4萬左右,占全部惡性腫瘤死亡人數1.45%[2]。在疾病早期,宮頸癌患者無明顯癥狀,在臨床診斷中極易引起誤診或漏診,隨著病情進展,可引起陰道流血、陰道排液等癥狀,晚期可出現惡病質、貧血等癥狀,嚴重影響女性身心健康[3]。近年來,隨著宮頸細胞篩查相關技術不斷發展,可幫助早發現、治療宮頸癌與癌前病變[4]。因此本文就宮頸癌早期篩查意義及危險因素的研究進展做一綜述,旨在為日后臨床防控宮頸癌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

1 宮頸癌早期篩查意義

宮頸癌患病率處于較高的水平,宮頸癌患者在早期無明顯臨床表現,隨著病程遷延,病情不斷惡化,可出現較為明顯癥狀,例如陰道白色液體增多、腥臭味等,若未及時發現并治療,可帶來嚴重后果,甚至造成死亡。相關研究顯示,做好宮頸癌早期篩查,可有效明確病情,并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可極大程度減少因宮頸癌致死的情況發生[5]。鄭紅君[6]研究發現,進行宮頸癌早期篩查,能夠及時發現癌變細胞,并及時進行治療,減少了宮頸癌發生率,保障女性生命健康。楊莉[7]等人研究結果顯示,早期篩查在婦科體檢中應用效果較佳。

2 宮頸癌早期篩查方式

2.1 陰道鏡檢查

陰道鏡檢查是宮頸癌常見篩查方式,其主要是使用強光源與陰道鏡配合對宮頸上皮病變或陰道病變實施直接檢查,可提升臨床醫師對宮頸病變判斷的準確性、符合率。同時陰道鏡檢查具有無創、準確性高以及經濟等優點,還可縮放圖像,攝片與長期存儲,以此達到動態觀察宮頸疾病進展目的[8]。但該方式檢查需臨床醫師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與對組織病理學知識的掌握,在臨床使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2.2 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檢測(HR-HPV)

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可造成宮頸癌發生,其中HR-HPV感染與宮頸癌發生具有密切相關的聯系,故在宮頸癌篩查中檢測患者HRHPV水平具有重要意義。HR-HPV檢測主要是使用專用取樣器置入宮頸1.0~1.5cm中,以順時針方向旋轉3~5圈后,置入專用試管中,實施細胞裂解、捕獲、雜交、檢測等,以明確HR-HPV。張琦[9]研究顯示,電子陰道鏡聯合HR-HPV診斷子宮頸癌和對其分級的效果較好,有助于疾病的臨床診斷。

2.3 薄層液基細胞學檢測(TCT)

TCT檢查是臨床廣泛應用于宮頸癌的篩查,TCT操作對患者無創、取材便捷,可有效延長標本儲存時間,且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涂片質量。TCT檢查主要是對宮頸管內與宮頸外口脫落細胞進行收集,以此制成薄層細胞涂片,實施染色制片固定。TCT是對巴氏涂片繼承與發展,該檢測技術較為成熟,準確度較高,可使細胞取樣更為全面,促使標本更為科學,可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客觀因素對檢查結果的影響。楊東斌[10]研究顯示,HR-HPV、TCT 聯合陰道鏡下宮頸活檢可顯著提高臨床上宮頸病變和宮頸癌的檢出率。李麗娟、張秋菊[11]等人研究顯示,HR-HPV聯合TCT對宮頸癌及癌前病變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

2.4 二代雜交捕獲技術檢測(HC2)

HC2是當前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唯一認證的臨床HPV檢測技術,該技術主要是使用標記的RNA探針與目的基因實施雜交,此雜交被捕獲到微孔板中,隨后經過特異性單克隆檢測技術,加入化學發光底物,以此完成對目的基因的半定量檢測,該檢測技術具有較高的重復性與靈敏度,還可有效檢測出病毒載量。張明華[12]等人研究得出,宮頸癌早期篩查使用HC2與TCT聯合檢測,可有效提升疾病檢出率。

2.5 人工智能宮頸癌篩查系統(TruScreen)

隨著醫療技術不斷發展,多種宮頸癌檢查技術在臨床得以應用,TruScreen是一種新型宮頸癌早期篩查技術,其主要是使用探頭檢測宮頸對光線的反射、吸收與電阻抗情況,隨后將收集到的光電數據,在數據庫中實施對比后進行分子診斷。TruScreen具有無創、操作便捷、實時報告檢查結果等優點,該技術不依賴病理醫師,可適用于貧困地區大量人群篩查。相關研究顯示,TruScreen不僅能夠檢查表面上皮細胞,還可有效識別宮頸組織基底與基質層,包括癌前病變出現的血液循環增加與細胞核及細胞質改變。王嵐、莫洪敏[13]等人研究顯示,TruScreen檢查對宮頸病變具有一定的診斷效能,可作為一種宮頸癌早期篩查技術;而TruScreen檢查聯合陰道微生態檢測可以提高宮頸病變的診斷效能,更有利于宮頸癌的早期篩查。

3 宮頸癌危險因素

常艷紅[14]等人研究顯示,宮頸癌與癌前病變的發生受多因素影響,其中感染HPV、既往婦科疾病史、陰道不規則出血、孕次數多和產次數多是宮頸癌及癌前病變的危險因素。尚俊偉[15]研究顯示,宮頸癌與癌前病變相關危險因素主要包括初次性生活年齡過小、HPV感染、性生活年限過長與非本地戶口等。由上述得出,宮頸癌危險因素主要包括HPV感染、性生活、孕產次過多等。

3.1 HPV感染

HPV是一種具有高度宿主異質性的嗜上皮特性的環狀雙鏈DNA病毒,經過微小的創傷感染宮頸上皮基底細胞,多數HPV感染可自行清退,但少數HPV感染持續存在并進展為宮頸癌。相關研究顯示,一旦機體感染HPV,可能會引發局部上皮增生、增厚等,進而引起宮頸側上皮不典型增生與宮頸癌。隨著HPV長期進化,HPV與機體免疫系統相互作用,促使其形成多種變異類型,依據其結構、功能、致病性不同,主要分為高、低危型兩種類型。其中高危型包括HPV16、18、31、35、39等可引起全身多部癌變的病毒類型;低危型主要包括HPV6、11、32等可引發皮膚黏膜良性增生性病變的病毒類型。張濤紅、張萌[16]等人研究得出,單一高危型HPV感染是宮頸癌患者的主要感染類型,且與病理組織類型和分化程度有關。

3.2 性行為

性行為過早、混亂等均是引起宮頸癌高危因素。在中國,HPV感染具有明顯的年齡高峰,宮頸癌檢出率存在年齡雙峰,分析原因為隨著年齡不斷增長與性行為的改變,機體免疫力降低,進而造成感染在相應年齡段增加,HPV清除能力降低。相關研究顯示,初次性行為年齡較晚是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CIN2+)的保護因素,接受篩查時婦女性行為持續年限較短,接觸HPV的可能性相對較少,可能是因年齡較小,生殖系統相對發育尚未完全與機體生殖系統免疫能力尚未成熟,造成接觸HPV機會增加,清除能力較差,或引起持續感染[17]。林琳[18]等人研究顯示,子宮頸癌發生、發展誘因較多,其中包括性行為因素、HPV感染等。

3.3 孕產次過多

女性多次分娩可對宮頸造成一定損傷,女性在妊娠期其性激素會顯著增加,免疫力降低,極易遭受癌細胞侵蝕,增加宮頸癌發生風險。此外,流產次數過多也與宮頸癌密切相關,流產次數過多,可造成宮頸損傷,極易引起多種宮頸疾病,如宮頸糜爛、慢性宮頸炎等。段偉、李紅霞[19]等人研究顯示,宮頸癌發生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反復人工流產與高危型HPV感染均可誘發宮頸癌發生。孫曉娟[20]等人研究結果得出,人工流產次數與宮頸癌的發生具有一定的相關性,人工流產次數≥2次時發生宮頸癌風險增大。

4 小結

宮頸癌是威脅女性生命安全常見惡性腫瘤,該病是多因素共同作用引起,危險因素包括HPV感染、性生活、孕產次過多等,早期進行宮頸癌篩查,明確宮頸癌危險因素對女性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義,并采取相應的防控措施,以提升患者生存率。目前針對宮頸癌早期篩查,主要采取陰道鏡檢查、HR-HPV檢測、TCT檢測、HC2技術檢測、TruScreen檢測等,而針對疑似HPV感染患者,臨床多采取多種檢查技術聯合檢測,以提升診斷準確性、符合率。

猜你喜歡
危型陰道鏡宮頸癌
陰道鏡下宮頸組織活檢術的護理配合及健康教育
中老年女性的宮頸癌預防
預防宮頸癌,篩查怎么做
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采用實時PCR檢驗診斷的臨床研究
不同類型轉化區對陰道鏡診斷的影響
什么情況下需要做陰道鏡檢查
我院2017年度HPV數據統計分析
Hepsin及HMGB-1在宮頸癌組織中的表達與侵襲性相關性分析
200例婦女高危型HPV感染檢測結果分析
E-cadherin、Ezrin在宮頸癌組織中的表達及臨床意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