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思考

2022-12-12 07:58吳海東鄭小鋼陳松
江蘇農機化 2022年6期
關鍵詞:調研培育農民

吳海東 鄭小鋼 陳松

0 引言

新型職業農民是推動我國現代農業產業發展的主要力量。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是解決農業勞動力短缺問題、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在傳統農業生產向規?;?、社會化生產轉變的過程中,尤其是在以創新驅動為導向的互聯網時代,農民培育普遍存在培育模式、培育內容等供給與農民素質提升、技能提升等需求的矛盾,嚴重影響了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質量。因此,推進新型職業農民培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高質量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的關鍵所在。

1 時代價值: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的重要意義

1.1 是建設鄉村振興人才隊伍的重要舉措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關鍵在人。鄉村振興的受益者是農民,建設主體也理應是農民。要堅持農民主體地位,充分尊重農民意愿。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作為農村創新創業的主體,鄉土人才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新型職業農民是鄉村振興人才隊伍的重要群體?!靶隆敝饕侵赣行吕砟?,掌握新技術;“職業”主要是指有市場意識,掌握經營技巧。簡言之,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就是培養有新理念和新觀念,掌握新技術,具有市場思維,能夠適應并推動現代農業發展的農民。

1.2 是新時代農民發展的現實選擇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生產生活條件得到了極大的改善,農民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隨著改革的深入,以家庭經營為基礎的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日趨成熟,農業現代化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逐步融合。國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加強農村生態文明建設,促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為新時代農村、農業發展指明了方向。傳統小農生產向規?;?、科技化、社會化大生產的快速轉變,迫使農業從業者要快速從傳統農民身份向職業農民身份轉變。新型職業農民成為新農村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愛農業、愛農村的情懷,具備強農、富農的素質,具備懂技術、會經營的能力,已成為新型職業農民的顯著特征。

1.3 是發展現代農業的切實需要

農業高質量發展是推進國家全面現代化建設的關鍵點,也是實現農民增收和脫貧致富的基礎。農業生產專業化、組織規?;?、農產品商品化、農村服務社會化帶動農業生產經營一體化,打破了城鄉分割的二元結構。農民只有通過提升自身能力,融入一體化生產經營體系,努力成為市場主體,爭取更多資源,才能跟上時代變革的步伐。因此,我國要實現由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的轉變,必須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

2 供需矛盾: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存在的問題

為深入了解新型職業農民培育供需情況,課題組實地問卷調研了江蘇省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機構,對部分新型職業農民進行了走訪調研,共回收有效問卷441 份。其中:232 份問卷來自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現代青年農場主、農業經理人、返鄉入鄉創新創業者,占比52.6%;96份問卷來自農業企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專業大戶中的專業生產型人員,占比21.77%;113份問卷來自農業產前、產中、產后的技能服務型人員,占比25.63%。

2.1 農民思想觀念轉變維度的需求與供給矛盾

將傳統農民培育為新型職業農民,實則是農民的一種轉型與發展。農民在轉型過程中需要轉變思想觀念,樹立與新型職業農民特點相匹配的思想意識。調研結果顯示:65%的調研對象不認同“從事農業生產屬于體面的職業”;80%以上的調研對象認為參加了相關培訓后,雖然對國家發布的“三農”政策及現代農業生產經營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職業意識和市場意識還相對欠缺。這充分說明,“身份屬性的農民”與“職業屬性的農民”不僅存在身份與職業的差別,還存在思想觀念的差別。思想觀念能否轉變,直接影響著農民價值的實現和現代農業的持續發展。75%以上的調研對象迫切希望提升市場參與能力,提高信息獲取分析能力,樹立“規模經營、產業協同”的市場意識。

當前,部分培訓機構對轉變農民思想觀念重視程度不夠,在培訓教學設計和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時,對職業道德、創業意識、社會責任感等事關農民職業化方面的培訓和指導相對缺乏。

2.2 農民素質提升維度的需求與供給矛盾

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經營模式在農業產業中的不斷應用,要求農民必須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調研結果顯示,被調研對象中本科及以上學歷人員占比9.56%,大專學歷人員占比23.13%,高中(含中職) 學歷人員占比37.56%,初中學歷人員占比28.19% ,小學文化水平人員占比1.56%。由此可見,當前大部分農業生產人員學歷不高,文化基礎知識薄弱,專業知識系統性差,綜合素質與現代農業生產要求有一定差距。72%以上的調研對象認為在新知識、新技術學習方面感到“后勁不足”,85%以上的調研對象迫切希望通過提高學歷水平來提升職業發展能力與職業轉換能力。

當前,部分培訓機構將職業技能培訓與以綜合素質提升為主的學歷教育完全割裂,素質培訓教學碎片化,提供給農民的科技、文化、道德、心理等方面的教學內容明顯不足。

2.3 農民技能提升維度的需求與供給矛盾

具有較高的職業技能是新型職業農民的主要特征之一。隨著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經營理念被越來越廣泛地引入到農業生產經營領域,農民不僅要學習掌握農產品生產技術(尤其是具有高附加值的技術技能),而且要學習掌握電子商務、現代物流技術。65%以上的調研對象認為,新工藝、新方法等專項技能掌握得不夠扎實。被調研對象中,期望能夠獲得中、高級技能培訓機會的人員占比為58.48%,期望能夠獲得管理和創業知識培訓機會的人員占比為63.75%,只有18.57%的被調查者期望獲得初級基礎技術技能培訓機會。由此看出,隨著農業生產社會化分工不斷細化,農民對農業生產技術技能、農業經營技能、信息獲取技能的培訓需求十分迫切。

當前,部分培訓機構對區域農業發展現狀調研不夠深入,不能廣泛了解農民對技能培訓的需求,導致培訓短期、高頻、滯后,培訓種類單一,培訓內容缺乏針對性、系統性、層次性。

3 破解路徑: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思考

3.1 厘清培育需求,提高供給精準度

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必須圍繞農民需求、農業增效、農村發展開展。應充分發揮職業教育的優勢,努力整合培育資源,因材施教、因需培育,讓新型職業農民成為轉變農業生產方式的先行者、農民增收致富的引領者和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實踐者。

應組織開展摸底調研,摸清屬地農民基本情況,采集個人務農類型、文化程度、技術等級、生產經營規模等基本信息,綜合研判,按照生產經營、專業技能、專業服務等類型建檔入庫,根據從業屬性,開展有針對性的培育需求調研。同時,委托鄉村管理部門開展面向回鄉的農業職業院校畢業生、青壯年農民工、退役軍人、創業大學生等人群的從業意向調研,摸清該群體人員的學歷水平、專業技術水平、創業規劃、職業困惑等,分析他們的培育需求。

應進一步加強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機構建設,統籌利用好職業院校、規模專業合作社、大型農業企業等平臺,完善社會化、混合型教育培訓體系,圍繞農民觀念轉變、素質提升、技能提升等培育需求,組織專家對現有培育方案、培育內容進行改進,制定符合“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培育要求的學歷教育標準、非學歷培訓標準,形成與之配套的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

3.2 把握培育標準,明確培育目標

在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時,應準確理解和把握農民職業標準和素質標準,對職業標準和素質標準進行細化分解,確定各類型、各層次的培育目標,設計有助于目標達成的培育內容,實現精準培育。

“愛農業”是新型職業農民職業性的基本要求,也是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目標之一。應提高農民的職業認同感和社會責任感。通過培訓,讓農民明白農業生產經營工作與社會上其他工作屬于同等地位,農民是大有前途的體面職業。新型職業農民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通過培訓,引導當代農村青年樹立“愛農”情懷,提升法律意識,增強知識本領,使他們在鄉村振興中能夠盡責、敢于擔責。

“懂技術、善經營”是新型職業農民高素質的基本要求,也是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目標之一[1]?,F代農業生產具有規?;?、機械化、市場化等特征,需要新型職業農民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和專業技術水平。參加中等或高等職業學校教育,可以提高文化素質和學習能力;參加專門的技術培訓,可以掌握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只有把握培育標準,明確培育目標,才能提升培育效果,讓農民更新觀念,運用先進的農業技術,解決農業生產問題,提高農業發展質量和生產效益。

3.3 創新培育模式,優化培育課程

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對象的受教育程度參差不齊,文化水平和技能水平差異較大,必須根據培育對象的特征和需求,創新培育模式,優化培育課程。

應構建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體系。先將培育對象按照生產經營型、專業技能型、社會服務型進行分類管理,再按照培育對象的文化水平和技能水平分層培訓。培育對象在完成短期基礎知識和技能培訓后,自愿通過選拔進入農業中等職業學校學習;具備中專學歷、高中學歷以及獲得認證的農村高級實用人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通過高等職業院校自主招生考試后,可接受高等職業教育。經過短期的專項技術培訓、農業中等職業教育的專門培養、全日制高職院校的系統培育,實現初等、中等、高等農民職業教育的貫通培養,滿足不同群體學歷教育、素質提升、技能提升的需求。

應創新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教學模式。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教學應結合成人學習特點開展。在教學組織形式上,采取“半農半讀、農學交替”方式;在教學管理上,做到四個融合,即:理論性學習和實踐性學習相結合,觀摩性學習和應用性學習相結合,信息化學習和實地化學習相結合,過程性考核和結果性考核相結合。具體體現在根據學員的職業特征和學習特點,創建“空中課堂”“校園課堂”“流動課堂”“田間課堂”,采取忙時勞動、閑時學習的方式,開展農學交替教學,滿足農民多層次、多崗位、多專業的學習需求,促進專業人才培養與崗位需求的銜接,以及人才培養鏈和產業鏈的融合[2]。

應優化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課程體系。在課程設置和學習內容選取上,應突出職業特色和農業農村特色,兼顧不同類型不同發展階段,從綜合素質、職業知識、專業技能、實踐能力四個層面,按照初級、中級、高級三個層次構建符合崗位需求的課程庫。此外,需要定期開展農民培訓需求調研,分析農民的文化水平、技能水平、職業能力,根據生產經營型、專業技能型、社會服務型崗位能力提升需求,從課程庫中選取內容有機組合,形成個性化的“菜單式”課程體系,設計教學模式,提出學習場景要求,滿足各類型各層次農民的學習需求。

猜你喜歡
調研培育農民
農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鈣與您同在
饸饹面“貸”富農民
人大到基層調研應做到“三不”
調研“四貼近” 履職增實效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敵人
未來或可培育無味榴蓮
腳踏實地扶貧調研
念好"四部經"培育生力軍
“五老”以“三用”關愛青年農民
也來應對農民征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