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體育產業發展中的問題與對策

2022-12-18 14:53劉全王清梅
當代體育科技 2022年29期
關鍵詞:體育產業體育發展

劉全 王清梅

(北京科技大學天津學院 天津 301830)

體育產業是因體育運動而產生的一種體育領域中體育勞務的生產、交換與消費等各種經濟關系的集合,是國民經濟中的體育用品生產的工業部門和一切為之提供服務的部門所產出的價值總和,與體育相關的各種服務行業,如體育器材的生產、體育服裝的生產加工、體育博彩、體育健身服務、體育旅游等,這些相關產業在體育發展中占據了重要的位置。我國體育產業具有宏觀、中觀、微觀不同層次之分,追求市場效益、經濟效益是市場經濟條件下一般產業發展的共同特性,而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由于秉持“樹立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使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結合,把社會放在首位”的重要指導思想,要求其發展不只單純講求市場經濟效益,更要擔負起注重實現社會效益的產業發展責任與義務。在闡述體育產業概念與內涵的基礎上,根據當前我國體育產業發展中的主要問題,提出了相應的應對措施,以期為我國體育產業發展提供一些理論參考。

1 體育產業的概念與內涵

體育產業作為為社會公眾提供體育服務和產品的活動,以及與這些活動有關聯的活動的集合[1],就其產業性質而言,與社會其他提供無形服務和有形產品輸出為主的一般產業并無本質區別。體育產業的生產、交換、分配、消費等行為亦應遵守現有社會倫理道德規范?;诖?,所謂體育產業,即可簡單概括為體育相關企業、政府及個人在產業為社會公眾提供體育服務和產品活動,以及與其有關聯活動的生產、交換、分配、消費環節中處理和協調供求利益關系時所應遵循的道德價值規范[2]。體育產業還有個最為明顯的特質和形態,那就是經濟性,體育產業從產業經濟的反思建構來講,是經濟發展中的進一步的深化[3-4]。充分認識體育產業的內涵,需要從經濟角度結合體育產業特點加以抽象概括與提煉。

2 現階段我國體育產業發展中的主要問題及表現

2.1 體育產業發展分配不均

在注重社會效益的前提下,努力提高體育經濟效益是我國體育產業發展基本指導思想之一,同時也是體育產業政策實現對體育基本資源分配正義的重要方式。分配正義是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發展,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基本條件,人們是否均等地分享社會基本資源是分配正義的核心議題[5]。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明確提出了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朝共同富裕的方向穩步前進的思想方針。但因為我國的體育產業發展起步相對較晚,一方面,既要面對經濟快速發展及國際激烈競爭的巨大壓力,同時又要滿足國內廣大民眾日益增長的體育物質文化生活需求;另一方面,受各項管理體制及運營機制的不健全、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平衡、產業各項目間的差異性及各主體間利益博弈的復雜性等諸多因素的影響與制約,我國體育產業政策長期面臨價值理性與工具理性、道義性與功利性、政策公共性與地方政府自利性等多重沖突困境[6]。

在此情形下,盡管目前我國一些體育產業項目取得了較為豐碩成果,部分城市或地區體育產業市場經濟效益得以顯著提升,但從社會效益來講,體育產業“先富起來”的城市或區域顯然并沒有“帶動后富”的倫理自覺意識。據各省最新體育產業總產出數據顯示:2020 年上海市1621.62 億元[7],2021 年江蘇省4881.80億元[8],2020 年河南省1285.81 億元[9],2020 年重慶市541.33億元[10],2020年貴州省303.5億元[11]。通過數據不難看出,我國東、中、西部體育產業總產出嚴重不均衡,差距明顯,這也揭示了我國體育產業分配不均衡的問題。

2.2 體育產業法規不健全

我國體育產業通過企業化管理及市場化運作,廣泛吸納了民間資本參與及優化調節了產業資本自由組合,促進了產業分工與技術的專業化,提高了產業活動尤其生產與交換環節的效率。但市場調節畢竟具有自發、盲目及滯后等固有弊端,充分與正確發揮市場力量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規及運營機制作保障。盡管我國有《企業法》《反不正當競爭法》《體育法》等法律法規,對相關體育企業行為進行了要求與規制,但仍存在法律空白,而有些規定由于原則性較強而缺乏實踐操作空間。比如,《體育法》中的一些體育法律制度缺少具體方法和程序而操作性不強,導致其實施效果一般,體育產業、體育市場、體育消費、職業體育等基本概念在該法律中都未出現等[12]。另一方面,現階段我國不少的體育企業發展本質上趨于仿西化,企業發展思想受資本主義經濟理性主導,企業市場經營及文化建設缺乏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及制度要求的本真認識[13],甚至為達成最終盈利目的而不顧產品質量安全和信譽,不顧市場交易和競爭的正當性、公平性原則。近年報道的不正當競爭糾紛案,無不表明我國體育產業在獲得高效發展的同時,正面臨質量安全、正當競爭失衡問題的嚴峻挑戰。

2.3 職業競技體育異化

當前我國體育產業,在生產與消費環節,微觀個體倫理正逐漸產生不同程度的失范問題及由此引發的行為異化問題。一方面,在生產環節中,以作為體育產業基礎與核心的職業賽事為例,運動員、教練員及裁判員等是賽事的實際生產者,但市場經濟條件下,由于其生產的產品即競賽表演與排名等作為商品輸出,成為產業實現商業利潤的重要來源,在比賽成績好壞成為商業利潤傾斜與否的主要評判標準的市場交換中,部分從業者為獲取更多商業利潤或報酬而自甘墮落,成為某些商業主體操縱的對象,從而產生職業競技體育異化問題。另一方面,在消費環節中,有學者認為技術理性的統治是體育消費異化的根源[14]。這是因為科學與技術在改造物質世界中所彰顯的巨大力量使其日益成為人們崇拜的對象,并逐步演化為一種具有主導或統治性意義的精神意識形態,即所謂的技術理性。在技術理性統治下,人們將技術含量作為產品價值評判的唯一依據,甚至為此而漠視體育產品所特有的精神、文化及使用與實用價值。事實上,無論是職業競技體育生產行為的異化,抑或技術理性主導下的體育消費行為的異化,歸根結底是參與者自身體育生活方式及行為道德的異化,是體育產業微觀層個體倫理失范的主要表征。

2.4 體育產業結構不合理

通過經濟理論中的“消費決定論”的觀點,可以得知體育消費決定了體育市場,體育市場又決定了體育產業,而體育產業又最終決定了體育經濟的發展,體育經濟的發展又會影響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同時,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也導致了公眾對體育消費需求的多層次、多樣化,決定了體育市場的多元化,而體育產業結構也應當是多層次、多種類的構成模式。完善的體育產業鏈條應當包括核心產業或者基礎產業(體育娛樂項目、體育健身等)、中間產業(體育傳播、體育經紀等)和附屬產業(體育旅游、體育用品等)3 個層次。但當前我國體育產業結構建設并不合理,如作為帶動體育產業升級原動力和基礎性產業層次的核心產業,因為公權力的壟斷經營,導致其缺乏競爭活力,還有一些體育企業承上啟下的體育產業經營模式,也較為落后和缺位。我國不少體育企業在發展當中,如果遇到強大對手,往往會缺乏競爭力,導致其發展陷入困境,加之當前我國勞動力成本的優勢在逐漸喪失,日后我國體育企業發展會更加困難。

3 優化我國體育產業發展建設的實施對策

3.1 強化行政管理

3.1.1 加強對體育產業的宏觀調控,促進產業分配正義實施

社會契約理論認為,理想的政治和社會制度應該保障個體所享有的自由和權益平等[15]。政府作為社會資源最高分配主體,必須加強對體育產業的宏觀調控。具體實現方式有:一方面應在當前繼續加大健康中國、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全民健身路徑等公共體育項目建設力度,進一步通過財政如加、減、免、降等稅收手段或方式,加強與促進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的二次分配,鼓勵并引導社會資本、企業資本投入經濟發展較為薄弱、落后的中西部和鄉村地區,以加快其體育產業建設的步伐;另一方面,應加強對稱型體育產業政策的研究與制定,強化和引導產業結構的平衡與升級,還原體育產業政策權威分配的公平、公正、公益等應有的倫理價值本色,促進體育產業分配正義的實施。

3.1.2 明晰“公共人”角色定位,健全市場法律法規

當前體育產業發展需要以市場為導向,在此過程當中,政府部門需要明晰自身作為“公共人”的角色,要做好職能定位,以維護人民群眾的公共利益、社會效益至上為行政信仰,要尊重市場主體在資源配置中的應有地位,采取合理的措施來促進體育市場的公平競爭、等價交換等,要制定公平公開的競爭機制、價格機制支配等,要切實做好政府作為公平規則制定者和公正仲裁者的本職工作。政府是具有立法、司法等重要職能的權力機關,能確保自由市場之力的充分與正確發揮,應盡快完善體育產業市場相應法律法規,構建以《體育法》為基礎,以經濟法為核心,以公司法、勞動法等社會其他法協調、密切配合為主干的科學、嚴謹、公正、系統的體育產業市場法制體系。

3.2 規范體育市場的行為

3.2.1 強化契約信用觀念,增強社會責任擔當

企業本質上是各生產要素所有者之間及與顧客之間一系列契約的集合[16]?,F代市場經濟本質上作為一種信用經濟、契約經濟,企業想要立足市場,實現長遠發展,必須強化契約信用觀念,善化生產要素之間及與顧客之間的關系,增強社會責任擔當。具體實現方式有:一、產業企業自身應首先明晰,只有尊重市場契約簽訂,踐行契約精神,事事講信用,處處守信用,將產品質量與對消費者權益保障落到實處,才能贏得社會公眾信賴與支持,以及市場尊重與先機;二、在當前法律法規及市場信用信息體系不健全的情形下,更需要廣泛調動政府、媒體、行業組織等相關社會力量協同樹建。政府相關部門應加強信用法律制度及市場信用體系的建立、完善與執行,強化產業企業市場信用信息監管,加大對失信企業的懲戒力度;媒體應加大對產業企業市場信用道德的褒揚與針砭力度,使守信者獲得從信用到信譽的價值提升,使失信者提升失信成本,讓失信行為無所遁形;行業組織應加強信用自律及信用機制的規范、建設與履行等。

3.2.2 優化發展環境,推動良性競爭

競爭可以促進體育產業的發展,但是只有良性的競爭才能促進和諧發展,才能讓體育產業實現高效、可持續、健康的發展。所以,當下必須要優化競爭環境,推動引導產業主體間的良性競爭。具體實現方式有以下兩方面:一方面,應切實保護潛在和弱小產業主體市場準入與正當競爭權益,防止既得利益主體霸權化、壟斷化、單一化發展模式;堅持走市場多元主體生態化發展模式,廣納社會資本參與,通過優化產業競爭環境來改善產業企業間競爭關系;另一方面,應確立產業市場既有的主體之間的競爭倫理,將對產品和服務質量的高度負責、對消費者權益的高度負責作為產業企業間競爭的基本倫理底線。

3.3 修正體育參與者的價值取向

3.3.1 強化職業倫理,嚴格職業操守

要強化個人參與者的職業道德,嚴格職業操守,才能有效促進體育產業的健康發展。具體實現方式有:第一,強化從業者職業紀律感,通過正反典型教育,進一步培養從業者自覺遵守各項紀律、規章制度的良好習性;第二,強化職業理想和理念,幫助從業者確立理智的職業理想,培育為社會、為集體的職業服務與奉獻精神,培養愛崗敬業的勞動態度;第三,強化從業者職業榮譽感,培養羞恥感,提升其工作積極性和能動性,端正職業道德觀念與工作態度;第四,加強從業者職業良知教育,加強職業道德實踐,培育崇高職業良心,培養對職業責任的自覺意識與職業行為的道德品質。

3.3.2 加強體育本真認識,樹立可持續的消費觀

加強參與者對于體育本質的認識,樹立可持續的消費觀,是促進體育產業良性發展的有效途徑。具體實現方式為:一方面,消費者自身應提高對體育運動、產品服務所蘊涵的體育功效、人文精神價值的正確認識,端正體育消費參與態度,確立自身消費行為的主體性,將提高自身幸福、滿足自身需要、促進自身全面發展作為體育消費的價值追求;另一方面,應充分利用政府、媒體及其他相關組織協會力量,加強對體育價值以及“量入為出、適度消費”理念的宣傳教育和引導,加大對享樂主義、盲從消費、鋪張浪費的批判與治理,倡導“節約型社會”消費理念,幫助消費者擺脫技術理性思想控制,樹立正確、可持續的體育消費觀。

3.4 加大體育產業發展的改革力度

在計劃經濟的影響下,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主要依賴國家財政撥款,但這種情況隨著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到來開始逐漸消失。在此背景下,體育管理部門應加強與企業的合作,聯手辦體育,同時也應消減多余的行政工作人員,減少政府對體育產業的行政干預,逐步實現政企分開制定,要真正按照市場經濟的規律來發展體育產業。同時,在我國體育產業發展中,還面臨著兩大競爭,一是來自國外體育企業的競爭;二是我國本土的休閑娛樂企業的競爭。所以當前必須要按照市場機制逐漸發展體育企業,要推動現代化體育企業發展管理制度,去扶持一些體育明星企業和體育品牌產品,以提高我國體育產品的核心競爭力。

4 結語

體育產業不僅具有一定的社會公益性,還具有一定的私人逐利性和政府管理與市場經營并行并舉等特性。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發展有了質的飛躍,我國體育產業也在經濟社會不斷發展當中逐步擴大規模,體育產業體系的日益健全以及產業結構的明顯優化,在我國實施全民健康與建設健康中國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與此同時,體育產業發展當中也出現了體育市場效率與公平背離、政府體育產業管理部門與市場爭利、與民爭利的社會現象,這主要是因為體育產業發展的相關體制缺位、法律法規不健全和部分體育市場主體德性缺乏所致。所以當下在體育產業發展當中,要借助多樣化的手段來調整資本的自由組合,大力提升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水平。

猜你喜歡
體育產業體育發展
從上市公司股票走勢看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現狀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我國冰雪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研究
提倡體育100分 也需未雨綢繆
體育產業之籃球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關于《國家體育產業統計分類》的幾點思考
我們的“體育夢”
“會”與“展”引導再制造發展
談體育實踐課中知識的擴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