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某醫院職工心理健康調查分析

2022-12-20 05:01張明章王珮羽
承德醫學院學報 2022年6期
關鍵詞:健康狀況醫護人員醫師

張明章,王珮羽,張 磊,張 凡

(承德醫學院附屬醫院,河北承德 067000)

心理健康是個體的一種心態積極、充滿活力、適應社會、身心潛力充分發揮、社會功能充分體現的持續的心理狀態。醫護人員良好的心理健康是診療工作高效開展的必要條件,有助于更好地與患者溝通,冷靜地應對化解醫患矛盾,對提高治療效果和工作績效、建立和諧的醫患關系、增強群眾就醫獲得感均有重要意義。當前,醫護人員的心理健康已成為了當今醫療衛生行業的突出問題,如何提高醫護人員的心理健康,是擺在醫院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課題。我們采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中文版)[1]對某醫院1832名職工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了調研,旨在為醫院管理者提高職工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決策依據[1]。

1 對象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8年11月8日~16日,組織該院1974名職工進行心理健康測評,剔除答卷時間過短的無效答卷142份,剩余有效答卷1832份,有效率92.8%。1832名職工基本信息見表1:

表1 1832名職工基本信息

1.2 方法

采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中文版)對醫護人員的心理健康進行測量,通過“問卷星”發放問卷。SCL-90分為軀體化、強迫、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意、恐怖、偏執、精神病性及寢食狀態10個維度,全面評價個體的心理健康癥狀,共有90個項目,采用5點記分,1為沒有,5為嚴重,得分越高,表明心理健康越差。中文版SCL-90總量表同質性信度為0.97,各分量表同質性信度高于0.69,重測信度高于0.70,且具有較好的內容效度和結構效度[2]。

1.3 統計學處理

使用Excel 2010進行數據分類整理,以SPSS 17.0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采用描述統計、獨立樣本t檢驗、單因素方差分析、Tamhane檢驗等進行統計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醫院職工心理健康總體情況

與2015年全國常模比較發現,1832名職工10個因子得分均顯著高于全國常模(P<0.001),10個因子的得分均值介于1.35和1.92之間,其中強迫癥狀均值高達1.92,形成較明顯峰值;而全國常模均值介于1.23和1.66之間,無明顯峰值[3]。表明該院職工的心理健康狀況比國內普通成人群體的平均心理健康狀況差,尤其是強迫和抑郁癥狀比較明顯。見表2:

表2 1832名職工心理健康測評結果()

表2 1832名職工心理健康測評結果()

***P<0.001,**P<0.01,*P<0.05

項目 醫院職工(n=1832) 2015年常模(n=12160) t P軀體化 1.57±0.62 1.37±0.46 13.80 0.000***強迫 1.92±0.72 1.66±0.58 15.69 0.000***人際關系敏感 1.66±0.69 1.51±0.55 9.09 0.000***抑郁 1.70±0.70 1.45±0.53 14.94 0.000***焦慮 1.57±0.65 1.40±0.48 11.35 0.000***敵意 1.67±0.72 1.48±0.57 11.15 0.000***恐怖 1.35±0.52 1.23±0.39 9.74 0.000***偏執 1.52±0.63 1.41±0.50 7.67 0.000***精神病性 1.45±0.57 1.34±0.44 8.02 0.000***寢食狀態 1.60±0.62 1.51±0.58 6.17 0.000***

2.2 醫師組心理健康情況

與全國醫生常模相比,醫生組僅強迫1個因子得分顯著高于全國醫生常模,其他8個因子得分均顯著低于全國醫生常模(P<0.01)[4]。表明該院醫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比國內醫生群體的平均心理健康狀況好。見表3:

表3 醫師組與全國醫師常模比較()

表3 醫師組與全國醫師常模比較()

***P<0.001,**P<0.01,*P<0.05

項目 醫師(n=550) 醫師常模(n=18616) t P軀體化 1.40±0.44 1.53±0.56 -7.09 0.000***強迫 1.76±0.61 1.69±0.59 2.77 0.000***人際關系敏感 1.52±0.54 1.64±0.57 -5.24 0.000***抑郁 1.58±0.61 1.70±0.62 -4.54 0.000***焦慮 1.45±0.50 1.67±0.62 -10.50 0.000***敵意 1.51±0.56 1.58±0.58 -3.00 0.000***恐怖 1.23±0.39 1.34±0.50 -6.68 0.000***偏執 1.41±0.49 1.53±0.55 -5.90 0.000***精神病性 1.31±0.41 1.37±0.46 -3.39 0.000***

2.3 護士組心理健康情況

與全國護士常模相比,護士組除抑郁因子得分與全國護士常模無明顯差異外,其他8個因子得分均顯著高于全國護士常模(P<0.001)[5]。表明該院護士的心理健康狀況比國內護士群體的平均心理健康狀況差。見表4:

表4 護士組與全國護士常模比較()

表4 護士組與全國護士常模比較()

***P<0.001,**P<0.01,*P<0.05

項目 護士(n=738) 護士常模(n=31249) t P軀體化 1.74±0.73 1.55±0.65 6.96 0.000***強迫 2.10±0.80 1.67±0.92 14.53 0.000***人際關系敏感 1.78±0.78 1.56±0.81 7.53 0.000***抑郁 1.82±0.79 1.86±0.55 -1.52 0.000***焦慮 1.69±0.75 1.50±0.75 7.00 0.000***敵意 1.80±0.81 1.46±0.33 11.55 0.000***恐怖 1.46±0.63 1.24±0.65 9.56 0.000***偏執 1.61±0.71 1.42±0.74 7.16 0.000***精神病性 1.54±0.66 1.31±0.59 9.36 0.000***

2.4 醫院職工分組比較情況

(1)按崗位分組統計分析發現,護士組所有10個因子得分及總分均顯著高于醫師組、技師組和行政組(P<0.05)。護士組、工勤組和學生組的多個因子得分顯著高于醫師組、技師組和行政組(P<0.05)。表明該院醫師、技師、行政人員心理健康較好,護士、工勤人員、實習學生心理健康較差。

(2)按性別分組統計分析發現,女性組總分顯著高于男性組(P<0.001);女性組在軀體化、強迫、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意、恐怖等7個因子得分均顯著高于男性組(P<0.05),這一結果與2015年全國常模一致;兩性在偏執、精神病性、寢室狀態3個因子得分未見顯著差異,而2015年全國常模男性偏執得分略高于女性。說明該院男性比女性的心理健康好。

(3)按年齡分組統計分析發現,30~39歲年齡段總分最高,顯著高于40歲以上年齡段(P<0.05);30~39歲年齡段在軀體化、強迫、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意、偏執、精神病性、寢食狀態等9個因子得分均為最高,18~29歲年齡段在恐怖因子得分最高。這一結果基本與2015年全國常模相符(30~39歲年齡段強迫、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偏執等6因子得分最高,18~29歲年齡段恐怖因子得分最高)。說明該院40歲以上職工的心理健康較好,40歲以下職工的心理健康較差。

(4)按學歷分組統計分析發現,??平M除抑郁、偏執、寢室狀態3個因子與本科組無明顯差異外,其余7個因子得分及總分均顯著高于本科組(P<0.05);??平M、本科組10個因子得分及總分均顯著高于研究生組(P<0.05)。說明學歷越高,職工的心理健康越好。

(5)按職稱分組統計分析發現,初級職稱組和中級職稱組各因子得分及總分均無顯著差異;初級職稱組除寢室狀態因子外其他9個因子得分及總分均顯著高于高級職稱組(P<0.05);中級職稱組10個因子得分及總分均顯著高于高級職稱組(P<0.05)。說明高級職稱的職工比初、中級職稱職工的心理健康好。

3 討論

3.1 國內醫護人員的心理健康狀況

2009年,涂玲等[6]對國內醫護人員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發現,醫護人員的心理健康狀況普遍較差,大部分經常感到身體不適,三分之一經常處于抑郁、強迫、焦慮、煩躁等狀態。2011年,黃麗素等[7]對9篇醫生心理健康SCL-90測量結果進行元分析,發現國內醫生群體除人際關系敏感外,其余8個因子均顯著高于1986年全國常模,表明醫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要明顯低于普通成年人。張平等[8]對國內147篇文章中31249名護士的SCL-90評測結果進行了元分析,建立了護士群體SCL-90常模,結果顯示護士群體除人際關系敏感因子外的8個因子得分均高于1986年全國常模。2017年,方必基等[4]對近11年61篇文獻中18616名醫生的SCL-90測量結果進行了元分析,建立了醫生群體SCL-90常模,結果顯示其軀體化、抑郁、焦慮等8個因子的得分均顯著高于1986年全國常模,軀體化、強迫、人際關系敏感、抑郁、敵對5個因子的得分顯著高于2011年元分析結果,表明醫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比普通成年人差很多,且隨著工作壓力的增大和醫患矛盾的加劇仍在不斷惡化。2018年,王姿歡等[5]對2007年以來國內129篇文獻中36316名護士的SCL-90測量結果進行元分析,結果顯示護士群體SCL-90各因子得分均顯著高于1986年全國常模及2011年護士常模,表明護士群體心理健康狀況比普通成年人要差,且近年仍在不斷惡化。

從以上調查結果可以看到,國內醫護人員的心理健康狀況普遍較差,且近年有逐漸惡化的趨勢,嚴重制約著醫院的健康發展,影響了群眾就醫體驗。本次調查結果表明,該院職工整體的心理健康狀況比國內普通成人群體心理健康狀況要差,其中護士群體的心理健康問題尤其突出。

3.2 醫護人員心理健康的重要意義

醫護人員的心理健康決定了他們以什么樣的心態去面對患者,是積極、樂觀、主動的,還是消極、悲觀、被動的;也決定了他們以什么樣的狀態投入到工作中,是專心致志、激情四射、有創造力的,還是散漫倦怠、無精打采、得過且過的。醫護人員的心理健康對診療工作質量有重要影響,如果醫護人員經常處于焦慮、抑郁、敵對、敏感、煩躁或者易怒狀態,不僅會影響他們與患者的融洽相處,損害對醫患矛盾的處理能力,還會降低醫護人員的工作滿意度,產生工作倦怠和厭煩情緒,極易發生醫療差錯并引發醫療糾紛[9]。心理健康的醫護人員更有責任心,在工作中更加專心和投入,與患者的溝通更加主動和耐心,面對患者的問題能夠不厭其煩地進行解答,及時回應患者的需求,而不會表現出不尊重和不耐煩,讓患者輕松愉快地完成就診。他們比較快樂積極,常以微笑熱情地接待患者,即使遇到言語不禮貌、舉止不妥當的患者,也能以樂觀的心態去應對,產生的負面情緒較少,不會輕易與患者發生不愉快,容易得到患者的好感。他們自身有更多的心理資源去關心患者的需要,更有同情心和同理心,愿意去傾聽和了解患者身體和心理方面的痛苦,能用自身積極樂觀的心態去感染患者,親切地鼓勵患者從陰霾消極的心情中走出來,勇敢地面對和戰勝疾病,讓患者切實感受到醫者仁心??傊?,醫護人員的心理健康,對提升診療質量、改善醫患關系,以及提高患者和職工滿意度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3.3 提高醫護人員心理健康的舉措

通過分析本次調查結果,我們建議醫院管理者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提升醫護人員的心理健康:一是培養心理調節能力,組織心理健康知識講座,提高醫護人員對心理健康的科學認識和重視程度,對出現心理問題者進行專業心理疏導,引導醫護人員用積極樂觀向上的心態對待工作和生活;二是提供良好的執業環境,減輕工作壓力和心理負擔,合理安排休假放松,積極組織文化體育等娛樂活動,使醫護人員身心的疲憊狀態得到緩解;三是增強職業自豪感,鼓勵醫護人員為醫院的發展建設建言獻策并積極采納,通過醫師節、護士節等節日活動,宣揚醫生、護士的職業神圣感和榮譽感,營造尊醫重衛的社會氛圍;四是增強職業幸福感,通過績效改革,提高一線醫護人員的待遇水平,給予充分的人文關懷,提高醫護人員的工作滿意度和積極性,使他們更好地投入到改善醫療服務的工作中。

猜你喜歡
健康狀況醫護人員醫師
中國醫師節
韓醫師的中醫緣
昆明市大學生口腔健康狀況調查
南平市婦聯關愛援鄂醫護人員家屬
幫助醫護人員處理好四種關系
醫師為什么不滿意?
精神科醫護人員職業倦怠相關分析
80位醫師獲第九屆中國醫師獎
“中小學生身體健康狀況下降”問題雜談
【通 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