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彪西鋼琴作品《歡樂島》分析

2022-12-24 19:50茍一敏
黃河之聲 2022年14期
關鍵詞:德彪西音程音樂創作

茍一敏

克勞德·德彪西被視作印象主義音樂的代表人物之一,在整個西方音樂史中具有開創性與旗幟性的意義。青年時代的德彪西處于浪漫主義晚期,但其思維活躍、思想先進,致力于突破傳統音樂創作的束縛,以獨特的音樂語匯、音樂元素使用方式及個性化的寫作手法開辟出一條獨具特色的印象主義音樂道路。德彪西一生創作了眾多優秀的鋼琴作品,而《歡樂島》則是其中特殊的存在,《歡樂島》的靈感源自18世紀洛可可風格畫作《發舟西苔蘚島》,飽含著情感與情緒,雖然為印象主義代表作,但卻有著寫意的美學追求,且蘊含著多彩夢幻的音色、華麗精湛的創作技藝、如流水般靈動自然的旋律線條及畫面感,引人入勝且富有藝術感染力。對德彪西鋼琴作品《歡樂島》進行多角度分析,對于當代鋼琴藝術的創作演繹有著重要價值。

一、德彪西鋼琴作品《歡樂島》創作背景

在德彪西一生創作約四十五首鋼琴作品,大部分色彩瑰麗、技法精湛及表現力豐富的鋼琴作品集中誕生在1903至1913年之間,于1904年創作的鋼琴作品《歡樂島》便是其中之一,除此之外還包括《版畫集》、《格拉納達的黃昏》等?!稓g樂島》不僅是德彪西印象主義音樂的代表作,而且在情感情緒色彩及創作技藝上具備一定的特殊性,若想深入分析德彪西此部鋼琴作品,便需要把握好德彪西的音樂創作生涯及《歡樂島》的創作背景。

(一)德彪西的音樂創作生涯

克勞德·德彪西(1862-1918)為法國著名作曲家,印象主義音樂代表人物之一,在西方音樂領域內發揮著旗幟性與開創性的作用。德彪西生于商人家庭,于十一歲進入巴黎音樂學院,在十余年的音樂學習中表現出極高的音樂藝術天賦,且才華出眾,于1884年憑借大合唱《浪子》獲得羅馬獎。在求學過程中,德彪西與以馬拉美為代表的詩人、畫家接觸密切,早期音樂創作也深受詩歌、繪畫的影響,根據馬拉美同名詩歌創作了《牧神午后》。鋼琴藝術創作貫穿于德彪西的一生,早期的鋼琴作品,如《阿拉伯斯克》等有著濃郁的浪漫主義色彩,中《歡樂島》、《貝加摩組曲》則為印象主義鋼琴音樂的代表作[1]。

德彪西在鋼琴藝術創作中反對舊傳統,深受東方音樂及唯美主義音樂思潮的影響,融合了東方音樂、西班牙舞曲及爵士樂特色,形成了別具一格的鋼琴音樂創作風格。德彪西孜孜追求著夢幻的鋼琴音樂世界,雖然德彪西沒有出生在音樂世家,但德彪西的音樂天賦獲得一位肖邦學生的關注,資助其到巴黎求學,在此期間,德彪西接觸了俄國音樂,對俄國作曲家所使用的,區別于傳統大調、小調的音階產生了濃厚的情緒,并且在后續的創作中對這些奇怪但有著獨特魅力的音階進行使用,采用完全沒有半音的全音音階打造出不同尋常的鋼琴音樂旋律。不僅如此,德彪西敢于大膽顛覆傳統音樂創作,德彪西能夠聽到更多的泛音,正是這種聽覺上的優勢使得德彪西能夠在鋼琴音樂創作中打造出柔和且閃耀著特色光芒的音響效果,善于通過各種音的組合以體現出音色的細微差別,使得鋼琴音樂擁有更加強烈的藝術表現力及感染力,也讓德彪西所創作的鋼琴作品更具特色。

(二)《歡樂島》的創作背景

德彪西在巴黎音樂學院學習期間,除表現出極高的音樂藝術天賦之外,便是幾乎惹怒所有教師的叛逆,德彪西拒絕將和弦解決,不會滿足教師的轉調要求,而這些叛逆行為的背后,是與傳統音樂“決裂”的沖動。1884年,在德彪西憑借《浪子》獲得羅馬獎之后,獲得了到羅馬進修音樂的機會,在羅馬期間德彪西結識了著名鋼琴藝術家李斯特,七十四歲高齡的李斯特與德彪西成了忘年交,與李斯特進行了鋼琴藝術上的交流與互動,德彪西也稱利息特的演奏有著會呼吸的踏板,且二人有著相似的音樂理念及審美追求。實際上,此時李斯特所創作的音樂作品已經出現印象主義風格,德彪西通過與李斯特的促膝長談、在音樂藝術上的心靈與精神之間的交互,更加堅定了自己顛覆傳統音樂的決心[2]。

《歡樂島》創作于1904年,此時的鋼琴音樂已經進入鼎盛時期,各類音樂思潮紛至沓來,鋼琴音樂流派愈發多元,且此時的鋼琴音樂作品大多有著浪漫主義色彩、古典音樂的典型范式。以“叛逆”著稱的德彪西自然不會受到傳統音樂的桎梏,其在鋼琴音樂創作上大膽突破,將法國印象派藝術手法遷移至鋼琴藝術內,從繪畫藝術中尋找鋼琴音樂的創作靈感,正如德彪西所說,音樂世界有著豐富瑰麗的色彩,音樂創作的使命便是展現這些色彩。在新穎思維、大膽突破創新的驅動下,德彪西從法國盧浮宮中法國畫家華特的名畫《發舟西苔蘚島》中提煉創作要素,整部鋼琴作品如同繪畫一般,有著柔和的光線、強烈的畫面感,不再以旋律作為鋼琴音樂的輪廓,而是以和聲及層次生動詮釋音樂的魅力,展現鋼琴的音色,且曲式結構以所要表達的印象展開,表現出特殊且細膩的感受,不再對音樂形象作具體的描述,而是為鋼琴藝術蒙上一層面紗,賦予鋼琴作品一種朦朧的美感,有著極強的象征意味。

二、德彪西鋼琴作品《歡樂島》分析

德彪西鋼琴作品《歡樂島》取材自18世紀洛可可風格畫作《發舟西苔蘚島》,有著大膽、熱烈的情感色彩,鋼琴豐富多樣的音色在此部鋼琴作品內展現得淋漓盡致,作曲家憑借自身高超、嫻熟且精湛的技藝賦予此部鋼琴作品以流水般自然靈動的旋律、獨樹一幟的音樂風格、動態的畫面感及瑰麗的想象。下文將從風格特征、音樂材料、樂曲結構及美學意境四大方面對德彪西鋼琴作品《歡樂島》進行展開論述。

(一)獨樹一幟的風格特征

印象主義音樂受到法國印象派繪畫藝術及象征主義詩歌藝術的影響。印象派繪畫藝術講求光與影的相映成趣、相得益彰、相輔相成,通過對光、影的敏銳捕捉描繪出事物的大體輪廓,模糊事物與周邊環境的邊界。德彪西鋼琴作品《歡樂島》作為印象主義音樂精品,改變了傳統音樂的肢體形態,以音響效果的強弱交替、變化以達到如印象派繪畫作品一般的光、影效果,在和聲、調性及層次上進行了創新突破,更加注重音樂的本質屬性,致力于體現音樂給人的瞬間印象。法國象征主義詩歌則注重對詩人內心世界、主觀意志、審美追求、內在感受等的彰顯,即詩人主體意識的覺醒,在內容內涵、情感情緒的表達上轉變了直抒胸臆的方式,而是以暗示、烘托等藝術手法構建起富有聯想、幻想、虛實交織的審美世界,有著朦朧的美感以及極強的抒情性。德彪西鋼琴作品《歡樂島》有著與象征主義詩歌相通的風格特征,此部鋼琴作品的曲式結構較為自由,段落之間的界限十分模糊,并沒有較強震撼感的戲劇沖突,并且善于以不同的音程打造出豐富多變的音響效果。德彪西鋼琴作品《歡樂島》在調性上有著一定的特殊性,其最喜歡使用六個完全無變音的全音音階,對傳統的無調性結構表達方式、十二音陣列進行突破,在創作實踐內形成了獨特的音樂思維、創作手法以及音樂表現形式,造就了閃耀獨特光芒的和聲色彩及音樂層次,形成了獨樹一幟的鋼琴音樂風格特征[3]。

(二)豐富多彩的音樂材料

德彪西鋼琴作品《歡樂島》有著豐富多彩的音樂材料。其一為有序音高音程。音高音程是指兩個音高之間的距離,由兩個音高之間的半音數予以體現,在德彪西鋼琴作品《歡樂島》的引子部分,有序音高音程體現在第一小節的后兩拍之中,有意弱化了旋律的線條,通過對有序音高音程的運用,使得旋律無論是向上還是向下發展都十分穩定與平衡,更能夠體現出作品的和聲色彩,以及段落間的模糊邊界,打造出一種朦朧之美,注重音樂給人的第一、瞬時印象;其二為有序音級音程。在德彪西鋼琴作品《歡樂島》的第27與第28小節內,兩組有序音高音程十分相似,但依然可以明顯感覺到第二組的音高音程呈現出收緊的趨勢,可以讓音樂的表現更富有層次性,體現出一種細膩且微妙的變化;其三為音程級向量。音程級向量是指一串音中任意兩個音之間的空間距離概念。德彪西鋼琴作品《歡樂島》有著多變、龐大的和聲世界,在第14小節處包含四組音,以模進進行,四組音有著一致的有序音高音程、有序音級音程、無序音高音程、無序音級音程向量,在這四組音中以半音化進行,增三度或純四度的音響效果十分突出。不僅如此,在《歡樂島》中有著復雜化的和弦,如第182小節出現了簡單的非正?;?,左右手交替、重復以奏出全音音階,對全音音階進行擴充以達到獨特的音響特質??傊?,整部鋼琴作品的音樂材料十分豐富,在音樂材料的使用及組合上也別具匠心,充分體現出德彪西的音樂創作理念、音樂個性[4]。

(三)富于創新的樂曲結構

德彪西鋼琴作品《歡樂島》基本上為復三部曲式結構,與傳統的復三部曲式結構不同,此部鋼琴作品在展開性因素上有著明顯的創新色彩。此部鋼琴作品的引子部分包含八個小節,屬于華彩性質的樂句,運用了增三和弦的分解形式,偶爾摻雜隨著半音及顫音的模進,此種創作手法使得引子部分的音樂表演悠揚、綿長。

呈示部由兩個樂句構成,第一個樂句包含6個小節,第二個樂句包含13個小節,兩個樂句長短不一,有著非方整性平行結構的特點,節奏以十六分附點音符及三連音音型為主,表達出一種歡快的情感情緒。自第15小節開始呈現作品主題,但在第19小節處出現了新的音樂形態,體現出作品圍繞所表達的印象進行旋律展開的特點。自第19小節開始,左右手交替演奏,右手維持三連音,左手出現對位旋律,在音響效果上有較強的裝飾作用。在第27至28小節,全音階素材消失,出現三度音響,有著散體式的特點,在音樂呈現上包含多種音型、音響效果、音樂材料。

此部鋼琴作品的中段有著西班牙舞曲的藝術特質,音樂的旋律線條十分模糊,但在音流之中有著潛在的音樂形象。自52小節開始,樂曲進入呈示部的再現,選擇了引子部分的素材,以顫音對中段的律動進行取代,保留了樂曲中段的節拍,所再現的主題僅為三小節,使得全曲體現出一種不平衡之感。在再現的中部,音樂內出現了新的因素,一方面設計了具備并行進入特點的樂句,另一方面則轉變了樂曲的調性,使得音階片段內出現主題材料,雖然出現了新的素材,但始終保持一個完整的印象。第239小節開始,樂曲進入尾聲,在歡快的印象內結束全曲。

(四)追求寫意的美學意境

德彪西鋼琴作品《歡樂島》追求寫意性的美學意境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大方面:其一為寫意與印象的融合。寫意是指對事物本體的直觀認識,通常以形神兼備的方式描繪事物,在我國傳統水墨畫作品內可見寫意的藝術手法;印象則是客觀事物在頭腦中留下的形象?!稓g樂島》追求的是形似的寫意,將感受到的客體印象訴諸音樂語匯,以音樂形式打造出意境之美,音響的強弱宛如水墨畫中的濃淡相宜,對音樂印象的表達、旋律線條的弱化仿佛水墨畫的虛實留白,且通過對繪畫、詩歌藝術元素的再創造,賦予音樂以視覺形象,并非單純地抒發情感,而是將客體的印象化作音符;其二為富有意境的音響色彩?!稓g樂島》將音響與和聲擺在首位,以音響與和聲喚醒情緒及多重感官體驗,利用鋼琴音色的獨有特質,踏板純凈音色與混響的對比,打造出非同凡響的美妙琴聲,獲得層次性的畫面效果;其三為輕盈柔美的旋律?!稓g樂島》十分注重對氣氛、心理狀態的再現,德彪西憑借其非凡的才華與天賦準確捕捉到音樂的瞬間印象,朦朧且含蓄內斂的感受感覺,以不協和的和弦制造出強烈的音效,體現出一種夢幻的音樂世界,盡情地表達著自己的內心感受與體驗,體現出“天人合一”、“物我交融”的意境之美[5]。

結 語

德彪西是法國著名作曲家,其一生創作的四十余首鋼琴作品中,以《歡樂島》最具代表性,是印象主義音樂的精品,體現出德彪西精湛的技藝、對傳統音樂的顛覆以及別具匠心的樂思維。德彪西鋼琴作品《歡樂島》受到印象派繪畫藝術及象征主義詩歌藝術的影響,有著獨樹一幟的風格特征。同時,此部鋼琴作品所運用的音樂材料豐富多變,在音樂材料的使用及組合上十分巧妙。此外,《歡樂島》雖然為復三部曲式結構,但在展現性因素上有著創新色彩。最后,《歡樂島》有著追求寫意的美學意蘊,注重意境的營造與呈現?!?/p>

猜你喜歡
德彪西音程音樂創作
姚晨琴歌四首《云·山·風·松》音樂創作初探
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呂其明音樂創作及其啟示
論鋼琴調律的“調律法”等幾個基本問題(上)
鋼琴家德彪西(上)
音程循環向音列循環的擴展及其理論構建
中國當代音樂創作研討會
西藏當代音樂創作研究
美麗的邂逅
德彪西鋼琴前奏曲《霧》之音樂分析
音樂游戲玩起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