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歌劇《費加羅的婚禮》中蘇珊娜、羅西娜角色特征探析

2022-12-24 19:50崔琳琳
黃河之聲 2022年14期
關鍵詞:伯爵夫人蘇珊娜費加羅

崔琳琳

一、莫扎特歌劇中女高音角色的音樂塑造

(一)蘇珊娜、羅西娜的角色分析

蘇珊娜是一個年輕活潑的少女形象,她機智善良,對愛情有著純真美好的向往。在得知伯爵送給她和費加羅婚房的真實用意后,她堅守自己的愛情,面對伯爵的誘惑,勇敢機智地和愛人一起與伯爵斗智斗勇??梢哉f在全劇中,蘇珊娜這一人物角色是以一種清新自然充滿活力的形象出現在觀眾面前,她善良美麗,對愛人忠貞,對伯爵夫人衷心,甚至對待伯爵身邊的小童仆也一樣關心有愛,在整部歌劇中蘇珊娜是一個美好的象征,她代表了莫扎特思想中對世界單純樂觀又美好的向往。

劇中另一女性角色是伯爵夫人羅西娜。在《塞維利亞的理發師中》羅西娜還是一位等待愛情的俏麗少女,在《費加羅的婚禮》中已然成為伯爵家中受丈夫冷淡的貴族夫人形象,可見劇作者博馬舍同莫扎特一樣,在創作的這樣幾部前后相連的劇中諷刺封建貴族階級生活華麗奢侈背后的辛酸苦楚。在這部劇中,她有著所有賢妻良母的一切美好特質,對丈夫的花心她傷心難過,卻又在最后一幕丈夫的悔意中選擇了寬恕。對仆人蘇珊娜,她給予像朋友一般的關愛,在得知丈夫阻攔蘇珊娜和費加羅成婚時,她和女仆換裝去揭穿自己丈夫的陰謀,寧愿委屈自己也要成全別人,伯爵夫人正是這樣一個具有奉獻精神的偉大女性角色。

(二)蘇珊娜、羅西娜音樂形象分析與比較

以蘇珊娜、羅西娜二重唱“待到微風輕輕吹過”來看。這是一首常在音樂會上演的女高音二重唱,出現在歌劇《費加羅的婚禮》中的第二幕,地點在伯爵夫人的房間。6/8拍清新婉轉的曲調很符合莫扎特式音樂清新雅致的風格,這段重唱在這部歌劇中起著轉折性的作用,承接了后來劇情的發展與轉變。從作品人物演唱部分的旋律來看,作曲家將譜面整體的音樂節奏界定為Allegretto(小快板),結合八分音符在主音到屬音再到主音三個分解引入歌唱部分,以蘇珊娜的“歌一曲……”開始,引入伯爵夫人講述信件的內容。后半部分以兩個女高音聲部在和諧音程關系上的二重唱為主,盡顯了主仆二人心照不宣的和諧。中間兼有交替應答做點綴,加上莫扎特在旋律中的裝飾性變化的旋律,使得這首篇幅不大的女高音二重唱流傳至今,令人百聽不厭。

這首簡單短小的二重唱旋律簡潔平緩,人物間盡顯和諧的美感,卻不失二者間各異的性格特征。

1、從聲樂部分的旋律看

蘇珊娜的旋律以音程間地跳進為主,且多以幅度不大的小跳構成主要旋律,每組多為和弦音的分解排列,多在一級、五級和弦創作,如第二小節中蘇珊娜這一角色聲樂部分旋律的首先出現,將主音的一級和弦下行分解,第一個音高定位在小字二組的F,不僅起到準確點名調性的作用,且在聽覺上給觀眾呈現出明朗輕快的音樂人物特點,將蘇珊娜這一角色青春活潑的形象通過女高音的高聲區音色形象地表現出來。

伯爵夫人羅西娜的旋律也有相應蘇珊娜的跳音或和弦的分解排列關系出現,和蘇珊娜角色的言語上形成和諧的前后照應關系,說明羅西娜這一角色雖然年紀相較長于蘇珊娜,內在感情也是一個豐富有情義的貴族夫人。雖然丈夫的花心使得她不得不同自己的女仆一起寫下這封設計揭穿自己丈夫的信件,但她內心寬厚善良,希望蘇珊娜和心上人順利完婚,丈夫知錯回心轉意。莫扎特在這里同樣賦予羅西娜旋律性格中柔情的一面。羅西娜在重唱中的音樂語言有部分是級進上下行組成的,是莫扎特為表現羅西娜年齡角色的成熟穩重,有別于蘇珊娜而在音樂細節上進行的創作處理。從這點看莫扎特對歌劇人物的角色創造可謂細致入微。

2、從鋼琴伴奏織體上看

這首重唱是一個復二部曲式抒情風格的二重唱。作曲家將它定義在降B大調,在調式上給人以活潑輕盈的曲風特征。前面分析過的蘇珊娜羅西娜二人聲樂旋律部分的異同,同樣在鋼琴伴奏部分的織體上看,莫扎特同樣獨具匠心地給予二人不一樣的角色性格。全曲整體看來,作曲家以和弦的上行分解作為主要伴奏音型貫穿全曲,曲風較為平緩,沒有出現速度的對比,從一開始音樂表情記號保持在p,基本保持不變。符合古典主義時期樂風所講究的規整和統一。

第一部分二人一應一答地交替出現,蘇珊娜出現的部分,以和聲音程在高音譜號分解和弦在低音譜號上這樣一種典型古典主義時期特點的主調音樂風格,作為蘇珊娜人物角色的伴奏,而羅西娜角色聲樂部分的伴奏織體則正好相反,這點上看正是符合聲樂旋律部分所分析而得出的作曲家在不同性格不同年齡的特征通過細節上的巧妙處理來表現人物。當和聲音程或單音在高音譜號位置,給人感覺旋律感輕靈歡快,像少女蘇珊娜一樣是年輕美好的象征。而和聲或單音在低音譜表位置上,而相應地分解和弦處于高音譜表的位置上時,聽覺上的效果則是穩重且柔和的,正如伯爵夫人的身份和在劇中的處境一般。

二、《費加羅的婚禮》中蘇珊娜、羅西娜的角色演唱要求

(一)羅西娜

伯爵夫人羅西娜是一個上層階級婦女的形象,她身份高貴并且心地善良,這在前面人物性格中已分析。許多著名的歌唱家都曾演唱過這一角色,比較著名的有卡娜娃版和弗萊明版的。以一首“哪里去了美好時光”為例,分析羅西娜這一人物角色的演唱要求。

這是發生在歌劇第三幕中,為揭示伯爵的陰謀,費加羅給伯爵夫人出主意,讓蘇珊娜寫信約伯爵傍晚在花園里見面,到時換伯爵夫人前去和伯爵赴約,以此讓伯爵羞愧。這首詠嘆調是羅西娜等候蘇珊娜和伯爵約會的消息時獨自一人在房間的唱段。

整體上來說,此時羅西娜想到要和女仆換裝揭穿自己花心的丈夫,內心很是難過和恥辱,而又不忍放棄自己的婚姻和曾經的美好回憶,希望丈夫能回心轉意。這首作品按樂段可歸為二部曲式,細分可分為三大部分。開始處標記的Andante行板以其緩慢的速度將我們引入一個抒情憂傷的風格中。

第一部分是宣敘調部分,速度稍慢,此時的羅西娜正在等候蘇珊娜回來的消息,宣敘調部分多是羅西娜心底的聲音,感慨丈夫的花心背叛,因此演唱第一部分時應用嘆氣式憂郁的音色表現。C大調的旋律以屬到主音的正格跳進為主,同時表現主人公身份的高貴堅貞。這一段落要求演唱者保持連貫充足的氣息,將氣息支點在一個平穩的狀態下歌唱。每個樂句和休止要精準,強弱切記不可對比強烈。

第二部分詠嘆調段落,可分為ABA三部分。A部分莊重高貴,描寫了此情此景下羅西娜對往日美好時光的追憶,速度依舊是緩慢的行板,以不夸張的音量控制A部分力度,演唱時應將音色表現得深情,氣息支點落下,音色純凈。到“一切美好的愛情都變成眼淚”一,旋律進入B部分,這是全段的一個小高潮,調性轉入g小調,色彩由大調轉入小調一明一暗的感覺,強調羅西娜從回憶走到現實來的憂傷,此時的情感釋放要自然,要求氣息主動,使得表現的小高潮自然且不夸張。B部分在經過近關系轉調和離調后,再現A部的主旋律“哪里去了美好的時光”,與A部略有不同的是休止符出現在第四個小節,將樂句感拉長。表現了羅西娜再次的內心呼喚,因此表現時應有所不同,將樂句的氣口拉長,氣息要給足,既要將每句唱得飽滿,又要唱在一條線上的感覺,控制好節奏感,將羅西娜內心的聲音高貴典雅地表現出來。

第三部分是快板,音樂進行到這里,風格上明顯變得激昂,伴奏織體逐步變得密集,而旋律多用附點二分音符將樂句拉長,有一種中國戲曲中緊打慢唱的感覺。大量重復樂句和下行的旋律走向,充分表達伯爵夫人內心的惆悵糾結,而她忠貞執著的愛情信仰又鼓舞她有勇氣捍衛愛情。在此段落中,歌唱者應用更加飽滿的音色,較之前表現得更激動,氣息支點應落得穩、深。

這首詠嘆調在演唱時需要把握羅西娜所處階級的貴族特征,以及她內心崇尚美好和平的愿望。莫扎特賦予歌劇中羅西娜音樂語言的抒情性是其最大特征,即使表現矛盾糾結的內心,其情感表現也不過分造作,可謂莫扎特女性角色的一大特征。因此演唱者應當從人物出發,通過樂句中的節奏感和表情術語,結合自身修養中扎實的演唱技巧,以優雅從容的音色詮釋這樣一個人物性格。

(二)蘇珊娜

蘇珊娜是一個活潑可愛的少女形象,這在前面的人物性格中已經分析。因此演唱者應掌握好聲音的色彩和力度。以著名的詠嘆調“美妙的時刻即將來臨”為例,這首詠嘆調是一首單三部曲式,A-B-C構成,是蘇珊娜在傍晚的花園等伯爵現身的時候,被跟蹤而來的費加羅誤會,為了惡作劇般懲罰躲在暗處監視自己的未婚夫的懷疑,蘇珊娜在花園中唱起這段詠嘆調。A段是一段宣敘調,以C大調開始,中間轉向近關系大調F調,最后落在F調的主音上終止。鋼琴伴奏部分,前奏的主旋律多以裝飾音裝點,預示蘇珊娜激動喜悅又有些緊張的心情。調性上看,先是由純潔的C大調開始給人以初始的憧憬感,后轉到色彩溫暖的F大調,應和了歌詞中蘇珊娜對愛情的歌頌和贊美。在實際演唱的時候,這部分簡短的宣敘調演繹起來并不簡單,以女高音歌唱家迪里拜爾為例,前半部分C大調的演唱上,聲音在氣息的支撐下以強調內心感情為主,因此并不需要大量氣息混在聲音中,而應當以近乎說話的語氣,像對空氣中處處洋溢的美好像觀眾娓娓道來一般,所以咬字一定要清晰準確。而在逐漸轉為F大調的語句上,歌唱家明顯帶有憧憬激動的情緒,在聲音色彩上應漸漸轉為明亮的微妙變化,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在表演方面,主要注意眼睛的傳神和面部表情的變化。眼神要隨著歌詞中的意境而變化。形體上有的演唱者加入明顯的織體動作,例如雙手緊握置于胸前,甚至向舞臺的一側跑一小步,豐富蘇珊娜活潑俏皮的形象,這些都是很好的創作,使觀眾聯想到一個漆黑的夜晚,花園里一個穿著大擺裙裝的少女略微夸張的陶醉狀態,為小小懲戒躲在暗處的心上人這樣一種藝術美感。

B段開始是詠嘆調部分,這一段延續了A段F大調的調性,連接部分由級進上行的跳音引入,由A段的2/4拍轉歡快的6/8拍,風格上轉為明朗。這一段描寫了蘇珊娜由略緊張的心情轉為歡樂和對愛情無限遐想的階段,因此在音樂上首先應當注意6/8拍的強弱規律。其次,一定要將氣息穩住,演唱B段落的詠嘆調應將所有聲音的強弱控制在氣息之中,做到聲音停止而氣息不斷地感覺,將B段落的樂句感清晰地表達出來。在這一段落中,演唱者可適當加入一些形體上的設計,例如唱到“月亮還沒露出銀色的光盤”時可微微抬頭看向天空,并向一旁走出幾步,以情帶觀眾一同欣賞傍晚的月亮。唱到“大地”時將目光轉移向下,眼神中透出在夜色中月亮還未出現的朦朧感。此外,B段還應做到與A段明顯不同的色彩感,同時不應超越莫扎特音樂風格特有的規范不夸張造作的寧靜感。

C段的音樂已完全轉入活潑明朗的風格。這一段以景入情,描繪到小河、微風、綠草、花兒這些讓人浮現出眾多美好幻想的景物,把少女蘇珊娜陷入愛河的甜蜜模樣和對美好愛情的歌頌描繪得十分細膩。因此這一段的表演應當以內在為主,將自己融入蘇珊娜這一角色中,將此情此景下蘇珊娜陶醉愛情的心情表現出來,在6/8拍的強弱規律下將一些美好景物的語言演唱清楚,把握好樂句感。

結 語

作為聲樂表演專業從事者,不論演唱或是教學,在接觸到一首作品時,對作品的全面分析是最基本最首要的功課。想要演唱好一首作品,在對作曲家及其時代有一定了解后,對歌曲曲式調性的分析和對作品語言的準確理解也是一個基本要素,它直接影響我們演唱的準確性。同時,對人物角色的理解是最重要也是最關鍵的,這也是決定我們演唱作品的高度。本論文通過以莫扎特歌劇《費加羅的婚禮》中女高音兩首歌曲為例,簡要分析角色人物的特征及表現,希望在以后的演唱中能清晰準確的表達作曲家的真情實感,更完美地創造出角色人物?!?/p>

猜你喜歡
伯爵夫人蘇珊娜費加羅
莫扎特歌劇《費加羅的婚禮》中費加羅與伯爵角色的個性化處理
淺析詠嘆調《求愛神給我安慰》的演唱處理
歌劇詠嘆調《何處尋覓那美妙的時光》的演唱分析
賞歌劇《費加羅的婚禮》
莫扎特歌劇《費加羅的婚禮》中伯爵夫人的詠嘆調分析
《費加羅的婚禮》賞析
試論印度影片《七宗罪孽的救贖》中人性的貪婪
分析《七宗罪孽的救贖》中的人物悲劇
從三次“憤怒之情”看費加羅的人物形象塑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