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貝多芬鋼琴奏鳴曲《月光》的演奏技巧與音樂形態分析

2022-12-24 19:50
黃河之聲 2022年14期
關鍵詞:奏鳴曲樂章貝多芬

王 楠

鋼琴奏鳴曲《月光》是古典主義的代表作品,也是貝多芬最知名的代表作品之一,它誕生于貝多芬人生中的至暗時刻。貝多芬一生命運多舛,正是因為坎坷的命運和豐富的人生經歷,以及獨特的音樂造詣,才使他創作了這首情感色彩豐富、個性鮮明的樂曲[1]。奏鳴曲《月光》有著豐富的創作背景、音樂風格上浪漫而又古典。貝多芬對民間的優秀傳統進行了充分的吸收,既對古典主義的保守藝術規范進行了突破,同時又對文藝復興以來的人文主義傳統充分吸納。因此,《月光》有著豐富而靈敏的音樂思想,特別是在旋律和節奏上,有著復雜而豐富的變化,帶給人以強烈的美感;另外,在作曲形式上,還有著性格鮮明的變奏和對比,帶給聽者的感覺新鮮而又流暢。作品中大氣的音樂場面,民間音樂氣息濃厚而氣勢磅礴;在演奏技法上,有著活靈活現、精湛復雜的音樂形態,營造了一種深情感人、悲壯纏綿的整體效果,既能深深打動人們的內心,又蘊含著豐富的人生哲理。

一、貝多芬《月光》奏鳴曲的創作背景

作為著名的德國音樂家,貝多芬無論是在鋼琴演奏、指揮還是作曲方面的造詣都非常高。他的諸多音樂作品自誕生之日起,就在世界上廣泛流傳,他因此被稱為“樂圣”,人們對他的音樂評價非常高。但是貝多芬個人卻有著非??部赖娜松洑v,這一點迥異于他輝煌的藝術道路。貝多芬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跟隨父親學習音樂,表現了藝術天賦的非凡和高超。長大后,他拜海頓為師,外界也開始逐漸關注和認可他的音樂作品。正是因為生活在特殊的歷史時期,在法國大革命的精神的影響下,貝多芬的音樂作品彰顯了更多的悲壯,同時也造就了他追求自我創作風格和藝術理想的堅定品格[2]。

1801年,貝多芬創作了這首著名的奏鳴曲《月光》。當時貝多芬有著非常嚴重的耳聾,他偶然遇到了一個女學生,并心生情愫。但這段美好的戀愛并沒有維持多久,他的戀人開始移情別戀。這段刻骨銘心的戀情,給貝多芬情感帶來了巨大的創傷。偶然的一個機會,他邂逅了一個盲女,被盲女對生活的熱愛、對藝術的不懈追求深深打動,并為盲女創作了一首奏鳴曲。多年后,詩人路德維西根據盲女的故事和貝多芬創作這首曲子的背景,正式將該曲子命名為《月光》。

二、《月光》的演奏技巧分析

貝多芬奏鳴曲《月光》的風格基調是由其一反一般奏鳴曲常態曲式特征和其特殊的歷史和創作背景所決定的。一個優秀演奏者往往能通過對各種鋼琴技巧的嫻熟運用,淋漓盡致地展現貝多芬《月光》奏鳴曲的獨特音樂魅力[3]。

(一)第一樂章

一般說來,奏鳴曲的第一樂章典型模式往往都是快板的奏鳴曲式,而《月光》奏鳴曲第一樂章卻一反常態地使用了Adagio(慢板)的三部曲形式。音樂開始,一幅畫面在觀眾的眼前徐徐拉開,猶如月光下一個人在漫步和深思。那畫面的主人公也曾躊躇滿志,也曾奮發向上。但無窮的現實以及生活的重創,卻讓他變得彷徨無助。正是通過這種憂郁而沉靜的音樂,將作曲家非?,F實化的主觀思想感情進行了深刻的展現和傳達。統一而纏綿的三連音節奏貫穿全曲,音樂氛圍非常濃郁。

演奏心態上,這個樂章的演奏感知應處在被動“知與不知”之間,即所謂的“自然自動”被動知道的狀態:任由音樂托著你的身體上下游走沉浮,仿佛乘水而來的飄萍、信風而去楊絮、讓心靈與音樂、手指與鍵盤仿若鬼使神差地如有神助。

在演奏技巧的運用上,旋律重音技巧和歌唱般的三連音伴奏的嫻熟運用是該樂章難點和重點。手指的力度變化加之手臂、手腕的轉動配合使旋律聲部和伴奏聲部都能各處其位、各司其職、互不相擾,相生相成,一幅脈絡清晰、層次分明的立體音響畫卷緩緩地呈現在我們的眼前……

(二)第二樂章

奏鳴曲第二樂章的常規模式是慢板樂章,在這里,貝多芬同樣反常態采用了Allegretto(小快板)的速度,短小的三部曲式配合著3/4拍子輕松靈動的節奏。用和音(尤其是八度和音)技巧去構建旋律的能力是該樂章的技巧特點和難點。

就演奏者的音樂修為而言,演奏好這個樂章的知識前提,除應具備有一定的曲式結構和樂句劃分的基本知識外,還應該了解在具體音響時值長與短、音區高與低之間在“主次與歸屬關系”上人性普遍接受的規則和習慣。一般說來,長音與短音的關系遵循的是以長為主、以短為輔,也就是所謂的“長生短、短歸長”的音樂基本構結原則。而在高音與低音的關系上,則是遵循以高為強、以低為弱的習慣。當然的,音區“高強、低弱”的彈奏規律只是普遍性、一般性的理解和人性喜好,并不能代表人類音樂創作者所有愿望和特殊表達需要,當他們有反其道的“高弱、低強”的情感需要時就一定會在譜面上有所標注,以便提醒演奏者正確理解他們的特殊用意。

從音樂情感的表達角度上說,《月光》奏鳴曲第一樂章是憂郁的,第三樂章是激昂的,而第二樂章作為二者的銜接和過渡。音樂的靈動和清新能帶給人對美好生活的深深期盼和重拾夢想的力量。在貝多芬的心中,反復交織著痛苦和甜蜜的回憶,歷經了第一樂章的沉郁,在這一樂章中,終于獲得了應有的釋放和松解。正因如此輕松釋重的感覺是這個樂章的中心情感傾向,當然的,也正因為如此,才能真正發揮和做好第一樂章和第三樂章的過渡橋梁,并形象鮮明地區分于第一樂章和第三樂章。

(三)第三樂章

貝多芬#C小調奏鳴曲第三樂章以Presto(急板)的奏鳴曲式展開,有著催人奮進、慷慨激昂的旋律。音樂所帶給人的力量感和沖擊感非常的強烈,就像戰士在即將就義前義無反顧的沖鋒陷陣、奮勇殺敵一樣。這一樂章所帶來的情感力量非常強大,既表達了作者不屈于命運的強烈情感,同時又能引發聽眾深深的共鳴。貝多芬并沒有被不公平的命運所擊敗,也沒有從此消沉萎靡不振,而是與命運做著不屈不撓的斗爭,并最終站起來,在藝術上取得了更加輝煌的成就。

在該樂章中,大量快速跑動的16分音符琶音和音階配合著快速的八度與和弦,再加之兩個性格差異鮮明的音樂主題構成了一幅不屈不撓的抗爭場面。貝多芬在這里表現了抗爭命運的過程中的痛苦與掙扎。第一主題的強烈沖擊感淋漓盡致地表現了主人公不向命運低頭的頑強抗爭精神,是貝多芬與命運頑強抗爭的不屈精神展現。而第二主題,帶給人的感覺是非常清新和自然的,表達了作曲家堅定的信念和對美好生活的無限向往和追求。通過遙相呼應的兩個主題,突出了整個樂章的亮點,兩個主題之間在發展部不斷交叉和重疊,更彰顯出貝多芬音樂多元化的創作特色。樂曲終了,在激越的音樂聲中,真正實現了各個主題的完美融合,對貝多芬心靈上收放自如的強大進行了充分的展現[4]。

三、《月光》的音樂形態分析

貝多芬鋼琴奏鳴曲《月光》有著充滿個性的、非常獨特的音樂形態。在創作過程中,貝多芬所使用的創作手法也非常獨特,他作品中徹底地摒棄了傳統音樂的格局,并在音樂基礎元素上,融入了濃郁的民間特色,所打造的新音樂形態,浪漫而又獨樹一幟。在音樂色彩上,層層遞進,雄渾昂揚,好似波濤洶涌,卷起千層浪;在音色表現上,提高了音量,拓寬了音域,并加大了力度的對比;在音樂元素上,將激昂的軍隊進行曲式的風格元素融入其中,所展現的音樂節奏更加頑強和昂揚。正是因為組合了以上因素,所形成的音樂風格既浪漫又古典,展現了完美的樂曲風格,音樂感染力非常強[5]。

(一)第一樂章

在三個樂章中,人們通常更加熟悉《月光》的第一樂章,因為這一樂章優美動人而充滿了詩情畫意,同時也更利于初學者演奏和學習。貝多芬在這一樂章中,巧妙地排列組合傳統的多樂章規則,并融入了更多的幻想成分。樂章開始的三連音的柔軟和煽情奠定這個樂章的基本色調,整首曲子緩慢而寧靜,色彩陳郁而意味深遠。到了樂章的中間部分,三連音開始不斷推升音樂的音調,漫卷而上的樂音組合所產生的音樂效果更是蜿蜒而又曲折的,如流水般緩緩流淌,如泣如訴,而又娓娓道來,仿佛情人之間的竊竊私語,又仿佛籠罩在茫茫的月光中,帶給人無限想象與遐想。在最后一段,有著趨于平靜的整體音樂氛圍,就像籠罩在淡淡的月光之中,整個世界都安靜下來,仿佛一個古老而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來到了它的終結,余音裊裊而欲罷不能。

由于該曲是貝多芬即興“揮毫”所作所以在這一樂章上采取了更加靈活的處理方式,在大小調之間,整個樂章的轉變更加流暢和自然,表現了作曲家藝術思想的精妙和在開拓古典音樂創新上的具體實踐和高深的音樂造詣。

(二)第二樂章

一般說來,作為前后兩樂章的承接,奏鳴曲第二樂章都是緩慢而柔美的,以作為前后兩個快樂章的承接。但貝多芬《月光》奏鳴曲非同一般的以慢板開始的第一樂章就必須要求第二樂章有個新的模式。所以,貝多芬選擇了一個短小篇幅的小快板作為第二樂章。它的構成有三個樂段,在層次上一目了然、非常鮮明。第一樂段的前八個小節是整個樂章的核心,對音樂的主題思想進行了突出,切分音的節奏讓人無法平靜。第二樂段交替呈現了雙重音的形式,所營造的氛圍非常神秘,而這種變化得時斷時續,仿佛從第一樂段的靈動進入了充滿信念和勇氣的思考。而最后一個樂段的強奏使得前面的積極思考變得越發的鮮明和躍躍欲試。整個樂章充滿了歡快雀躍的色彩,仿佛一首陽光燦爛的小步舞曲。從而既實現了對第一樂章的憂郁沉靜情緒的承接,又將第三樂章的激越昂揚成功引出??傮w上看,第二章雖然精悍短小,但古典韻味極強,靈動而又扣人心弦[6]。

(三)第三樂章

第三樂章是整首曲子中最重要也最具爆發力的樂章,貝多芬在這一樂章中進行了獨特的設計,而沒有采用經典的回旋曲式,使樂章的華麗感和戲劇性極強,帶給人重獲新生的感覺,仿佛歷經苦難后終于獲得解脫。在這一樂章中,我們能切身體驗到貝多芬不屈不撓的強大的精神力量,并對他一瀉千里的情感細細咀嚼和品味。在整個樂章中,通過組合不同的旋律,直接沖擊人的耳膜,并產生了強烈的爆發力和感染力[7],真實地展現了貝多芬對命運和音樂的堅定信念。為了能進一步突出樂章的主部,貝多芬適當的刪減和調整了這一章,并加強和拓展了副部旋律,而當情感發展到最高潮的時候又戛然而止。貝多芬在展開部,不斷掀起音樂高潮,讓這一樂章的旋律跌宕起伏,猶如大海的波濤一樣波瀾壯闊。

結 語

由上可見,貝多芬《月光》奏鳴曲作為作者一生的代表作品,有著其鮮明的音樂思想和非凡的音樂智慧,特別是在音樂結構的鋪排及旋律與節奏的應用方面極具個性色彩,豐富而充滿著戲劇性的變化沖突,在給予人們感官強烈刺激和美感同時,也帶給人們豐富的想象空間和對人生哲理的深度思考,體現了作者在藝術創作多元性上的實踐和超凡的藝術造詣。作為音樂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鋼琴佳作,貝多芬在《月光》奏鳴曲創作中的獨辟蹊徑,獨樹一幟,將傳統奏鳴曲的形式進行了大膽創新,體現了獨特的音樂魅力。他琴鍵上流淌的每個跳躍的音符,都是對主人公內心矛盾與掙扎淋漓盡致地展現,讓聽眾在共享音樂的同時,收獲心靈與思想的慰藉、啟迪和鼓舞?!?/p>

猜你喜歡
奏鳴曲樂章貝多芬
手機上的奏鳴曲
什么是“中華第一樂章”? 等
譜寫肌膚新樂章
亦遠亦近貝多芬
交響樂之王——貝多芬
貝多芬
大笨狗酷比多
——貝多芬和鋼琴
饑餓奏鳴曲
三部奏鳴曲 俄克拉荷馬城雷霆
祭獻奏鳴曲(組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