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箏曲《林泉》的藝術風格與演奏研究

2022-12-29 08:01劉永佳
輕音樂 2022年2期
關鍵詞:織體古箏演奏者

劉永佳

葉小綱先生創作的箏曲《林泉》是一首打破傳統的樂曲,主要受到較多西方創作理念的影響。這首樂曲的藝術風格與演奏技巧有了較大突破,作者不僅將七聲音階元素加入其中還完全跳脫出傳統樂曲的表現模式,從而使得曲子呈現出多樣化的音樂表現形式與層次化的音響效果。

一、箏曲《林泉》的藝術風格特征

(一)箏曲《林泉》的音樂結構

雖然我國的樂曲創作在20世紀受到西方音樂的較多影響,但是三部曲式依然是創作者所遵循的結構模式。由此可以看出,創作者長期采用習慣式的思維模式而約束了藝術的創新。但是,箏曲《林泉》卻充分融合了傳統音樂的曲式結構與西方音樂的創作思維,創作理念更加新穎。

箏曲《林泉》的音樂結構主要包括引子與11個段落,樂曲結尾處與樂曲的開頭處的音樂材料完全相同。從整體上看,樂曲的結構呈現出多段體特征,看起來比較自由但始終圍繞統一音樂材料的發展,在整個曲子中還貫穿了有邏輯性的樂思。

樂曲通過速度布局分為如下部分:引子為第一部分。引子節奏散漫自由,第一句開頭的琶音好似把人引入一片寂靜而又神秘的森林,而后二、三句的一系列自由反復的音型把對泉水的尋找以及發現泉眼的驚喜描繪得生動形象,引子部分在演奏時要把形散而神不散的特質體現出來,強弱設計應較為明顯;將1—3段概括為第二部分。這三段的音樂節奏,首段比較自由,中段伴隨豐富的音型節奏異常靈動,低聲部主要包括在后段,烘托出旋律的要點,輔以右手聲部旋律的配合,因此也比較豐富;第4、5段概括為第三部分。仔細聆聽,速度與力度在第二部分中增加比較明顯且旋律表現出活潑跳躍感,泉水無拘無束流動的情景被刻畫得惟妙惟肖。第4段的節奏越來越規整,而且有四個十六的節奏緊隨旋律后出現,我們在聽的時候會感覺旋律突然緊湊,仿佛與低聲部的音程不夠協調。然而,在連續5個小節出現這種節奏之后,規整跳躍的旋律又開始出現,越到最后音樂越華彩,由高到低的旋律并用遙指結束整個樂曲的最低音,我們面前仿佛出現了一幅從緩慢細流的泉水至逐步迸出四濺水花的美麗畫面[1]。緊隨其后的第5段節奏,用了三十二分音符使得整個節奏更加緊湊。在觀看時,演奏者需要快速使用雙手進行反復交替的彈奏,從低音旋律不斷推向高音,整個音律強度也在逐漸增強,直到完全爆發最高音的旋律情緒后,演奏者才能轉變為雙手撮弦;第6—11段概括為第四部分。音樂在這個部分進入了新段落。演奏者從演奏第6段開始,需要用右手彈出靈動的雙音循環節奏,然后左手旋律會伴著不斷增強的力度與音區的提高而加入,當節奏達到最高點后又峰回路轉過渡至低音區,再開始右手的雙音循環。第7段的節奏比較自由,旋律保持著從高至低的音階,到第8段的左右手交替自由重復音型,在不斷地重復中一定要把速度往上推進,但力度要作漸弱處理,在不斷地往復中把音樂收于無聲,為下一段的高潮作鋪墊,第9段時又重新規整并加上重音,這時演奏者需要不斷加強雙手的力度,直到不斷反復出現雙手三個音的撮弦,出現全曲最高潮。音樂旋律在第10段一路傾瀉,將引子部分的主體重新展現,泉水在一路狂奔洶涌爆發后回歸寬闊大海,節奏逐漸平緩。在第11段,演奏者需要通過右手搖指與左手刮奏的方式造出旋律,旋律音在不斷地重復中而提高,全曲在雙手刮奏下完美結束。

(二)箏曲《林泉》的主要音樂材料

箏曲《林泉》主要包括各種自由的音型與旋律性音型兩大類型音樂材料。其中,自由音型既有流動的華彩也有相對固定且重復多次的節奏音型,演奏者在演奏過程中對這些音型靈活使用,才盡情展示了自己對箏的具體演奏技巧,這一類的音樂材料并沒有把旋律性作為重要表現要素。而旋律性的音型,呈現出極富歌唱性的曲調線條,在這首樂曲中,這一部分具有歌唱性的旋律具有顯著的主題意義[2]。作曲家在進行創作時,相應一些極富現代音樂的色彩元素充分融于這些主體旋律中,使得整個樂曲更加靈動惟妙。

二、箏曲《林泉》的創作技法

(一)人工調式定弦

通常說來,傳統箏曲主要采用四個音區的五聲音階組成的定弦方式。但是,箏曲《林泉》采用由作曲家進行精心設定并反復推敲的人工調式定弦,可以說將以往一貫的傳統定弦方式徹底打破。該樂曲在創作者的精心設定下,出現了四個五聲音階,整首樂曲也在這種精細準確的定弦方法下使得整個轉調能夠游刃有余,完全將創作者高超的創作技藝充分體現。

(二)節奏節拍呈現出不規整的律動

在很多傳統箏曲中,都會使用同一種節拍,這樣才能表現出對稱整齊的節奏。創作者在創作箏曲《林泉》的過程中,將大量具有豐富多變的節奏運用其中,同時還將一些無規律律動的重音加入,從而有效拓展了節奏型并呈現出不規整律動的節奏節拍。創作者在對泉水的流動特性進行細致描繪時,將很多六連音的節奏音型運用其中,從而讓我們聆聽到連續流動的泉水聲,而且還在不同的節奏點上將這些音型進行詳細分布,這樣我們聽到的樂律不僅只有流暢平緩還有非常明顯的強弱交錯[3]。

(三)和聲色彩靈動多變

箏曲《林泉》其實就是對水這個生動形象進行細致刻畫,我們知道水極具豐富變化之姿,其形象多種多樣。在進行創作時,作曲家完全遵循古箏這種合聲樂器的基本條件并進行充分利用,將大量和聲運用在作品中,從而讓觀者能夠聆聽到多樣化的音響效果。同時,創作者為了充分表現出水的多變姿態,還靈活運用多種和弦的表達方式。與傳統音響相比,這首樂曲的和聲性色彩非常特別且將古箏的表現力逐步擴大。創作者在樂曲第7段,充分運用了交替錯落的和弦,這樣觀眾能聽到具有強烈對比的和聲色彩,不僅包括具有獨特民族色彩的雅樂純五聲和弦還有充分融入西洋風格的大小調式和弦,和諧色彩也正因為交替出現的民族與西洋調式,而展現出讓人耳目一新的音響效果。

(四)織體結構豐富多彩

就織體結構而言,很多傳統箏曲不僅結構較為單一而且還有整齊的對位。創作者在箏曲《林泉》中卻運用了極其豐富多彩的織體結構,整首樂曲的旋律也因為此極富典型特色,單線條的延展織體、點線交織的交錯織體以及塊面相結合的織體等構成了整個樂曲的織體模式。在樂曲的1、2段出現了單線條延展織體,緩緩流淌的泉水展現出的平靜景象也就此營造出,而且這種織體方式還能為我們呈現出連貫的旋律與清晰的曲調,我們可以想象到一幅綿延不息的泉水流動畫面。在樂曲的第3段中出現了點線交織的織體,單線條的延展織體在這種織體形態下更加豐富且旋律也更活潑靈動[4]。塊面織體主要運用在樂曲結束之前,這種形態是對鋼琴織體手法的有力借鑒,可以讓人感受到偉岸磅礴氣勢的張力,泉水在流動中進行激烈碰撞的生動形象也一并展開。

三、箏曲《林泉》的演奏技法

(一)左右手的錯落配合

在我們所熟知的很多傳統箏曲演奏中,其中一個很顯著的特征就是右手彈音,左手扮演按弦承擔韻的角色。近些年,伴隨著社會的開放,人們的審美意味也從生活涵蓋到藝術,他們對藝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們不再滿足于以往一成不變的傳統彈法,而是希望看到一種融入改革性的創新,這首曲子就完全跳脫了傳統右手演奏的方法,左右手在某些段落的使用頻率趨于平衡,如在樂曲的第四段,想要刻畫出水流湍急、水石相撞、水花飛濺的自然形象,想讓旋律跌宕起伏、錯落有序,這就要求左手跟右手的力度和速度都基本一致,故演奏者在練習時,首先得安排合理的指法,再對速度和力度加強訓練,保證音色的顆粒感和清晰度,在重音處學會用呼吸傳力到指尖并適當的使用手臂的力量加持,發音要強而有力,保證指尖音色的飽滿,在句與句銜接處,大腦能清晰快速地反應過來,不能只依靠肌肉記憶,這就要我們加強左右手兩條旋律線的單獨練習,讓左右手的交替更流暢自然。

(二)左手大跨度演奏

我們所聽到的很多傳統箏曲都有異常平緩的節奏旋律,而且跨度大多不會超過一個八度。今天我們所探討的箏曲《林泉》卻有極富變化的旋律,之所以出現這種效果,是因為創作者在創作過程中將大量西方音樂作曲技法進行靈活運用。我們仔細分析不難發現,這首樂曲的旋律線條不僅短小而且具有很大的跳動,整個旋律顯得非常不平穩,所以說至少達到了三個八度之廣的旋律跨度。正是因為旋律跨度比較大,要求演奏者具有非常扎實的演奏技藝。演奏者在演奏時,需要運用左手演奏大跨度旋律,傳統以右手為主的演奏方式在這里被完全打破。演奏者需要靈活轉換雙手彈奏的技巧,要促使左手擁有右手化的能力。演奏者在演奏跳動性很大的短小旋律時,就要保持左手能夠彈奏出流暢旋律還要確保在大跳度時旋律的準確性,因此演奏者要充分運用手臂的帶動力量并融入手指運動順利完成大幅度的旋律跳動。在演奏兩個跨度的旋律時,演奏者要具有靈活轉換左手小指與其他手指的能力,從而讓整首曲子保持非常穩定勻速的節奏,演奏者在變換雙手時要心中有數,要有較高的準確性,讓曲子的音調更加流動。

(三)右手快速指序演奏

演奏者在完成交換時要保持均衡的手指間力量,保持統一的交換速度,因為需要持續的時間較長,非??简炑葑嗾叩哪土?。演奏者在需要交換三個手指時,要保證交換的速度非常均勻沒有明顯差異,這樣整個音調才能更加流暢自然。演奏者的右手指序演奏的時間比較長,在不斷變換的左手旋律中,右手要隨時改變彈奏的力度與彈奏音色,不論是由強到弱還是由弱到強,這些音調的節奏都要明快。演奏者的右手指要充分保持較強力度與均衡速度,因此演奏者需要擁有較好的手指耐力。

(四)靈活運用雙手撮弦

在這首樂曲中,可以看到創作者對古箏這件比較常見的合音樂器的有利條件進行了靈活運用。創作者對鋼琴演奏的創作手法進行了積極借鑒,從而創作出與傳統和聲不同的音響。在面對千變萬化的水的姿態進行描繪時,創作者深刻挖掘了傳統樂器的無窮潛力,使其呈現出非常豐富的表達方式,從而突破了以往的演奏技術[5]。同時,大量的柱式和弦還出現在作品中,在實際演奏過程中,演奏者的雙手如同翻飛的蝴蝶,需要不時進行交換并保持均勻速度[6]。在演奏時,需要對食指與中指變化的影響力度進行著重強調,在不斷持續的高音彈奏聲中,另外兩個聲部也在有條不紊地進行,這樣我們聽得更加清晰。

四、從箏曲《林泉》獲得的啟示

(一)靈活融合現代作曲技法與傳統音韻

《林泉》是我們所熟知的著名箏曲,這首樂曲靈活融入了現代作曲技法與傳統音樂,讓觀者在聆聽時既能感受到融入民族魅力的優秀文化又能立足于時尚感受撲面而來的創新氣息,獲得與眾不同的感受。這首樂曲在定弦開始就采用了五聲音列,但是創作者又靈活使用了現代作曲手法進行重新排序,這樣整個樂曲的曲調才能夠轉換自如[7]。同時,豎琴和鋼琴的和聲織體在創作者的構思中被糅合為整體,充分拓展了古箏這種傳統樂器,在此基礎上也將音樂家在作品中靈活多變的語言風格展現得淋漓盡致。

縱觀很多專業作曲家,對現代箏曲非常青睞,而且還有很多專業創作者在20世紀末進行大量創作。比如,我們所熟知的王建民的《西域隨想》以及莊曜的《山的遐想》等,正是有了專業創作者的加入,很多箏曲作品展現出較多的創新性[8]。而且,這些創作者在進行創作時還能立足更為寬闊的視野,他們都能夠通過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對生活的感悟、對藝術的深思詮釋古箏樂器。他們還在曲式結構、音樂節奏以及合聲音樂語言等方面充分運用了西方作曲技術,這樣所展現的音樂元素更加豐富多彩。

(二)逐漸趨于平衡的雙手演奏技巧

箏曲《林泉》突破了傳統演奏方式,因為這首樂曲具有跳動性很大的旋律線條,不僅旋律樂句不夠整齊而且整體節奏不夠平穩,因此演奏者在彈奏快速大跳度旋律時需要對左手進行大量運用。對于習慣用傳統方法演奏的演奏者而言,靈活運用左手是新的挑戰,演奏者要不斷鍛煉自己的彈奏技能,促使左手右手化并不斷促使雙手的演奏技術更加平衡[9]。

現代箏曲對于演奏力度和演奏速度有較高的要求,作品的音樂內容需要通過演奏進行表現,而只有促使演奏者不斷扎實演奏技巧才能為觀眾帶來嫻熟的演奏技藝,因此音樂作品的創新也因為演奏技術水平的提高而有了更多便利條件,可以說箏曲《林泉》推動了古箏演奏技術的進步[10]。同時,快速指序以及遙指音階等頻繁出現在樂曲中,若想在表演時順利完成這首曲子的演奏,就對演奏者的日常訓練提出了更多要求,要反復練習手指的靈活度、手指的力度、手指的獨立性等進行反復練習,不僅要確保自己每天有充足的時間進行練習還要做必要的力量訓練,從而靈活掌握指尖的爆發力并對入弦深度進行有效控制,保持音響效果的干凈度。

結 語

由上述可知,我國民族器樂演奏技巧在現代化發展中也有了一定的創新變革。箏曲《林泉》是創作者充分汲取古典音樂文化與西方音樂技巧的一部作品,沒有延續以往的三段體結構,我們可以將這首樂曲的每段看成獨立成曲的聯曲體結構,每一段樂曲從表面上看似乎沒有任何聯系但是段與段之間卻巧妙連接。而且,這首樂曲也沒有采用以往的傳統民樂敘事題材,而是將主要關注點集中在如何全心全意關注景物且充分將景物的具體形態及流動趨勢進行細膩描寫的方面。整首曲子還打破以往的創作特征,對音樂是否有較好的歌唱性、是否有動聽歡快的旋律等不再過于關注,而是在創作時全心全意凸顯出不同的音樂色彩,為觀眾帶來耳目一新的感覺。在演奏技法方面,對演奏者是否有扎實的基本功及靈活處理音樂的張力有更高要求。葉小綱所創作的這首箏曲,符合時代特色并兼顧了大眾趣味,將個人對音樂的特殊感悟融入到非常特別的時代審美中。經濟在騰飛,人類也在進步,當今全世界充滿了多樣化的文化。如何在發展進程中將我國的民族音樂進行良好的傳承與發揚,是我們當前必須關注的問題。如何促使古典樂器在傳統與現代之間找到最佳契合點,需要我們打破一成不變的傳統并融入嶄新理念。

注釋:

[1]陶一陌.琉璃憶闌珊——在現代古箏音樂創作過程中的點滴思索[J].人民音樂,2011(02):35—38.

[2]田冰潔.論古箏教學中“音樂”與“技術”的交融[J].藝海,2015(09):109—110.

[3]楊 寶.古箏獨奏曲《林泉》音樂分析[J].音樂創作,2017(05):122—125.

[4]童 穎.葉小綱音樂創作中的和聲技法研究[D].中央音樂學院,2012.

[5]吉 煒.古箏現代作品的突破與創新(上)——兼談古箏獨奏曲《林泉》的演奏體會[J].樂器,2006(07):38—40.

[6]李西安,葉小綱.調整創作風格與藝術追求——音樂創作二人談[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03(02):42—45.

[7]楊 凡.當代古箏演奏技法的傳承與發展[D].福建師范大學,2007.

[8]鄧 婷.從箏曲幻想曲林泉看現代爭取的新音樂因素[D].武漢音樂學院,2009.

[9]沈云芳.傳統意蘊與現代氣息的交匯——葉小綱古箏獨奏曲林泉的分析[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10(03):55—58.

[10]李晶晶,郭紅喜.淺析箏曲林泉的演奏技法和風格特點[J].大眾文藝,2018(08):134.

猜你喜歡
織體古箏演奏者
手風琴作品的藝術表現
演奏心理對長號演奏的影響與建議
淺談莫爾吉胡《弦樂四重奏第1號》第二樂章的織體運用
簡論中國歌曲鋼琴即興伴奏織體類型與文化意義
嗩吶演奏中的呼吸技巧及其訓練方式探討
第一次上臺表演古箏
凝而不固 層層鋪進
遇見古箏,置身竹海
二胡演奏者的合奏技能探究
鋼琴伴奏織體在不同作品中的運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