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時代闡釋*

2022-12-29 12:33劉卓紅
江海學刊 2022年5期
關鍵詞:共同富裕中華民族現代化

劉卓紅 王 玲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這個夢想,凝聚了幾代中國人的夙愿,體現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共同期盼?!?1)《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36頁。歷經千年文明傳承卻在近代遭受屈辱、奮起抗爭的中華民族,在與人類現代文明歷史的同行中,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成功開辟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道路,并將朝著這一宏偉目標繼續前進。中華民族崛起的方向已不可逆轉,其不可阻擋的崛起之勢不僅全面改變了中國,還將深刻影響世界歷史。當前,中國正處于時代發展的新起點,深刻理解和把握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主題及新時代意蘊,構成了啟航新征程、探索人類現代文明的中國新形態的內在邏輯和思想內涵。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時代內涵

近代以來,中國人民開始了從民族沉淪走向民族復興的不懈追求和探索。何謂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是我們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目標而首先要厘清的問題。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人民推翻三座大山贏得了民族獨立和解放;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實踐為經濟獨立自主、持續穩定發展奠定了牢固的物質技術基礎;改革開放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生產力,使人民擺脫貧困、盡快富裕起來,推動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并進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邁向實現民族復興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將以何種面貌呈現,如何理解新時期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內涵,是一個迫切需要回答的問題。

對于這一問題,國際國內存在著不同聲音。國際上,一些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提出了“中國威脅論”,認為中國的復興必將形成新的世界霸權中心,從而打破西方主導的世界秩序版圖并威脅其核心利益;國內觀點普遍認為,中國在實現中國式現代化道路進程中探索出了一套自己的社會發展模式,逐步實現經濟騰飛、國力強盛,中國人民也由此形成了超越以往任何歷史時期的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自信心??v觀中華民族發展史,作為軸心文明之一的中國始終保持著獨特性并綿延近兩千年,近代以來由于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開始走上了社會轉型與革命之路,最終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經過頑強抗爭取得了偉大勝利、開創了歷史新紀元。歷史證明:中國總是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在歷史變遷中不斷把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推向前進。

對民族復興內涵的認知,首先要明確復興絕不是“復古”。在21世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嶄新的時代內涵,它并非是要簡單地恢復“漢唐盛世”的景象,而是要使近代以來逐漸衰落的中國通過“中國式現代化道路”趕超“早發內生型現代化”的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使中國在向現代轉型的基礎上實現“復活”“再生”“創新”,使經過艱辛磨難的中華民族重新登上世界民族之巔。但是,“復活”“再生”“創新”并不意味著“數典忘祖”,我們要在實現民族復興的過程中將傳統文化與現代化協力推進,使中華古老文明得到有效傳承并再創更新更高的輝煌。從這一角度可以說,復興是現代化的偉大創新和中華文明的再度崛起,是經過否定之否定的歷史變革后的民族整體實力的全面提升。它內含著對中國古老傳統文明、近代革命精神和民族文化的合理吸收和創造性轉化,是社會主義建設,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形成的先進理論和實踐探索做出創新性發展的總和。

認識文明,是理解和把握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核心要義,其本質是中華文明的復興,是中國作為一個文明型國家的重新崛起以及改變世界格局和推進人類文明發展的重大歷史性事件。而具有世界歷史意義的中華文明的再度崛起,只能是中華文明傳統在新時代條件下的繼續、優化與再創造,“東西方文明興衰的規律表明:文明復興的過程必然是文明再造的過程,文明唯有再造,方可復興。文明的再造,是對傳統文明揚棄更新的過程,既包含對傳統文明優秀成分的繼承和升華,又須擺脫傳統文明糟粕成分的禁錮和束縛”,(2)徐堅:《文明的再造與復興——東西方文明興衰的啟示》,《國際問題研究》2016年第4期。它深刻影響著人類文明進程,并為探索人類文明新形態提供中國方案、貢獻中國智慧。

自20世紀以來,中國人民把民族復興、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作為核心價值追求與現代化發展道路相融合,歷經艱難曲折最終找到了一條既能彰顯中華民族古老文明傳統,又能充分體現社會主義制度巨大優勢的新文明之路。這一新文明之路的核心內容就是中國始終堅守和踐行的“文明新形態”,它不僅體現出在本體論層面對發展理念哲學依據的批判性反思,同時也是對價值觀層面人本理性所進行的持續性審視。中華文明的再度崛起,意味著構筑起一種超越以西方為中心的新的世界觀與價值觀,以一個獨立、平等、自主的文明主體的身份進行思考和行動。一方面,中華文明的再度崛起意味著世界各種文明的辯證復合,即吸納、融合一切文明的積極因素,將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文明中的合理成分相融通,匯聚形成新的文明形態,這是中華文明生生不息的動力來源。另一方面,中華文明的復興還內含著繼承與創新以及在實踐中不斷實現自我革新之意。馬克思說,“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35頁。中國人民在實踐中創造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文明形態,既是實踐的自我革新動力得以體現的必然結果,也是中華文明在新階段得以復興的主要標志。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中復興中華文明,在世界文化格局中提升中華文明的影響力,是新時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鮮明特質。

另外,還要深刻認清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提升中華民族全領域、全方位的系統工程,需要全面提升國家綜合實力與國際影響力。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綿延不斷,在繼承創新中不斷發展,成為維系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精神紐帶。在不同歷史時期,中國共產黨對國家發展目標的定位都是綜合性的、全方位的,體現出全民振興中華民族的價值取向。民主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致力于構建多維立體的“新中國”國家形象,實現中國人民“站起來”的追求和夢想;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的實踐探索,確保中國人民“站得更穩”;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以民族復興為愿景的現代化國家目標內涵逐漸擴展,中國共產黨致力于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民族復興是中國人民渴求“富起來”的偉大夢想;黨的十八大提出,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之時,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十九大則進一步明確把“美麗”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的目標之一,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構成了五大文明建設的基本內容,唱響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時代樂章。顯然,新時代實現民族復興是全方位、整體性的復興,它要求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上協調推進,全領域、全方位趕超發展是主戰場;促進各民族、各區域的共同繁榮發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凝聚各族人民、共同實現偉大夢想的價值指向和根本目標。

中華民族找到了一條適合自己民族復興的可行道路?;厮荽髧绕鸬臍v史,往往伴隨著血腥和戰爭,“暴力”和“資本”是其核心代名詞。西方國家的興盛,大多是建立在擴張和奴役的基礎之上,而中華民族歷史上幾乎未曾出現過入侵他國的情況。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所取得的斐然成績,究其根源就在于探索出的一條“對內發展共富、對外合作共贏”的成功之路。中國作為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在制度特征、理論屬性和革命道義上均不允許照搬西方列強對外侵略掠奪的行徑,只能依靠和平發展的道路實現現代化和民族復興,因為“中華民族的血液中沒有侵略他人、稱霸世界的基因,中國人民不接受‘國強必霸’的邏輯,愿意同世界各國人民和睦相處、和諧發展,共謀和平、共護和平、共享和平”。(4)習近平:《在中國國際友好大會暨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成立60周年紀念活動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14年5月16日。換言之,和平發展道路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其核心要義是除了以自己的發展維護世界和平,還充分利用和平的國際環境發展自己,中國和平發展道路的兩個方面密切聯系、有機統一,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和必然選擇,體現出中華民族崛起、走向文明的正確性和唯一性。

對和平發展道路的成功探索,源于中國人民對自身文化傳統和價值觀的合理性繼承和創造性轉化,是中華民族根據時代發展趨勢和全人類共同利益而作出的戰略性抉擇。首先,走和平發展道路是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傳承的結果。中華民族歷來熱愛和平,不僅提出“親仁善鄰,國之寶也”的睦鄰友好思想,倡導“強不執弱,富不侮貧”的大國原則,更推崇“為萬世開太平”的境界和擔當。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對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和平”理念進行現代性改造,成為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的文化基因。其次,社會主義的發展與和平有著內在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中國人民深知唯有和平才能保證民族獨立和國家安全,唯有發展才能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最后,馬克思主義有關共產主義和人類解放的理論,是新時期審視和思考當代中國和平發展的思想來源。必須承認一個事實,中國始終堅持和平發展向世界證明了“中國的復興提供了一種新的文明形式”,(5)[美]熊玠:《大國復興:中國道路為什么如此成功》,李芳譯,湖北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第196頁。這種新的文明形式,為世界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如何在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前提下實現快速發展,提供了可資借鑒的方式和道路。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文明進程

馬克思主義指出:“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但是他們并不是隨心所欲地創造,并不是在他們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承繼下來的條件下創造?!?6)《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669頁。歷史是現實的一部分,同時也昭示著未來的趨勢,從歷史與未來的長時間段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存在一條主線,即幾千年來被中國人珍視、遵循而沒有中斷的中華文明。因此,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立足歷史,特別是近代以來中華文明演進的歷史,這是割不斷的文化淵源,是中華民族從歷史到現在并走向未來的內生動力,從而彰顯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華文明在反思與批判中自我啟蒙、覺醒、抗爭與新生的歷程。

在幾千年人類文明史上,中華民族曾經有過輝煌的歷史。鴉片戰爭爆發后,西方列強的入侵和封建統治階級的日漸腐朽,使中華民族長期處于落后挨打的局面,中華文明從世界之巔跌落。但是,作為一種從未中斷的文明,其核心的特征不會因朝代的更迭或外來入侵而改變。在世界歷史進程中,“帝國主義戰爭也喚醒了東方,把東方各族人民卷入了國際政治生活”,(7)《列寧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78頁?!皬哪菚r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成為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8)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21年7月2日。隨著近代中國社會危機的加深,以及西方“民族”概念的引入,中國人民開始有了以“民族”為中心的社會改造運動,近代的中國也經歷了從“傳統向現代”的深刻轉型,以“中華民族”為標識的民族意識與國家觀念被凝練和升華為“中華民族復興”,中國近代歷史逐漸由被動卷入過渡到主動開啟民族自救,并走上了追求民族復興的道路。

十月革命之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促成了中華民族精神和意志的覺醒。這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自鴉片戰爭以來第一次全面覺醒”,(9)習近平:《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4頁。自那時起,“近代世界歷史上那種看不起中國人,看不起中國文化的時代應當完結了”。(10)《毛澤東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516頁?!榜R克思主義進入中國,既引發了中華文明深刻變革,也走過了一個逐步中國化的過程”,(11)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9頁。進而開啟了“兩個結合”進程中的民族復興之路。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是傳統與現代文化融合的標志性成果,展現出其所包含著的中國優秀傳統文明具有能在現代文明發展進程中適應新挑戰而奮力抗爭的精神特質,能夠吸收人類優秀文明成果進而創造新文明的內在活力。當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結合融入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實踐之時,尤其是在其中進行創造性的“中國化”轉換,大大激發出了中國傳統文明的自我革新與創造的力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實現“兩個創造”并同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從而形成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及其理論成果,構成了20世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本邏輯。

21世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標志是重塑中華文明、實現文明的再度崛起和創新,其核心內容是形成一套支撐國家發展的文明新形態。這一文明新形態的實現,是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為基礎,在新時代的全面深化改革中完成中國社會從傳統向現代轉型,并向現代文明更高發展階段的推進。與此同時,還要做到在回應中國人民的現代精神訴求中,構筑起保證中華民族崛起的文化和價值體系,由內激發出追求民族復興的強勁精神動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程是中華古老文明的重生歷程,是一次探險、試驗和創新的過程,它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現代化發展進程中勇于去探索人類新的存在方式,意味著在中華文明再度崛起進程中全方位構筑新型文明秩序,意味著中華新文明在人類文明史上重新占有一席之地,并產生世界性影響。

由傳統向現代的轉型引發了中國社會結構的劇烈變化。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中國融入全球化、現代化進程,實現了經濟的快速增長,現代性的核心價值也獲得了社會的普遍認可。當前,中國共產黨開創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正以一種嶄新的姿態屹立于世界的東方,開啟了人類文明新形態的新征程?!吨泄仓醒腙P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以下簡稱《決議》)中指出:“黨領導人民成功走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12)《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64頁。今天的中國日益走向世界舞臺中央,不僅是一個政治共同體的崛起,也是一個偉大文明體的復興,我們需要傳承、揚棄、創新,走出一條實現文明崛起的中國道路,進而開啟中華文明復興的新篇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成功表明,中國人民在國際話語權方面終于擺脫一直以來在西方話語霸權之下的依附狀態,開啟以和平、自主、平等的方式展開中國和平崛起、進而創造人類文明歷史的民族敘事。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之所以被稱為“新形態”,就在于其打破了西方資本主義文明形態和蘇聯模式的社會主義文明形態的藩籬,是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中,立足中國現實與中國文化而自主創造的一種人類文明的新形態。首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要求走中國式現代化道路?,F代化是人類現代社會和現代文明行進過程中不可抗拒的歷史趨勢和世界潮流,它秉承人類歷史發展之合規律性與合目的性、歷史性與未來性、局部性與階段性相統一的辯證邏輯,是人類渴求并積極追尋的一種新的方案和全球治理體系。融合了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以及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整體性發展理念”的中國式現代化發展新道路。不同于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發展模式,它打破了“現代化=西方化”的思維定勢,是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創造,開辟了中華民族復興的新實踐和新境界。其次,新時代的中國式現代化不是由資本主導的西方現代化的翻版,而是以人民為主導的新型現代化的創新。中國共產黨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實踐中,始終堅持人民至上,把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實現共同富裕作為實踐指南,凸顯出中國創造的文明新形態的社會主義性質。最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新也最為重要的價值追求和實踐探索,就是落實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建構起“一個更符合對等與互惠原則的國際經濟模式,一個更尊重多元性的全球公共領域,一個更能統籌絕大多數國家可持續發展需求、更能體現‘休戚與共’及‘和而不同’理念的全球秩序”。(13)朱云漢:《一個知識分子對21世紀的思考》,《人民日報》2015年7月9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道路實踐表明:“它在完成現代化任務的同時,在積極地占有現代文明成果的同時,正在開啟出一種新文明類型的可能性?!?14)吳曉明:《中國道路的世界歷史意義》,《江海學刊》2020年第2期。

進入新時代以來,面對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和歷史發展大勢,中國共產黨順應實踐發展新要求和人民群眾新期待,提出了“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谌嗣駥γ篮蒙畹南蛲臀覈鐣l展的實際,在實現民族復興的進程中,黨把國家綜合實力提升、民族百業振興與人民萬家幸福協同推進,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同心同力謀發展、鑄輝煌,實現了從趕上時代到引領時代的歷史性跨越。這一歷史性跨越,標志著中國在世界舞臺上的新坐標由“進”到“近”,世界舞臺由“邊緣”到“中央”,影響力的日益擴大標志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呈現光明的前景。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時代路向

展望民族復興的光明前景,既要把握現階段中國所處的歷史方位,也要善于“從歷史長河、時代大潮、全球風云中分析演變機理、探究歷史規律,提出因應的戰略策略”。(15)習近平:《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求是》2021年第7期。對于當下的中華民族來說,就是要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既立足國內又放眼世界,深刻洞察世界局勢變化,積極調動一切國內外有利因素,為新時代實現中華民族復興偉業推波助力。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求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推進中華民族復興的歷程就是實現救國、興國、強國,進而走向世界舞臺中央的過程。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16)《黨的十九大報告輔導讀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5頁。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用大眾語言來表達,就是實現‘強起來’。實際上,黨的十九大報告就是實現‘強起來’的宣言書,是實現‘強起來’的行動綱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就是強國時代”。(17)韓慶祥:《強國時代》,紅旗出版社2018年版,第29頁??梢哉f,綜合實力強勢發展是中華民族復興的關鍵,它建立在中華民族趕上時代潮流、站立在人類發展前沿的基礎上,即建立在國家現代化的基石之上?,F代化是近代以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最基本的維度,它承載著民族復興的宏偉目標,二者融為一體、相輔相成。

《決議》指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分兩步走在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18)《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第24頁。這一遠景目標及其具體規劃擘畫了民族復興的宏偉藍圖?,F代化是一個國家建構現代文明的基礎,是人類文明獲得長足進步的必然條件,在新時代,中華民族實現復興的偉業根本在于實現國家的全面現代化,這是建構現代文明新秩序的必要條件,因為“一個國家外部的崛起,實際上是它內部力量的一個外延。內部制度還沒有健全的情況下,很難成為一個大國,即使成為一個大國,也不是可持續的”。(19)鄭永年:《中國改革三步走》,東方出版社2012年版,第187頁。一個國家只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之時,才能談得上現代文明新秩序的建立,才有可能稱其為強國,才有可能長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現代化作為當今世界發展的推動力,加速了生產力發展和社會變革,推動以新興經濟體崛起為主要標志的人類文明進入到發展的新階段。站在新的百年起點上的中國正處于實現民族復興的關鍵時期,實現現代化,既能讓人們認識中國近代以來落后就要挨打的歷史,也能讓人們獲得走上民族復興之路的動力。新時代明確了國家全面實現現代化的戰略方位,即“我們以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起點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我國現代化的程度從較低層次向較高層次躍升,現代化的范圍從部分領域、部分地區向全方位覆蓋,現代化的性質從物質層面向精神層面、人的素質層面深度延伸”。(20)同心:《論新時代》,《求是》2019年第1期。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首先要堅持正確道路,即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根本制度這個道路根基;其次要堅持開拓創新,這是我們黨開創偉業、實現民族復興的精神密鑰;最后要堅持系統觀念,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關鍵是強調整體性發展,這也是實現全面現代化的目的。新時代賦予現代化新的內涵:以追求時代進步引領社會的高質量發展,以追求共富共享實現不同區域、城鄉、民族之間的平衡發展,以追求社會公平正義實現每個人的全面自由發展。

滿足新時代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是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價值期許。進入新時代,人們的生活發生了根本的改變,個人需求呈現指數升級態勢,相對于“物質文化生活需要”而言,“美好生活需要”是現實的人的本質需要,是新時代人們對社會和個人發展目標的期盼和追求。馬克思認為,人的存在是一種“需要—創造性”的存在,“人雙重地存在著:主觀上作為他自身而存在著,客觀上又存在于自己生存的這些自然無機條件之中”,(2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91頁。即人是對象性存在與主體性存在的矛盾統一體。一方面,人作為對象性存在,其有機體決定了人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須以滿足基本生存為前提,但對維持人的生存而言,外在的供給是遠遠不夠的。另一方面,人作為主體性存在,其“有意識的生命活動”賦予人自身以主體性,人的需要“是反映在頭腦中,是進入意識的”,(22)《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57頁。所以人能夠遵循自身的內在尺度,按照自身的發展需要,通過自我意識的對象性活動即勞動,去達到應然的理想目標?;仡欀腥A民族的歷史,從古代輝煌、近代危機到現代崛起的歷程,其實質就是中華兒女不斷逃脫貧困饑饉,追求更好生活需要的歷程。

習近平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過程,本質上就是實現社會公平正義和不斷推動人權事業發展的進程?!?23)習近平:《堅定不移走中國人權發展道路 更好推動我國人權事業發展》,《求是》2022年第12期。中華民族的復興,在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創造中生成和實現,人民對美好、更好以至“最好”的生活的追求,必然要求并推動整個民族的發展。正因為如此,“中國夢是人民的夢,必須同中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結合起來才能取得成功”。(24)《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30頁。無論何種發展,最終都指向人的發展,社會主義視域下的“美好生活需要”是真正“合乎人性的需要”,它切實將人民的現實利益表達和政治訴求放在首要位置,構成了社會發展與進步的本質。

歷史唯物主義認為,人的需要呈現出簡單到復雜、低級到高級的特征,是一個包含多層次、多內容的需要體系,體現“需求上升規律”。馬克思“三形態說”便是依據人的發展的不同狀況,對需要的發展樣態進行劃分的理論,認為當人“已經得到滿足的第一個需要本身、滿足需要的活動和已經獲得的為滿足需要而用的工具又引起新的需要”。(25)《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531頁。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下,美好生活需要已然成為人民生活發展的現實追求,人們的生活需求已經從“生存性需求”向“發展性需求”轉變,即在基本滿足生存性需求之后,人們對發展性需求的渴望從需求的層次性向全面性轉變,從單純追求個人發展的某個方面向追求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轉變,這也是人們對自身發展不斷提出新要求的過程。它一方面能夠使人們自由自覺地通過勞動為自身提供堅固的物質基礎,向擺脫“對物的依賴”進發;另一方面人們能從勞動和對物的生產中再次獲得自身的確定性,進而占有自身的全面的本質。從這一視角來看,如果說滿足基本生活需要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基礎,那么滿足美好生活需要則是人們實現文明發展的更高目標。從基本生活需要向美好生活需要的躍遷,不僅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上升到了社會發展目標的高度,還彰顯了社會發展向“以人為本”的回歸,標志著人類新文明的歷史性開啟,這正是實現民族復興的題中應有之義。

新時代美好生活需要的實現,首先滿足的是全體人民的需要,而絕不是少數人的需要;其次滿足的是人民多樣性和多層次的需要,它既包含人們生存所需的物質文化需要,即達到富裕充實的物質文化生活要求,還包括精神生活的滿足和每個人自我價值實現的需要,即滿足人的價值性得以實現的高層次需要。實現美好生活需要貫穿治國理政的全過程,通過完善人民當家作主的制度體系,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使全體人民獲得更高層次的滿足感和幸福感。

實現人的發展既是社會發展的關鍵,也是民族興盛的核心。民族興盛具體表現為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軍事、外交等各項事業的高度發展,從人的發展角度看,也是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度的具體追求。在推進社會發展和民族復興的過程中,必須“科學制定路線方針政策和工作部署,從各方面推動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以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26)習近平:《更好把握和運用黨的百年奮斗歷史經驗》,《求是》2022年第13期。唯有真正讓人民過上美好幸福生活,中華民族才能更具現實性和高標準地復興或“強起來”。此種意義上的“強起來”,實質就是“美起來”,即馬克思主義意義上“按照美的規律來構造”。(27)《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163頁。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還要求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莊嚴宣告:“我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28)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21年7月2日。最終實現了“從貧困到溫飽到總體小康直到全面小康的歷史跨越”。(29)《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國人權事業發展的光輝篇章》,《人民日報》2021年8月13日。這一跨越標志著中國“已經到了扎實推動共同富裕的歷史階段”。(30)習近平:《扎實推進共同富?!?,《求是》2021年第20期。共同富裕是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構想未來社會的顯著特征和基本目標。馬克思恩格斯指出:“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3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11頁。在未來共產主義社會“生產將以所有的人富裕為目的”。(32)《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00頁。在列寧看來,只有社會主義才可能“使所有勞動者過最美好的、最幸福的生活”。(33)《列寧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546頁。中國共產黨繼承了這一思想精髓并對之創新發展,把追求美好生活、推進共同富裕作為黨和國家一以貫之的目標。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不斷推進改革開放,就是為實現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鋪平道路,這不僅體現了社會主義的本質內容,更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基本內涵相呼應。

進入新發展階段,共同富裕的時代內涵和實踐邏輯得以創造性發展和實質性深化。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34)《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版,第110頁。十九大報告提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35)《黨的十九大報告輔導讀本》,第11頁?!稕Q議》強調:“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36)《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第24頁。這表明新時代共同富裕的內涵和條件發生了重大變化。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目標,把高質量發展作為實現共同富裕的基本方式,努力實現國家綜合實力提升、民族振興和人民幸福,成為新時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征程中實現共同富裕的根本價值遵循?!肮餐辉5闹黧w是全體社會成員,內核是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狀態是動態的歷史發展過程”,(37)田超偉:《馬克思恩格斯共同富裕思想及其當代價值》,《馬克思主義研究》2022年第1期。具體說來,主要包括四個方面:一是全民共富,這是就共富的主體而言。共富意味著全體人民共同享有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而不是某一部分、某一地區、某一利益階層的富裕,突出的是人人平等、各得其所的理念。二是全面富裕,這是就共富的內容而言。全面富裕不單是指物質向度,也包括人的精神、素質層面,需要多維性的協調發展,它意味著人民追求的是高度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從而最終達到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文明全面進步,這既是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的目標,也是實現民族復興的重要內容和路徑選擇,突出的是富裕的廣度與深度。三是共建共富,這是就共富的實現方式而言。共富必須以共建為前提,只有凝聚起最廣泛的社會參與,社會發展才能有充足的動力,才能體現人民的首創精神,共富才能與社會發展同步推進,突出的是共富的道德根基和持續性機制。四是高質量發展為基礎,這是就共富的水平而言。共同富裕重在“共同”,貴在“高質量”,在推進共同富裕的歷史進程中要正確認識和妥善處理好生產與分配的關系,把握好“做蛋糕”和“切蛋糕”的屬性,突出的是共富的內在發展問題。只有將這四個維度有機統一,才能準確把握共同富裕的真正內涵。

堅持走共同富裕道路,關系到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推進,更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休戚相關。然而,我們要深刻認識到,實現共同富裕是一個物質積累與精神豐實相統一的過程,體現出在動態中向前發展的特征,其實現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齊頭并進,對當中的長期性、艱巨性、復雜性要有充分估計。我們要進一步將實現物質和精神上的共同富裕與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結合起來,全方位把握實現共同富裕內涵的整體性和深刻性,更加明確實現共同富裕的價值導向,分階段、漸進式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是堅持中國現代化發展戰略與實現世界和平發展目標的有機統一過程,它顯示出了對人類文明發展模式的創新,開啟了人類文明新的歷史性飛躍。必須承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絕不會一帆風順,它必定會險阻頻現、荊棘叢生,然而作為一個不斷產生新坐標的現代文明國家,中國一定能夠成功實現現代化與文明化的結合,重構現代化方案和文明新形態,引領人類文明發展的新時代,為人類新文明和世界新秩序的建構帶來全新的視野。

猜你喜歡
共同富裕中華民族現代化
共同富裕的中國模式
論中國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基本實現現代化需要補足哪些短板?
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
中華民族的獨立之路
《農業現代化研究》第五屆編委會
華人時刊(2021年21期)2021-03-09
聚焦中華民族之瑰寶“非遺”
中國現代化何以起飛和推進
——評《中國現代化論》
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有力保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