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高校學生文化消費的現狀、問題與引導對策

2023-01-06 03:30
紹興文理學院學報(教育版) 2022年2期
關鍵詞:高校學生校園文化消費

沈 勇

(紹興文理學院,浙江 紹興 312000)

“文化消費一般是指人們根據自己的主觀意愿選擇文化產品和服務,來滿足自己精神需要的消費活動”[1],其基本特征體現在它的非物質性,它主要滿足消費者的精神文化需求,使消費者感到心情愉悅、精神滿足。文化消費的程度,是社會文明進步的窗口,文化消費健康與否,又反映著一個社會的精神氣質和價值導向。

大學生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大學生群體是眾多文化消費群體中較為特殊的一個,大學生的文化消費狀況某種程度上反映了當代青年文化消費狀況,值得我們關注。浙江經濟發展水平較高,文化事業繁榮,文化消費在城鄉居民消費中占比較高。因此,深入調查研究當代浙江大學生文化消費的現狀、特征和存在的問題,提出針對性的教育引導對策,有利于幫助大學生更加健康地成長,有利于培養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也有利于引領社會文化進步,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一、浙江高校學生文化消費的特征分析

筆者對浙江各地市高校學生文化消費現狀進行了問卷調查,主要內容為文化消費形式、內容、偏好、支出等,共發放問卷550份,有效回收505份,回收率為91.80%。通過數據分析發現,當代浙江大學生文化消費特征表現為以下三方面。

(一)實用主義成為消費主流

調查發現,97.03%的學生“平時消費的主要內容”是“基本生活費用(伙食費、購買日常生活用品等)”,80.00%的學生“文化消費的動機”是“學習生活必需”。關于“文化消費的影響因素”,69.11%的學生認為是“實用”,23.96%的學生認為是“價格”,選擇“流行”和“攀比”的學生只占了6.14%和0.79%。以上數據表明,大部分當代大學生的文化消費觀還是傾向實用主義的,文化消費行為較為理性,首先考慮的是“實用”和“價格”因素,雖然消費對象是精神文化類產品和服務,但在實用主義價值取向驅動下,也會以性價比和“物有所值”等作為基本出發點。另外一些問題的調查結果也支撐了這一結論,如96.24%的學生“認同的消費理念”是“量入為出”,56.83%的學生在購買文化產品時選擇了“不盲目,想清楚再買”,67.33%的學生“對手機、筆記本電腦等文化產品的定位”是“具備基本功能,性價比高,一般品牌也可以”。同時,調查反映當代大學生文化消費的主要目的還是提高學習成效,在“哪類文化消費形式在您的消費中占比最大”的調查中,選擇最多的選項是“學習”,占比34.06%;被問及“看西方影視劇的主要原因”時,選擇最多的是“鍛煉外語聽力”,占了68.12%,這些都說明浙江高校學生的文化消費總體偏向實用主義,具有一定的理性化特征。

(二)追求時尚色彩比較濃郁

當代大學生消費時尚化首先表現在他們對文化消費載體的選擇上,調查顯示,96.44%的學生擁有手機,87.52%的學生擁有筆記本或平板電腦,這些都是新媒體時代必備的文化產品。關于“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56.04%的學生選擇了“手機”,42.18%的學生選擇了“網絡”,僅有0.99%的學生選擇了“報刊雜志”;至于購買報刊雜志的頻率,83.96%的學生“基本不買”,11.09%的學生“一周一次”,3.17%的學生“一月一次”,僅有1.78%的學生“每天都買”??梢娦旅襟w時代,當代大學生作為與網絡共生的一代,互聯網(包括移動互聯網)是他們首選的文化消費載體。同時,大學生的文化消費行為也表現出較強的個性色彩,有19.60%的學生明確表示“在文化消費過程中,不會受到身邊同學影響”,28.91%的學生在購買文化產品時“不管別人有沒有,只憑感覺買,跟著心走”,17.23%的學生“產生文化消費最有可能的動機”是“彰顯個性和品位”。此外,在大學生喜歡的手機和筆記本電腦品牌調查中,有30.89%的學生使用蘋果手機,有27.52%的學生使用蘋果、三星、戴爾等進口品牌電腦;關于“最喜歡并經??吹挠耙晞 ?,有17.43%的學生選擇了“歐美劇”,14.65%的學生選擇了“日劇、韓劇、新加坡劇”。以上調查表明,當代浙江高校學生主體意識較強,無論是文化消費方式還是產品選擇,都體現出追求時尚新潮的個性化特征。

(三)娛樂主義傾向特征明顯

按馬克思的分類方法,根據人的需要,消費從低到高可分為三個層次:生存資料消費、發展資料消費與享受資料消費[2]。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當前文化消費的類型也越來越多樣,有娛樂型、消遣型、社交型、享受型、智力型和發展型。從層次來看,娛樂型和消遣型屬于較低層次的文化消費[3]。本次調查也關注到了當代大學生的文化消費層次。在問卷“平時的文化消費形式一般有哪些”的調查中,“看電影”占69.7%,“打游戲”占37.43%,“充視頻App會員”占27.52%,“旅游”占34.85%;關于“文化消費的主要目的”,選擇“放松自己,豐富課余生活”的高達72.48%,選擇“提升個人修養”的僅為23.96%。數據表明,當代大學生文化消費帶有非常明顯的娛樂主義傾向。從消費內容上看,層次也偏低,通俗文化的市場遠超高雅文化。如對于“最傾向的文化消費內容”,選擇“看電影”和“聽明星演唱會”的學生分別占到了71.49%和14.06%,而選擇“聽音樂會”和“看話劇、音樂劇、歌舞劇”等的學生只占到了5.35%和9.11%;關于“最喜歡并經??吹碾娨暪澞俊薄皧蕵肪C藝”和“影視劇”占比高達39.41%和30.69%。從以上調查可發現,當代浙江高校學生平時學習壓力較大,進行文化消費的主要目的是放松心情、娛樂消遣,且消費呈現淺層化特征。

二、浙江高校學生文化消費存在的問題

(一)消費方式不科學,網絡消費突出

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促進了網絡的發展,網絡消費不僅受到大眾的歡迎,也成為大學生主要的文化消費方式。作為網絡新媒體的主力軍,大學生往往站在時尚的前沿,成為網購與支付寶等新型消費方式的主要支持者。網絡購物更新更快、送貨上門、個性定制等優點,迎合大學生追求新穎、個性的特點,因此,很多大學生更樂意選擇網絡購物而不是線下購物。在“文化消費的主要渠道”調查中,79.80%的學生選擇了“網購”,14.65%的學生選擇了“手機下單”,僅有5.54%的學生選擇了“實體店購買”;關于“上網的主要目的”,89.11%的學生選擇了“聊天”,64.36%的學生選擇了“看電影”,39.01%的學生選擇了“打游戲”,網絡在帶給大學生便捷生活的同時,客觀上也對實體經濟和傳統消費模式帶來不小的沖擊,并且對大學生學習生活產生了不利影響。在“每周上網時間”調查中,72小時以上的學生達到了19.80%,48~72小時的學生占23.96%,24~48小時的占38.61%,24小時以內的只占17.62%(見圖1)。這說明當代大學生上網時間普遍偏長,大量時間用來上網,導致大學生缺少體育鍛煉,影響正常學習,成為“光電族”“低頭族”“宅男”“宅女”,再加上不規律的作息和飲食,給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帶來了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

圖1 浙江高校學生“每周上網時間”調查結果

(二)消費觀念不正確,追求超前消費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學生手中的生活費也越來越多,這使得他們文化消費的自由度和個性化程度都在增加。當代大學生本身就帶有個性、自我、獨立、開放的標簽,他們普遍希望自己使用的產品能夠帶有個性化的特點,網上購物選擇的自由性較大,使得部分大學生不顧自身消費現狀,過于追求超前消費,通過微信“微粒貸”、支付寶“花唄”分期付款等模式進行預支消費,使自己面臨債務風險[4]。在“文化消費時遇到資金短缺的情況,通常會怎樣處理”的調查中,67.72%的學生選擇了“向家長求助”,8.71%的學生選擇了“向朋友、同學借錢”,4.16%的學生選擇了“使用花唄、借唄等互聯網金融信用消費方式提前透支”,甚至還有學生選擇了“通過‘校園貸’等社會民間借貸”提前透支消費,對自身的人身財產安全造成隱患。在享樂消費觀的影響下,極少部分大學生信奉“今朝有酒今朝醉”“有錢不花是傻瓜”“花明天的錢辦今天的事”等理念,追求超前消費。

(三)消費結構不均衡,娛樂消費上升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社會物質資源日益豐富,家庭經濟條件逐步改善,借貸消費、網絡消費逐漸興起,大學生越來越重視精神文化消費,其中娛樂消遣是比較重要的一部分。除了學習消費和日常生活開支,大學生也比較注重娛樂消費,娛樂消費的比重日漸上升。在文化消費支出占比的調查中,“娛樂”占到33.86%,僅次于“學習”34.06%。大部分大學生經常去電影院看電影,去看明星的演唱會,和同學一起外出旅游等。在生活費增加的情況下,44.95%的學生選擇“購物”,29.31%的學生選擇“旅游”,19.01%的學生選擇“娛樂”,6.73%的學生選擇“運動”。

三、浙江高校學生文化消費的引導對策

大學生群體文化水平較高,是國民文化消費的重要增長極。浙江經濟發展水平走在全國前列,歷史悠久,文化繁榮昌盛,對浙江大學生的文化消費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和引導顯得尤為重要。在當今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更加頻繁的經濟全球化進程中,高校要直面大學生文化消費觀面臨的挑戰,多措并舉,積極應對,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文化消費觀,養成良好的文化消費習慣,營造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從而推動經濟的繁榮發展和社會的文明進步。

(一)樹立正確價值導向,倡導科學的文化消費觀

大學生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力量,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生力軍,他們的理想信念、價值取向、思想道德和文化水平直接關系著黨和國家事業能否后繼有人,甚至決定著國家的前途和命運。高校肩負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具有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大責任。因此,高校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首先要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價值導向,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通過思想引導、政治教育和先進文化的熏陶,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文化素養,增強學生的科學消費意識,從而樹立積極向上的文化消費價值觀和道德觀,養成科學、健康、文明的文化消費習慣和消費方式,勤奮學習、立志成才,在和諧校園建設、校園文化建設和促進社會發展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二)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營造健康文明的消費文化

大學文化是大學的靈魂,一所大學的校園文化品質往往與其發展水平密切相關,擁有卓越校園文化的大學培養的學生也往往是卓爾不凡的。而文化是需要積淀的,底蘊深厚的大學正是憑借其深厚的文化積淀,才能煥發出令人神往的文化魅力。浙江地區歷史文化資源豐厚,高校在建設發展過程中,在尊重自身傳統與歷史的基礎上,一是要充分挖掘地方歷史文化資源,充分利用知名校友、優秀畢業生等優勢資源,與地方文化相交融,依托地方名人文化、紅色文化、鄉土文化等開展育人活動、積淀校園文化;二是要注重自身文化特色的提煉,要深入研析校史校訓、辦學目標定位、辦學理念、辦學愿景、辦學使命等校園文化的核心要素,充分發掘自身文化優勢,與學校發展規劃相結合,專門編制校園文化發展專項規劃,在學校建設發展過程中,加大校園文化建設投入,不斷完善校園文化形象識別系統,注重積累無形的校園文化資源;三是要豐富校園文化活動,組織開展形式多樣、格調高雅的校園科技文化、文藝體育等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社團的文化功能,豐富學生的文化消費內容,提高校園文化品位和層次,高質量地滿足學生文化消費需求。

(三)培育理性消費行為,提升大學生文化需求層次

高校的文化供給有三個層次的目標:一是滿足學生文化消費的基本需求,二是引導學生文化消費行為,三是提升學生文化需求層次。作為文化供給主體,高校不僅要努力滿足學生的文化需求,更重要的是要針對高校學生的特點,引導學生正確地選擇文化消費內容,可通過開設“文化概論”“藝術與審美”等課程,提升學生的文化需求層次,引導學生培養健康高雅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文化消費的層次和品質。此外,高校在加強自身文化建設的同時,要重視和加強對在校學生文化消費理念和消費行為的正確引導,根據學生文化消費狀況的新變化和出現的新問題,開設“文化經濟學”“財務管理”等相關通識課或選修課,做好學生的文化消費引導工作,倡導適度消費、計劃消費和合理消費。引導大學生根據自己的經濟能力,確定合理的消費期望,以智力投資和學習消費等教育型文化消費為主導,生活消費為保障,娛樂以及其他文化消費為補充,培養良好的文化消費習慣,提高文化消費品質,促進個體的身心愉悅和可持續發展。

文化消費的教育引導是一個系統工程。大學生的文化消費不僅與高校有關,與家庭、社會也有密切聯系。因此,引導大學生科學合理地進行文化消費,全社會一起行動,學生自身、家庭、學校、社會多方齊力協作,以健康的文化消費理念為目標引領,共同構建更加民主、和諧、積極向上的文化供給體系,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文化建設,自覺提高審美能力,科學享用文化資源,為自身的全面發展和可持續發展養成良好的文化消費習慣,奠定堅實的文化素養基礎,從而成長為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猜你喜歡
高校學生校園文化消費
高校學生黨支部建設及作用發揮探索
國內消費
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應用探索
新的一年,準備消費!
對農村初中合作型校園文化建設的思考
黨建工作與校園文化創新探究
高校學生意外傷害事件應對與處理
大學生黨支部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作用及實現途徑
安徽省巢湖市老年大學校園文化 碩果飄香
40年消費流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