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邊坡與基坑工程”課程思政教學探索

2023-01-06 06:57
紹興文理學院學報(教育版) 2022年2期
關鍵詞:基坑邊坡案例

黃 睿

(紹興文理學院 土木工程學院,浙江 紹興 312000)

高校的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人”,教師的完整職責和使命在于教書育人。進入新時代,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成為中國高等教育必須回答的根本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1]?!?/p>

傳統的工科專業強調工程經驗和實踐應用,從教師到學生,通常更專注于技術層面的學習,忽略了思想道德的塑造[2-3]。如何打破長期以來形成的專業學習和思政教育相互割裂的壁壘,將“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貫徹到專業學習的學科體系、教學體系、教材體系和管理體系之中,推動構建課程思政的育人大格局,成為新時代中國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4-5]。在此背景下,巖土工程類專業課程的思政教學改革也取得一些探索成果[3,6-7]。

紹興文理學院深入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和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堅持“立德樹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強化課程育人導向,全面落實課程思政工作要求,把課程思政的要求落實到每一門專業課程、每一位專業教師,初步實現了“課程門門有思政,教師人人講育人”[8]。

然而,課程思政不等于思政課程,要實現思政課程向課程思政轉變,首先要仔細梳理各專業課程中的思政元素,將課程教學內容和思政內容共同列入教學計劃,將知識教育同價值觀教育結合起來,使專業課程與思政理論課程同向同行,構建全課程育人的新格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尋找專業學科知識與思政育人知識之間的聯系,因勢利導,觸類旁通,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傳道授業”的德智教育。本文結合應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專業的培養目標,以巖土工程方向專業課程——“邊坡與基坑工程”為例,對土木工程類專業課程的課程思政教學改革進行探討和實踐。

一、課程目標和育人目標

“邊坡與基坑工程”是我校土木工程專業巖土工程方向的專業課程,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和應用性,要求學生具備土力學、巖體力學、鋼筋混凝土結構原理和基礎工程等知識基礎,也是后續的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的準備課程。課程總計32學時,課程教學目標包括基本知識和能力素質兩方面:

課程目標1:掌握不同類型邊坡的穩定性分析方法、邊坡支擋結構的設計與計算、基坑圍護結構的設計與計算;熟悉基坑工程支護方案的選型、基坑工程降水的設計;了解邊坡與基坑工程的施工技術。

課程目標2:培養學生具備邊坡穩定性分析與常用支護工程的設計計算能力,培養學生處理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誠實守信、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職業素養。

“邊坡與基坑工程”在整個課程體系中具有承前啟后的作用。課程目標1強調基本原理的掌握,其中涉及諸多概念和繁瑣計算,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務實精神提出了一定要求。課程目標2突出能力培養和素質提升,與課程思政的育人內涵聯系緊密。根據《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9]精神,工程專業課程要強化工程倫理教育,培養學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發學生科技報國的家國情懷和使命擔當。本課程與工程實踐聯系密切,有較豐富的工程案例資源可用于育人元素的挖掘,具有較好的課程思政建設基礎。結合課程自身的知識結構特點和思政教育建設要求,設計本課程的思政育人目標凝聚在三方面:培養科學精神、樹立職業道德和提高環保意識。具體表述如表1所示。

表1 課程思政的育人目標和主要內容

“培養科學精神”是本課程的第一育人目標,主要是因為本課程涉及較多的巖土力學原理,巖土力學本身是一門科學,并且很多巖土工程問題需要依據基本原理結合工程經驗去判斷,例如,學生在學習邊坡工程的穩定性分析方法時,會發現計算的方法有很多種,甚至不同方法會得出差異較大的穩定性結果,如何依據工程地質條件去選擇最合適的分析方法,這需要對巖土力學的基本原理有科學的認識,對知識原理在工程問題中的應用有科學的判斷??茖W精神是工程技術人員必備的第一素養,引導學生養成凡事能獨立思考的習慣,實事求是,不盲從大流,不迷信權威。

本課程選取“樹立職業道德”為育人第二目標,土木工程是關乎到老百姓居住和出行安全的基礎性行業,每個普通的從業人員都干著終身責任制的“大事業”,現在社會上個別媒體常渲染一些“唯利是圖”“躺平主義”和“享樂主義”的消極生活態度,結合課程的應用型特點,有必要培養學生樹立“愛崗敬業、誠實守信、奉獻社會”的職業道德,并提升工程倫理意識和法律意識。

“提高環保意識”是育人第三目標,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工程行業的發展也在逐步從粗放型向環境友好型轉變,邊坡與基坑工程的建設過程中有不少的環境問題,例如,邊坡開挖對原始山體的影響,基坑降水引起周邊環境的沉降等等。課程中引導學生訓練將工程建設與環境保護和諧統一的綜合思考能力。

二、課程思政教學計劃

確定了課程思政的教學目標,重點還在于如何落實。為更好地將專業知識點和思政元素相對應,避免專業教育和思政教育的相互隔斷,本課程緊密結合實際工程案例,以較生動具體的形式引申出工程倫理教育、職業責任和思政元素,并制定了課程思政的教學計劃,如表2。工程案例的選擇應具有“針對性”和“多樣性”,“針對性”是指選取的工程案例能與思政育人元素相結合,避免思政內容的生搬硬套;“多樣性”是指案例應該選取國內外代表性的工程,既有成功的案例,也有失敗的教訓,既有“高大上”的國家重大工程,也有“接地氣”的周邊地方項目。例如,“杭州地鐵1號線湘湖地鐵基坑事故”是一個極具代表性的失敗工程案例。海恩法則指出:每一起嚴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輕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 000起事故隱患。湘湖地鐵事故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既有設計方案的疏漏,也有施工管理的不足,更有監理監管的不力。通過對該事故原因的深度剖析,給學生闡述“安全責任無小事”“按圖施工”“遵紀守法”等職業道德問題。再如,白鶴灘水電站壩基邊坡施工中,邊坡開挖高度達234 m,開挖方量大,地質條件復雜,工程質量難控制,通過該案例講解,介紹工程師們如何運用理論知識的基本原理巧妙地解決大型高邊坡設計施工的工程難題,從中彰顯技術人員攻堅克難的科學精神。

表2 課程思政的教學計劃

三、教學和評價方法

為實現課程思政的教學目標,必須對課程現有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和過程性評價標準進行改進?!斑吰屡c基坑工程”針對教學模式和方法的探索建設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一)強化工程案例和應用型教學內容

紹興文理學院人才培養的定位是應用型人才,而“邊坡與基坑工程”正是一門應用型較強的課程,突出應用型教學首先是在教學環節設計中加入了豐富的工程實踐案例,將工程案例分析和專業知識點、思政元素相互融合,學生從案例教學中既能增強對專業知識點的感性認識,也能積累工程經驗和培養職業素養。其次,在教學全過程中貫穿行業規范的學習。本課程對應的行業規范主要為《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范》(GB50330)和《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程》(JGJ120),培養學生對行業規范的檢索和使用能力,加深對規范條文的理解和應用。

另外,課程強化了動手實踐能力的訓練,理論課程配套有2門課程設計——“邊坡工程課程設計”1學分,“基坑工程課程設計”1.5學分。課程設計分別要求學生初步掌握邊坡穩定性分析和基坑圍護結構的設計計算,如圖1。該實踐環節加強了學生對理論知識和規范條文的理解,訓練了手動計算能力和軟件操作技能,同時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和團隊協作的精神。

圖1 基坑工程課程設計任務書示例

(二)開展混合式教學

在優化課程教學內容的基礎上,依托超星泛雅網絡教學平臺,建設了課程的線上教學資源,方便學生在課后時間段通過PC端或手機端進行線上學習,如圖2。線上教學資源是對線下課程的補充和拓展,除了有與課程章節配套的課后作業以外,還補充了其他參考教材和行業規范資料。每個章節設計了課外閱讀內容,提供了與課程相關的知識背景介紹、專業學術論文、施工現場視頻和行業發展趣聞等內容,豐富了課程學習的趣味性,展示了專業學科發展的最新動態,其中不乏插播和植入了課程思政的育人元素,如巖土前輩們艱苦卓絕、開拓創新的奮斗歷程。此外,線上教學平臺有豐富的教學互動功能,提供了主題討論和課后答疑的平臺,便于教師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和思想動態,在與學生的交流過程中,教師言傳身教,因勢利導,在潛移默化之中傳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正能量。

圖2 課程線上學習網站

(三)開展“業界精英進課堂”

“業界精英進課堂”是紹興文理學院的一項特色教學活動,所謂的“業界精英”是指來自校外實踐教育基地的高級管理人員和技術骨干。通過邀請資深行業人員到課堂內對學生進行面授,分享工作一線的實戰經驗和實務技能,實現學校與行業、企業協同育人的教學效果。專家們通常會結合課程的主題,分享多年的工程經驗以及一些代表性工程案例,同時讓學生及時了解最新的行業發展動態,對樹立正確的職業觀、提升專業素養大有裨益,圖3所示為課程邀請紹興當地的設計行業專家給學生講解基坑工程的設計選型、施工圖的質量把控以及解讀行業的最新規定?!斑吰屡c基坑工程”涉及的工程技術更新較快,開展此項活動對豐富課程思政教學形式具有較好的現實意義。

圖3 業界精英進課堂現場實拍

(四)優化課程的過程性考核

基于高校金課“兩性一度”的建設要求,結合課程思政的育人理念,“邊坡與基坑工程”優化了課程的過程性考核方式,在傳統的“平時作業+期末考試”的模式基礎上,增加了專題研習環節和翻轉課堂小組匯報環節,見表3。鼓勵學生在課堂之外,廣泛地查找和閱讀相關文獻資料,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同時,鍛煉學生獨立思考和團隊協作的能力。該項改革顯著提高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得到學生們的普遍認可。

表3 課程過程性考核方式

四、課堂教學設計案例

以本課程的“基坑支護結構——排樁結構”小節為例,進行課堂教學設計,簡述工程案例在課程思政教學改革中的融合應用?;贐OPPPS教學模型設計了課堂教學各環節,如表4所示。

表4 課堂教學設計案例

課程思政的難點在于如何結合學科特色和課程特點講好育人故事。將課程知識點與工程實際案例相結合,同時自然地引入思政育人元素,這是一個具有較好的可操作性的思路,增強了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感性認識,有效地避免了思政與專業知識的脫節,避免了對育人要素生搬硬套,從而潤物細無聲地開展德育工作。

五、教改初步效果

“邊坡與基坑工程”課程思政的改革探索,取得了一定的初步成效。首先是學生的思想狀態和精神風貌有了明顯改善,課程的常年到課率幾乎是100%,課堂上學生們能認真聽講,不玩手機,積極地思考問題并和教師互動;其次,學生們對巖土工程專業的學習熱情進一步提升,主動參與教師們的科研課題以及各類學科競賽,一些本科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結合參與的課題發表科研論文,儼然成為了教師的得力助手;第三,學生加深了對專業的認可度,課程結束后有更多的學生選擇攻讀研究生繼續深造,巖土工程方向的本科生考研比例約50%,每年為全國各高校院所輸送了優秀的人才。第四,課程的教學效果得到了學生們的普遍認可,在學校的“學評教”活動中成績名列前茅,如圖4。

圖4 課程的學評教成績

六、結語

課程思政是新時代高等教育的必然需求,是“立德樹人”的有效踐行。課程思政本身就是一門學問,更是一門藝術。土木工程作為傳統的工科專業,應堅定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構建育人大格局。廣大專業教師要提高思想政治站位,積極主動地投入課程思政教育的教學改革之中。以巖土工程專業課程“邊坡與基坑工程”為例,結合專業的培養目標和課程的教學目標,梳理了課程蘊含的核心育人元素,并對照知識章節,設計了課程思政的教學計劃。同時,為落實思政育人效果,對課程的教學方法、教學模式和過程性考核方法進行了探索性改進,并以“排樁結構”小節為例,說明了如何實現工程案例教學在課程思政改革中的有機融合。通過以上的教學改革,探尋工科專業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融合點,實現教書和育人的統一,實現知性和德行的統一,為土木工程專業的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提供了參考思路。

猜你喜歡
基坑邊坡案例
建筑施工中的邊坡支護技術探析
微型鋼管樁在基坑支護工程中的應用
全套管全回轉咬合樁在基坑支護中的技術應用
陡幫強化開采邊坡立體式在線監測技術研究
基坑開挖及加固方法研究
邊坡控制爆破施工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二維極限平衡法在高邊坡工程中的應用研究
基坑開挖對鄰近已開挖基坑的影響分析
隨機變量分布及統計案例拔高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