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發展格局下大連進口貿易發展的路徑思考

2023-01-14 04:55
對外經貿 2022年12期
關鍵詞:進口商品進口貿易

王 冠 劉 為 李 輝

(大連財經學院 商學院,遼寧 大連 116000)

“十四五”規劃中明確提出要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增加優質產品進口。加速國際國內雙循環是中國未來一段時期內發展經濟的重要抓手[1]。新格局下發展進口貿易具有促進貿易平衡、共享發展機遇,以進口促出口、推動產品優化、產業結構升級,暢通國內循環、調和供需矛盾、釋放消費需求等重要戰略意義,對促進地區經濟增長具有顯著的正向效應[2]。分析大連進口貿易的實際情況、抓住新格局下發展進口貿易的機遇,打造以進口帶動經濟全面騰飛的發展新路徑,是大連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加快融入新發展格局的現實需要。

一、大連進口貿易發展現狀及問題

(一)大連進口貿易發展現狀

大連市位于東北亞經濟圈中心地帶,是“一帶一路”中海上絲綢之路東北亞地區的重要海港城市之一,作為中歐班列樞紐站、陸海聯運交匯點,在中-蒙-俄經濟帶中占據重要戰略地位;大連港是我國北方地區轉運北美、歐洲、東亞地區貨物最為便捷的國際性港口;大連機場屬我國千萬級機場,國內外通航城市近百個;大連鐵路與大窯灣港相連接,和大窯灣疏港高速公路共同承擔著連接著大連港與東北腹地陸海聯運樞紐的重要功能。大連與日本、韓國、俄羅斯等世界重要經濟體開展經貿合作已有四十余年歷史,在經濟、貿易、技術等領域合作層次和合作水平一直在不斷提升,已經互為重要的經貿合作伙伴。完善的運輸體系和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讓大連成為東北地區面向世界的“敲門磚”,發展進口貿易優勢顯著。

(二)大連進口貿易發展存在的問題

1.進口貿易總量有待提升

進出口貿易在大連經濟發展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以近五年數據為例,大連市進出口總量從2017 年開始逐年上升,至2018 年達到了4701.4 億人民幣;2019 年進出口額較2018 年略有減少;2020 年新冠疫情爆發導致國際、國內供應鏈中斷,大連市進出口業務也受到影響進一步下滑;但2021 年進出口總額回升明顯,達到4248.5 億人民幣,占遼寧省進出口總量的60%,為大連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見圖1)??紤]到雙循環新格局下巨大的國內市場,大連進口貿易總量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圖1 2017-2021 年大連進出口規模圖

2.進口貿易市場有待拓展

從進出口市場來看,大連多年來主要貿易伙伴一直是日本、歐盟、沙特,未有明顯變化。2021 年,這三個國家和地區的進出口貿易總額分別是761.1 億、418.6億和393.8 億元人民幣,占大連出進口總量的27%。隨著大連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RCEP”協定成員國之間貿易額逐年上升,新興進口市場拓展潛力巨大。

3.進口貿易商品結構有待優化

大連進口產品以資源類大宗商品、機電類產品、化工產品為主,其中原油、鐵礦砂、天然氣等大宗商品占到進口總量46%,機電類產品占到進口總量的18%,化工產品占到進口總量的9%,進口消費品規模有限。新發展格局打開了進口中高端消費品市場,大連進口商品結構有待進一步優化、以適應市場需要。

二、新格局下大連發展進口貿易的機遇

(一)“十四五規劃”帶來東北振興新預期

“東北振興”是黨中央歷來高度重視的問題,也是黨的十六大提出的戰略任務之一,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新發展、新騰飛歷來備受中共中央重視,相關政策不斷出臺。2021 年9 月,國務院原則同意《東北全面振興“十四五”實施方案》[3],這一方案又為東北振興注入了新的驅動力。按照方案安排,東北地區將加快創新,擴大開放,以積極的態度參與到“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建設中來。大連因獨特的區域和產業優勢,在東北振興規劃中有著天然的重要地位,更要主動抓住國家政策傾斜機遇,聯通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發揮東北對外貿易產業“先鋒兵”作用,打造對外開放新前沿;而東北振興帶來的需求上漲、消費升級也將催動大連進口業務發展,形成良性循環。

(二)貿易便利化水平進一步提高

中國“入世”20 年間,關稅總水平從 2001 年的15.3%降至2021 年的 7.4%,下降了7.9 個百分點,降幅接近 52%。根據海關總署最近公告,2022 年我國又降低了包括醫療產品、日用消費品、關鍵零部件等在內的部分進口商品關稅。而隨著2022 年1 月1 日“RCEP”正式生效,十五個協議成員國之間貨物貿易進口稅率將持續調降并最終實現零關稅,降稅商品范圍覆蓋成員國之間貿易范圍的90%以上,同時全面取消多項非關稅措施方面的約束。進口關稅的持續降低以及非關稅措施的逐漸取消標志著貿易便利化水平進一步提高,對發展進口貿易促進作用顯著。

(三)自貿區政策引領進口貿易

大連擁有中國(遼寧)自由貿易試驗區大連片區、國家級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中日(大連)地方發展合作示范區等多個國家級特殊經濟區域,具有國家政策疊加與開放平臺齊全的優勢。特殊經濟區域的促進進口貿易功能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分別是經濟促進和貿易創新,一是通過鼓勵進口進而促進產業優化、消費升級;二是通過創新政策支持進而帶動服務提升、模式創新。大連在特殊經濟區域建設過程中,可以搭建擴大優質產品進口規模的平臺,以契合國內產業升級與消費升級的需要,帶動大連進口貿易轉型發展,這既是融入新發展格局的主動作為,更是大連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打造東北亞國際貿易中心的重要抓手。

三、新格局下大連進口貿易進一步發展的路徑

(一)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

1.利用“RCEP”協議生效機遇,擴大日韓產品進口

2022 年 1 月 1 日,“RCEP”正式落地生效,填補了東亞地區缺少區域性自由貿易協定的空白,將帶動中日韓為主的東北亞地區經貿聯系和合作達到全新高度。大連與日韓兩國經貿合作歷史悠久,基礎良好,優勢明顯,應切實把握“RCEP”協議生效帶來的發展機遇,繼續加深合作,擴大從其進口高新技術產品、中高端消費品,促使國內企業利用引進的先機技術和設備提升生產技術水平,倒逼產業鏈重構增效,實現產業升級并最終促出口升級,同時順應國內消費升級趨勢,釋放國內消費需求,暢通國內循環,實現以進口促出口。

2.優化口岸營商環境,提高開放經濟運行效率

深化擴大進口離不開口岸營商環境的改善。應進一步簡化進口通關流程,探索建設口岸、物流、銀行、企業單證全流程集中平臺,實現無紙化數字化運營;下大力氣優化營商環境,通過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強區域通關便利化合作;推動海陸空多運輸方式信息互聯互通及信息共享系統建設,增強口岸綜合服務效能多舉措并行大幅度提升進口貿易便利化水平,降低企業成本,進而提高開放經濟運行效率和質量。

(二)完善進口貿易體系,引爆內循環經濟增長點

1.優化進口結構

從進口的商品結構上看,重點擴大以下幾種商品的進口規模:首先,要擴大進口關鍵技術、設備和零件,以充分發揮進口商品的技術溢出效應和產業升級效應,以進口促出口,推動產品優化,產業結構升級;其次,進口資源能源類初級產品,彌補國內供給不足,滿足國內工業化發展需求;暢通國內循環,以消費擴張帶動經濟增長;最后,有選擇性地進口服務商品,主要是金融保險、物流運輸、信息服務、文化創意、旅游會展、專業服務等方面,以廣泛利用國際服務貿易領域的先進技術、產品和服務,給本土服務業市場引入競爭,發揮“鯰魚效應”,帶動本地服務經濟新發展[4]。

從進口的市場結構上看,要抓住“一帶一路”倡議、RCEP 協定生效機遇,不斷拓展進口來源渠道,推進進口市場結構多元化發展,維護供應鏈的安全穩定。

2.用好進博會、廣交會、服貿會、消博會等國際性貿易平臺

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以及2022 年即將首次舉辦的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是我國四大經貿盛會。其中進博會作為世界上第一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大型展會,已成功舉辦四屆,成為我國擴大進口貿易的重要渠道。這四大盛會已成為全球商品交易、跨國投資洽談、文化合作交流、國際開放合作的橋梁,吸引到全球政府和企業廣泛參與。大連政府和企業要利用好這些中國與世界交流合作的平臺,推動全球經貿合作,為擴大高質量進口開渠引水、保駕護航。

3.完善進口商品物流、倉儲、金融等進口貿易服務支持體系

物流、倉儲、金融等貿易服務支持體系的優質高效運行是完善供應鏈體系、促進進口便利化的基礎。但目前大連仍以運輸、中轉等服務為主,倉儲物流、航運金融等高端進口服務產業發展相對滯后,大連和大連港的地域優勢仍未能完全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鑒于此實際情況,大連應一步完善以港口物流為龍頭、以國際多式聯運為主體、配合航空、公路運輸的現代物流體系,針對大連進口商品實際需要建設現代化的專業倉儲庫區,加快與進口貿易相關的貿易融資、進口信用保險、國際結算等金融服務產品開發,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推動運輸、倉儲、融資信息互聯互通及信息共享系統建設,構建物流大通道,向高效化、專業化、便捷化方向發展,加快建設高質量的國際進口貿易服務支持體系。

(三)增強進口企業的競爭力和盈利能力,打造進口貿易產業集群

1.引進國際、國內龍頭貿易企業

隨著自貿區改革自主權的擴大,大連自貿區將成為面向東北亞開放的重要樞紐。要充分釋放特殊監管區域政策和“多區疊加”優勢,找準產業定位,優化布局,突出重點,加強政企合作,積極引進國內具有重點商品進口資質的知名企業集團和大型跨國企業來連開展業務,借力大企業信息渠道、銷售網絡、內部貿易等資源,發揮龍頭效應,帶動進口貿易產業聚集、產生規模優勢。

2.鼓勵傳統出口企業利用自身資源,開拓進口業務

大連進出口貿易基礎扎實,業務對象遍布全球。大量以出口業務為主營業務的企業可以探索將原有的出口目的地變成進口來源地,借助貿易伙伴在本國本地區的資源和渠道,尋找當地適銷對路的特色進口貨源,變出口渠道為進口渠道,開拓進口業務。政府可以對內部管理規范、市場資源豐富、發展潛力較大的企業在政策扶持、貿易融資和營商便利方面給予一定的資源傾斜,以鼓勵企業提高資源使用效率,實現進出口雙贏發展。

3.推動進口商業業態創新,提升企業盈利能力

以跨境電子商務為代表的商業新業態其優勢在于交易過程非接觸、交易商品品類豐富、交易快捷等,近年來發展迅速。海關跨境電商監管平臺數據統計表明,2020 上半年跨境電商進口率增長達到 24.4%,成為飽受疫情陰霾籠罩下的進口業務中的一抹亮色[5]。大連擁有東北首個跨境電商綜試區,首創跨境電商“海淘管家”服務新模式,為跨境電商市場主體提供一站式綜合服務;正在籌劃建設中的東北跨境電商和快件中轉中心,將徹底打通跨境電商物流通路;政府支持企業開展跨境電商保稅倉及特色倉儲庫區、跨境電商體驗中心等項目建設,拉動更多具有市場渠道和零售業經營經驗的企業開展跨境電商業務。傳統進口企業應積極融入商業業態創新過程,轉變傳統銷售、物流模式,借力電商平臺發展東風,發揮跨境電商新業態、新模式對傳統外貿業務的拉動促進作用,培育新的利潤增長點,大幅度提升企業盈利能力。

(四)創新數字化貿易平臺體系,實現經濟綠色發展

1.結合新型商業業態,打造特色進口商品交易平臺

電商業務的興起改變了傳統的消費習慣,但也有消費者特別是中老年消費者并不適應線上購物這種“看得見摸不著”的購物方式。而在中高端進口消費品領域,也有很多消費者更希望能夠親身體驗并選擇產品,“跨境電商+新零售”銷售思路值得思考??商剿髡先枕n產品交易中心、“一帶一路” 沿線國家主題館、“VR全景全球游”體驗中心、進口中高端品牌店、主流電商產品直售區、進口食品特色餐飲街區,布局集“展示體驗-線上交易-數字旅游-餐飲娛樂”于一體的新型進口商品展示體驗中心、特色旅游小鎮等綜合性商品交易平臺,打造具有大連地方特色、突出大連進口貿易優勢、輻射東三省地區的進口商品交易平臺品牌。

2.配套實體展會搭建網上“云展會”,提供數字化營銷支持

大連進出口商品交易會是大連地區乃至東三省歷史最悠久、最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綜合性國際貿易盛會,迄今已成功舉辦34 屆。但疫情沖擊下,實體展會也亟待升級改造。政府應支持展會運營方整合資源,借力數字技術,搭建線上“云展會”數字化貿易信息平臺,將展會的參展產品、供應商方、采購方等信息通過技術手段處理,打造虛擬展會場景,實現數字化信息存儲、3D可視化產品展示,將展會效用日?;?、持續化;同時探索開發地方性展會與全國性展會及國內其他大型地方性展會信息互通共享系統、營銷信息大數據分析系統等,多渠道、多措施整合供求信息資源,通過數字化貿易信息平臺的搭建,放大地方性展會的溢出效應,最大化地服務于企業,給城市和企業帶來更多合作共贏的機會。

3.提高進口商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測體系數字化水平,建設風險檢測及區塊鏈原產地溯源系統

在進口貿易中,嚴格把好進口商品質量關是保證海關關門安全、確保進口行業可持續發展、維護群眾利益的重要問題,對進口商品質量安全實施檢驗監管重要性不言而喻。2021 年,大連海關已著手建立覆蓋東北地區的進出口商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測體系。建議提高該系統的數字化水平,加強與電子口岸、商檢、物流等系統的互聯互通,信息共享,提高數據分析整理能力,對進口商品質量安全進行事前預測、事中監測、事后分析的多角度、全流程、數字化管理。配套建立進口商品來源地檢測,探索應用區塊鏈技術建立原產地溯源系統,全流程信息上鏈,以區塊鏈數據的不可篡改性保證進口商品原產地信息可靠安全,為我市進口貿易發展保駕護航。

四、結語

發展進口貿易是高質量改革開放的重要舉措,已經超出貿易本身,對國民經濟的發展甚至是社會的發展都將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大連作為東北外貿前沿陣地,要抓住新格局下住國家大力發展進口貿易的契機,以進口貿易做為地區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探索新發展路徑,實現大連經濟高質量、快速度、新發展。

猜你喜歡
進口商品進口貿易
8月我國進口煤炭同比增長5.0%
2022年上半年菲律賓大米進口增加近30%
“2021貿易周”燃爆首爾
2019年1—8月我國主要進口商品統計
2019年1~5月我國主要進口商品統計
貿易融資砥礪前行
2019年1~4月我國主要進口商品統計
2018年1?8月我國主要進口商品統計
貿易統計
貿易統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