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進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體系一體化建設的教學探索

2023-01-20 18:51
讀寫算(上) 2022年12期
關鍵詞:教研法治道德

瞿 凡

(福建省武夷山市新豐小學,福建 武夷山 354300)

自從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思政課程一體化”的座談會之后,眾多學校和教師都積極展開了實踐探索。針對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改革發展的相關內容,筆者所在的教研團體也展開了長時間深入的、全面的學習交流,并取得了一定的理論成果。筆者將結合實踐經驗展開簡要的分析論述。

一、德育課程一體化的簡要解讀

長期以來,大學、中學、小學在德育培養方面,乃至具體到其中某一學習階段的低、中、高不同年級上,無論是目標還是方法,都存在不連貫、不統一的各種問題,各自為陣營的教學模式導致整體的德育培養效果并不理想,造成大量的時間浪費和資源浪費。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切實提升學生思想教育的實際效果,使整個的德育教育形成一個有機整體,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思政課程一體化”的構建策略。這種一體化教學體系的建立,依托于德育、智育、體育等的有機融合,從而實現課程育人、文化育人、實踐育人。這一項巨大工程的落實開展,不僅需要實現各學段的縱向鏈接,還需要實現各學科之間的橫向融合,以及課內課外的有效統一、學生認知規律和生活經驗與當下的德育素材和德育目標相統一,切實開創德育教育的新局面。

二、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體系一體化建設的有效途徑

德育課程一體化建設是一項重大的工程,需要各學段各學科等教師的有效配合。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是對學生進行德育培養的基礎教育,影響著學生價值觀念的初步形成,對未來的成長成才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針對這一階段的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一體化建設的策略問題,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師方面

1.更新思想觀念,提高教師的教學素養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苯處熢诮逃虒W活動中發揮著指導性的作用,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內容、學習效果都有著重要的影響效果。特別是小學階段,學生的自我認知、自我習慣都沒有完全形成,對教師的依賴性更強,依賴范圍更加廣泛。長期以來,由于應試化教育影響下,教師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學方法相對比較單一、固化。還有就是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長期的邊緣性地位,導致其教學目標、教學重要性價值普遍被忽視??梢?,教學一體化改革的關鍵和首要問題就是教師的問題。因此,必須重視教師教學觀念的形成,為新教學局面的開創提供思想基礎。

在這個過程中,各部門各機構都要充分發揮各自的職能。學校要重視傳達教育部最新的教育教學綱領,使教師的教育理念緊跟時代潮流,明確德育教育在學校教育中的重要性,明確德育素質對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性,明確當下德育教育的問題和不足,明確思政教育課程一體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時,學校也要積極組織各種培訓機會和考核安排,促進教師專業教學能力的不斷提升。其中,德育課程一體化的教育價值、教育內涵和教育方式,都是需要重點突破的問題。借助系統化的環境引導和規范,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才能明確思政課程一體化的教育體系的價值,認識到德育教育在小學階段的重要性,進而主動尋求自身的改變和發展。

2.落實教研培訓,提高整體的師資力量

教研是教師聚集在一起,針對教學中的各種問題展開探索實踐的一種學習成長活動。不同的教師具有不同的教學體驗,遇到不同的教學問題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取得不同的教學效果。教師集中起來,共同就某一問題展開交流探討,各成員之間分工合作,展開相關的任務探索活動,可以發揮集思廣益的效果,進而實現思想的提升、教學方法的進步、教學質量的提高。學科組教研、年級組教研、區域教師教研都是重要的形式。這樣的教研活動,不僅促進專項課題從理論到實踐,從低效到高效的轉變,還能促進全體教師成員的專業素養提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一體化建設是一個巨大的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有效融合。目前,很多的學校都展開了相關的探索活動,但是整體的、可落實的、具有普遍借鑒價值的教學方案并沒有成型。這項目標的實現,單靠某個、某些優秀教師的作用是難以實現的。因此,要重視教研培訓的落實開展,促進德育課程一體化的有效落實。

比如,在教研活動中,教師們首先要通過理論學習,明確德育課程一體化建設的基本概念和重要價值。其次,教師們還要明確德育一體化的工作原則和基本制度。其中,道法課程是學校德育工作開展的基本途徑;全體教師都負有榜樣引導的職責,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道德教育能力,成為積極的踐行者;結合學生特點,明確外化指導和內化吸收的雙重規律;德育教育是一個動態發展,需要不斷豐富完善的實踐過程等等,都是需要得到明確的基本原則。再次,在具體的實踐探究中,教師要明確整體目標體系和階段性目標體系的差異,從而有針對性地展開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一體化的專項研究。文明禮儀、良好行為習慣、自我保護都是重要的培養目標,針對具體的細節內容,教師也需要進行認真設計,使整個培養過程更加科學、規范和有序。比如文明禮儀,還可以細分為家庭禮儀、社交禮儀、學校禮儀等,不同年級段的學生也會有針對性的培養目標。最后,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應把各種教學元素充分調動起來,為課程一體化教學實踐提供具體可行的方案,也是教師重要的研討內容??偠灾?,教研活動可以使整個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一體化教學從抽象到具體,從概括到全面,為相關的教學實踐活動開展奠定充實的理論基礎。

3.注重自我提升,提高個性的教學能力

集體和個人是對立統一的關系。整體師資力量的進步,反映到每一個教師身上也會有具體的差異。不同的學生群體,不同的學生個體,需要獲得的德育教育指導幫助也是不同的。教師個性化專業能力不斷提升,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有教無類。因此,除了依托外在環境引導,教師自身也要樹立終身學習、終身成長的理念,不斷提高個性化的執教能力。

比如,教師要養成廣泛閱讀的習慣,接觸廣泛的德育培養案例,從而總結不同背景下的德育培養方法;了解到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的不同教學模式,豐富認知視野的同時,促進思維的擴散,進而在一體化建設中提出新方向、新思路等等。又比如,教師的言談舉止在無形中影響著學生的認知和行為習慣。很多教師自身的德育素養在實踐活動中會體現出各種瑕疵和不足,對學生產生錯誤的引導乃至負面的引導。因此,教師要重視自身道德素質的審查重建,進而發揮良好的榜樣作用。

(二)教學資源方面

德育培養并不是形而上的唯心主義,需要借助各種教學資源,引導學生在豐富的實踐參與和體會中實現內在思維認知的主動轉變。由此可見,教學資源的重要性。眾所周知,傳統的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資源相對單一,教材課本是重要的教學資源,純理論化的講解是主要的教學模式。因此,想要實現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一體化建設教學目標的順利實現,教師必須重視教學資源的擴展和完善。

1.引入社會主義特色思想,豐富學生的認知視野

針對新時代背景下的新機遇、新挑戰、新環境,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成為繼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之后的新的引領時代發展的根本思想。這是全體人民都需要明確和學習的思想,從而進一步堅定社會主義理想,堅定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人民當家做主的基本原則等等。小學生正處在人生發展的起步階段,也需要對這些內容進行初步的學習和理解?,F在的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基本上是針對學生身心發展規律而提出的一些常規性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基本上并不涉及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相關內容。只有到了大學階段,專業性的系統性的社會主義思想教育才會出現在學生的德育學習目標中。這種割裂式的教學內容輸送并不符合一體化建設的要求,也不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接受規律,還影響學生的最終學習效果?;诖?,教師要重視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入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活動中,促進課程資源的豐富和拓展。

比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奮斗目標就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現代化國家,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不同職業不同群體的人們,都可以做出哪些貢獻。如此一來,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都可以有效生成。這樣,小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和民族責任就可以得到初步的萌芽,也在無形中提升了認真學習、建設祖國的行為動力。又比如,針對不平衡、不充分的社會發展主要矛盾,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強調了“共同富?!钡乃枷?。教師也可以借助地區發展不平衡的故事引入,以及政府采取的各種幫扶措施,從而深化學生以人民為中心的含義,進而提升他們對團結有愛、民族凝聚力的認知程度。由此看來,這些內容和小學階段的某些德育目標也具有異曲同工的效果。因此,教師要重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引入,結合學生的生活環境和認知經驗,進行教學內容的科學規劃和認真設計,為學生以后的深入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也為學生當下的成長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引導。需要注意的是,這些內容是現有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內容的補充和延伸,千萬要避免喧賓奪主的情況出現,才能使學生在符合認知規律和成長需求的背景下健康、全面成長。

2.引入生活中特色內容,擴展學生的課程資源

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回歸生活、指導生活。德育教育在這方面更加明顯,不僅教學目標是為了更好地融入集體生活,實現個人需要和社會發展的和諧共贏,而且教學內容和教學素材也是生活中的共性問題。然而,小學生的認知經驗都是從生活實踐參與中發展起來的,具有明顯的階段性和地域性的差異區別。同時,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內容設置是從普遍的生活現象和生活情景中提煉出來的,而且教材的更新換代具有一定的時間限制。這樣的內容設計,有利于教學活動的統一安排,也在一定程度上脫離了學生的實際需要。面對這些內容,很多學生會有似曾相識的感覺,也缺乏身臨其境深入理解的體會。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一體化講究充分調動各種教學因素,以切實提高學生的德育素質,從而更好地參與生活?;诖?,教師可以結合實際的生活需要拓展學生的學習資源,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比如,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是最新的教學改革形勢,成為當下重要的社會議題。教師也可以將此引入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分享對學習活動的理解和感受,從而明確國家、學校、家長、教師、學生在這個活動中的作用和價值。這樣也有利于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其他方面有效配合,開創和諧、溫馨的學習新局面。

(三)課堂創新方面

教學是教師和學生借助各種教學資源展開互動活動的過程。學生作為具有主觀思維意識的個體,其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內在潛能的挖掘程度,都會影響其最終學習效果。小學階段的學生,學習意識、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都尚未形成,因此,教師采取的教學策略對學生的學習狀態具有重要的影響。過去,教師普遍忽視學生的認知成長規律,采用理論灌輸的應試模式,導致學生整體的學習狀態都不夠理想。因此,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一體化的建設過程中,進行課程教學創新是教師必須要重視的問題。

1.創新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參與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特別是思想教育類型的課程中,學生興趣的激活可以帶動思維的活躍,認知觀念的創新。過去,強制灌輸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和學生缺乏互動,導致課堂氛圍死氣沉沉,也導致學生的心不在焉。因此,教師必須重視教學方式的創新發展,才能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實現有效的互動成長。

比如,教師可以借助數字化設備、借助角色表演活動、借助小組交流模式等等,使學生充分參與其中。這樣,學生從完全的被動接受狀態中解放出來,并且實現情感活動的有效觸動,也就為良好的互動參與創造了條件。需要注意的是,教師要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學生特點、教學環境進行教學模式的科學選擇和認真準備,才能有效調動學生的參與興趣點。

2.豐富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認知體會

動手動腦的綜合實踐活動,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進步的根本途徑。道德教育不是紙上談兵,也不是口頭形式,而是需要學生在內心深處認可,并積極踐行到生活實踐中。這樣才是德、智、體、美的有效融合,才是一體化建設的重要途徑和目標。過去,教師的教學活動基本局限在課堂方寸之間,也局限在虛擬想象的環境氛圍中嚴重影響了學生的理解效果?;诖?,教師要重視綜合實踐活動的有效設置,提高學生的認知理解程度。

比如,在《我們的公共生活》的學習活動中,教師可以利用節假日的時間,引導學生去公共場所展開義務幫助活動,如衛生工作的打掃清理、熱心的導游幫助、文明出行的宣講展示等等。這樣,學生對公共場所的理解就會加深,并能夠通過換位思考主動規范自身的言行舉止,從而構建更加和諧、文明、美麗的社會大環境。需要注意的是,為了保證學生的出行安全,教師需要提前做好公共場所的調查工作,獲得各方面的支持和幫助。

三、結語

總而言之,構建思想教育課程一體化建設是貫徹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途徑,教師的重要研究課題,是切實全面提升學生德育素養的必然選擇。身為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必須更新教育觀念,積極參與到集體和個體的實踐探究中,不斷明確具體的教學方案和措施,不斷提高專業的教學能力,為開創小學德育教育新局面做出貢獻。

猜你喜歡
教研法治道德
送法進企“典”亮法治之路
研學農谷 產教研學
頭上的星空與心中的道德律
人大戰“疫” 法治為要
跟蹤導練(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對道德虛無主義的思考
賦能:教研轉型中教研員的應然追求
反家庭暴力必須厲行法治
用道德驅散“新聞霧霾”
治理下的法治與法治下的治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