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味性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有效運用

2023-01-20 18:51
讀寫算(上) 2022年12期
關鍵詞:魔術趣味性數學知識

高 敏

(四川省華鎣市古橋初級中學,四川 華鎣 638600)

數學知識邏輯縝密、概念性強,教者應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心境,站在學生的角度探索科學、合理的教學方式,方可達成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學生正處于受教育的初期階段,對于知識缺乏一定的認知,教育應本著循序漸進的原則,以小學生的心理發展狀況擬定趣味性教學計劃,激發學生學習意識,引導其主動響應課堂,迅速投入教師設定的教學環節中,從而提升課堂教學質量。趣味性教學對小學數學教學有一定的輔助性,在數學教學中具有非比尋常的意義。

一、趣味性教學運用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意義

小學生心理發展未完全成熟,對于校園的物質文化、制度文化以及精神文化層面的內容理解有限,思維上以形象思維為主。而數學知識概念抽象、內容復雜,知識點之間有一定的共通性,學生一旦知識鏈發生中斷,學起來會更加吃力。為提升學生的學習自信,教師應從學生的心理發展情況出發,立足于趣味性教學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方式?;诖?,筆者重點分析趣味性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的意義。

(一)有助于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大數據顯示,小學生在課堂上普遍好動,在學習過程中難以集中精力,注意力通常不能持續一節課,往往會在課中“走神”,思考學習以外的事情。高段學生雖然在接受知識方面強于低段學生,但是受外界因素影響,難以全神貫注地投入學習,造成了課堂實效性難以提升的現狀。高段學生已具備獨立思考能力,在學習過程中逐漸養成固定的學習習慣,或好或壞,難以在短期內進行改正。因此教師在設定趣味性教學方式的同時,應立足于學生的實際情況,確保趣味性教學發揮自身價值。教師若是將趣味性教學方式帶入課堂,會打破以往的沉寂,使課堂在學生的積極互動下“活起來”。趣味性教學方式不僅能在實施中提高教師的教學經驗,還能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可謂是教學活動中的一把利器。

(二)有助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內化和理解

學生對于數學知識難以保持長久的記憶,同樣的題目或知識點,反復練習也會出錯,教學效率難以達到預期規劃。究其原因,大部分學生對于知識點的理解不夠透徹,或者在課堂中有一定的理解,但是難以運用到習題中,導致數學教學難以按照預期規劃發展。趣味性教學就能解決這一問題,通過界定的教學活動、游戲項目等多元化教學方式內化知識點,使學生有清晰的認知,并通過課后的趣味性作業進行鞏固,扎實學生的基礎。在趣味性教學模式的推動下,學生能在原有的學習基礎上鞏固知識,從而形成長久性記憶。在實際教學中,趣味性教學對于小學數學教學意義遠不止于此,而這種意義并非一成不變的,是根據教師的備課內容、學生的接受情況、課堂的教學環境一系列因素決定的,在教學中具有動態功能,彈性區間以學生實際接受的知識為基準。

(三)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教學活動應以學生的主體性、創造性為主。當今時代需要的是應用型人才,小學正是教育的黃金階段,也是習慣養成的最佳時期,因此教師應充分利用趣味性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數學教學相較于文科更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在理論與實踐相互結合的情況下才能迅速開啟學生探索知識的大門。趣味性教學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可以從下述兩方面體現:一方面,將理論知識融入生活中,在實踐中鞏固教材內容,真正做到學以致用。新課改主張理論與實踐并重,且理論是獲取實踐技能的有效途徑。趣味性教學可以引導學生全神貫注投入學習,主動掌握教材上的相關知識,將其在課后與生活中的實物結合起來思考,并將知識應用于實踐中;另一方面,教學靈活性較高,學生自主性得到充分體現。趣味性教學將學生徹底推向了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教學形式豐富多樣,或情境創設,或游戲活動。學生在教師界定的教學方式中接受知識的灌輸,教學模式相較于傳統講授式教學,更具靈活性,學生也會在接受新知識的過程中自主探索教學形式,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創造能力。

二、趣味性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具體運用

上述對趣味性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意義展開了分析,足以證明趣味性教學對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性。其教育形式一改傳統單一、固化的教學模式,尊重學生的主體性,以知識為載體,以課堂為平臺,運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式開啟學生探索數學知識的智慧之門,提升小學數學教學質量。鑒于此,筆者以小學生的心理特點為核心,探索趣味性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具體策略。

(一)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

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是趣味性教學有效運用的核心要素。新課改強調學生與教師之間享有平等的教育關系,學生是學習中的主體,教師是輔助學生完成學業的主導,因此教師與學生之間應建立有助于教學發展的師生關系。在教學中,教師是學生尋求知識的掌舵人,對學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仔細觀察不難發現,小學生喜歡哪一學科的教師,他的哪一學科成績就會高出其他學科成績,在課堂中也會與教師互動較多,教學質量也會隨之提高。因此,在實施趣味性教學初期,教師應與學生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尊重學生的想法和感受,最大程度獲得學生的認可,雙方共同營造和諧、穩定的教學環境。教師是教育者,學生是受教育者,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還要發揮教師自身的領導作用。教師是全體學生的探索知識的引路人,在課堂中應注意觀察學生的一舉一動,明確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對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成績都要了如指掌。教師在關注成績之外,還要觀察每一個學生的優勢,善于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切實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喜愛,為趣味性教學的運用夯實基礎。溝通是情感交流最直觀的形式。在教學中,教師應善于溝通,與學生多交流互動,一則可以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二則學生可以對教師敞開心扉。同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困難采取有效的改進方式,解決各項學習難題。

(二)將數學與游戲相結合

結合游戲會使數學知識多一份靈活性,游戲教學法也是當前小學數學常用的教學方式。數學知識枯燥難懂,知識邏輯性強、概念抽象,結合游戲教學法會使學生更加清晰地了解知識點之間的串聯。例如學習《圓的周長》這節課時,教師可以事先讓學生準備圓形道具,或用紙箱子剪出圓形,或購買圓形道具,圓的大小不用規定,學生自主選擇。在上課前,教師引導學生將自己準備的圓在桌子上滾動一周,并做好起點與終點的標記,讓學生將這一系列數據記錄下來,其中包括圓的半徑、直徑、滾動的長度。圓轉一周的長度與直徑的比率就是圓周率,學生可以自主實驗驗證π的結論,并對于圓周率有清晰的認知。在明確這一板塊之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探索圓的周長公式。學生在自主探索中對圓的周長有一定的初步認識,或圓周率與直徑相乘,即C=πd,或與兩個半徑相乘,即C=2πr。教師再根據學生的實驗情況對其結論加以總結,并將本節課需要掌握的公式對學生進行再次剖析與分解。實踐證明,只有理論與實驗相互結合,才能使學生對于知識形成長久性記憶。游戲是掌握知識的主要途徑,只有讓學生參與知識,才能在實踐中充分運用自己學過的知識。

(三)運用情境結合法教學

情境創設有助于學生快速進入知識,或言語創設情境,或利用電子媒介創設情境,總之根據知識的特點,選擇最科學、合理的方法。運用情境教學法應多從身邊尋找資源,貼近學生的生活,方可引起學生的思想共鳴。例如在學習《正比例與反比例》這一課時,教師應首先從生活中的比例切入,如地球儀,就是按照地球上的國土面積縮小,將每一個國家面積分布清晰地呈現出來。地球儀上的面積與國家實際土地面積呈正比例關系,即地球儀上的面積越大,國土面積越大。又如抖音平臺的迷你廚房,將正常廚房用具按比例縮小,這也是一種比例關系。生活中的反比例也較常見,例如學生之間相互賽跑,路程200 米,在跑步的過程中速度與時間就是反比例。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放映一些關于“比例”的素材,讓學生對于比例有一定的了解。在學習“比例”的時候,教師盡可能利用多媒體創設相關情境,讓學生對正反比例有一定的區分,避免理解出現誤差。教師還要與學生在課堂中積極互動,引導學生說出生活中的比例,并在課后積極討論,加深對比例的認識。情境教學法結合數學知識,對于學生學習有一定的幫助。數學知識本就抽象難懂,從生活中切入,可拉近學生與知識的距離,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從身邊捕捉數學的影子。

(四)讓作業變得更有趣

除了知識以外,作業也是趣味性教學運用的主要途徑之一。作業是對課堂知識的鞏固,是對知識點的延伸,因此教師應在布置作業上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家庭作業更加有趣。傳統的作業以手寫為主,教師可以在原有的基礎上加以改變,創新作業形式,豐富作業內容,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例如在學習《分數》這節課時,教師可以在課后留置家庭作業,讓學生尋找身邊的分數,如一個蘋果四個人平等分,每個人則獲取其中的四分之一;又如十顆糖果,七個小朋友來分,其中三人可獲取兩塊糖果,四人則每人一塊糖果,獲取兩塊糖果的三人各分到了糖果總數的五分之一,其余的四人各獲取十分之一。生活中的分數最常見,學生可以在課后自主實驗,發現生活中潛藏的分數,對學過的知識進一步鞏固,為后期約分、通分的學習打下堅固的地基。作業重在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造能力等,讓學生發現生活中的知識,比學生做一套習題更有作用。因此教師應根據知識的特點為學生留置靈活性較高的作業內容,激發學生的思考能力,使數學知識的學習更加有趣。

(五)“多管齊下”創造趣味性

教師可以通過多重引導,將學生帶入知識的海洋。面對有難度的知識點,教師可以“多管齊下”,多方位引導學生,參透知識點的奧秘,確保數學教學的趣味性。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突破思維限制,從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出發,探索最符合學生年齡特征的教學方式,設計一系列教學活動。例如在學習《圖形的放大與縮小》這節課時,教師可以從作業、游戲、情境等方面突破,如引導學生在家庭中利用放大鏡對圖形進行放大,也可尋找生活中的圖形放大與縮小的實例,抑或利用多媒體創設相關情境引導學生走進知識,發現圖形放大與縮小的規律,將知識的探索交給學生,能從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使數學教學更加高效。

(六)引入魔術

魔術教學是非常有效的教學策略,在課堂中準備豐富而具有趣味的魔術,能帶給學生魔術刺激感,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讓魔術教學發揮更強的作用。這需要教師具有一雙慧眼,開發豐富而多元的魔術,給學生帶來良好的學習體驗,持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學習創造力。趣味游戲越全面、越豐富,就越能激發學生的游戲動力,提高其主觀能動性。對此,在魔術的開發和應用方面,教師需要集思廣益,遵循多方建議。教師與教師之間可以展開交流,開發新穎有趣的魔術。下面簡單舉幾個魔術例子。

魔術1:教師將兩枚硬幣放置在講桌上,并且保證兩枚硬幣同面朝上。要求學生對硬幣進行翻面,在進行翻面的過程中,教師要求學生捂著一枚硬幣進行翻轉,另一枚硬幣公開翻轉,保證兩枚硬幣同時得到翻面,最后在學生停止后,教師對學生捂著的硬幣進行面的猜測。在表演結束后,教師講解該魔術中包含的數學原理,告知學生亮著的一枚與捂著的一枚互為參照,兩者同時翻轉則會保持面不變,最終使學生理解這一魔術。

魔術2:在教學時,教師要求學生將23456 與76544 相加,從而得到最終的和。教師也參與其中,要求學生與自己進行比賽。學生在接收到比賽信息后迅速應用計算機計算。但是,還沒有等學生開始輸入,教師已經將正確答案寫在黑板上。學生會對此存在疑問,教師則可揭秘魔術:在計算時,從兩個數字的最后一位開始相加,不斷遇10 進1,最終完成計算。這個魔術設計較簡單,符合大多數學生的學習特點,同時能夠讓學生理解四則運算特點,增加對數字的敏感度。

三、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學是較難攻克的科目,教師應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從身邊的實例出發進行教學,立足于學生的年齡特點與接受知識的能力,制定科學、合理的趣味性教學方式,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率。

猜你喜歡
魔術趣味性數學知識
“揪”出音樂教學的趣味性
節拍器上的數學知識
增強小學數學教學趣味性
魔術學
提高化學實驗教學趣味性的實踐探索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趣味性
如何將數學知識生活化
吸管懸浮
龐大的魔術聯盟
小小魔術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