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的生活化策略探究

2023-01-20 18:51李小艷
讀寫算(上) 2022年12期
關鍵詞:習作生活化情感

李小艷

(常州市龍城小學,江蘇 常州 213022)

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中高年級習作是各階段教學的重點所在,學生面對各類習作并不能帶著興趣參與其中,可能產生抵觸情緒并付諸行動。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考慮到中高年級學生已具有一定思考能力,而且獨立意識開始萌芽,必須運用生活化習作教學方式才能引導學生將真實想法進行精準表達,這樣可以讓習作內容呈現出豐富性,而且傳遞真實情感,對其思維能力與表達能力同步提升。學生會在生活化習作訓練當中調動生活經驗與所學技能,選用最恰當的表達方式,讓習作極具真實感與代入感,輕松達到寫作最高境界。

一、小學語文習作中應用生活化模式的重要價值

(一)引導學生回歸生活,激發創造意識

習作需要教師通過多元引導方式幫助小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將閱讀文本當中寫作手法遷移為自身寫作能力,從而保證作文內容極具真實感與新穎感。而生活化習作可以幫助小學生對自身創新性意見進行精準表達,使得學生在生活當中觀察社會百態,通過人物活動與情感變化將心中疑問融入寫作過程,寫人敘事與生活緊密結合。與此同時,學生即使撰寫童話故事也能聯系生活,從而將學生潛在創造意識有效與持續性激發。在生活化習作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主動觀察生活,讓學生能夠帶著全局眼光感悟生活,也能夠對生活細節不斷捕捉,融入真實情感并運用所學技能進行表達,實現知識傳承向知識創造的轉變,對學生未來成長有深遠影響。

(二)拓展學生思維空間,提高寫作水平

在生活化習作教學的科學應用下,學生思維空間得到極大程度拓展,學生能夠從不同角度分析生活事件和社會動態,帶著正確觀念解釋各類現象,使得學生表達能力得到相應提升。在此基礎上,生活化習作教學可以引導學生走出固式寫作模式的束縛,學生可以暢所欲言,不再無話可說,保證寫作內容和中心不會偏題,學生才不會亂寫,而是有方向、有目的和有情感地完成習作任務。在生活經驗的融入下,學生寫作內容不再雷同,學生也不再使用流水賬方式完成事件描述與情感表達。生硬技巧一旦與鮮活生活巧妙結合,學生會對生活中事物有新感觸,思維空間得到有效拓展,學生寫作整體水平將提升到一個新高度。

(三)學生主動抒發情感,淬煉綜合品質

中高年級小學生具有一定表現欲望,教師可以運用生活化習作教學引導小學生對自身真實情感進行主動抒發,學生才能對作文有新認識,自然而然地愛上寫作,樂于運用不同寫作手法表達情感,不再是被動完成寫作任務。將學生寫作熱情有效激發,學生才能在表達過程中侃侃而談,不會無從下手,促使學生在短時間內完成寫作并產生成就感。除此之外,生活化習作教學模式的科學應用使得學生嘗試擁抱新知識,能夠更好地融入一直在變化的社會,能夠選擇恰當表達方式抒發情感,在生活現象中獲得不同感悟,也將學會的道理反過來運用至日常生活、學習等方面,不僅獲得知識積累,也將知識進行創造性運用。這樣一方面將學生綜合品質不斷提升,另一方面淬煉學生語文素養。

二、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應用生活化模式的策略

(一)運用外部因素激發學習興趣

由于小學中高年級小學生具備一定的思考能力,而且也凸顯出表達能力差異,所以變得敏感。大部分小學生面對各種難度寫作任務時無法帶著興趣參與,甚至對寫作產生抵觸,這不利于其語文核心素養的形成。為此,小學語文教師從心理角度入手,將影響學生興趣的各類因素進行科學整合并視為外部因素,從而重視習作心理學習氛圍的有效營造,巧妙地將不同外部環境因素轉換為學生內部學習動力,激發出具有持續性的寫作熱情。在具體的習作教學環節,教師借助外部環境優勢對學生進行針對性引導,學生將會產生一定程度心理動力,能夠主動運用所學知識與技能,依托寫作方式表達真實情況。

具體而言,一是教師站在多角度考慮,從學生個性特點與社會生活入手,保證氣氛營造把握得當,通過正確引導將學生潛在熱情與能力進行全面激發。二是教師意識到學生已適應網絡生活,從而運用QQ 和微信等不同聊天軟件創新寫作教學。教師將聊天軟件帶入課堂,鼓勵學生在課下時間通過QQ 空間發布一些小短文,可以運用視頻與圖文結合方式讓作文內容極具豐富,或者運用微信朋友圈發布幾個短句,表達學生真實情感,同時搭配恰當圖片詮釋短句內涵,營造出與學生實際生活相契合的習作氛圍。學生可以在網絡環境中依托點贊、評論等方式互動,也拓展習作點評途徑。學生可以看到寫作當中不足,有針對性地彌補,從而帶著興趣在不同方式下完成寫作訓練,強化學生應具有的寫作能力。

(二)依托思維導圖,明確寫作思路

發散性思維本身是一種最理想、最理智和有效的思考方式。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思維導圖的合理使用可以將學生思維空間進行極大程度拓展,使得學生思維呈現出發散性,學生才能在開放性思維中對真實想法精準傳遞。在思維導圖與生活化習作教學有效結合下,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針對一件有趣或熟悉的事情會產生多元聯想,對當中的關系進行深入分析,這正是發散性思維的一種體現。但大部分小學生雖然完成不同難度寫作訓練,卻在寫作過程中不知所措,導致作文內容不豐富,思路出現混亂。究其根源,一方面是學生寫作素材不足,另一方面便是缺少發散性思維,學生不能在最短時間內選取相應素材。那么,在生活化習作教學中,思維導圖可以引導學生對寫作素材進行有效收集,找到素材之間潛在聯系,能夠根據寫作需求科學選擇。

例如,在寫讀后感的訓練中,教師巧用思維導圖方式引導學生運用“五步法”構思,保證讀后感內容具有新見解,也飽含真實情感。首先,教師通過對比方式引導學生發現讀后感與議論文不同,在閱讀完《草船借箭》之后鼓勵學生寫下讀后感。其次,教師將五步法:引、概、議、聯、結這五部分繪制成思維導圖,要求學生調動腦中知識與生活經驗對這五部分的內容進行填充,特別是對“聯”必須結合實際生活,可以從古論今,也能以“聯”與“引”,對中心論點(感想)進行多元闡述。最后,學生運用個人經歷或者生活經驗增強讀后感的代入感,震撼人心。學生在思維導圖應用下可以將生活現場與經驗進行匯總,獲得思維啟發,對作文素材不斷拓展,才能在讀后感中有所感悟,對其人文品質良好地塑造。

(三)融入生活元素設計習作訓練

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為了科學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教師應融入生活元素,打造出生活化教學模式,增強學生體驗感,同時重視語文品質的提升,為學生未來成長帶來有力促進。首先,教師意識到語言運用是習作教學的靈魂,引導學生運用正確語言形式,對語言組織方式反復揣摩與掂量,塑造學生語文品質。其次,教師依托生活元素引導學生通過不同形式對語言內涵進行挖掘,將學生學習興趣有效激發。教師會將語言視為習作教學與生活化教學結合的落腳點。最后,教師從多角度考慮,將寫作水平提升與日常素材積累有效結合,重視學生日常積累習慣形成。學生能夠細心觀察生活事物,對當中細節進行提取并巧妙轉換為寫作素材,使得寫作內容極具充實感與真實感。學生可以運用不同方式語言表達自我,對語文知識進行創作與利用。

例如,在閱讀完《夏天里的成長》之后,教師再引導學生完成習作例文《爸爸的計劃》的閱讀。通過兩個文本對比閱讀,學生看到作者都是圍繞著一個中心完成寫作的,而且中心比較明確,在寫作時并未脫離中心,從而掌握新寫作方式,懂得寫作思路、寫作內容與寫作情感必須圍繞一個中心點。在此基礎上,教師鼓勵學生閱讀《小站》,通過群文閱讀方式引導學生看到中心是寫作的關鍵,從而明確如何進行概括寫,又該如何運用真實事例對中心觀點進行闡述與驗證。教師隨之鼓勵學生自擬習作題目,但必須圍繞一個中心完成寫作。學生會結合生活中經歷的事情,運用想象對知識創新,同時內容真實并極具情感,體現文化內涵。學生為了保證寫作不脫離中心會有意識地列出提綱,再進行相應寫作,選擇生活當中具有代表性或者典型性的事例凸顯中心意思,傳遞正能量,形成語文品質。

(四)結合校園生活,豐富寫作形式

校園是每位學生最主要的學習場所,也是生活化教學得以有效應用的媒介。為此,在小學語文習作訓練中,教師將校園生活與日常習作教學有效結合,將習作教學平臺不斷拓展,也有利于生活化元素融入習作。在具體習作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對不同時期的校園生活進行全面觀察。學生可以借助校園中發生的各類事件,提取出當中有價值的信息,不僅獲得更多寫作素材,也能夠在校園生活中感受到語文知識運用價值。教師可有效運用學校文化活動,引導學生對比賽參與者特點與動作進行觀察,運用作文形式記錄校園生活。學生能夠回顧學?;顒?,對校園生活有新感悟并融入作文當中,巧用多種形式表達真實想法,實現知識靈活運用,成為知識創新者。

例如,教師鼓勵學生首先運用寫作技巧將校園活動當中有趣的內容進行記錄。其次,要求學生運用口語表達方式分享快樂。學生會在校園生活中搜索靈感,喚起小學生潛在能力,感受生活當中樂趣并精準表達。學生根據生活事件選用說明文或者記敘文,也可使用寫景類、想象類、記事類等多種方式完成情感表達。最后,學生在教師引導下,通過文本內容對比,懂得通過生活中一件小事對人物精神品質進行反映,從而有意識地回顧生活事件,描寫人物外貌、動作和神情等,再借助內心描寫體現一種難得的精神品質,從生活事件當中感悟人生哲理,也運用文字表達揭示事情本質。

又比如,教師在學校運動會這一重大事件中,引導學生根據自身喜好對運動會中有趣或者感人的事件進行多元觀察。在運動會中,學生會被音樂、體育運動、啦啦隊舞蹈、熱烈氣氛感染,還有校園運動會小廣播將輕松調動起小學生參與熱情,促使學生萌生寫作熱情。因為大部分學生均會參與學校運動會,所以能夠理清思路,從運動項目準備環節入手進行記錄。學生會觀察刻苦訓練時同學的表情、動作等內容,也會看到比賽過程中奮力拼搏精神,從而獲得足夠的寫作素材。在校園生活中,學生會從第一視角進行記錄,將觀賽同學、參賽同學和教師的一系列活動記入生活習作,通過語言表達方式將情境再現,不僅傳遞校園生活正能量,也使得學生形成一定語文品質。

(五)組織社會活動,增強學生體驗

中高年級小學生已經是社會中主要群體的一部分,教師應將社會生活與日常習作教學巧妙結合,在課堂融入學生熟知的社會事件或者社會人物,對習作內容進行豐富。學生也能夠掌握不同文體寫作技巧,從而將事件與人物活動本質進行凸顯,同時融入自身看法,讓作文極具新穎性與可看性。那么,教師應從平日生活入手,引導學生通過多角度分析尋找生活事件的發生原因與結果,重視事件過程。學生會憑借自身想象進行猜測,也會獲得極強的情感體驗,從而增強學生體驗感,使得寫作情感更加濃厚。

例如,在《有你,真好》的習作教學中,“你”是習作對象,應寫出“你”具有的“好”。學生通過調動生活經歷,運用文字與“你”對話,將真情實感進行精準表達。首先,從選材入手。教師鼓勵學生對校園生活、社會生活與學習生活當中經歷的事情進行回顧。學生對“有你,真好”進行分析,打開記憶閘門,通過“那人”“那場景”“那事”等內容開始寫作。其次,列舉相互關聯的問題:一是“想到了誰”;二是“他哪里好”;三是“這里的‘好’是一種精神,還是創造出‘好’”。最后,在多個問題的探索中,學生對寫作思路明確,而且選擇具體事件凸顯出“好”,同時借助場景描寫讓事情更加具體,情感表達也極具感染力。學生會選擇社會生活當中英雄人物,例如,警察、消防員和環衛工人等,結合社會事件闡述“好”,傾吐學生心聲。在該過程中,學生借助社會生活事件打開選材思路,更是將學生內在情感有效喚醒,從而依托典型事件和具體場景描寫實現情感抒發。

三、結語

在小學語文中高段習作教學中,教師應對小學生凸顯的個性特點做到極大程度尊重,對課堂素材與生活資源進行全面與靈活運用,引導小學生帶著發現美的眼睛將目光放在生活環境當中,尋找到各類創作素材,憑借認真觀察挖掘更多有價值素材,也運用語文習作能力為生活而服務,強化小學生的表達能力。在生活化習作教學科學應用下,學生走出固式學習模式,以往倦怠情緒轉換為積極與主動性,從不同角度觀察生活。學生也樂于動筆傳遞情感,一方面形成極高文化素養,另一方面適應變化較快的生活與社會環境,實現核心素養科學培養。

猜你喜歡
習作生活化情感
初中生活化寫作教學實踐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長,保持獨立
如何讓數學教學生活化
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初探
情感
如何將數學知識生活化
詩歌與情感的斷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長,保持獨立
習作展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