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清民初蘇州劇界軼聞

2023-01-28 09:19趙驥
蘇州雜志 2022年6期
關鍵詞:演劇新劇劇社

趙驥

清季新式學堂在上海漸興,為語言教學而使學生在課堂上大量朗讀西方劇作。這種“形象藝術教學法”使上海學生最先接觸到西方的戲劇作品,學生演劇之潮遂起,此風氣迅速傳至蘇州。據朱雙云《新劇史》記載,庚戌年(1910)冬,安徽水災,蘇州齊門洋涇塘福音醫院“諸生謀有以賑之,因發起游藝會,演劇于閶門外大觀園”。演出的劇目為美國的《血手印》(根據一篇翻譯的偵探小說改編),描寫一個銀行職員,因舞弊刺死銀行經理的故事。該劇原本的情節是銀行職員葛恩偷竊銀錢時,被銀行經理發現,情急之下,葛恩當即拔刀猛刺經理胸口。為求真象起見,預用豬泡盛血水,系在胸前,另用一鉛皮護胸,以防受創。豈知演至一半,鉛皮滑落,飾演兇手的陳耀德竟未察覺,一刀刺去,正中心臟,鮮血直迸。臺下觀眾不知就里,竟大聲叫好,鼓掌不絕,“全場大潰”。出事后傷者即被送往蘇州博習醫院(天賜莊),搶救無效身亡。死者楊君謀,蘇州吳江人,楊千里(1882—1958)之胞弟。這是蘇州自有新劇以來第一個因演劇而身亡之人。

上海新劇傳入蘇州,大受蘇人歡迎。1912年4月,陸鏡若、歐陽予倩、吳我尊等組織的新劇同志會,演于蘇州全浙會館,大受時譽。當年某冬夜,閶門駐軍嘩變,搶劫商鋪。當局竟認為亂軍劫掠與新劇有涉,遂不準經營劇院,致使市面蕭條,一蹶不振。為拉動經濟,當地商人胡繡章認為“社會不良,新劇有轉移之力;市場衰落,舞臺具振興之能”,遂由新蘇臺旅館黃駕雄發起,宴月樓、久華樓、義昌福等店主聯名具函當時在東吳大學任職的陸子青出面,請他在閶門外馬路開設一新劇場。陸子青是清季蘇州有名的新劇演員,曾在東吳大學校內指導陳大悲上演了《浪子回頭》一劇。經稟請道尹鎮守核準給照,陸子青在蘇州閶門外馬路創設“振市新劇社”,地址在義昌福菜館隔壁的春仙劇場舊址。振市新劇社是蘇州第一個專演新劇的戲院,陸出任劇務主任,并從上海聘請了溫亞魂、查天影、朱孤雁和歐陽予倩等一批新劇知名演員蒞蘇演劇。

振市新劇社開幕后,帶動了蘇州演劇業之興盛,閶門外馬路成為當時蘇州演劇之中心區域,繼之而起的有新舞臺的坤劇、春仙第一臺的京劇。振市新劇社演劇因布景新奇、劇情精密,深得蘇人的青睞,當地錢業巨商洪少圃“為其第二文郎完姻,特訂振市新劇社全體藝員……堂演新劇兩天”。

☉ 徐半梅的化裝照

蘇州自光復后,各路大軍麕集城垣,各軍士均隨意游玩,卻因南北方言不通,時常發生誤會,引發沖突。胡繡章等開辦振市新劇社以來,“生涯頗稱發達”,“各商市面亦稍有起色”。為避免駐軍騷擾,振市新劇社開幕之際,便預制一種半價戲票,分送給當地的軍警政要,以示優待,免生沖突。孰料1916年12月某晚,振市新劇社上演新劇《紅蝴蝶》時,沖突又起。當晚七時許,劇場內“觀客擠滿,幾無余坐”。江蘇憲兵總司令陳調元自南京來蘇州出差,恰聞振市新劇社上演新劇《紅蝴蝶》,該劇乃東三省之實事改編。于是陳司令便由總統府的史監察、張司令和駐軍金團長等當地軍界要人陪同,前往閶門外的振市新劇社觀劇,薛團附、咸副官亦隨同前往。陳、史等人到達振市新劇社后,便落座正廳看戲。正當開演之際,有一個叫裘寶昆的人乘醉進入劇院,而負責劇院檢票的周樹霖是蘇州鎮守使署的三等副官,他不知裘寶昆是蘇州警廳行政科的助理員,向裘收取戲券,酩酊大醉的裘寶昆當即毆打周樹霖。陪同看戲的薛團附和咸副官即上前去調解,又遭裘寶昆的毆打,振市社的經理胡繡章出面調解亦被毆,一時“座客大嘩”。在隔壁包廂的憲兵陳司令見狀,大為震怒,當即喝止。詎料醉酒的裘寶昆不由分說,對著陳司令又是大打出手。一旁的衛兵見司令被毆,“激動公忿,俱各上前”。場內秩序頓時大亂,茶壺碗盞,擲碎無數。振市新劇社經理胡繡章見此情景,恐釀成“人命巨禍”,即上前以身護裘,即遭拳腳交加,被打得遍體鱗傷,血流滿額,傷勢甚重。正在難解之際,閶區警局的大隊巡警聞訊,前往喝止,混亂始得平息。事后,蘇州警察廳廳長崔鳳舞,聞知此事,大為震怒,遂命裘寶昆辭職謝罪。

☉ 歐陽予倩化裝照

1917年4月,原閶門外馬路的振市新劇社由胡繡章將社內一切生財(戲裝與設備)均“出盤于民興社張梯云”,蘇州新劇遂由此進入了民興社時代。

蘇州民興社接盤振市社之后,為了能在蘇州站穩根基,一方面從上海引入大批新劇明星,以博蘇人眼球,一方面與蘇州當地的戲曲舞臺進行激烈的商演競爭。據史料記載,蘇州民興社成立之后,為了獨攬當地的新劇市場,竟向蘇州總商會提出要求限制春仙第一臺演出時裝新劇。民興社在致蘇州總商會的信函中寫道:民興社“所排各劇于社會風化可收潛移默化之功,故自開幕以來,深荷各界歡迎。乃有陳堯祿等復就閶門外開辦春仙第一臺演唱京戲……詎第一臺現已生意清淡,忽于京戲中加演時裝新劇……此種無謂之競爭,含有同行嫉妒之心,殊非振興商業之道”。為了打壓春仙第一臺,蘇州民興社不僅寫信向蘇州總商會告狀,還向蘇州警察廳、蘇常鎮守使具函,要求當地政府出面干預蘇州的演劇市場。

蘇州民興社是當地頗具影響力的新劇社,自1917年由滬遷至蘇州后,一直在蘇地演出不輟,直到1928年解散。

為了保持演劇的上座率,蘇州民興社不僅搬演了《北寺塔》等極具蘇州地方特色的新劇,還大量起用蘇州本地的演員,如徐半梅、李君磐等人。據鄭逸梅先生回憶,當時的蘇州民興社由李君磐負責,他引薦兩位青年學生入社,一位即是日后大名鼎鼎的小說家張恨水(1895—1967),一位是當時的名演員黃秋士。秋士演旦角,擅小楷。為了贏得觀眾,蘇州民興社開幕的第一天,黃秋士給劇場內包廂和正廳的所有觀眾,每位贈了一柄團扇,均為秋士手寫。除張恨水之外,李君磐還邀請了劉半農加盟蘇州民興社。張恨水擔任編劇并撰寫廣告,劉半農先生演一般角色,演技雖一般,但日后卻成為著名的語言學家。

徐半梅先生是清末留日學生,曾親歷李叔同、謝抗白等人組織的“春柳社”在日本演劇?;貒?,一度活躍于學生演劇運動之中。輟演之后,寓居滬上寫小說,這便是大家所熟知的著名滑稽小說家“熱昏十年齋主”的徐卓呆,他的作品有《李阿毛外傳》《何必當初》等。錢化佛先生參加過辛亥革命,唱過京劇、演過新劇和電影,后又致力丹青,一生以畫佛為主,成為著名畫家,代表作為《大禹治水》,長達五六丈。錢先生是老上海,對于上海掌故,如數家珍,他交游極廣,朋儕多為革命家、戲劇家、畫家。黃秋士先生當時是名噪海上的演員,曾到北京城南游藝園演出,轟動一時。此人也能詩,但不幸中年夭亡。

徐半梅本系蘇州當地人,在蘇州演出,自有住處,而錢、李、黃、張四人只能在民興社附近暫租一屋共住。屋內狹仄,僅容三鋪,錢化佛、李君磐各占一鋪,張恨水和黃秋士只能合擠在一張床上。傳說他們租賃的這間小屋時常鬧鬼,屋內又沒有電燈,每晚演出歸來,只能摸黑進屋,倒頭便睡。據錢化佛的《花雨繽紛錄》記載,“民初,上海新劇盛極一時,幾乎奪京劇之席??墒鞘O必衰,于是新劇權威新民社、民嗚社合同期滿,相率停業。新劇同志不愿就此散伙,便大開碼頭。鄭正秋帶了一班人馬到嘉興去,汪優游帶了一班人馬到寧波去,鄙人就和徐半梅、李君磐、黃秋士等,搭蘇州閶門外民興社的班子。這時,張恨水和我們混在一起,半梅和鄙人任著丑角,君磐是老生,秋士是旦角,恨水擔任編劇和撰廣告……鄙人等都是少年好事,膽氣又壯,頗以不能親睹鬼魔為憾,就毅然地住了下來,但四個人只有三張鋪,鄙人和君磐各占一鋪,恨水便和秋士合鋪。屋舍沒有電燈設備,我們每晚歸寢,黑魆魆陰森森的,便燃點了蠟燭,略談片刻,或進些半夜點心,聊以果腹,體已疲乏,倒頭睡下,不一會便栩栩入夢了?!?/p>

蘇州開辟金、平二城門后,即遭江浙戰火影響。蘇州當地人迷信,認為風水不利。金平二門尚未竣工之時,為振興市面,特在橫馬路建筑一新式舞臺,將原閶門外的民興社遷至橫馬路新址,以圖振興。然受戰爭影響,振市乏力,蘇州民興社“自軍興以來,停演迄今,已有數月”。為謀求生計,民興社主任張梯云與杭州城站第一臺接洽,移社杭城,蘇州新劇就此衰落。

猜你喜歡
演劇新劇劇社
白音和新中國劇社的往事
趙寶剛新劇《特工任務》發布殺青特輯
“富社”天津演劇活動考論
新劇欣賞
抗戰時期戰斗劇社的戲劇活動及其作用
宋金時期演劇形態考述
戲劇演出
清宮演劇研究之回溯
論導演藝術在傳統演劇中的發展
沖鋒劇社在唐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