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臨淄齊故城出土燕侯脮磬及有關問題*

2023-02-02 09:06黃錦前
文物春秋 2023年6期
關鍵詞:臨淄故城戰國

黃錦前

(新疆大學歷史學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46)

《文物》2020 年第10 期公布了1970 年代山東臨淄齊故城出土的一件燕侯脮磬[1]。磬有銘34字(圖一),釋作:

圖一 燕侯脮磬銘文

唯匽(燕)矦(侯)脮作硁(磬)山巤,永思用賢,克左(佐)厥身。朕剌(烈)文武,以祀□考命,命后世(?)子孫永保大玄。

“唯匽(燕)矦(侯)脮作硁(磬)山巤”?!俺n”即“磬”?!墩f文》:“磬,樂石也。從石殸。象縣虡之形。殳,擊之也?!瓪?,籀文省。硁,古文從巠??喽ㄇ??!倍斡癫米ⅲ骸吧w硁本古文磬字,后以為堅確之意,是所謂古今字?!薄妒酚洝窌罚骸笆暢n硁以立別?!?/p>

據上下文,“山巤”應系此磬之名,類似者出土古文字資料中頗多,如秦懷后石磬[2]“天君賜之釐,擇其吉石,自作造磬,厥名曰懷后”,楚公逆镈(集成[3]1.106)“楚公逆自作大雷镈,厥名曰□桖”,秦公镈(集成1.270)“作淑龢镈,厥名曰邦”,南宮乎鐘(集成1.181)[“4]司徒南宮乎作大林協鐘,茲鐘名曰無斁”。與磬名“懷后”、镈名“□桖”“邦”和鐘名“無斁”一樣,“山巤”系燕侯脮所作磬之名,而非簡報所謂“巤同臘,古代年終祭祀在臘月,稱臘祭,或稱臘,祭百神。山臘,或意為祭山川、祭百神”[1]。

“永思用賢”?!坝谩弊窒聫摹吧健弊?,寫法頗為鮮見?!百t”字類似寫法見于河南新鄭鄭韓故城出土戰國陶文,如“”(彭賢,2005 倉城路T10H90∶11),筆者將有專文討論(《新鄭鄭韓故城出土陶文選釋》,《華夏考古》待刊)。

“克左(佐)厥身”?!白簟敝^輔佐、輔弼?!柏省敝干衔牡难嗪蠲?。所謂“永思用賢,克佐厥身”,即希冀能任用賢良,輔佐燕侯及燕邦。類似的表述在當時的出土資料中頗為多見,如中山王壺(集成15.9735)“使得賢士良佐賈,以輔相厥身”。

“朕剌(烈)文武,以祀□考命”?!柏荨弊x作“烈”,簡報將其釋作“剸”讀作“傳”,不確。所謂“朕剌(烈)文武”,與競畏矛[“5]用揚文德武烈”,楚王熊璋戈(集成17.11381)“以卲揚文武之剌”,史墻盤(集成16.10175)“天子固纘文武長剌(烈)”,羌鐘(集成1.157—161)“昭于天子,用明則之于銘,武文咸剌(烈),永世毋忘”,者镈、鐘(集成1.120、121—132)“用稱剌(烈)壯,光之于肆,汝其用茲”,等等類似,即言文德武烈。簡報云“朕傳文武,意為我燕國傳自(周)文王、(周)武王”[1],實誤?!耙造搿蹩济?,镈(齊侯镈,集成1.271)“用祈壽老毋死,保吾兄弟,用求考命、彌生”可作類比。

“命后世(?)子孫永保大玄”?!懊毕露謿垞p不全,據殘劃和文例看,可能系“后世”。師?簋(集成8.4313、4314)“余用作朕后男巤尊簋,其萬年子子孫孫永寶用享”,作冊夨令簋(集成8.4300、4301)“用稽后人享……婦子后人永寶”,中山王鼎(集成5.2840)“后人其庸庸之,毋忘爾邦”、壺(集成15.9735)“昭告后嗣”,曾姬壺(集成15.9710、9711)“后嗣用之,戴在王室”,仆兒鐘(集成1.183、184)“子孫用之,后民是語”,與兵壺[6]“叁拜稽首于皇考烈祖,俾萬世無期,極于后民,永寶教之”,夫人鼎[7“]大尹、嬴作之,后民勿忘”,之乘辰鐘[8,9“]子孫勿忘”,吳王光鑒(集成16.10298)“子孫勿忘”,等等,皆可佐證。

“玄”字簡報釋作“昌”,據字形看當非“昌”,而應釋作“玄”?!靶闭?,遠也?!段倪x·陸機〈演連珠〉》:“通于變者,用約而利博;明其要者,器淺而應玄?!崩钌谱ⅲ骸啊稄V雅》曰:‘玄,遠也?!薄懊笫雷訉O永保大玄”,即希望子孫后代長久保(寶)用此器,勿有敗亡,與銅器銘文中常見的“子子孫孫永保用享”(叔夷鐘、镈,集成1.272—284、285)、“子之子,孫之孫,其永保用亡疆”(中山王壺,集成15.9735)、“子之子,孫之孫,其永用之”(令狐君孺子壺,集成15.9719、9720)等義同。

類似的表述于兩周銅器銘文中經見,皆可對照理解。如:

(1)量侯簋(集成7.3908):量侯作寶尊簋,子子孫孫萬年永寶,斷勿喪。

(2)守宮盤(集成16.10168):守宮對揚周師釐,用作祖乙尊,其百世子子孫孫永寶用,勿墜。

(4)越王者旨于睗鐘(集成1.144)[12]:順余子孫,萬世無疆,用之勿相喪。

(5)冉鉦鋮(南疆鉦、鉦鐵,集成2.428):余冉鑄此鉦鋮,汝勿喪勿敗。

簡報將“命”字屬上讀作“以祀囗考命命”[1]59,不辭。

燕侯脮的器物,傳世有兩件燕侯脮戈:一件原藏劉體智,現藏美國波士頓美術博物館(集成17.11272);另一件原藏羅振玉,現下落不明(集成17.11184)。二戈同銘,作:

前一戈直援尖鋒,有中脊,胡部有波峰形四齒,闌側三穿,內上有一橫穿,下角有缺。其年代或定為戰國晚期[13],或將前者定為戰國晚期、后者定為戰國中期[14],顯誤。二戈年代應相同,與燕侯脮磬年代相同,皆為戰國中期。

傳世有一件燕侯載簋(集成16.10583),銘作:

“燕侯載思夜淑人”?!八肌边^去一般讀作“夙”[15],但仔細揣摩,所謂“燕侯載思(夙)夜淑人”,不辭。該句與燕侯脮磬“匽(燕)矦(侯)脮……永思用賢”文義和措辭近似,“淑人”即賢人,“思夜淑人”即“永思用賢”,其義實一?!笆纭闭?,善也?!对姟ば⊙拧す溺姟罚骸笆缛司?,懷允不忘?!编嵭{:“淑,善?!薄豆騻鳌非f公十二年:“甚矣,魯侯之淑,魯侯之美也!”《國語·楚語下》:“其為人也,展而不信,愛而不仁,詐而不智,毅而不勇,直而不衷,周而不淑?!表f昭注:“淑,善也?!痹倏大懴挛?,所謂“哉教糾俗,祇敬祀,休臺馬皇母”云云,其立意和措辭亦與燕侯脮磬銘近似,可以對讀。

該簋下落不明,器形未知,年代一般定為戰國[16]。據銘文看應與燕侯脮磬年代相仿。

燕侯脮磬系戰國中期燕器,但出自臨淄齊國故城內,應同1997 年7 月山東淄博市臨淄區齊都鎮龍貫村出土的燕王職劍(集成5.2551)[17](銘作“郾(燕)王職作武無旅劍”)一樣,與戰國中晚期燕齊之間互相攻戰的歷史有關,如簡報所云系“戰爭遺物”,具體講應系齊破燕所劫獲的戰利品。

關于燕齊之間的戰爭,上海博物館藏燕王職壺(集成5.2551)[18]“唯郾(燕)王職踐阼承祀,厥幾卅,東討讎國。命日壬午,克邦殘城,滅齊之獲”,陳璋壺(集成15.9703、9975)[19]124—12“5唯王五年,鄭昜、陳得再立事歲,孟冬戊辰,大將鈛孔、陳璋內(入)伐燕亳邦之獲”等銘,皆有明確的記載,有關問題簡報已有較詳細討論,不贅述。

與燕侯脮石銘類似的期盼賢人輔佐治國安邦的表述,在時代相近的出土古文字資料中多見,如著名的中山王方壺[19]157、壺(集成15.9734)[19]159,或系當時的一種時代風尚,與文獻記載的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各國統治者不拘一格求才納賢、任用賢良的情況相吻合,同時也增添了具體的考古實物與文字證據。

綜上所述,本文對臨淄齊故城出土的燕侯脮磬銘文有關文字進行了改釋,認為“山巤”應系此磬之名,同時糾正了過去對燕侯載簋銘文的誤讀和誤解。磬銘與傳世的燕侯載簋銘文立意和措辭近似,表達了當時統治者渴望賢良輔佐治國安邦之殷切期盼,與文獻所載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各國統治者不拘一格求才納賢、任用賢良的情況可互證,系動蕩不安的戰國社會的反映。燕侯脮諸器年代為戰國中期。燕侯脮磬出自臨淄齊國故城內,系齊破燕所劫獲的戰利品,是戰國中晚期燕齊之間互相攻戰的歷史遺物與見證。

補記:小文寫定于2020 年11 月20 日,今見馬超《燕侯脮磬銘文補說》(載《簡帛》第24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年7 月,第7—14 頁)對此磬銘文也有討論,部分觀點不謀而合,所謂“閉門造車,出則合輒”也,但對磬銘釋文和文義的理解也多有不同,謹此說明。2022 年8 月6 日—10 月6 日平湖璽印篆刻博物館舉辦的《乾堂藏東周磬銘展》展出了一件傳出自山東臨淄齊故城韶院村的石磬(詳見焦新帥《乾堂藏東周磬銘芻議》,https://mp.weixin.qq.com/s/HqWhfPfwF2Pucf-STN2bv5w),或與燕侯脮磬有關,待考。

猜你喜歡
臨淄故城戰國
費縣故城勘探報告
戰國討債傳奇——圍魏救趙
戰國少年孟軻
沾化至臨淄高速公路北賈樞紐立交段選線研究
戰國少年孟軻
Archaeological Discovery Confirms the Ancient Past of Yin County
富足繁華的第一大都會
鄭韓故城北城門遺址航拍圖
若使夢至故城
麻辣戰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