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職業教育賦能鄉村振興的邏輯向度與實踐進路
——基于耦合協調視角

2023-02-04 09:38潘軍
教育與職業 2023年2期
關鍵詞:耦合理念人才

潘軍

自新中國成立以來,職業教育已成為貧困群體擺脫貧困狀態的教育保障、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重要渠道、低收入群體增收致富的長遠之計,并且形成了諸如“證書式”“訂單式”“聯動式”和“‘互聯網+’式”等多種形式的教育扶貧,為世界范圍內構筑可持續的治貧新模式做出了創新性貢獻。其中,農業職業教育在扶貧攻堅戰中的作用是顯著的,為鄉村產業輸送了大量的科學技術和人才,提升了農民的文化知識和素質,為農村的穩定繁榮奠定了良好的人力資源儲備。關于職業教育如何服務鄉村振興,學者們展開了豐富的研究。例如,王思瑤認為,“職業教育在鄉村人才振興的歷程中發揮著創新驅動作用,其作用機理主要體現為賦能技能資本、人力資本、心理資本和社會資本”①。胡彩霞等認為,“賦能鄉村振興是高職教育彰顯類型教育特征、深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之需,是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高職智慧的邏輯必然,也是做好服務社會、實現自身高質量發展的應然之義”②。孫紅霞認為,“農村職業教育為鄉村脫貧及全面振興提供人才保障、智力支持與技術支撐,是實現鄉村人才技能與農民綜合素養提升,促進社會和諧,推動鄉風文明建設的重要路徑”③。此外,李久軍從鄉村發展需要與個體發展需要的雙向整合視角,對民族地區鄉村人才振興中的職業教育改進問題進行探討;周永平等分析了職業教育與鄉村文化振興的融合賦能機制;蔣成飛等提出了職業教育服務鄉村生態振興的共生模式;徐小容等設計了職業教育服務鄉村產業振興的融合機理;林克松等提出了職業教育助力鄉村人才振興的“1+N”融合行動模式。那么,未來農業職業教育如何與農業、農村實現耦合協調發展,農業職業教育服務鄉村振興的規律何在、有何作為,值得深入研究。

一、理論支撐:耦合協調

盡管耦合概念源于物理學研究領域,但是,伴隨著耦合概念內涵和邊界的不斷延展,其應用逐漸滲透到地理學、管理學、教育學等各個領域?!皬南到y論的觀點和思維來看,耦合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系統或者兩種運動方式之間,通過各種相互作用而彼此影響以至聯合起來的現象,是在各子系統間的良性互動下,相互依賴、協調、促進的動態關聯關系?!雹軓鸟詈细拍畹脑忈屩胁浑y看出,協調既是耦合的主要手段,也是耦合的結果,協調與耦合相伴而生?!皡f調度反映的是兩種或者兩種以上系統或者系統要素之間一種良性的相互關聯,是系統之間或者系統內部要素配合得當、和諧一致,良性循環的關系,也是多個系統或者要素之間保持健康發展的保證?!雹莘治鲴詈蠀f調關系,有助于解決系統間的發展失調問題,從而有利于各個系統之間或者要素之間的和諧發展。農業職業教育是職業教育的一個子系統,既具有職業教育的普遍性,也具有農業教育的特殊性;既能吸納多種辦學要素,也能輸出各種能量,包括人才、技術、文化、理念等,賦能鄉村振興便是農業職業教育輸出能量的重要彰顯。鄉村也是一個系統,鄉村振興則是面向鄉村的一個重要系統性工程,包括人才振興、產業振興、組織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等。鄉村振興這個系統性工程一方面吸納來自農業職業教育系統賦予的能量供給,包括人才、技術、文化、理念等,同時也為農業職業教育提供就業崗位、實踐實習的場景、實戰型師資、典型教學案例等。農業職業教育系統和鄉村振興系統之間的要素是互動的,而在互動中必將產生能量的融合與互換。農業職業教育賦能鄉村振興的規律何在、何以可行,下面基于耦合協調視角進一步分析農業職業教育賦能鄉村振興的邏輯向度和實踐進路,并解析耦合協調在邏輯向度和實踐進路中的機理。

二、規律何在:農業職業教育賦能鄉村振興的邏輯向度

“邏輯,在學科層次上是指研究有效推理的學問,在對象層次上恰是后承關系?!雹捱壿嬒蚨仁且环N有效推理的視角,在判斷和分析某個觀點、問題或事物時,應用邏輯向度會使判斷或分析更系統、更精準。判斷或分析問題可以有很多的視角,不同的視角可能有不同的結論。農業職業教育為什么可以賦能鄉村振興,其規律何在,可從兩對關系、四個邏輯向度來考量,即歷史和現實、理論和實踐。這四個邏輯向度比較全面地闡釋了農業職業教育賦能鄉村振興的背景、意義、緣由、可行性以及未來的方向。而且這四個邏輯向度本來就是兩對辯證統一的關系,即歷史與現實的耦合協調、理論與實踐的耦合協調,處理好這兩對關系,農業職業教育賦能鄉村振興的實踐進路便是坦途。具體見下頁圖1。

圖1 農業職業教育賦能鄉村振興的邏輯向度

(一)歷史邏輯向度與現實邏輯向度的耦合協調

1.歷史邏輯考量:賦能的演變是扶貧到振興的傳承。教育扶貧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防止貧窮再發生的最有效、最根本、最直接的賦能模式。職業教育反貧困的基本政策邏輯為:與國家反貧困戰略目標內在統一,融入國家持續高速的經濟發展之中,始終注重貧困者面向就業的能力開發,以及適時優化反貧困的實施方式。新中國職業教育政策變遷遵循了歷史制度主義制度變遷的邏輯,呈現出“斷裂均衡”的特征。農業職業教育的政策也是如此,即在“初始均衡—斷裂—創新—再均衡”的循環中實現動態平衡,每一個新的動態平衡都是一次提升。早在1978年,教育扶貧就已嵌入國家頂層設計。1984年9月印發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幫助貧困地區盡快改變面貌的通知》中明確指出,在貧困地區有計劃地發展并普及初等教育,增加對貧困地區的智力投資,提高貧困人口素質?!敖逃鲐殹备拍蠲鞔_地出現在政府的政策文本中,標志著教育扶貧制度建設開始受到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教育扶貧正式上升為國家意志。2013年7月,我國首項專門性教育扶貧政策《關于實施教育扶貧工程的意見》出臺,確定了我國實施教育扶貧工程的范圍為國家確定的連片特困扶貧攻堅地區。2016年12月,教育部等六部門聯合印發了《教育脫貧攻堅“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精準對接教育扶貧資源與貧困人口及貧困地區實際脫貧需求,分層次、分對象地實施教育精準扶貧的治理方針。長期以來,農業職業教育在扶貧事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問題。第一,農業職業教育就業市場容量小、不規范、不穩定。第二,農業職業教育辦學模式單一,農業職業教育扶貧通路狹窄。第三,自20世紀初期以來,涉農職業教育學校和專業均發生了較大變化,一方面,農業中職學校盲目升格為高職院校,涉農中職學校減少;另一方面,中高職學校的涉農專業設置點不增反減。這不僅打亂了職業教育的布局和體系,同時也讓原有的農業職業教育扶貧秩序出現了混亂,致使農村人才的需求和供給矛盾加劇。

面對上述問題,農業職業教育賦能鄉村振興的理念、方式和內容都需要不斷創新。通過轉變教育理念,科學合理規劃,變革教育模式,順利實現由扶貧鄉村向振興鄉村轉變。目前,雖然我們取得了脫貧攻堅的全面勝利,但仍需要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基礎上,做好做實鄉村振興,從鄉村產業、鄉村人才等維度接續推進脫貧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以及人民群眾的長期致富。從歷史演進來看,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宏觀環境的變化決定了農業職業教育賦能鄉村振興的傳承與轉型,即從教育扶貧到教育振興的繼承、賡續與創新。

2.現實邏輯考量:賦能的路徑是供需適配。適配是以協同為基礎的,是兩種或兩種以上要素之間的協調一致或互相搭配。從現實邏輯來看,農業職業教育和鄉村振興之間的供需適配是關于賦能路徑如何選擇的問題。在供給端,農業職業教育有賦能鄉村振興的資源、能力和動機,農業職業教育兼顧了農業的艱苦和職業教育的“卑微身份”,長期被社會邊緣化,迫切需要找到發光發熱的出路和華麗轉身的機會;在需求端,鄉村振興對人才、技術的需求極為迫切,而短期內普通高等教育“遠水解不了近渴”,所以只能依靠農業職業教育。另外,高質量發展是我國教育發展的主旋律,需要進一步轉變教育理念,創新教育方式,推動質量變革,構建以高質量供給引領的新發展格局。農業職業教育和鄉村振興都是高質量發展的短板,也是未來關注的重點,所以供給端和需求端必須改革創新,并實現有效對接。農業職業教育只有與鄉村振興同頻發展,才能在服務鄉村振興的過程中與農業產業、農村治理等一體設計、一并推進。農業職業教育面臨千載難逢的機遇,必須創新發展理念,積極創造農業職業教育與鄉村振興耦合協調發展的路徑。農業職業教育需要在校地合作、校企合作、科教融合、育訓結合、產研結合等方面加大創新力度,為鄉村振興供給更多的高質量人才,同時為更多的農民、返鄉農民工創造接受職業教育的機會。

從歷史與現實兩個邏輯向度的關系來看,農業職業教育賦能鄉村振興的演變歷程和路徑選擇是耦合協調的。一方面,賦能演變是為了賦能路徑的最優選擇,從扶貧到振興的演變過程中,雖然是傳承關系,但更多的是賦能理念、方式和內容的創新,這些創新恰恰是農業職業教育供給端和鄉村振興需求端的最優適配要素;另一方面,賦能的路徑優化牽引著賦能演變,農業職業教育和鄉村振興之間供需適配的優化為賦能由扶貧向振興演變提供了動能。

(二)理論邏輯向度與實踐邏輯向度的耦合協調

1.理論邏輯考量:賦能的源動力是人力資本溢出?!?019年家庭人均月收入在500元以下的,大概有1億人左右,家庭人均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大概是3.1億人”⑦,多分布在農村。要想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提高人力資本是關鍵。對鄉村振興而言,人力資本是最大的資本,也是可以增值的資本。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對作用路徑和機制的解釋,學術界卻有不同的理解。根據學者們對人力資本理論的解釋,Aghion和How itt將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的作用機制歸納為了兩類,即盧卡斯式作用機制與尼爾森—費爾普斯式作用機制。盧卡斯式作用機制強調的是人力資本作為生產過程必不可少的直接投入要素,通過其“內在效應”與“外在效應”來促進經濟增長。其中,“內在效應”表現為投資于人力資源的投資者增加了個人內在的知識、技能以及組織的效能,個人勞動生產能力和組織決策效率提升,從而使個人收益和組織產出得到遞增;“外在效應”表現為人力資本投資與積累的作用是著眼于長期的人們平均人力資本存量和物質資本使用效率的提升。而尼爾森—費爾普斯式作用機制強調的是人力資本不是直接作用于經濟增長,而是通過“技術進步”這一中介,間接地對經濟增長產生作用。黃燕萍等認為,人力資本既可以直接作為生產中的要素投入促進經濟增長,也可以提高其他要素投入的生產效率(如物質資本的生產效率),帶來經濟增長;既可以作為知識的載體,產生自主創新,促進新技術的吸收,帶來技術進步,從而促進經濟增長,也可以作為模仿領先技術的工具,追趕其他領先區域,帶來技術進步,從而促進經濟增長。由此可見,農業職業教育賦能鄉村振興的理論邏輯為:農業職業教育向農業、農村輸入人力資本以及通過培訓提升農業人力資本,都是在直接或間接地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村人力資本是農業經濟增長的關鍵要素,也是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教育賦能就是通過人力資本的溢出效應來增加這種關鍵要素和提升這種內生動力。農村人力資本包含農業科研人才、農業技術推廣人才、生產型人才、經營型人才、技能帶動型人才、技能服務型人才、社會服務型人才等。人力資本在結構和質量上存在一定差異,具有異質性。對農業經濟促進作用最強的是農村初等人力資本,其次是農村高等人力資本,而農村中等人力資本對農業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最弱。

2.實踐邏輯考量:賦能的突破口是提升人口素質。當前,鄉村振興仍然面臨諸多挑戰,例如,絕對貧困雖已消除,但是相對貧困和返貧風險猶存,鄉村產業仍然落后,鄉村文化振興困境重重,生態文明亟待提升。因此,農業職業教育賦能鄉村全面振興需要找到突破口,在眾多系統考量的因素中,提升農村人口素質是農業職業教育賦能鄉村振興的突破口?!?021年已脫貧人口中有近2000萬人存在返貧風險,邊緣人口中還有近300萬人存在致貧風險?!雹?00萬人存在致貧風險的主要原因是沒有主動致富、持續致富的知識和能力。農村人口受教育年限少,人口素質相對偏低,是制約鄉村全面振興的瓶頸。如果整體提升農村人口素質,包括職業技能、文化水平等,那么,農民致富能力必將得到提升,農民參與或主導鄉村產業的機會必然增加、實力必然增強,文化振興、組織振興、生態振興的可行度也會增加。有學者利用2014年和2016年中國勞動力動態調查數據(CLDS),實證研究了不同培訓方式對農村勞動者收入的提升效應。研究結果表明,企業培訓和個人技能培訓均能顯著提升農村勞動者的收入水平。不同形式的培訓可使農村勞動者的收入水平提升5%~10%不等。因此,農業職業教育在防止返貧和推動農村富起來、強起來的進程中將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從理論與實踐兩個邏輯向度的關系來看,農業職業教育賦能鄉村振興的源動力和突破口是耦合協調的,這種耦合協調的焦點就在于農村人力資本的理論與實踐。理論上,農業職業教育賦能鄉村振興就是通過人力資源溢出效益來實現農村人力資本的遞增,從而實現農村經濟的持續增長;實踐中也進一步證明了,只有通過教育提升農村人口素質才是農業職業教育賦能鄉村振興的突破口。

三、何以可行:農業職業教育賦能振興鄉村的實踐進路

基于農業職業教育系統的人才、技術、文化和理念等要素,農業職業教育賦能鄉村振興可以從人力、科技、文化和理念等四個維度分析賦能的實踐進路,并闡釋人才供需、科技對接、文化滲透、理念傳導的耦合協調(見圖2)。

圖2 農業職業教育賦能鄉村振興的實踐進路

(一)人力賦能:人才供需耦合協調

職業教育屬于有限競爭的準公共產品,農業職業教育的人才供給因鄉村人才的需求變化而不斷調適,人才供需關系是農業職業教育與鄉村振興之間的紐帶。農業職業教育包括學校的學歷職業教育和非學歷職業技能培訓,教育對象既包括在校學生,也包括涉農領域內在業人員,教育的目的是使受教育者獲得農業相關專業知識、操作技能和某種資質,能夠從事和勝任農業及涉農相關領域的工作。在過往的研究和實踐中,農業職業教育容易與農業教育、農民教育、農村教育、成人教育等概念混為一談,在這里有必要厘清它們之間的關系。農業教育包括農業普通教育和農業職業教育;農民教育是針對在業農民的學歷教育和非學歷職業技能培訓,包含于農業職業教育之中,只是受教育對象特殊;農村教育是限定在農村地區并為農村地區服務的教育,包括農村基礎教育、學歷型教育和非學歷型教育,和農業職業教育有交叉。農村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屬于兩種不同的教育形態,彼此之間有交叉,共同服務于終身教育體系,分別承擔不同的任務職能。成人教育與職業教育的聯系體現在成人教育中的職業教育與職業教育中的職后成人教育的重疊。厘清上述農業職業教育的界定,有助于農業職業教育創新體系的構建?;谌瞬殴┬桉詈蠀f調機制,農業職業教育賦能鄉村振興的人力資本供給新體系需要在兩個方面創新:第一,在學歷教育方面,優化從中職、高職、職業本科到專業碩士的學歷進階通道,實現在人力資本方面農業職業教育多層次、多規格賦能鄉村振興。第二,在非學歷教育方面,加強政府辦學與市場辦學的結合,線下渠道和線上渠道的結合,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市場化要素,提升農業職業教育賦能鄉村振興的市場化水平。不管是學歷教育還是非學歷教育賦能鄉村振興,都是在振興鄉村人才、提升鄉村人力資本。在所有鄉村振興戰略的要素中,人才是關鍵和核心,決定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成敗。鄉村人才振興不僅要培養農業技能型人才,而且還要培養復合型人才。面對鄉村人才振興的需求,農業職業教育到底要培養什么樣的人?職業教育兼具“專業成才”和“文化成人”兩大功能,因此,農業職業教育應結合鄉村人才振興的要求以及現代農業產業的需求,明確農業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對教育形式進行創新,不斷完善教育內容,為鄉村振興培育就業樂業、服務地方的優秀的應用型技術技能人才和更多的具有綜合素質的鄉村建設者。

(二)科技賦能:技術對接耦合協調

農業職業教育對于提高勞動生產率和全要素生產率發揮著重要作用,勞動者的受教育年限與勞動生產率、全要素生產率是成正比的。農業職業教育在促進農業技術進步、農業產業升級和農業經濟持續增長方面有著重要作用。擁有實用農業科技和“雙師型”師資是農業職業教育的特色和優勢。鄉村產業振興在科技方面的需求是多維度和多層次的,其中,實用性科技需求是長期且旺盛的。農業職業教育科技賦能鄉村振興表現在:第一,農業實訓基地賦能鄉村振興。農業職業教育通過農業實訓基地實現農業職業院校師生與農業生產一線的深度對接,有利于提升科技供給與需求的耦合協調度。農業實訓基地不僅是師生進行農業技術創新的試驗點,也是收集農業、農村、農民對農業新科技需求信息的窗口。通過對鄉村振興需求的深入了解,農業職業教育針對性地向鄉村產業轉移實用科學技術,扶持當地產業的發展,使鄉村產業興旺惠及鄉村每一個人,促進農民就近就地就業和創業,從而提高農民的收入水平。第二,鄉村科技特派員賦能鄉村振興。農業職業教育通過鄉村科技特派員將產業項目帶入鄉村產業??萍继嘏蓡T不僅是職業教育科技資源與鄉村產業的鏈接器,還是農業企業的“智多星”,能增強當地農業產業的發展動力。第三,技能培訓和服務站賦能鄉村振興。農業職業教育通過在農村設立的農業職業技能培訓點和服務站,不但能將技能送下鄉,而且還能將技能送上門。農村勞動力技能的提升是傳統農業向二、三產業滲透以及一、二、三產業融合的重要動能,也是勞動密集型農業向數字農業和智能農業升級的重要保障。農業產業升級的前提是農村人力資本升級,只有農民的技能得到提升才能進入二、三產業,促進三大產業的聯動和現代化大農業的發展。除了上述科技賦能模式,職業院校還可通過引入產業專家和產業市場等做法賦能鄉村振興。

(三)文化賦能:文化滲透耦合協調

“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精神基礎和應有之義?!雹岢擎偦M程中,隨著年輕人向外單向流動,原有的優秀鄉村文化面臨著傳承斷層?!凹扔械奈幕呀浲藚s,優秀的文化卻難以進入,這必然導致鄉村社會整體文化的空虛?!雹庖虼?,保護、重塑和振興鄉村文化顯得必要且緊迫。農業職業教育具有賦能鄉村文化的資源稟賦,在振興鄉村文化方面應擔負起傳承、振興鄉村文化的時代使命。農業職業教育賦能鄉村振興的過程也是一個文化相互滲透耦合的過程,教育促進鄉村文化發展的同時,鄉村文化的優良基因也會滲透到農業職業教育的“愛農”教育課程體系中,這種文化滲透耦合主要表現在:第一,鄉村特色文化、農耕文化等資源融入農業職業教育課程體系與教育教學過程,面向現在和未來的鄉村振興建設者傳承農耕文化、厚植鄉土情懷。通過“知農”“愛農”教育,幫助現在和未來的鄉村振興建設者認識農耕文明,了解現代農業的成就和未來的前景,提振他們投身鄉村振興的信心與決心,培育他們對農業、農村和農民的情感。第二,農業職業教育的現代文化伴隨著城鄉融合的趨勢“嵌入”鄉村振興中,與鄉村的傳統文化結合,并在碰撞與交流中實現“雙向涵化”,賦予傳統文化新的創意和生機。通過抖音、短視頻、電子商務等媒介使現代文化與傳統技藝、戲劇等鄉村非物質文化彼此交融,實現兩種文化互動下的雙贏,在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促進現代文化與傳統文化融合方面擔負起重任;通過培育鄉村振興電商人才、創新創業人才、鄉村工匠人才等,促進鄉村傳統文化的數字化升級。第三,農業職業教育促進技術文化與鄉村生態文化的滲透。從教育的視角看,技術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價值;從文化的視角看,技術擁有促進人的智慧生成、創造力提升以及充當真善美溝通橋梁的教育價值?!熬G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既說明了技術帶來的經濟發展與鄉村原生態保護之間的辯證關系,也強調了技術文化與生態文化和諧統一的可能性?!稗r業職業教育在實現其文化賦能鄉村振興進程中,既要彰顯其技術的教育價值,促進‘學以致用’文化與鄉村振興的對接,也要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倡導綠色技術等富有德性技術意識的‘技近乎道’生態文化,順應保護技術與生態的天人合一?!?/p>

(四)理念賦能:理念傳導耦合協調

教育不僅能提供知識,還能傳導理念。農業職業教育與鄉村振興之間在理念傳導方面有以下耦合協調路徑:第一,鄉村生態對于鄉村振興而言猶如萬丈高樓之框架,框架結構堅固、合理,高樓才能屹立萬丈且成景觀。鄉村生態文明不僅體現為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而且體現為鄉村綠色發展和生態振興的協同。教育在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綠色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鄉村生態振興是在保護生態的基礎上追求綠色發展,打造并釋放生態的價值。農業職業教育通過傳導鄉村生態文明意識、生態發展理念,全面提升鄉村居民的生態素養,形成自覺的生態理念,養成生態文明行為。第二,鄉村振興是為了加速和促進共同富裕。共同富裕不僅是一種狀態,也是一種理念。共同富裕的過程要追求增長與公平內在的一致性,實現包容和公平的可持續經濟增長目標。實現這種可持續經濟增長的解決方案就是通過教育提供包容性理念下的人力資本。城鄉居民經濟收入的不平等是受了人力資本不平等的影響,其最終是因為教育的不平等。秦虹等學者將職業教育理念總結為育人為本理念、終身化理念、市場導向理念、校企合作理念和注重素質理念等。其中,終身教育理念就是包容性理念的典型。終身教育不分教育對象、不分年齡階段,傳遞的是具有包容性而且面向未來的可持續發展理念。因此,終身教育理念賦能鄉村振興是以理念加持鄉村文明、鄉村文化建設,奠定鄉村振興的理念基礎。第三,城鄉融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路徑之一。教育是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的重要推動力,教育有利于縮小城鄉差距,并促進城鄉融合。城鄉融合,不僅是經濟的融合,也是社會、文化的融合,其中文化消費、旅游消費等是重點。教育可以改變消費觀念,改善消費結構,增強消費技能,豐富消費方式。因此,鄉村文化振興需要打造鄉村文化產品、精神產品,提升農村文化、體育、旅游、娛樂等消費,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需求。農業職業教育一方面在拉動鄉村的教育消費,另一方面也在輸出消費理念和影響鄉村消費結構與方式。

[注釋]

①王思瑤,馬秀峰.場域理論視角下職業教育賦能鄉村人才振興的作用機理與實踐路徑[J].教育與職業,2021(2):27.

③孫紅霞.農村職業教育賦能鄉村振興內在機理、現實困境及具體策略[J].農業經濟,2021(11):128.

④李文博.企業集成創新系統的深層耦合機理及其復雜性涌現[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9(5):73.

⑤王偉,孫雷.區域創新系統與產業轉型耦合協調度分析——以銅陵市為例[J].地理科學,2016(2):204.

⑥李小五.再論什么是邏輯[J].社會科學戰線,2009(6):63.

⑦李實.李實:我國低收入人群有多少?[EB/OL].(2020-09-03)[2022-11-15].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2009/03/t20200903_35660044.shtm l.

⑧馬忠,陳晨.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全方位預防和化解返貧風險[N].光明日報,2020-04-24(11).

⑨陳麗娜.職業教育賦能鄉村振興的著力點[N].中國社會科學報,2022-04-06(8).

⑩劉鐵芳.鄉村教育的人文重建:起點與路徑[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8(5):22.

猜你喜歡
耦合理念人才
人才云
非Lipschitz條件下超前帶跳倒向耦合隨機微分方程的Wong-Zakai逼近
建筑設計應對低碳理念的相關思考
基于磁耦合的高效水下非接觸式通信方法研究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爭奪戰”
淺談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多星座GNSS/INS 緊耦合方法
基于CFD/CSD耦合的葉輪機葉片失速顫振計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