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貿單證”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優化路徑
——以安徽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為例

2023-02-06 13:28王珊珊
關鍵詞:單證外貿專業課程

王珊珊

(安徽大學經濟學院,安徽 合肥 230601)

0 引言

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是新時代深化學校教育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戰略舉措。2020年教育部實施《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提出“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人才培養體系,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1],課程思政理念正式進入教學實踐階段。國際貿易專業屬于經濟學學科范疇,主要培養復合型、應用型的貿易與商業管理人才,該專業的學生不僅要具備從事國際商務活動所需要的理論知識、職業技能、創新本領等,還需要具有國際視野、社會責任意識。更為重要的是,學生在面對國際上不同價值觀和社會思潮的碰撞與沖擊時,能夠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念和方法觀察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巴赓Q單證”課程是國際貿易專業理論與實踐相融合的重要課程之一,課程內容主要圍繞國際貿易流程所涉及的單證辦理與流轉展開,其中國際貨物貿易每一環節涉及的內容都蘊含著不同國家或地區的經濟政策、文化習俗、意識形態等差異化特征。在此背景下,如何根據專業課程和課程思政教學雙重目標,優化“外貿單證”課程思政教學設計,用好課堂教學“主渠道”,強化課程對學生思想文化價值引領,實現“立德樹人”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值得深入思考的問題。

隨著我國課程思政建設的不斷深入,學者從不同角度對課程思政進行研究,形成了豐富且富有啟發性的研究結論,主要成果包括三類:一是厘清課程思政的價值內涵。有觀點認為課程思政是通過積極探索、深入挖掘課程中蘊含的育人元素,并將這些元素有機融入課程知識點,從而達到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養的目的[2]。也有觀點認為課程思政是學生在教育者的宣傳、闡釋與引導下,認識、理解與接納課程知識點中蘊含的價值范式,激發積極的情感體驗,并與自身價值認知體系整合,實現“情感認同”與“行為習慣”相統一[3]??偟膩砜?,課程思政通過課程建設和課堂教學使知識傳遞與價值引導協調統一、有機結合,以此實現對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及世界觀的塑造。二是構建課程思政指標評價體系。大多數學者主要從課程思政育人目標出發,遵循一定的理論原則,從教學團隊、課程設計、教學考核等方面構建評價體系[4-6]。三是探討專業課程有效融入課程思政的路徑?,F有研究主要從教學內容體系、師資隊伍建設、教學方法改革等視角展開分析。如孟婧等以熱流體實驗課程為研究對象,提出從身邊故事和哲學元素兩條路線實現專業課程與思政教育的融合[7]。目前,已有學者分析了“外貿單證”課程思政實施的教學策略和實施路徑[8-9],但是這些研究側重分析課程思政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缺少對“外貿單證”課程思政教學設計的反思與深入探究?;诖?,本文聚焦課程思政的微觀教學設計,在剖析“外貿單證”教學設計實踐的基礎上,從教學主體、教學方式、教學實踐等方面探尋課程思政教學設計的優化路徑,以期更好地提升課程思政教學效果,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1 “外貿單證”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實踐

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有序安排教學諸要素,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其中,教學對象、教學目標、教學策略和教學評價是教學設計中的重要因素,這些要素彼此關聯,構成一個有機整體,研究表明只有系統性設計的教學過程才能實現最優的教學效果。本文以安徽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為例,從教學對象、教學目標、教學策略和教學評價四個維度分析“外貿單證”課程思政的教學設計實踐。

1.1 教學對象

教學對象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學設計根據教學對象的水平和需求規劃教學過程。因此,對教學對象進行精準學情分析是課程思政實施的基礎,也是提高課程思政效果的前提保障?!巴赓Q單證”課程的教學對象一般是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大三的學生,這些學生已經度過大學生活的大半時間,處于從剛入學時的懵懂而好奇、對大學生活充滿向往的階段過渡到躁動、消極、面臨就業和擇業壓力的階段。學業上,大三的學生已經學習了“國際貿易”“國際結算”“國際貿易實務”等專業課程,具有一定的理論基礎,同時經過參與比賽、項目訓練等掌握了一定的外貿業務操作技能,這一階段也是大學生思想觀念更趨成熟、職業理想進一步明確的時期。

1.2 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指具體教學活動所要達到的預期結果、標準,這是課程思政實施的起點。圍繞“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這個核心問題,重新制定課程教學目標,形成專業課程與思政要點融合的課程思政育人目標?!巴赓Q單證”課程旨在培養制作單證、審核單證的應用型人才,該課程的知識目標是培養學生掌握國際貿易單證的基本理論,熟悉國際貿易前沿知識;能力目標是培養學生分析貿易流程,制作與辦理貿易單證的能力;思想素質目標是幫助學生了解國家戰略方針、行業政策,引導學生深入社會實踐,關注現實問題,培養學生樹立開放、共享、合作的發展理念,擁有愛國主義情懷和愛崗敬業的職業精神。

1.3 教學策略

教學策略是為達成特定教學目標而采取的一整套比較靈活的教學行為,它蘊含在教學活動安排、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方法等一系列教學過程中?;趯虒W策略內涵的理解,并依據“外貿單證”課程知識的價值、特點和對學生的學情分析,“外貿單證”課程制定以下教學策略(見表1),即以專業知識為主線,融入思政元素,并匹配相應的教學資源和教學方法,使顯性的理論知識與隱性思想素質教育有機結合,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1.4 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是對教學活動現實或潛在的價值作出判斷的過程,課程思政教學評價有助于判斷教學目標是否實現,通過全面的教學評價反思課程思政建設效果,可以為后續課程思政建設提供支持?!巴赓Q單證”課程思政教學評價以“知識傳授、能力提升和價值引領”同頻共振為導向,形成具有鮮明特色的教學評價體系,該評價體系包括過程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兩部分。過程性評價側重對學生課堂表現、課后拓展、實踐行為等方面的考核。一方面通過觀看學習視頻、在線測試、案例分析、分組討論等,觀察與評價學生的思想品德素養情況;另一方面通過任務驅動、實驗操作、撰寫心得體會等,考查學生“知、情、意、行”相統一的能力。此外,過程性評價還包括運用互聯網技術開展學生自我評價和學生互評等??偨Y性評價以書面考試為主,設置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開放式論述題,考查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分析、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 “外貿單證”課程思政教學設計的優化路徑

課程思政是一項長期工程,“外貿單證”課程只有不斷創新與優化課程思政教學設計,才能增強課程的價值引領性、思想啟發性,持續提升思政教育效果。因此,“外貿單證”課程思政教學設計還可以從如下幾方面加以優化。

2.1 進一步提升專業課程教師思政教育能力

課程思政建設的關鍵在教師,專業課程教師思政素質與思政能力的提升是課程思政達到預期目標的前提條件,也是國際貿易專業培養具有前瞻思維、國際眼光人才的根本要求。目前,專業課程教師大多已在“外貿單證”課堂教學中開展課程思政,但是還存在專業課程與思政教育融合度低、協調性弱等問題,那么,如何進一步提升專業教師的課程思政教學能力,有效發揮“課程思政”的長效機制呢?筆者認為,一方面專業課程教師應充分重視課程思政的潛在教育功能,形成立德樹人信念,確立并內化課程思政育人理念,激發自身參與課程思政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另一方面教師可以通過參加課程思政教學研討會、現場觀摩教學、與馬克思主義學院專家交流合作等方式明晰育人思路、掌握育人方法,增強對思政元素的敏感性。除此以外,專業課教師還可以積極申報課程思政教學改革、課程思政示范課建設等研究項目,針對自己專業特長,按“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人格要正”的要求,深入挖掘、全面提煉和系統總結專業課程中的思政元素和資源,提升課程思政教學質量。

2.2 課堂教學中全方位有效落實課程思政

為了增強課程思政“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教育效果,“外貿單證”課程教學需從課前、課中、課后全方位融入思政元素。具體而言,在課前準備階段,教師可以借助雨課堂、慕課、超星學習通等,推薦和分享與課程內容相關的熱點并設置思考問題,或者讓學生自己補充查找一些貿易經濟熱點。圍繞這些課前準備資料,教師提煉出相應的道德情感和德育思想,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潛在輔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思想與品質。在課中講授階段,教師通過將最新的研究成果、鮮活的發展數據、生動的案例故事等內容巧妙地融入課程思政設計的方方面面,使青年大學生在無形中感悟道德思想,提升道德修養。在課后鞏固階段,教師布置拓展任務,以觀看短視頻、課外閱讀、撰寫心得體會、參加社會實踐等方式,鼓勵學生進一步思考與感悟,從而實現思想教育“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目的。

2.3 構建課程思政校企合作共建機制

實際上,課程思政并不局限于課堂?!靶F蠛献鳌弊鳛橐环N優勢互補的高校育人創新機制,也是幫助學生提高思想道德修養的重要途徑。一般來說,外貿企業擁有精通貿易業務、熟悉國際市場、通曉平臺規制的復合型優秀人才,具有豐富的商業資源,而高校擁有學術資源、智力資源和學科建設成果。校企協同育人可以充分發揮各自優勢,使專業實訓與價值觀念、行業道德規范相結合,從而更加有利于促進學生提升思想道德水平?;诖?,課程思政建設應充分挖掘校企優勢資源,積極探討形成校企深度融合的課程思政共建機制,最大力度激發教學資源的思政能效。比如,可以嘗試將企業的創業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等融入課程教學中,還可以選擇某一外貿企業,拍攝外貿單證員工作流程和崗位工作內容的視頻,從中挖掘思政元素,融入現有教學案例中。這些生動具體的案例不僅可以豐富和完善課程思政資源,還有助于提升課程思政教育效果。

2.4 利用信息化技術推進課程思政

當代大學生都是“網絡原住民”,他們樂于通過微視頻、圖片等方式接受新事物,偏好數字化學習、移動學習、泛在學習等新型學習方式,因此課程思政教學方式也要與時俱進,善于利用信息化技術進行變革與創新,增強教學的時代感和吸引力。首先,可以借助QQ、釘釘、微信等新媒體社交平臺增強師生間的互動,比如圍繞信用證、原產地證書、報關等環節設計思政主題,在微信公眾號上發布并組織學生分析討論,從而達到提升學生參與感,延展思政教育、落實課程思政教學目標的目的。其次,利用慕課、云課堂、網絡教學平臺等線上教育平臺,融入課程思政視頻資源、案例資源以及完善課后實踐內容,以此豐富課程思政線上教育資源,形成具有學校、專業特色的思政教育資源庫。最后,還可以利用課堂信息化工具,及時采集和分析學生課程思政學習數據和效果信息,根據學生的個性特征制定合理的思政教學方案,促進課程思政教育的精準化和科學化。

3 結束語

“外貿單證”課程積極開展課程思政教學實踐,通過完整的教學設計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學環節中,在教學改革與專業建設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效。針對“外貿單證”課程如何創新和優化教學設計,更好地貫徹國家教育方針政策,本文從教與學、課內與課外、信息技術等方面提出一些建議,以期為踐行課程思政改革,發揮專業課程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提供參考。

猜你喜歡
單證外貿專業課程
電大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改革探討——以福建電大為例
兩棲“大拿”跑外貿
70年外貿大事記
基于物流單證的物流信息處理研究
中美綜合大學在音樂專業課程上的比較與啟示
中俄臨床醫學專業課程設置的比較與思考
數字看重慶2015年前2月外貿
外貿單證崗位人才需求分析
國際貿易單證標準化的原理與方法解析
專業課程群建設的探索與實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