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宣傳話語創新探究

2023-02-06 13:28戴家芳鄭玉瑤趙雅麗
關鍵詞:話語思政政治

戴家芳,鄭玉瑤,趙雅麗

(安徽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安徽 蕪湖 241002)

0 引言

思政教育宣傳話語作為思政教育話語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溝通的橋梁。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宣傳話語面臨著新的機遇與挑戰。高校要及時抓住機遇,面對挑戰,利用新媒體對思想政治教育宣傳話語創新進行賦能,增強宣傳話語的引導力,從而提升教育的育人效果。

1 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政宣傳話語創新的必要性

隨著計算機科學的發展,新媒體呈現出獨特的時代內涵,它是“利用數字與網絡技術等渠道,并通過電腦、手機、數字電視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海量化信息和服務的傳播形態”[1]??萍嫉牟粩喟l展也拓寬了新媒體的載體和平臺,并對人們的生活、學習、思想產生了雙重影響。一方面,拓寬了人們的眼界,為人們的學習、工作提供了便利,一定程度上豐富了人們的精神世界。另一方面,網絡的開放性、自由性、虛擬性等特點,使得一些不良的社會思潮混跡其中,并對部分大學生的價值觀念和道德認知造成了一定的沖擊。這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開展提出了挑戰。為此,必須利用新媒體賦能,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宣傳話語,以促進其長足發展。

1.1 應對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傳播方式轉變的需要

傳統高校思政教育在進行話語傳播時,主要借助課堂教學、師生交流互動、訪談等面對面的方式進行溝通交流。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促進師生之間的有效溝通。但新媒體的發展,使得大學生有諸多途徑和機會接觸社會各種紛雜思想觀念。如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依舊局限于課堂教學、訪談等單一途徑的傳播,無疑會影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為此“要充分發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權作用,必須緊跟新媒體發展要求,對傳統思想政治話語權進行重新審視,構建符合時代發展要求和生活實際的話語體系”[2]。新媒體以其互動性、及時性以及平等性,加強了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間的雙向流動,改變了傳統意義上以教育者為中心的權威化教育模式,有效促進雙方的平等交流;同時,也使得高校思政工作者能夠通過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突破時空限制,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間話語的交流互動提供了便捷。例如可以利用手機微信、QQ、慕課等線上交流軟件進行及時的溝通,減少線下交流所帶來的時間損耗,進而有效促進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宣傳。為此,高校必須轉變傳統思維模式,利用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例如“朋友圈”“公眾號”“抖音”等打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傳播的新場所,利用“線上+ 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拓寬話語傳播的“人際交往圈”,有效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宣傳話語的時空場域,促進其以更高效、更便捷、更自由的方式進行廣泛傳播,以積極應對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宣傳話語傳播方式的改變。

1.2 引導新媒體時代大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的需要

新媒體時代具有媒體融合度高、信息數據量大、主體平等自由等特點。由于準入門檻低,人人都可以參與網絡媒體,因此網絡信息繁雜。一些商業逐利性質的平臺所滋生的不良信息,以及隨之而來的消費主義、拜金主義等思潮對大學生價值觀的正確形成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響。例如熱門平臺抖音、快手短視頻下網紅的直播賣貨,會給予少數大學生思想觀念上急功近利的誤導,從而將“網紅”作為自己奮斗的目標,忽視現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努力學習為未來的成長發展做準備。大學生正處于心智成熟的關鍵期,容易被高收入、低代價等具有極高誘惑性的信息所誤導。為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須依托新媒體大環境,創新思想政治教育宣傳話語,引導學生主動辨別信息并有效防御不良信息的輸入與輸出。同時,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利用新媒體平臺宣傳思政教育話語,發揮思政教育話語的滲透作用,進而凈化網絡空間,促使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更深層次、更寬領域、更多層面地融入學生生活,引導大學生自覺抵制不良信息。

1.3 加強新媒體時代高校意識形態工作的需要

“意識形態工作是為國家立心、為民族立魂的工作,必須牢牢掌握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3]。高校作為黨的意識形態工作的前沿陣地之一,必須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將其基本理念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傳播中。新媒體的快速發展,打破了人與人之間、國家與國家之間的交流限制,中西方文化交流更加頻繁,但與此同時,西方自由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不良思潮也對部分大學生的思想認知產生了危害。西方早已重視通過新媒體進行話語傳播,并有意識把它與國家意識形態緊密關聯。西方霸權國家利用各類新媒體對以中國為代表的社會主義國家進行意識形態輸出的慣用做法就是最好的例證。這給高校意識形態工作帶來了諸多挑戰。高校必須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宣傳話語內容和方式的創新,以化解新媒體時代高校意識形態工作面臨的風險。

2 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宣傳話語面臨的困境

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宣傳話語面臨著諸多的困境。準確掌握并分析其困境根源,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宣傳話語創新的關鍵。

2.1 話語內容生活性不足

馬克思認為,“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所謂徹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盵4]而思想政治教育想要“說服”人,離不開它的話語表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采用政治性、學理性的話語表達毋庸置疑,但不能因此忽視話語內容的生活性。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宣傳話語面臨生活性不足的困境。一方面,話語內容過于理論,實踐話語不足。較長一段時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傾向于采用自上而下的理論宣傳,話語內容相對抽象,且現實延展性不夠,缺少對現實世界的解釋和關照。在傳播方式多樣化的新媒體時代,如果一味采用脫離實踐的話語內容進行宣傳,容易導致人文關懷和語言魅力不足,不利于大學生對教育內容的接受,進而不利于彰顯宣傳話語的價值和生命力。另一方面,文本話語過多,生活話語不足?!吧钤捳Z主要是指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進行溝通交流的語言,直白樸素、貼近現實生活更易于人們理解”[5]6,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宣傳內容往往與政治熱詞、工作報告、主流媒體報道相關,因此往往通過文本話語呈現,容易導致宣傳內容、方式與學生豐富生動的日常生活不相契合。實際上,新媒體時代的大學生,主體意識明顯增強,話語表達往往帶有明顯的個性化趨向。這些變化使得大學生對生活話語的接受度更高。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宣傳如果不能結合學生的思想動態和生活實際,就較難喚起學生對宣傳話語內容的認同和共鳴,可能使高校宣傳話語處于話語“獨白”的尷尬境地,繼而影響高校宣傳話語體系的滲透和引領功能的發揮。

2.2 話語表達交互性不強

“語言是人與人進行交往的工具,主體之間能否建立和諧、平等的交往關系與語言表達有密切的聯系?!盵6]但如果教育主體與受教育主體不能借助對話相互理解,構建起充滿生機和活力的話語交往,就難以達成良好的宣傳教育效果。當前高校宣傳話語表達的交互性不強,主要表現為以下方面。第一,大學生實質性參與宣傳話語活動不足。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宣傳的話語主體多為學校的管理層和負責宣傳工作的專職人員。大學生在此過程中雖然能參與新聞稿撰寫、公眾號推文等工作,但多是負責對宣傳內容進行簡單加工,自主性較弱。第二,說事話語過多,情感話語不足?!罢f事話語也作為一種主要話語形式存在于意識形態理論中,是傳統話語、精英話語和文本話語經過變換和重述形成的一種次生話語形態”[5]8。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宣傳話語由于尚未完全擺脫說事話語的束縛,依舊有單向度的“灌輸”的印記,話語表達與學生的情感互動不夠,導致交互性不強,從而被部分學生貼上了“教條化”“單一化”“刻板化”的標簽。因此,新媒體時代話語語境下,教育者在進行事理的闡述與概括的同時,也要注重情感的共生與交融,以能激發學生情感共鳴的話語,并借助肢體語言、語調、神態等,讓情感彌漫于話語交往的場域,體現話語交往的真誠性,增強宣傳話語對學生的感染力。

2.3 話語對象大眾化不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宣傳話語需關注 “說給誰”的問題,這個對象主要是大學生。話語宣傳和傳播的目的,在于使話語發起者所表達的觀點被聽眾理解并產生言后效果。然而,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宣傳話語面臨著話語對象大眾化不夠的困境。具體表現為大學生對客觀、嚴謹、權威、嚴肅的官方話語表達方式的接受度不高。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網絡技術、移動通信技術和數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發展給用戶提供了一個交互的、開放的和全方位的虛擬空間,有利于實現全媒體的立體融合傳播[7],這個空間一定程度上賦予了大學生更多選擇上的自由。高校部分大學生不再樂于接受嚴肅、嚴謹的官方話語表達,而更傾向于選擇更加通俗易懂的話語內容和幽默風趣的話語表達方式,后者是契合學生需求、備受學生青睞的,且與官方話語沉穩、莊重的風格形成較大的反差。如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宣傳話語沒能適應新媒體時代的發展,吐故納新、融合轉換,將會影響其對學生的說服力和感染力。因此,高校應挖掘 “大眾話語”“流行話語”“網絡話語”中的合理內核,并進行簡單加工,形成契合學生生活情境、為學生所喜聞樂見的“學生話語”,運用學生想用、正在用、喜歡用的話語符號,表達出學生想聽、愿意聽、聽得懂的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內容,從而提升大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宣傳話語的接受度。

3 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宣傳話語創新的路向

宣傳話語對于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實效性有著重要的作用。新媒體時代,高校要注重對思政教育宣傳話語進行創新,使其成為輿論宣傳的主要載體,不斷豐富和發展其內涵,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當今世界錯綜復雜的形勢[8],從而更加堅定馬克思主義的政治信仰。

3.1 推動官方話語與學生大眾話語的融合

思想政治宣傳話語是傳播主流意識形態的主要方式,直接影響著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傳統的做法是在宣傳理論、政策、文件時,往往采用宏大敘事或者枯燥宣講的話語表達。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網絡的開放性和自由性使得人人都可以成為話語的主體,而大學生更注重情感的表達,面對內容豐富、價值多元的網絡環境,他們不再滿足于抽象的、純理論的官方話語[9]。這就要求高校對思想政治教育宣傳話語進行創新時,要推動官方話語與學生大眾話語的融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摒棄傳統的灌輸式、獨白式的宣傳,要去關注、了解學生,以平等的姿態與大學生互動交流,用學生喜歡、青睞的話語去傳播主流意識形態,以實現官方話語和學生大眾話語的有機融合。這也將有利于增進師生之間的交流,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宣傳者更好地了解大學生的真實想法,從而進一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宣傳話語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3.2 推動說教話語向關懷話語轉變

習近平總書記針對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曾強調,少一些結論和概念,多一些事實和分析;少一些空泛說教,多一些真情實感;少一些抽象道理,多一些鮮活事例[10]。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宣傳話語也是如此。要想縮短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親和力,就要在創新時彰顯關懷性,要實現說教話語向關懷話語的轉變。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宣傳話語要貼近大學生的日常生活,多關注大學生的文化生活和精神生活,從小事著手,關注大學生合理的主導性發展需求,并且在進行相關的理論宣傳時,要少一些命令式的話語表達,多一些融入溫度的關懷性語言,并借助短視頻宣傳、圖片展示、社交媒體互動等形式將生硬的“大道理”轉化為大學生所喜愛的“小故事”,使大學生產生情感共鳴,從而體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宣傳的人文關懷。

3.3 推動傳統話語向現代話語轉變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宣傳話語要始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話語內容為中心,增強大學生對主流價值觀念的認同,這一點任何時候都不會改變。但要明確的是,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社會實踐環境發生了改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宣傳的意識形態話語也需要與時俱進,尋找和提煉新的情境下適合現代人需要的話語表達形式。一方面可以回歸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和黨的方針政策等重要文獻,適應時代發展要求,在重新挖掘和解讀原著文本中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宣傳話語;另一方面,從經驗的角度,可以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話語進行總結??傊?,在堅持馬克思主義核心話語的前提下, 調整和充實它的外圍話語,以促進傳統話語向現代話語的轉變。

3.4 推動理論話語向實踐話語轉變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宣傳話語主要與黨和國家重大方針政策、時政熱詞、工作報告、主流媒體報道等相關,是一種理論意識形態的表達和傳播形式,思想性強,抽象度高,理論色彩濃厚。且因為內容與大學生的實際生活有一定距離,本身不容易激發大學生的接受興趣。為此,要提升大學生對其接受度,還需要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宣傳的理論話語向體現生活化的實踐話語轉變。高校要學會利用新媒體技術掌握大學生生活實踐活動的相關信息,獲取感性直觀的素材,汲取實踐話語的鮮活經驗,提煉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系的實踐話語,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宣傳話語的生命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宣傳還可以改變從理論到理論的宣傳方式,將理論融入大學生的實踐,推進宣傳內容與大學生的生活實際內容相契合,以滿足高校思政教育的實踐需求,從而促使大學生接受抽象的思政教育理論內容并自覺內化為價值信念。

4 結束語

新媒體技術的迅速發展,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宣傳話語帶來挑戰的同時,也為其發展創新帶來了新的機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在進行宣傳話語創新時,要及時抓住機遇,推陳出新,用與時俱進的話語內容和形式提升宣傳的教育效果。

猜你喜歡
話語思政政治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現代美術批評及其話語表達
“講政治”絕不能只是“講講”
思政課“需求側”
“政治攀附”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政治不純”
政治不過硬,必定不可靠——政治體檢不能含糊
話語新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