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高計劃”建設背景下高職院校教師培訓路徑研究

2023-02-06 13:28盧亞萍
關鍵詞:雙高計劃院校培訓

盧亞萍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士官學校,安徽 蚌埠 233012)

0 引言

2019 年國務院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簡稱“職教20 條”),提出:實施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建立100 個“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職業院校、應用型本科高校教師每年至少1個月在企業或實訓基地實訓,落實教師5 年一周期的全員輪訓制度。高職教育改革和發展已進入一個新起點,高職院校需要結合“職教20 條”的要求,統籌布局,完善人才培養體系。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教師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高職院校要緊跟高職教育發展,重視師資隊伍建設,建立一支理論知識扎實、業務水平過硬、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強的專業教師隊伍。教師培訓作為提升教師專業發展和終身學習能力的有效途徑,對促進高職院校教師隊伍建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 當前高職教師培訓存在問題

根據查閱資料和調研統計,當前的高職教師培訓存在問題如下。一是組織機構不明確,培訓模式有欠缺。目前各高職院校負責教師培訓培養工作的機構中鮮少設立教師培訓專項科室,一般都是由人事部門或繼續教育部門代為處理,造成教師培訓的培訓設計不夠完善,培訓效果轉化不夠理想,對教師的職業發展的助益不大。二是缺乏按需設置的培訓規劃,培訓層次不分明。目前高職院校教師培訓形式主要有:提升學歷學位的在職進修、專項教育理論培訓、提升實踐技能的企業掛職鍛煉等[1]。學校對于教師的培訓需求調研不夠深入,針對性不明顯,存在不同職級的教師一起培訓,培訓層次不夠分明。三是資源整合共享弱,培訓資源共享渠道不暢通。培訓機構各自為政,缺乏有效溝通,培訓資源共享不足。當前管理教師培訓的部門可能同時負責的工作較多,精力有限,這就導致在培訓資源整合、培訓任務規劃方面可能有疏漏,進而產生工作重復的問題,造成資源浪費。四是效果評價不及時,培訓機制有漏洞。高職教師參加各類教育教學培訓越來越多,但存在培訓完成后,教師的培訓效果轉化不理想,相關部門對于培訓效果搜集整理研究不夠,對于教師的培訓效果轉化追蹤不夠,培訓的實效性衡量不明確的問題,說明現有的培訓機制還存在漏洞。為充分發揮教師培訓的功能,切實提高培訓的實效,本文深度探究高職院校教師“三通三合”培訓路徑,以期有效地改善當前培訓存在問題。

2 高職教師“三通三合”培訓路徑架構

“雙高計劃” 建設背景下要求教師在精神上、知識上、技能上、品格上,為培養高素質、高技能專業人才做好示范。高水平教師隊伍建設,需要創新高職教師培訓路徑。本研究以提升培訓質量為核心,集內容、方式、主體、評價為一體,探索實施具有高職教育特色的“三通三合”教師培訓路徑?!叭ā奔瘁槍λ刭|要求,培訓內容做到“理、踐、能、技、管”橫向匯通;針對職業規劃,培訓層次做到“職前、初級、中級、高級”縱向貫通;針對工學需求,培訓方式做到“線上、線下、集中學訓、個人訂制”多向融通?!叭稀奔锤鶕呗毥逃攸c和教師的能力需求,構建高職院校、企業、政府主管部門三方聯合的培訓主體,創設“教育學理論、專業基礎、單項技能、綜合技能、實踐運用”育訓結合的培訓方式,暢通“國家、企業、學?!辟Y源整合的培訓渠道。

2.1 完善高職教師“三通”培訓模式

2.1.1 豐富橫向匯通的培訓內容

聚焦“雙高計劃”建設,結合職業教育特點和教學實踐經驗,提煉出教師必備的素質,按照 “理”“踐”“能”“技”“管” 五大任務,豐富培訓內容和資源,滿足其多樣化的學習需求。

(1)“理”,是與時俱進的職業教育教學理論。隨著職業教育改革,高職院校教師要掌握師范類教育教學課程、專業課的理論與技能[2]。因此教師發展培訓時要結合培訓機構的高等教育理論培訓、專業特色培訓及校本培訓等形式進行統一規劃設計。同時借鑒各相關學科基礎知識,打通傳統學科分類的壁壘,融通各學科知識,儲備豐富的學習資源、教學案例,夯實“橫向匯通”培訓內容的基礎。

(2)“踐”,是深入一線的企業實踐經歷。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新職業、新設備、新技術不斷涌現,高職院校要設置與時俱進的專業,也要培養出具有職業遷移能力的人才。這就要求教師要與市場、企業密切聯系,掌握生產第一線的技術變化,具備“一專多能”的素養。教師要了解企業的發展實際,掌握企業的最新動態,就要通過掛職積累經驗,學習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新管理方法等。

(3)“能”,是與職業發展和人才培養相匹配的教研科研能力。教研能力是高職教師在長期的教學實踐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善于發現教學熱點問題,并加以分析提出解決方案的能力[3]??蒲心芰κ歉呗毥處熌苓\用自身知識與技術積累,對該行業崗位中的設備、工藝進行改造,能協助企業開展新產品開發、提供技術咨詢等,并能將此過程經驗提煉進行學術研究,撰寫理論研究成果將其推廣應用的能力。高職院??梢酝ㄟ^構筑科研團體與平臺,定期組織學術報告、專題研討、科研培訓,建立團隊“傳幫帶”和導師制度,使不同科研能力水平的教師優勢互補,有效提升教師團隊整體的科研水平。

(4)“技”,是緊貼職業發展的技能水平和實踐經驗。高職教師要熟悉本專業工作流程、技術規范,具備技術操作能力。教師要參加校企深度合作項目,進行生產和社會實踐,接觸實際,科研攻關,繼續學習新技能、新知識,積累經驗。教師可以向企業提供技術支持、技術咨詢或者聯合開展課題研究、技術攻關,雙方互惠互利,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自身的實踐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通過參與到企業第一線的工作,可將企業工作場景、工作需求遷移到教學課堂,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5)“管”,是教學管理、課程規劃、專業建設的能力。培養高職教師的教學管理能力可以讓教師從負責一個班級教學任務開始,教師通過逐步完成任務積累經驗,與此同時教師還要參加相關的校本培訓提升教學管理能力。而專業建設、課程規劃等方面的管理能力培養,應依據教師自身情況由教研室、部系、學校等做出培訓規劃。除了需要接受相關理論培訓,重點是讓教師參與相應項目建設,通過項目鍛煉提升管理能力。

2.1.2 打造縱向貫通的培訓層次

高職教師培訓要在 “理”“踐”“能”“技”“管”每個任務劃分初級、中級、高級三個層級,并設置相應標準,打造縱向貫通的學習層次。如新入職教師要參加崗前培訓,還要完成專業技能、教學設計方面的崗位特色培訓。中級教師側重于相關政策、新教育理論、成果研究等方面的培訓。高級教師要加強在新技術科研攻關、企業服務、教學成果、科研論文等方面培訓鍛煉[4]。充分考慮教師的知識結構、能力水平、崗位要求及認知規律,以教師最關心的教學能力提升、教育教學改革、科研論文、新技術攻關等內容為主線,開發出多層次、多領域富有針對性的培訓內容,讓每名教師都能匹配到適合的培訓內容。

2.1.3 提供多元融通的培訓方法

高職教育有行業、崗位和技能特征,因此教師培訓就要改變單一的傳統培訓方法,轉變以指定性培訓學習為主的單一型學習方式,提供靈活多變的學習制度設計和組織安排,建立多元、開放、個性的培訓方法。開發多元融通的培訓方法,將企業掛職、線上+ 線下、集中+ 分散、總體+ 個性多種靈活的培訓方法結合。該方法實施的前提是豐富培訓內容資源,可以建立專題網站和移動手機端APP,采用“需求、菜單、選擇”的模式,讓參訓教師定制培訓方法、內容、層次。

2.2 打造高職教師“三合”培訓機制

在“雙高計劃”建設背景下,培育高質量的教師隊伍是一個長效發展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學校要把培育職教名師隊伍視為院校的長期工程、系統工程和黨委工程,建立教師培訓的“三合”長效機制,搭平臺、給政策,用制度規定保障教師能力持續發展。建立“三方聯合”的培訓主體、堅持“育訓結合”的培訓方式、提供“資源整合”的培訓基礎,逐步完善教師“三合”培訓機制,讓教師的職業發展更精準、有組織、有規劃、有保障。

2.2.1 建立三方聯合的培訓主管部門

為確保培訓質量,學校要聯合外部力量,采取多種形式、多種類型的常態協作機制。學校要主動作為,牽頭搭建“高職院校、企業、政府主管部門”三方聯動的培訓主管部門,實現教師培訓的規范管理。該部門主要職責是牽頭明確“三方”職責、關系,做好培訓規劃和服務,發揮監督和指導作用。高職院校培訓前開展調研,確立培訓目標,審閱培訓內容,聘請高水平、具備實操能力的教師團隊,組建培訓教學團隊并做好協調溝通;企業負責提供實踐資源、安排實踐導師和崗位;地方教育主管部門負責統籌規劃、監管、審查、調配公共資源?!叭健毙纬珊狭?,確?!叭健迸嘤栔黧w在教師培訓中的作用和價值,確保培訓效果,充分發揮培訓對教師能力素養提升的作用。

2.2.2 堅持育訓結合的培訓方式

育訓結合是將培訓周期擴大,教師合理安排工作時間,將學過的最新理論與教學實踐相結合,邊學邊訓,這樣做可以將教師剛學習的企業經驗經過提煉及時用于課堂中,提高教學質量。培訓內容以各專業崗位任務為載體,以育訓結合為基本培訓方式,以“基礎理論—單項技能—任務分析—綜合實踐”交叉遞進為主線,設計每個專業崗位任務,按照理實結合的培訓方式,運用虛擬仿真技術和網絡教育技術拓展教學時間與空間,實現真實工作過程和虛擬仿真體驗融合、現場教學與遠程直播互動。

2.2.3 提供資源整合的培訓平臺

在“雙高計劃”建設背景下以推動高職教育發展的宏觀目標中,采用資源整合的方式豐富教師培訓資源,需要整合各高職院校各具特色的優質豐富教育資源。各高職院校都積累了具有學校特點和學科特色的教育資源,如職業教育發展相關的設備、場地、人力資源、公共資源等。在網絡信息時代下,由政府牽頭搭建一個公共資源交互使用平臺,通過合作交流,能讓優質教育資源發揮最大效益,提高資源利用率,突出集群效應和優勢,實現公共教育資源共享。同時也打開了各高職院校教師之間信息交流的渠道,強化各高校同類型教師之間的研討交流,也為教師培訓奠定堅實的培訓基礎,可以進一步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和綜合素養。

3 高職教師“三通三合”培訓路徑實施策略

3.1 健全教師專業發展規劃路徑

頂層設計系統化。高職院校要在教師培訓中從方案設計到效果追蹤進行全方位、系統化地設計規劃。用系統論方法,針對高職院校教師的特質,以“工匠型”名師為培養目標從頂層完成方案設計,形成促進教師能力不斷提升和發展的長效機制,為教師構建“合格教師—教學骨干—學科專業負責人—工匠名師”的職業發展規劃路徑。

3.2 優化高職教師培訓模式

過程實踐最優化。高職院校為教師職業發展提供從初級培訓到名師指引的專業化路徑指導。探索企業需求和創新科研相結合的師資培訓內容,以實踐任務倒逼教師能力提升,形成“技能培訓、崗位訓練、實踐演練”于一體的實踐技能培養方式,“教學改革、專業建設、技術研發”于一體的教科研能力培養方式。發揮高校教師名師團隊對教師成長與發展的引領作用,基于“師帶徒”結對子形式實現對教師實踐能力的全方位培養。

3.3 完善教師能力提升保障機制

能力培養全程化。為高職教師從生手蛻變成“工匠”名師所需能力的培訓提供保障。強提升教師專業化發展能力的培訓保障機制,明確教師在理論和實踐教學、科研創新等方面能力培養要求,有效發揮政策激勵的作用,引導教師從 “站在講臺”到“站好講臺”,從教學生手蛻變成“工匠”名師。圍繞教師能力培養目標,通過教師企業掛職鍛煉,在生產一線中錘煉提升教師的實踐綜合能力。搭建企業、高校共育人才、共建項目和共享成果,創新教師培養模式,促進高職院校教師提高能力層次、拓寬育人視野。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落實“雙高計劃”建設,更好地發展高職教育,要準確把握職業教育特點和建設目標,建立高質量教學團隊,從而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探究“三通三合”培訓路徑,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建設高質量教師隊伍。該培訓路徑將實現三個方面價值。一是提升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協同創新適應產業需求。二是幫助轉化教師團隊優質建設成果,示范引領教育教學模式改革;三是增強高職院校綜合競爭力,服務保障“雙高計劃”建設項目落地,推動高職教育適應時代發展,培養出符合社會需求的人才隊伍。

猜你喜歡
雙高計劃院校培訓
培訓通知
CIT培訓學院2020線上培訓正式啟航
“雙高計劃”下高職院校圖書館建設思考
從“示范”到“雙高”:高職院?;貞洕鐣l展的邏輯機理與路徑優化
從五方面做好引導培訓
雙高計劃背景下高職院校會計技能人才培養路徑研究
基于雙高計劃的專業文化建設研究
院校傳真
院校傳真
院校傳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