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治理共同體的實現路徑研究

2023-02-07 19:12王鶴樺
村委主任 2023年12期
關鍵詞:實現路徑困境

作者簡介:王鶴樺(1998- ),女,漢族,湖南邵陽人,在讀碩士,研究方向為鄉村治理。

摘要:鄉村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而治理共同體為鄉村治理注入“內生力”。在脫貧攻堅取得巨大勝利的大背景下,推進鄉村治理共同體建設是政策導向,也是提高鄉村治理能力的必然之路。文章從鄉村治理共同體構建的契機出發,分析了鄉村治理共同體建設面臨政策落實不到位等諸多困境并有針對性地提出基于共建共治共享的發展角度,探索鄉村治理共同體實現的可能機制。

關鍵詞:鄉村治理共同體;困境;實現路徑

文章編號:1674-7437(2023)12-0016-03? ? ? 中國圖書分類號:D630? ? ?文章標識碼:A

鄉村治理是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步驟和國家治理的基本內容,對國家基層治理、國家治理都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中指出要健全黨組織領導的鄉村治理體系,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功能和政治功能,提升鄉村治理效能[1]。2020年脫貧攻堅戰的勝利為鄉村振興打下了物質基礎和群眾基礎,為后續鄉村振興工作的有效開展降低了難度,同時對鄉村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鄉村治理共同體是各主體一起治理鄉村的村莊組織,是基于血緣、地緣、人緣等社會關系來整合各類社會濟源、維系傳統村莊、加強鄉村治理有效性的聯系方式[2],其目的是化解鄉村社會矛盾、實現整體社會公平、促進鄉村社會和諧發展。在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明確提出了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的目標導向[3],這為鄉村治理提供了科學的指引、明確的目標。然而,鄉村治理共同體的建設存在各種各樣的困境和矛盾,文章就鄉村治理共同體構建的困境,提出其實現路徑。

1? ?鄉村治理共同體構建的契機

1.1? ?“城歸”紅利不斷釋放

人力資源是發展農村經濟必不可少的條件。所謂“城歸”,是指在城鎮學習、生活和就業一段時間后返回家鄉就業、創業或生活的原農業戶籍人口[4]。一些返鄉者在外多從事臟、累、苦的工作,工作艱辛且生活壓力大,而在自己土生土長的地方,對資源、地理環境比較了解;加之返鄉者有一定的資本積累、豐富的經驗和專業的技術,能夠為創業提供資金保障和技術支持,同時他們在務工過程中,經過城市生活的洗禮,具有一定的自主意識和經營意識,能捕捉到市場需求和風口信息,有利于鄉村企業長效發展?!俺菤w”紅利不斷釋放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一方面,相關政策扶持力度不斷加大,為外出人員返鄉就業創業提供政策支持;另一方面,脫貧攻堅取得重大勝利,鄉村環境得到改善,鄉村產業繁榮發展,為返鄉者營良好創業氛圍。

1.2? ?國家政策支持

強國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我國是農業大國,一切以農業為基礎,國家發展的前提是解決農村問題這個短板,因此農村發展是國家政策的導向。近年來,國家政策陸續為推動鄉村發展、激發鄉村整體活力賦能,這意味著資源、技術、人才向農村傾斜,這有利于提升鄉村治理效能、強化村民自治能力以及加強鄉村人才隊伍建設。此外,脫貧攻堅的勝利為鄉村治理共同體構建打下了群眾基礎。如第一書記下鄉,切實關心群眾的生活起居,與群眾建立了深厚的黨群、干群關系;脫貧攻堅戰的打響,完善了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改變了鄉村的整體治理環境[5]。在此背景下,我國鄉村治理共同體的建立順應時代的需求,國家政策支持為它帶來良好契機。

1.3? ?信息化的加持

新型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為鄉村治理提供了新的管理方式和動力源泉。以云計算、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分析為代表的信息技術為村民互動交流開創了新的空間,形成了新的社會聯結,實現了跨地域、超時空的數字治理。信息化的嵌入重構了鄉村的社會網絡,不僅加強了村民之間的聯系和交流,而且加強了農村與外界的交流,為資源的引入拓寬了渠道,同時由于互聯網的匿名性、開放性等特征,有助于村民積極反饋問題和表達自己的訴求,提升了村民參與村內公共事務治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梢哉f,信息技術已逐漸成為當前建構鄉村治理共同體不可或缺的載體和重要力量,信息技術蓬勃發展并融入鄉村社會治理是鄉村社會治理共同體建構的機遇。

2? ?鄉村治理共同體實現的困境

實現共同富??偰繕说那疤崾青l村要發展,鄉村的發展離不開鄉村治理這一項復雜而龐大的工程,然而鄉村治理共同體構建過程中仍面臨一些困境,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2.1? ?溝通機制不完善,政策落實不到位

一直以來鄉村治理多以政府管理為主,信息資源等多由政府“打包、抓包”,村民習慣性按指令行事。這導致村民夠不著,政府不下沉,政府與村民之間的溝通和反饋只能通過村“兩委”,故協商溝通中做不到與村民“面對面、心對心”交流,無法從根本上了解群眾的需求及面臨的問題[6]。除此之外,信息傳達根據關系程度的不同存在差異性,許多幫扶和國家政策下達并未真正落到實處,本該得到政策扶持和幫助的村民因消息或政策傳達不到位未能及時得到支持,相反,那些依靠關系和人情的人能獲得更多的資源。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村民對政府的信任且深化了基層組織與村民的矛盾,這不僅阻礙了鄉村治理共同體的建構,同時對鄉村振興的開展提升了工作難度和工作強度。

2.2? ?基層組織干部差異化嚴重

基層組織中的干部作為鄉村治理的直接執行人,是鄉村治理共同體構建的橋梁和紐帶,上接政府,傳達政府意志、政策,代替地方政府履行政府職責保證政策的實施和落實;下接村民,了解溝通村民的訴求和問題反饋給上級政府。作為中間人,基層組織干部對鄉村治理共同體的構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目前鄉村基層組織隊伍建設仍有許多問題。首先,基層隊伍分層嚴重,干部隊伍老齡化,治理過程中力不從心且治理觀念落后;青年干部也面臨許多問題,如缺乏村民信任、與中老年干部存在治理觀念上的對立和差異等。其次,農村社群具有離散性,人口流失使村莊規模進一步縮小?;鶎咏M織干部在鄉村治理共同體構建中起著凝聚作用,因此必須在基層隊伍建設上下足功夫。

2.3? ?村民主體缺乏主動性

鄉村治理必須走“三治融合”的道路,三治中的自治就必須依靠村民自身。然而一直以來,村民除了對與自己相關的事務較為關心以外,對其它公共事務漠不關心?;鶎愚r村村民參與基層治理非常之被動,且參與過程中人情往來密切,根本上缺乏正確的認識??偠灾?,村民缺乏基層農村治理的主人翁意識,基層農村治理的發展進程受阻,具體表現為:村民參與鄉村治理的熱情不高,農業稅費改革后,村中大小公共事務與村民利益相關度降低,村民參與村內公共事務的動力更加不足;農村基層組織按照人情和關系分享資源和政策的做法難以獲得村民的認同,致使村民極其不信任基層組織;部分村民文化水平不高、思想觀念落后,常常以“搭便車”“撈便宜”的心態來來對待公共事務,缺乏自主性、積極性和奉獻精神。

2.4? ?社會組織嚴重缺位

社會組織是指一種非營利性的獨立于政黨、政府之外的各類民間組織,其主要目標是滿足各類人群的需求。近年來,將社會組織納入國家治理中是目前的政策導向,這彰顯了社會組織在國家治理中的重要性地位,也是鄉村治理共同體建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目前,農村的空心化和老齡化問題日益突出,對于老人、兒童的身心健康關注不夠,村中幾乎沒有能滿足他們需要的場所和活動,加上鄉村地處偏遠、基礎設施不完善、公共服務不健全,無法吸引社會組織參與鄉村建設,導致大部分村莊中社會組織嚴重缺位。

3? ?鄉村治理共同體的實踐路徑

3.1? ?轉變政府職能,健全服務體制

多方聯動,樹立多元共治理念。政府是推動基層農村治理取得成功的關鍵,是農村治理的核心領導。政府可適當向農村基層組織放權,使黨的領導更加的完善;轉變政府職能,建立真正的服務型的政府,讓群眾真切的感受到自己被重視,清晰的知道治理給自己帶來的好處;發揮自己的引導作用,自上而下引導協商構建鄉村治理共同體,積極回應村民的訴求,為各類主體提供所需的資源。

3.2? ?加強鄉村基層組織建設

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就要發揮基層黨組織的引領作用,培養一批高素質的治理人員?;鶎庸ぷ髡卟粌H要用耳聆聽問題、用眼觀察問題,更要用心解決問題?;鶎诱訌妼鶎尤藛T的教育培訓,加強理論學習,并因地制宜的制定培養目標與計劃,不斷提高基層治理人員的工作能力和對理論的應用,激發他們的活力與創造力。同時,政府應該拓寬人才引進渠道,出臺優惠政策,吸引優秀人才到農村基層治理中,為農村基層治理注入新鮮血液,并物盡其用,人盡其才,注重發揮專業人才作用,用好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健全工作機制。除此,基層政府還要打造信息化服務平臺,構建常態化、系統化的激勵機制,將基層治理做到精細化、精準化,有序推進善治鄉村。

3.3? ?充分調動村民積極性和主動性

構建鄉村治理共同體的最終目標是建設和美鄉村,最終受益人也是村莊中的每一個村民,因此,一切當以民為本,維護和保障村民的切身利益。第一,加大鄉村治理中的民主行為,做到真正的村民當家做主,確保民主選舉、民主管理、民主決策和民主監督,讓村民將村莊中的一切都視為自己的事情。第二,改變村民的思想觀念,通過宣傳教育等方式,強化村民的主體意識和自治意識、提高其治理能力,使之主動、有序、有效地參與到鄉村治理的實踐中。第三,以利益和資源共享激發村民參與鄉村治理的潛在動力。大力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為后續村中資源的積累和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以物質經濟作為牽引,擴大村民的共同利益基礎,個人利益與共同利益的結合提升村民自我的情感認同和情感歸屬,能使其充分意識到自己也是村莊的主人,村莊中的大小事務都與自身息息相關。

3.4? ?注重培育和發展社會組織

以滿足社會或人民需求為目標,不以盈利為目的設立社會組織機構,是溝通農行和政府之間的橋梁,它以最直觀的方式了解民意民情,將民眾的訴求反映給基層政府,在農村建設中發揮獨一無二的作用。因此,要發揮鄉村社會組織對構建鄉村治理共同體的積極作用:一是要政府要為社會組織發展“輸血”,通過政策優待、財政補貼和項目委托等多種形式,為鄉村社會組織注入發展資金,更要完善體制機制增強社會組織的“自我造血”能力;二是拓寬市場準入機制、降低門檻、簡化申請手續、提高納賢能力,將具有一定威望且社交能力強的鄉賢納入鄉村社會組織,建立常態化的吸納機制;三是修訂與完善有關鄉村社會組織的法律法規,提高其在鄉村政治生活中的法律地位,保障社會組織的規范化發展和法治化運行??傊?,必須注重鄉村社會組織的培育和引導,改革管理制度,明確組織權責,推動鄉村社會組織依法自治、良性運行,積極參與鄉村社會治理全過程[7]。

4? ?結束語

鄉村治理共同體的構建需在黨的正確引領下和基層政府的不斷發力下,聯合基層組織、社會組織和村民,通過各治理主體在治理過程中的溝通、協商和互動,以經濟基礎和情感價值為依托,從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加強鄉村基層組織建設、培育和發展社會組織等方面入手,全力破解鄉村治理困境,構建多元共治的新治理格局和“三治融合”的新型鄉村治理體系,以期提升鄉村治理的整體績效,促進鄉村和諧健康發展。但鄉村治理是一項系統工程,且各鄉有各俗,鄉村治理更要與時俱進、因地制宜,不斷做出調整?;诖?,本文在了解了當下鄉村治理共同體的構建存在的問題后提出解決對策,但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完善基層農村治理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做好二〇二三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J].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2023(06):4-10.

[2]孫玉娟,孫浩然.構建鄉村治理共同體的時代契機、掣肘因素與行動邏輯[J].行政論壇,2021(05):37-43.

[3]《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輔導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4]劉祖云,姜姝.“城歸”:鄉村振興中“人的回歸”[J].農業經濟問題,2019(02):43-52.

[5]廖慧勤.建構鄉村社會治理共同體的境遇與選擇[J].理論導刊,2022(01):73-79.

[6]尹兵,郭開宇.鄉村治理共同體構建的現實困境與實踐路徑[J].農業經濟,2023(03):44-46.

[7]劉俊生,陳璟.“村為中心”的鄉村治理共同體:祁陽實踐[J].行政論壇,2021,28(03):76-86.

猜你喜歡
實現路徑困境
困境
“鄰避”困境化解之策
論新疆民族互嵌型社區的建設:現實背景、基本概念和實現路徑
經濟責任審計發揮國家治理作用的實現路徑
論紅色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及實現路徑
我國霧霾治理的困境與出路
淺議人民銀行金融穩定職能的實現路徑
國際私法法典化的挑戰與實現路徑
論狹義平等理論的三重困境
我國學術期刊的價值設定與實現路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