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滿意的教育視域下高校學生管理創新微探①

2023-02-11 21:16劉美伶帥永平趙久煙
關鍵詞:高校學生育人管理工作

劉美伶 帥永平 趙久煙

(1.貴州醫科大學,貴州貴陽 550025;2.貴州師范大學,貴州貴陽 550001)

立足新時代,“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初心賦予了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新內涵,對高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要通過不斷創新管理育人形式,完善管理育人體系,用先進的管理理念和制度更好地保障各領域、各環節工作的育人功能發揮到位,始終把“學生擁不擁護”作為政策推行的重要標準,把“學生滿不滿意”作為評價工作效度的重要標準。統籌兼顧,聚焦學生“急難愁盼”,點亮學生“心燈”,打通服務學生的“最后一公里”,確保管理隊伍守在學生身邊,管理工作做進學生心中,為學生成長成才開辟多種路徑、提供豐富資源、創造有利條件,更好地教育引導學生立鴻鵠志、做奮斗者,成長為可堪大用、能擔大任的時代新人。

一、“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賦予高校學生管理的新內涵

(一)“人民立場”是高校學生管理的核心要義

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初就非常重視教育工作,明確了教育的目的是為人民服務,為革命斗爭和建設服務。本質上,教育是提高人民綜合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是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事業[1]。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民至上根本立場和價值理念在教育領域的生動體現。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教育應堅守人民至上的立場、不斷滿足人民對優質教育的期待、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教育獲得感等作出重要論述[2]。這些論述彰顯了我們黨的初心使命和根本宗旨,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同時,高校辦學治校中涵蓋了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日常管理等板塊。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是要高位謀劃、廣泛關注、貫穿高校辦學治校全局[3]。學生日常管理作為高校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關鍵環節,必須予以其高度重視,必須堅守人民立場,必須以人民的需求為出發點,以人民的滿意度和獲得感為落腳點。

(二)思想引領是高校學生管理的重要指南

“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也是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具體指向[4]。學生管理工作要以思想政治建設為主要任務,在學生管理工作中融入思政元素,“散發思政味道”,遵循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注重學生品格、個性、心理等因素的相互作用,突出柔性管理,而不是單純用嚴厲的規定和條例管理約束學生。充分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想信念教育、弘揚時代精神的引領價值。充分體現管理服務育人的重要性、多元性和綜合性。要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以管理促服務,以管理促育人,通過精準管理,加大學生個性化培養力度,拓展素質教育內涵,著力開展以德育為核心的美的教育,追求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大同境界。

(三)統籌兼顧是高校學生管理的有力抓手

隨著時代的發展,高校單一的、傳統的、扁平化的管理模式已然不能適應高校高質量發展的需求,不能滿足社會對高等教育的期待。高校要堅持和貫徹統籌兼顧的管理方法,把握對立統一規律,用聯系與發展的觀點看待問題、指導實踐。統籌兼顧開展學生管理就是要求學校正確處理管理與育人、科研、服務等各要素之間的關系,并使之成為學校高質量發展的堅固基石。要將平安校園、智慧校園建設等前瞻性、預見性的思考要同常態化的管理工作同步考量,同頻推進。

二、人民滿意的教育視域下高校學生管理的新目標

(一)真正確立大學生主體地位

馬克思主義以人民作為全部理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為人民打算、為人民謀劃,是馬克思主義政黨與其他政黨最顯著的區別。大學生作為高校管理的主體,只有被賦予權利,才能更好地體現其主人翁地位。然而,部分高校用嚴苛的規定制約學生,用輔導員無孔不入的監管牽制學生,使大學生的主體地位難以真正確立,并產生一股反向作用力,導致強勢的管理顯示不出強大的作用。由此可見,采取“一刀切”“加碼”等方式都是不可取的,只有真正把大學生置于教育管理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的需求為出發點,才可獲得學生的廣泛擁護。

(二)繼續深化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育人管理理念

高校是集育人、科研、社會服務等于一體的組織機構,育人理應放在首要位置,但由于場域、精力的有限性,迫使學生教育管理向科研等讓步,以學生發展為中心成為一些高校難以兌現的承諾。如何通過環境構造、氛圍營造、文化打造等手段,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成長平臺,成為高校亟待思考和解決的問題。必須從橫向上幫助學生厘清大學期間的學業規劃,從縱向上提升其素質能力,通過“三全育人”為學生成長成才提供有力保障。

(三)不斷完善以學生參與為原則的一體化管理體系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關鍵在于人民是否滿意。高校要注重過程管理,建立完整的過程性評價機制。由廣大學生、學生家長對學校的管理工作進行科學評價,并提出改進意見,真正讓管理者樹立問題意識,敢于直面管理工作中的新現象、新特點、新問題,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地促成評價范式轉變。注重在尊重學生、理解學生、關愛學生中,確保管理規范嚴謹、教育潤物無聲,將標準化管理與人性化管理相結合,從而實現鑄魂育人與管理育人相互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與紀律要求相互配合,共同融入育人全過程。

三、“三個維度”展現高校學生管理新作為

(一)從“鑄魂育人”上回應人民需求

家庭、社會期盼的人才,說到底就是通過人民滿意的教育結出的“果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清華大學考察時已經給出了答案——“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努力成為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5]。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鑄魂”是核心,但需要有序、有效的管理為之夯實基礎。提升高校管理育人成效,亟須通過切實可行、卓有成效的管理方式,在潛移默化中促進大學生進一步提升思想道德品質,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堅持“以學生為中心”是做好高校管理育人工作不二法則,高校要從環境上營造“鑄魂”的氛圍,從制度上明確“鑄魂”的導向,始終將立德樹人成效作為檢驗工作的根本標準,在“大學工”育人體系的構建下,增強奮斗新時代的責任感,深化協同育人。一方面,要充分挖掘學生管理工作中的思政功能,另一方面,要在思政教育過程中折射服務管理理念,構建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格局。

(二)從“科學發展”上保障人民利益

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是一項集教育、服務、管理、潤心等于一體的系統工程,要對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多部門齊抓共管、多環節相互配合,構建穩固的管理架構,形成完善的管理閉環體系,不斷提升學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通過統籌各方力量、資源,構建管理矩陣。一是凝聚領導力量、管理力量、思政力量,共同研究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引導教學科研、黨政管理服務等各部門教職員工把工作重心落到切實提升育人成效上,形成管理保駕、思政貫穿的局面。二是通過科學務實、系統完善的管理手段,充分釋放高校辦學活力,挖掘學生管理潛力,從縱、橫兩個方向上,形成立體、交叉的綜合管理模式,確??v向上的領導力量與橫向上的目標任務組成合理架構,從而改善高校學生工作運行機制,打造健康的管理育人生態,提高高校學生管理的系統性和科學性。三是通過健全“家校社”協同育人機制,著力構建三方和諧、可持續的互動關系,營造教育持續健康協調發展的良好氛圍[6]。

(三)從“精準施策”上做到人民滿意

精準思維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各級各類治理、改革中強調的科學思維方法,作為馬克思主義的重要方法論,它要求目標具體、動作精準、效果到位,這與提高學生管理工作水平的要求深度耦合。從這一視角出發,高校應從三個方面為學生管理工作賦能:一是從管理理念上賦能。創新體系架構、豐富育人載體,例如大力推進“一站式”學生社區綜合管理模式建設,聚焦智慧校園建設等。二是從管理能力上賦能。凝聚教職員工及學生的合力,共同推動學生管理向高質量發展。發動全員力量,通過精準分類、精準引領、精準賦能,構建以激活內驅力為導向的“賦能型”管理隊伍,鼓勵學生組建“樓棟管理委員會”“自律委員會”“學習共同體”等,推進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監督”建設。三是從管理手段上賦能。著力打造容載量大、交互性強的信息化管理平臺,逐層推進智慧宿舍、智慧學工、智慧校園建設,打造線上線下空間平臺,深入落實思想教育、生涯指導、學業輔導、事務辦理、心理咨詢、生活服務、文化浸潤等事項,做到條理分明,有序推進,做到責任鏈、數據鏈、輿情鏈等形成合理交織,消除“信息孤島”,為構建集成管理系統打牢基礎。

四、結語

高校管理水平與高質量發展的現實需求之間的矛盾,已成為當前影響高校發展最大的瓶頸,是“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突出難題,也是教育現代化推進過程中難以回避的重大挑戰,需要高校認真研究,妥善處置,牢牢把握主與次、寬與嚴、內與外、同與異、新與舊、合與分的關系,在布局上、體系上、能力上不斷突破,建立長效機制,滿足一體化格局建設需要,滿足一流大學建設要求。

猜你喜歡
高校學生育人管理工作
文化育人的多維審視
育人鑄魂守初心 賡續前行譜新篇
青脆李、脆紅李周年管理工作歷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討
高校學生黨支部建設及作用發揮探索
做好初中班級管理工作的幾點思考
高校學生意外傷害事件應對與處理
小議高校學生違紀處分制度
關于高校學生工作的思考
對干休所管理工作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