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絡流行語“XX文學(學)”的分析探究①

2023-02-11 21:16高立明
關鍵詞:流行語民眾社交

張 涵 高立明

(新疆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學院,新疆烏魯木齊 830046)

2020年度熱詞“凡爾賽文學”流行于各大社交平臺,網友們稱之為“凡學”,即說話人用看似苦悶的情緒、低調的語言不經意間進行了欲揚先抑的炫耀,這種幽默的話語表達拉近了說話人與聽話人彼此之間陌生的社交距離、縮短了煩瑣的社交時間、降低了復雜的社交成本。這種流行化的表達方式能夠消解現實生活中人們因階層固化、高壓生活帶來的焦慮,增加人們社會關系的親密感,從而得到人們的喜愛并爭相模仿。因此繼“凡學”后,網友們運用發散性的思維和實際生活需要創造了一個又一個“XX文學(學)”式新型話語結構,同時借助各種互聯網平臺和各種新媒體傳播后,成為新型的網絡流行語。

一、“XX文學(學)”的結構探究

“XX文學(學)”是由詞根和詞綴兩部分構成的附加式合成詞,即由不定項“XX”和定項“文學”組成,其中“XX”可以是名詞、動詞、形容詞,也可以是單音節詞、雙音節詞、多音節詞,并決定整個偏正結構的意義。

(一)名詞+文學(學)

如,“廢話文學”“丫頭文學”“鬼打墻文學”?;诰W絡賦義,“廢話文學”是指沒有任何實用意義的文字表達,其活躍于視頻軟件bilibili的評論區,表示一堆看似有用而毫無實際意義的話,如例1;“丫頭文學”是指普通男性在追求女性時狂傲盲目自信的語言行為,產生于微博網友曬出來的被男性追求時的聊天記錄,如例2;“鬼打墻文學”是指倒裝式的毫無邏輯的話語表達,起源于自媒體人蘿貝貝對某種網絡語言風格的歸納總結,如例3。

例1 “聽君一席話,如聽一席話?!保╞ilibili)

例2 “丫頭,別嘴硬了,眼神是不會說謊的?!保ㄎ⒉?/p>

例3 “家人們啊,咱就說,整個一個大無語?!保ㄎ⒉?/p>

(二)形容詞+文學(學)

如,“卑微文學”“油膩文學”“萌學”?;诰W絡賦義,“卑微文學”是指說話人在面對自己追求的人或物時無限放低姿態的言語行為,流行于抖音微博段子,如例4;“油膩文學”是指說話人在社交時浮夸自大的語言行為,常被用于異性剛相識時的交流,如例5;“萌學”是指說話人交談時可愛撒嬌式的言語行為,因綜藝節目《乘風破浪的姐姐》而流行于網絡,如例6。

例4 “不想聊就不聊了唄,擺什么臭架子,覺得自己很帥、很牛嗎,嘿嘿,巧了,我也這么覺得,明天繼續舔你,我的寶?!保ǘ兑簦?/p>

例5 “頭像是我,是不是被吸引了?!保ū砬榘Z錄)

例6 “中國娃娃風的琦琦子可愛中也不失颯氣?!保ㄎ⒉?/p>

(三)動詞+文學(學)

如,“發瘋文學”“糊弄文學”“嗑學”?;诰W絡賦義,“發瘋文學”是指說話人通過胡言亂語進行宣泄情緒的話語表達,起源于網友與客服間的聊天語錄,如例7;“糊弄文學”是指說話人以敷衍懶散的態度表達自己對人或事的看法,起源于某品牌的官方運營話語,如例8;“嗑學”是指觀眾對于影視中或生活中的情侶的旁白式話語輸出,流行于各種綜藝和影視劇,如例9。

例7 “誰在乎啊笑死當初說這句話的我現在半夜睡不著想到你不退款處理在乎得要命起來嚎……”(微博)

例8 “咯咯咯咯噠?!保ㄎ⒉?/p>

例9 “cp如果是假的,無所謂。但萬一有一對兒是真的,造福?!保ňC藝《吐槽大會》)

從以上例子可以看出,“XX文學”表達靈活、意義明確、特點突出,其中“XX”以帶有貶義色彩的詞語為主,點明整個結構的中心意義。如例1“廢話文學”的標志是句子中相同詞語的重復出現,例4“卑微文學”的標志是句子中出現“寶”,例7“發瘋文學”的標志是激進的情感和疑問語氣的表達。關于文學的定義,《現代漢語詞典》解釋道:“以語言文字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社會生活斗爭的藝術,包括戲劇、詩歌、小說、散文等?!迸c傳統的浪漫主義文學、現實主義文學、象征主義文學不同,網絡流行語“XX文學”中的“文學”更多的是指一種文字表達風格,具有抽象和象征意義,與前些年的網絡流行語“XX體”相像,“XX文學”主要是依據中心詞的特點和句子的表達情感來定名,在流行語結構中“文學”的使用少了嚴肅感和學理性,多了活潑感和隨意性,易于成為常用的口語表達。

二、“XX文學(學)”的流行原因分析

(一)語言本體原因

1.語言符號的任意性

事實上,一個社會所接受的任何表達手段,原則上都是以集體為習慣的,或者說,是以約定俗成為基礎的。例如那種往往帶有某種表情的禮節符號也仍然是依照一種規矩給定下來的。[1]以怎樣的語言表達怎樣的內容沒有限制和規定,語言符號的任意性決定了語言系統的開放性,詞語之間的搭配組合沒有固定的框架約束。網絡語言的流行也是基于民眾的普遍使用,并默認其有合理的存在理由。如流行語“emo文學”,來源于英語單詞“emotion”,《牛津詞典》解釋為“強烈的感情;激情;情感;情緒”,今天網友們用其來表示自己的低落消極的負面情緒,如“emo住了”“狠狠地emo了”等。具體而言“emo”是基于網絡傳播而流行起來的,沒有表達內容的限定,根據不同的語境顯示不同的內涵,體現出語言符號的任意性。如“我emo了”可以代表“我不開心了”“我難過了”“我抑郁了”等。

2.類比原則

網絡語言是漢語的一大變體,類比是語言創造的原則。類比必須有一個模型和對它的有規則的模仿。類比形式就是以一個或幾個其他形式為模型,按照一定規則構成的形式。[1]語言的類比原則加速了互聯網語言的產生和流行,基于語言的類比原則,網絡語言的可復制性和易搭配性不斷增強,進而其使用范圍不斷擴大,使用頻率不斷提高,從而成為時代的流行語,今天在各種社交平臺很容易看到網友們創造出來的各種不同類型的“XX文學”。民眾基于對“凡爾賽文學”的模仿,促使此類網絡語言毫無節制地產生和泛濫,而至于這種語言模型的模仿會擴大到何種地步,我們無法預測。

3.語法化機制

13世紀元朝著作《六書正偽》:“大抵古人制字,皆從事物之起。今之虛字,皆古之實字”,證明詞語語法化很早就出現了。我國語言學家沈家煊認為“語法化”是指語言中有實際意義的詞轉化為無實在意義、表語法功能的成分這樣一種過程或現象。[2]在現代漢語中義項豐富的名詞、動詞等在詞組中成為位置固定、意義弱化的詞綴,漢語中常見的名詞后綴有“頭”“子”“性”,它們的實詞意義被大幅度虛化,多是表示整個詞的詞性。今天的網絡流行語“XX文學”中的“文學”本是義項豐富的名詞,根據語法化中的降類原則和頻率原則可知流行語結構“XX文學”中的“文學”降為了次要詞類,詞語框架中的“XX”才是詞組的重點,同時“文學”在此類結構中的高頻使用也加劇了它本身意義的虛化,促使“文學”一詞在該結構中語法意義加強。

4.模因論

模因是英國生物學家查理德·道金斯創造的一個詞語,模因的性質就是要不斷地復制、創新、感染和傳播,復制和突變是模因的本性,人類的思想、言論和行為都是可以成為模因的。[3]而判斷網絡語言模因的基本依據就是模仿和流行,在網絡時代某個瞬間發酵的事件成為網絡語言迅速更新的源頭。從2020年的“凡爾賽文學”到2021年的“鬼打墻文學”,可以看出人們默認了“XX文學”這一新穎的流行語言結構,語言作為人們交流的主要工具,承載著說話人彼此間的思想傳遞、情感表達、經驗分享等作用。網絡流行語“XX文學”產生的速度之快、內容之新穎、傳播之廣泛,使其不可避免地成為一時的強勢模因?;谙嗤纳鐣h境和文化傳統,不同的語境、不同的使用心理、不同的語言習慣,人們又在“XX文學”模式下衍生出各種個性化的表達,“保鏢文學”“杰克蘇文學”,以故事主人公的職業或突出的特色的言語行為為主要表現內容。

(二)社會因素

1.互聯網的發展

網絡文化是一種社會亞文化,是指以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融合為核心的一種嶄新的文化,網絡極大地加快了社會生活的節奏。[4]網絡社交環境的自由性強化了人們對語言使用的靈活性、促進了人們思維的開放性、加速了社會信息的傳播性。今天人們在社會生活中的狀態可以用網絡流行語“996”和“內卷”來形容,即高強度的工作壓力和嚴重的精神內耗。如何緩解社交煩惱和情緒焦慮,如何在社會生活中找到自我定位和自我價值成為大家面臨的一大難題。虛擬的網絡環境為大眾創造了一個輕松的語言環境,在互聯網社交中大家通過突破傳統的語言模式,塑造新的話語表達模式來獲得話語權。

2.民眾的心理訴求

(1)娛樂心理

例10 “請問老者,這城門上寫的是比丘國怎么改成小兒城了呢?”

例11 “原本吶,這是比丘國。這如今呢,改名小兒城了?!?/p>

例12 “我家門前有兩棵樹,一棵是棗樹,另一棵還是棗樹?!?/p>

以上語言例子分別出自明代作家吳承恩的作品《西游記》和現代文學家魯迅的作品《秋夜》。這些文學作品是中國的文化瑰寶,但其語言往往晦澀難懂。人們對語言的運用反映了社會發展的狀況,同時標志著人們對世界認識的深度和廣度。今天民眾對于各種網絡流行語的熟練使用,使得這些作品再次在網絡上引起熱議,大家稱這些作品為“廢話文學”的代表,即僅憑作品中有相同文字重復出現的現象,就定義此類作品為“廢話文學”,并直接認為在一段話中后來出現的相同的文字內容為無效信息,這種直白的理解思維實際上是民眾求簡和娛樂的心理映射,它不要求讀者擁有深厚的知識儲備和良好的文學素養,打破了讀者閱讀經典文學作品必須咬文嚼字的隱性規定,增添了語言對話中的趣味性和易讀性,打破了以知識水平劃分的社會階層,促進文化的向下兼容,使得大家都可以看懂這種淺顯的話語表達。

(2)求異心理

“XX文學”作為一種流行語表達在聽覺和視覺上都增加了語言使用上的新鮮感,消除了傳統語言結構帶來的審美疲勞。網絡流行語是20世紀以來伴隨互聯網科技發展產生的語言變體,主要使用陣地是各種社交軟件和新興媒體。青年一代是網絡媒體的主要使用者,也是網絡語言最重要的創造者和使用者,他們能快速適應時代的發展,同時能捕捉社會中的敏銳信息;他們渴望得到社會的關注和認可,在語言使用上以不同于常規用法的表達來創造一種個性化的語言范式,賦予傳統固定的語言結構陌生感,并試圖發展成社會中的流行因素?!凹胰藗?,就是說,咱也跟個風”這種“鬼打墻式”的文字因其怪異性、創新性迅速在網絡中掀起一股模仿熱流,這些語言甚至毫無邏輯毫無內涵,僅因其使用起來幽默、奇特就演變成一種流行的時尚語言。

三、“XX文學(學)”的語用價值闡釋

(一)積極影響

1.緩解社交壓力和生活焦慮

網絡提供了一個自由開放的虛擬環境,人們的不滿和焦慮可以在網絡空間得到釋放,同時網絡交往和語言使用的鍛煉,為實際生活中的社交積累經驗、總結教訓?!鞍l瘋文學”是由一位網購者發給商家的大段言語錯亂式的催貨信息而產生的,“大列巴文學”的產生是一位網友買到了堅硬而難以食用的大列巴后,在網絡上連發數條微博吐槽自己的不滿?;ヂ摼W加速了當代人的生活節奏,人們基于生活的經驗和純熟的文字運用技巧,促使流行語“XX文學”的誕生,這也是民眾積極社交的表現,現代語言的強表現力和高包容性為民眾使用拓寬了交往空間,為民眾宣泄情緒提供了良好的途徑。

2.促進個人多元化發展

人的社會化過程是指人在社會發展過程中,不斷習得技能以適應社會的發展,可以從一個人掌握的詞匯量和語言運用技巧判斷其社會化程度。網絡是當代多元化社會發展的一個強勁因素,民眾在網絡交往中極易憑借獨特的語言風格獲得多元化發展。以“XX文學”為代表的網絡流行語是人們在社會化中自覺主動發展出的新型網絡文化?!八{瘦香菇”“YYDS”(永遠滴神)等諧音詞、字母縮略詞都是時代發展和網絡互動在語言中的反映。一些群體借“XX文學”的流行表達一躍成為網絡紅人;一些人以此為契機創造了“XX文學”語錄、“XX文學”文案、“XX文學”表情包等,既為自己帶來了經濟效益,又增添了社會語言生活的活力。由導演陳凱歌發展出來的“阿瑟文學”再次增加了其兒子的網絡流量和商業價值;“發瘋文學”使得經典瓊瑤劇的演員再度在網絡翻紅,引得無數網友爭相模仿。

(二)消極影響

1.導致民眾的盲目跟風

隨著互聯網的高速發展,人的活動范圍在不斷拓寬,社會價值觀和彼此之間的互動方式也在不斷更新,個人早期的、傳統的價值觀念和行為習慣很容易受到沖擊。從不同形態的網絡流行語可以看出人們對生活的態度,“奧利給”“沖就完了”等反映的是民眾積極樂觀、不畏困難的韌勁和勇氣,而“XX文學”模式的流行語更多體現的是一種網友們戲謔、懶惰的態度,對于語言價值觀尚未構建的人群來講,會造成盲目跟風,長此以往必然在社會上形成一種消極的價值觀,以“糊弄文學”為例,固定模式的文案毫無感情可言,語言交流也會失去應有的意義。

2.造成語言失范

網絡流行語是民眾對語言的重新利用和組建,其結構、語義、使用是否合理有待考究,其產生更新速度之快、內涵之新奇也可能導致有些人患上“現代語言表達綜合障礙”,被戲稱作“當代語言藝術家”,即不了解新式語言的內涵和使用場合。同時網絡流行語普遍的跨性別、跨年齡、跨輩分的特點,極易造成民眾在現實生活中身份的混亂,進而對民眾之間正常的社交產生影響,造成語言失范問題的產生。

四、結語

索緒爾指出,語言是組織在聲音物質中的思想,從心理方面看,思想離開了詞的表達,只是一團內有形性的、模糊不清的渾然之物。[1]語言是人們交際的重要工具和思維的主要工具,“XX文學”的流行是互聯網語言變異的體現。今天語言系統的開放性特點更加鮮明,各種時代詞語涌入人們的日常生活,沒有嚴格的規定極容易產生語言濫用的現象,網絡流行語傳播廣泛、使用人數龐大,更需要語言文字工作者提供一定的語言使用標準,需要媒體工作者傳播正確的語言價值觀,需要民眾加以分辨地使用語言,從而共同促進語言更好的發展。

猜你喜歡
流行語民眾社交
社交之城
兌現“將青瓦臺還給民眾”的承諾
社交牛人癥該怎么治
烏克蘭當地民眾撤離
流行語大盤點
看古人如何玩轉流行語
社交距離
大學流行語考察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為內向
巧借 流行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