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勞動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協同育人路徑研究①

2023-02-11 21:16
關鍵詞:協同勞動育人

黃 樂

(南京工業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江蘇南京 211800)

加強思政教育是實現教育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點與關鍵,思政教育應與社會實踐和生產勞動有機地融合起來,統籌推進思政課程的構建。在新時代背景下,高校應充分發揮思政課程的主渠道作用,探究思政課程與其他課程的內在聯系,提升學生群體的使命擔當意識,從而增強高校學生的政治素養、道德品質及責任意識[1]。高校應重視將勞動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采取有效路徑構建協同育人體系,更好地創新思政教育機制,幫助大學生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

一、課程思政下高校勞動教育的基本內涵

勞動教育主要包含“實踐”與“理論”兩部分,兩者相互推進、相輔相成。馬克思有關勞動的論述有很多,其中圍繞勞動展開的思想論述逐漸成為馬克思主義思想體系的建構基礎。高校勞動教育的基本內容是馬克思勞動理論,應在繼承和發展馬克思勞動理論的基礎上,結合我國的文化傳統與基本國情,對勞動教育理論內容進行重新梳理,使其成為大學生樹立正確勞動意識、勞動價值觀的依托。而實踐活動是高校勞動教育的關鍵載體,需要學生將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相結合,在實踐中感受勞動、體驗勞動,內化馬克思勞動理論的內涵,增強自身的勞動素養。因此,高校勞動教育與思政教育內容存在緊密的內在聯系,都是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抓手的。

勞動教育的本質目的是幫助學生形成科學的勞動觀。其中“勞動觀”又稱“勞動價值觀”,是個體對勞動的看法、觀念及理念,決定了個體的價值判斷和選擇過程。因此通過開展勞動教育活動,可以幫助學生理解馬克思勞動價值觀的形成原理。進而從勞動理論中汲取力量,形成尊重勞動、推崇勞動、熱愛勞動的價值理念。

勞動教育的內核是立德樹人。勞動教育在國民教育中擁有舉足輕重的重要價值,是培養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途徑,是學生獲得發展與成長的關鍵舉措,擁有育美、強體、增智、樹德等基本功能。其第一功能或作用是立德樹人,可以幫助高校深化思政教育成果,提升學生的道德品質,增強學生政治意識與責任意識??傮w來說,勞動教育在課程思政視域下擁有諸多層面的內涵,并且與高校思政教育存在相互映襯、相互依存的內在聯系。有利于高校構建出思政教育與勞動教育協同育人的發展格局。

二、勞動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的基本維度

(一)培育勞動品質與勞動精神

首先,高校應發揚熱愛勞動、節儉勤勞的思想品德。在社會進步與科技發展中,高校學生容易受到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不良思想的影響。應積極幫助學生群體認識到我國依舊有很多地區還處于貧困狀態,溫飽問題、貧困問題依舊突出。感謝并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是國民發展的基本要求,是學生個人發展的必要素養。任何的勞動成果都需要付出智力或體力的勞動,人類社會的發展與進步是在無數勞動成果的前提下實現的,因此,高校應通過馬克思勞動觀培養學生的勞動品質與勞動精神,提高學生對勞動成果的重視程度[2]。其次,弘揚時代精神。黨中央在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提出要大力發揚工匠精神、勞動精神及勞模精神的要求。這充分體現出黨和國家對勞動者的尊重。為此高校學生應適應新時代背景下的勞動特點,樹立砥礪奮進的意識,通過創新思維、革新方法,實現能源節約、惠及民生的基本目標;通過勞動創造“繁榮”、勞動創造“成就”的方式,使高校學生在勞動過程中,能夠實現自身的價值。

(二)提升學生生活勞動的能力

第一是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通常來講,勞動來源于社會生活,勞動與生活存在相輔相成的緊密聯系,大學生積極參加各類勞動活動,可以提升自身的勞動意識、勞動能力及勞動質量。在新時代背景下,學生群體應從衛生勞動出發,循序漸進地提升自身的勞動能力。干凈整潔的外表可以給他人留下良好的印象,舒適的休息空間或活動空間,可以為學生帶來良好的心情。因此在勞動教育與思政教育協同育人的過程中,學校教師應將維護個人衛生、宿舍環境及教室環境作為培養學生良好勞動習慣的抓手,進而從個人勞動逐漸延伸到公共勞動,深化對學生勞動價值觀的培養。第二是培養學生的集體勞動習慣。大學生的成長與發展離不開集體環境,集體活動能夠為學生獲得全面發展與個性自由提供前提。通過培養學生參加集體勞動的習慣,可以使學生將個人利益與公共利益結合起來,使學生充分地融入集體中。例如通過鼓勵學生參與校園勞動周、校園勞動日及班級大掃除等活動,都能培養學生的集體勞動習慣[3]。

(三)強化奉獻精神及服務性勞動

首先,鼓勵學生參加公益活動。在社會發展的過程中,志愿服務、公益服務貫穿在人類文化發展與人類文明進步的進程中,是人類進步的鮮明表征。其中公益服務是社會大眾參與社會生活的主要方式,對參與者來講,奉獻社會是實現自身價值的一種方式;對服務對象來講,奉獻社會是體悟社會溫暖的機會;對社會整體來講,公益服務能夠確保社會穩定,凈化社會風氣,使社會運行更加和諧、溫馨及健康。當前適合大學生群體的公益服務通常包括公益幫扶、援助勞動、敬老服務及社區服務等活動,這些活動都能幫助學生形成集體意識、奉獻精神,促進學生獲得健康、全面的發展。其次,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創業、就業及擇業觀。職業活動是學生求生與謀生的重要工具,能夠為學生實現社會價值,滿足精神需求,提供堅實的依托。而通過職業勞動或職業活動,教師還能幫助學生關注社會需求,將社會經濟發展需求與學生職業期望有機地、全面地融合起來,使學生放眼未來,著眼現實,既不自視過高,又不消極被動,從而以積極的態度面對就業、創業及擇業問題。

三、勞動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徑

勞動教育融入思政教育的協同育人維度包括勞動品質、勞動精神的培育、勞動能力的提升以及服務性勞動和奉獻精神的強化等內容。高校教師應構建出全新的育人理念、育人體系及育人平臺,以此發揮勞動教育與思政教育協同育人的成效。

(一)形成協同育人理念

在勞動品質、勞動精神以及奉獻精神培育的層面上,高校教師應樹立協同育人理念,深化對兩者關系的理解和認識,通過馬克思勞動觀,指引學生提高勞動品質、勞動精神與奉獻精神[4]。但在具體路徑上,應從以下兩方面入手。首先堅持立德樹人理念,明確價值取向。通過運用思政教育理念、馬克思勞動觀對學生進行引導,使其積極參與到個人勞動、集體勞動及公共勞動的過程中,進而磨礪勞動品質,強化勞動精神與奉獻精神。其次是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師應發掘現代勞動教育中勤勞、無私、革新等精神,形成可以吸引學生積極參與的課程模塊,進而發揮勞動教育的思想引領功能。此外,在育人理念形成的過程中,高校還應指引教師樹立以學生為本的育人理念,從學生發展需求、成長特點及認知規律等角度出發,優化育人內容,使勞動教育更具“親和力”“影響力”及“感染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5]。

(二)構建協同育人體系

首先,構建協同育人目標。在勞動能力提升及服務性勞動活動開展中,思政教師與專業教師應制定出協調統一的目標體系,從而形成合力、凝聚共識,增強協同育人的實效性。例如在勞動精神培育、奉獻精神培養的過程中,思政教師應將思政理論教學的目標滲透其中,以此實現勞動教育目標與思政教育目標的協調統一。其次,構建協同育人培育路徑。教師應將勞動教育作為思政實踐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使其成為學生認知社會、了解世界的抓手。進而在勞動教師的支持下,實現對思政元素的全面滲透。例如在公益活動中,教師應介紹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所獲得的成果以及學生所應具備的擔當意識和責任意識。最后,構建評價體系。高校應構建分類完善、規范標準的評價體系,通過評價學生在勞動活動中的表現,了解教師的協同育人質量;通過考查學生的思想動態,了解學生勞動精神、勞動品質的培育情況。此外,高校應提供充足的條件保障。即為協同育人格局的形成,提供豐富的條件保障,從而通過打造思政教育與勞動教育的共同體,更好地、更全面地推動高校學生的健康發展。

(三)搭建協同育人平臺

構建思政教育與勞動教育協同育人平臺,能夠幫助高校充分利用校內資源,滲透思政教育元素,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勞動習慣及勞動精神[6]。在育人平臺的構建中,我們應從如下幾方面出發。首先是完善課程體系。高校應加強思政教育與勞動教育的融合深度,通過發掘勞動教育或者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典型”,形成體系完備、覆蓋廣泛的資源體系?;蛘咄ㄟ^靈活運用互聯網技術,實現對課程資源的補充、延伸和完善。此外,普通高等院校還可以通過促進思想政治與通識課程、專業課程、勞動課程的協同發展,增強育人實效,提高育人質量。其次是豐富實踐活動,實踐活動是教師培養學生勞動能力的主要舉措。只有開展勞動實踐活動,才能充分發揮思政教育與勞動教育相融合的育人價值。然而在勞動實踐活動設計的過程中,學校應打造校園勞動實踐平臺、企業勞動實踐平臺、公益勞動實踐平臺以及家庭勞動體系。其中企業勞動實踐平臺,應結合學生的專業特征,幫助學生更深入地了解自身的職業特性及崗位要求,提升勞動教育與思政教育的針對性。

四、結語

勞動教育與思政教育相融合,共同形成協同育人合力,可以幫助學生深化對馬克思主義思想、理論及內涵的理解,提升學生的勞動品質、勞動精神及奉獻意識。與此同時,還能提高勞動教育的實效性,突顯勞動理論教育在學生培養中的價值。為此,高校應從育人理念、育人體系及育人平臺等角度出發,讓大學生群體掌握扎實的勞動本領,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從而積極參與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

猜你喜歡
協同勞動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維審視
勞動創造美好生活
育人鑄魂守初心 賡續前行譜新篇
快樂勞動 幸福成長
蜀道難:車與路的協同進化
“四化”協同才有出路
熱愛勞動
拍下自己勞動的美(續)
三醫聯動 協同創新
協同進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