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產出導向法的大學英語金課教學模式研究①
——以《新一代大學英語提高篇1》第三單元教學實踐為例

2023-02-11 21:16
關鍵詞:金課導向英語

鄭 義

(沈陽師范大學大學外語教學部,遼寧沈陽 110034)

我國大學英語教育在為國家發展培養人才的同時,也面臨著“費時低效”“重學輕用”等問題?!敖鹫n”一詞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原部長陳寶生于2018年6月21日在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上首次提出,把“水課”轉變成有深度、有難度、有挑戰度的“金課”。淘汰“水課”,打造建設“金課”,已經成為各高校關注的熱點問題。

近幾年,國內很多學者在積極借鑒國外教學法的同時,也在不斷探索“本土化”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爱a出導向法”是由北京外國語大學文秋芳教授提出的適合中國大學英語課堂的教學理念,能夠更加有效地指導金課建設,滿足金課標準。

一、金課和產出導向法概述

(一)金課

2018年11月,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吳巖在第十一屆中國大學教學論壇上提出“兩性一度”的“金課”,即具有高階性、創新性、挑戰度。高階性即實現知識、能力、素質的三者有機統一,不局限于知識的傳授與灌輸,而是能力和思維的訓練;創新性即教學內容的時代化、前沿性,教學形式的交互性,學習結果的探究性和個性化;挑戰度是指授課具有一定的難度,需要學生和教師一起,跳一跳才能夠得著,教師要認真花時間花精力用情感備課講課,學生課上課下要有較多的學習時間和思考做保障。[1]

(二)產出導向法概述

2015年文秋芳教授首次提出“產出導向法”,旨在打破傳統教師學用分離的“講解式”課堂授課模式,強調學生應將所學內容轉換為輸出,并在第一時間轉化為實踐,以產出為目的,使得英語教學目標明確,進而可大幅提高英語教學效率。

產出導向教學法主要包括三個重要環節:一是驅動。教師在教學中設定學生在未來工作或者學習中會遇到的場景,布置相關教學任務,讓學生初步嘗試輸出。二是促成。教師結合教材并額外補充資料給予學生一定的知識輸入,為學生再次高質量的輸出奠定基礎。三是評價。在學生再次完成高質量的產出后,由生生、師生給予全方位的評價,使學生的學習成果得到反饋。產出導向法的優勢如下。

1.強調學用一體,學習成效最大化。 進入大學階段之后,學生依然采用高中時被動的英語學習方式,課上學生習慣于被動地記筆記,認為通過期末考試以及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是大學英語學習的最終目標,課上教師很少將教學內容與未來生活、工作、學習的交際場景相聯系,學生看不到所學內容的交際價值,學習動力不足。 產出導向法為解決“學用分離”問題,強調“以用促學”“以學助用”“學以致用”“學有所成”,[2]將學習成效最大化。教師首先描述學生在未來工作、學習以及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交際場景,學生在產出任務時,在語言內容、語法、語篇等方面會遇到的困難,教師給予恰當有效的輸入材料之后,在教師專業引領下“師生合作評價”“以評促學”,學生邊評邊學、邊學邊評,打破“學”與“評”的界限,將評價作為學習的強化、深入階段。[3]這樣可以使得學生的產出任務高質量完成,以語言應用為目標,做到學用一體化,滿足金課的創新性、挑戰度的要求。

2.“學習中心說”。傳統的大學英語教學以教科書為主要素材,力求從詞匯、語法、篇章等多方面進行全面、深刻的剖析,注重大量的語言知識輸入,再加上課時有限,課上忽視了輸出任務的設置,并且輸出任務脫離實際交際場景,造成學生在語言應用能力方面,如口語、寫作、翻譯能力相對欠缺。 產出導向法主張課堂上的一切活動都要圍繞學生的學習,關注學生學到了什么,收獲了哪些內容,并能把輸入的內容內化并產出。教師課上為了有效地完成教學目標,可以組織多種教學活動,但無論哪種活動,產出導向法關注的是學生學到了什么,并能有效輸出。如果只是為了使課堂活動豐富,擺“花架子”,學生收獲不多,就違背了這一理論,這一點與“金課”的“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理念相一致。

3.主張“全人教育說”。產出導向法主張的“全人教育說”和金課的高階性要求相一致,大學英語課程不僅要實現英語的工具性目標,同時要滿足人文性的目標,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教師可以在產出任務的話題以及輸入材料方面,布置有利于提升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講好中國故事的話題,有利于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主題。同時通過師生合作、同伴合作以及小組活動培養學生合作精神以及能用恰當的語言評價他人的能力。

二、產出導向法指導下的大學英語金課教學模式的課堂實踐

筆者所講授的《大學英語》課程被評為省級一流課程。本研究在“產出導向法”指導下,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以《新一代大學英語提高篇1》第三單元為例,非英語專業二年級學生(基礎班)為教學對象,將本單元的教學設計詳細呈現,嘗試構建線上線下大學英語金課教學模式,希望對大學英語教學有所啟發。

(一)教學內容簡介

本單元作者通過倒敘的方式,描寫了作者小學二年級的一篇作文,作者假期從密歇根州到田納西州爺爺奶奶家的一段旅行,從此熱愛上了旅行和寫作。

(二)教學目標

一是知識目標:文章篇章內容的分析,用學習到的詞匯描寫一段旅游經歷并闡述旅游的好處。二是技能目標:在聽說讀寫譯方面,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有潛移默化的提升,同時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精神和創新能力。三是育人目標:學生在跟隨作者小時候的一段美國之旅之后,拓展學習中國名勝古跡的英語表達,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教學目標體現高階性、挑戰性。

(三)教學流程

1.新課前學生演講。在講授新課前,教師要求每一名學生介紹中國的一處名勝古跡。通常開學第一次課,教師把教材每個單元的主題給學生介紹清楚,把學生分成8個小組,每個小組負責一個單元主題演講,小組演講形式自由發揮,最后把分工在課件上展示清楚,以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精神。演講結束,其他學生作點評,教師作總結點評,從話題角度、語言表達、語音語調到課件制作、配色、字體大小、肢體面部表情、服裝、演講的呈現方式,以及如何與學生互動等全方位地對演講的學生進行點評。演講,無論是學習期間,還是今后的考研面試、求職面試、工作成果匯報,無處不在,所以教師在課堂上給學生進行指導,學生的演講能力會有明顯的進步。

2.驅動熱身環節:設計具有交際價值的任務。課上教師能否驅動學生學習的動力,調動學生積極性非常重要。Woolfolk將學習動機定義為“尋求學習活動的意義并努力從這些活動中獲得益處的傾向”。[4]因此教師設計具有交際價值的任務,內容可以具有時代性、前沿性,有正確價值觀引領的話題,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課前在U校園學習平臺分享旅行話題的英語視頻,學生觀看并回答討論話題,學生在學習平臺提前回答,課上有準備的發言,學生反饋很自信,能夠積極主動參與課上口語討論,并在產出任務的同時發現自身與旅行話題相關的詞匯和句型積累不足,進而產生課上學習的動力。

(1)場景模擬:向外國友人介紹你曾經去過的地方或者最喜歡的名勝古跡。

(2)額外補充相關視頻,給學生討論問題的參考答案,豐富學生對這個問題回答的深度和廣度。只讓學生回答,如果不給出更多參考表達方式,學生再遇到這個問題的時候,依然在自己原有水平循環?!爱a出—輸入—再次高水平產出”是英語課堂始終堅持的指導思想。

3.課中“促成”環節。 促成是指教師為幫助學生實現產出目標所開展的教學活動。促成的基本單位是促成活動。促成不是教學內容的簡單堆積,任何一項促成活動都需要精心設計。[5]在分析課文過程中,學生積累了更多關于旅行的詞匯和句型,以及記敘文倒敘的寫作手法,引導學生對旅行這個話題形成自己的認知和見解。再延伸討論:對你影響很大的一次旅行或是收獲很多的旅行。引導學生用課上剛學過的知識完成產出任務,同時促進逐漸增加難度的高質量的產出任務的完成。教學內容要體現金課的創新性和挑戰性。教師不僅應將教材知識傳遞給學生,還要積極地擴展課本之外的其他內容,以啟發學生的思考能力,并在教學經驗上實現遞進式的發展,使學生逐漸成為全面發展、具有健全人格的新時代大學生。

4.中國元素在課堂的融入。教師給學生展示美國地圖的同時展示中國地圖,可以擴展介紹一些風景名勝的相關英語表達,推薦中國城市、名勝古跡的英文網站。 利用下課前幾分鐘,教師可以帶領學生瀏覽學習強國里的傳播中國欄目,觀看一段視頻。教師和學生分享學習強國、China Daily,或是CGTN里面的關于中國的元素,新聞熱點話題的英語介紹,這部分深受學生喜歡。學生在課堂上可以體會知識的魅力,擴大學生英語知識的廣度和深度,養成隨時學習英語的習慣,進而提升綜合素質。

5.產出任務:線上和線下小組合作完成具有挑戰性的產出任務。 教師通過教材上的輸入內容再加上相關主題的補充資源,為學生提供有效的語言輸入內容,促進最后高質量產出任務的完成,同時使本單元的知識目標、技能目標以及育人目標同時實現。語言學習或人文教育課程只有與新理論、新知識和新技術結合起來,只有對大學生的知識結構和語言能力有一定挑戰度,才是“金課”。[6]

(1)產出任務(口語):介紹自己喜歡的名勝古跡?;A好的班級可以增加難度,教師向學生呈現中國古代四位偉大的旅行家(玄奘、徐霞客、酈道元、鄭和),分小組介紹他們為什么是偉大的旅行家,哪些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2)產出任務(iwrite平臺寫作):一位美國朋友計劃去你的家鄉,制作一個兩日的旅游行程。

6.評價環節。此環節主要完成兩項任務:一是口語產出任務。首先小組內展示成果,成員互相評價,這一過程培養學生學會發現他人的優點能力,并能用合適得體的語言表達出來。之后小組代表做成果展示,教師從語言結構、選題角度等方面給予評價。二是寫作產出任務。教師在iwrite寫作平臺挑出幾篇代表性的作文,帶領學生評價作文中的問題,找出作文中的閃光點,讓學生從一個被動的學習者轉變成積極的評價參與者,同時也鍛煉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因為評價他人的過程也是自我反思、自我提升的過程。通過生生評價、師生評價,共同分析這類作文的語篇結構、常用詞匯和句型,并提供范文給學生講解。

在評價過程中,教師起到主導作用,讓學生在評中學,以評促學,引導學生學會自我反思,學習和他人合作的能力。

猜你喜歡
金課導向英語
以生活實踐為導向的初中寫作教學初探
以本為本“金課”打造之精講精練與發散思維在微積分中的應用舉例
淺談大思政視域下有機化學課程“金課”打造
“偏向”不是好導向
基于“金課”標準的《管理會計》課程改革思考
探討如何打造“金課”在中西醫結合眼科教學上的實施
需求導向下的供給創新
犬只導向炮
讀英語
酷酷英語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