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軾文學的生命精神

2023-02-11 18:34鄭紅艷丁志軍
海南熱帶海洋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黃州蘇軾人生

鄭紅艷,丁志軍

(湖北民族大學a.文學與傳媒學院;b.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湖北 恩施 445000)

宋代的文人極具開拓精神,使宋代文學呈現出與前代不一樣的輝煌。蘇軾則對宋代文學史的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這位繼歐陽修之后的北宋文壇盟主代表了宋代文學的高峰。

蘇軾推行古文創作。在詞的創作上,他開拓詞境,把“歌者之詞”變成了“詩人之詞”,且開豪放詞之先河,與辛棄疾并稱“蘇辛”。在詩歌創作上,他與同時代的黃庭堅并稱“蘇黃”,與南宋的陸游并稱“蘇陸”。在繪畫方面,蘇軾提倡清新自然和形神兼備。在書法領域,蘇軾被尊為宋代書法四大家之首。有宋一代,極少有文人能在如此多的藝術門類中均有建樹,就連昔日的政敵都感嘆“不知更幾百年,方有如此人物”[1]。而這樣一位全才卻一生宦海沉浮,命途多舛,青年時的一句“人生到處知何似?恰似飛鴻踏雪泥”(《和子由澠池懷舊》)[2]97竟一語成讖,成為其一生的寫照。困頓如此,但他卻自得其樂,將大起大落的生活過得有滋有味。蘇軾用他超然樂觀的心態面對自己所處的逆境,即使九死南荒,他也不心生怨念;不管是怎樣的自然風雨和人生風雨,他都坦然面對。不管是生活的困窘還是政治上的失意,他都熱情地擁抱整個人生。他善于發現生活的美,即使是平常樸素的生活,他也過得有滋有味,精神有所皈依。外物的羈絆似乎顯得并不重要,他詩意地棲居在人世間,林語堂稱他為“一位愉快的天才”[3]150再合適不過。

歷代學者都對蘇軾青睞有加,關于蘇軾其人、其文的研究成果不勝枚舉,堪稱“蘇?!?,且關于蘇軾精神意蘊方面的研究也有很多,大致有如下三類:

一是從蘇軾的文學創作層面對其生命精神進行研究。徐定輝《論東坡詞的生命意識》[4]從多首具有代表性的東坡詞中較為系統全面地論述了其中流露出的生命意識。劉乃昌《泛談蘇軾的淑世精神與曠放襟懷》[5]主要論述蘇軾生命精神中的淑世精神和曠達精神并輔以詩文論證。王水照、崔銘《蘇軾傳:智者在苦難中的超越》[6]則將蘇軾一生的經歷與他一生璀璨的作品互為編織,使讀者于詩詞中讀傳記,于傳記中解讀其文學創作。

二是關于蘇軾對儒釋道精神或前人精神的接受研究。如翟晴《儒、釋、道三家思想對蘇軾創作的影響》[7]系統全面地論述了蘇軾融通儒、釋、道三家精神并博采眾長,形成了自己獨特的人格精神和文藝思想,及蘇軾融通三家思想的意義與價值。李顯根《試論蘇軾的“師陶情懷”與精神創新》[8]論述了受陶淵明歸隱情懷影響的蘇軾沒有消沉,而是把陶淵明的歸隱情懷發展為不慕榮利的淡泊和積極用世的精神。達亮《蘇東坡與佛教》[9]則分生平功業、習佛因緣、奉佛事略、禪師交游、參禪妙悟、嶺南逸風六章講述了蘇軾與佛教的因緣及佛教對蘇軾的影響。

三是關于蘇軾某一階段生命精神的研究。如李貞《論蘇軾徐州詩文精神意蘊》[10]系統全面地論述了蘇軾徐州詩文精神的表現、成因及承啟。吳增輝《“吾生如寄”與“此生安歸”——蘇軾晚年的精神困境與自我救贖》[11]詳細地說明了蘇軾晚年產生“人生如寄”感受的原因、體現及他的自我解救方法。饒學剛《蘇東坡在黃州》[12]從蘇東坡在黃州的蹤跡、文學創作、東坡現象等多方面地展示了蘇東坡在黃州的經歷、創作及影響,創造性地對各種資料進行考證,填補了眾多東坡研究上的空白。

蘇軾也備受國際社會推崇,國際社會對他的研究熱度從未停息。關于蘇軾思想的研究,日本學者主要探討其儒、佛、道思想與歸隱思想。探討其儒、佛、道思想的有倉田淳之助《詩與史學——論蘇軾的思想》[13]67,田中正樹《蘇軾的“順”“逆”思想——“三教合一”論的核心》[13]218等;探討其歸隱思想的有西野貞治《關于蘇東坡的思想淵源——特別圍繞與白樂天的關系》[13]63,正木佐枝子《東坡自號“東坡”的意味》[13]272等。這些文章都詳細地剖析了蘇軾的各種思想,對后來者研究蘇軾的創作心境具有啟發意義。

當前蘇軾精神研究要么作整體宏觀研究,要么側重于“烏臺詩案”之后的蘇軾研究,如黃州時期、嶺南時期的研究,但具體到“生命精神”研究的還較少。以蘇軾的詩、文、詞等作品為中心,探討蘇軾文學的生命精神,有助于更加準確地把握作品的要義,從而更加深刻地洞見蘇軾的人生哲學和生命本質。

一、經世濟民的進取精神

蘇軾一生雖受到儒、道、釋等思想的影響,但儒家思想是其人生的底蘊和一切思想的根基。儒家精神主張入世進取,深受儒家思想影響的蘇軾一直懷有“奮厲有當世志”[14]的淑世精神?!叭寮业摹⒌?、立功、立言’的‘三不朽’古訓,使他把自我道德人格的完善、社會責任的完成和文化創造的建樹融為一體,是他早年最初所確定的人生目標?!保?5]87

初出茅廬的蘇軾有“致君堯舜”的遠大抱負,“致君堯舜,此事何難?”(《沁園春·孤館燈青》)[16]21歲的他與父親和弟弟一道翻越難于上青天的蜀道,越過秦嶺進入關中,次年考中進士,一時聲名鵲起,譽滿京城。蘇軾的這種積極進取的精神,與他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密不可分的,蘇軾的母親不但教導兒子讀書明理,而且勉勵他們以節義自奮。少年蘇軾聽母親講《后漢書·范滂傳》,心生敬慕,以范滂之名節砥礪自我,心懷用世之志。而父親蘇洵更是教育他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他經世濟民的進取精神奠定了思想基礎。

(一)自強不息

黃州任職時,蘇軾的書法、學術、文學已名揚天下,但他仍舊刻苦地學習。他手抄漢書三遍,達到提一個字就能背出相關內容的境界。他注重實踐,認為只有在實踐中才能獲得真知,《日喻》中用“生而眇者不識日”[17]1980和“日與水居,則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識水,則雖壯,見舟而畏之?!保?7]1981他認為:“那些不重實踐而徒尚空談或淺嘗輒止不求精進的人都不可能獲得真正的知識,更不用說博大精深的‘道’了?!保?]144蘇軾惜時如金,從不虛度光陰,真正地做到了終身學習,如《書舟中作字》:

將至曲江,船在灘欹側,撐者百指,篙聲石聲葷然?;仡櫧詽秊|,士無人色,而吾作字不少衰,何也?吾更變亦多矣,置筆而起,終不能一事,孰與且作字乎?[17]2203

飽經滄桑的蘇軾臨危不懼,足見其內心坦然;于顛簸之中寫字,足見其為人勤勉。哪怕兩鬢微霜,心懷報國之志的他仍愿“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獵詞》)[18]147;即使被貶黃州,他仍在《浣溪沙·游蘄水清泉寺》中寫道:“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18]358,詞中無不洋溢著老當益壯和昂揚進取之志。

蘇軾將不同藝術門類融會貫通,比如詩畫一律、以詩為詞,從而開拓了全新的藝術境界。他避免了宋詩具有的尖新生硬和枯燥乏味的缺點,同時又使宋詩具有很強的藝術包容性,既符合藝術規律,又打破了常規,給宋詩歌注入了趣味。蘇軾對詞的貢獻更是前無古人的,他拓寬了詞的題材范圍,使詞真正成為言志與載道的文學形式。

“東坡《易傳》闡釋乾卦的《象辭》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一句說:‘夫天豈以剛故能健哉?以不息故健也。流水不腐,用器不蠱。故君子莊敬日強,安肆日媮。強則日長,媮則日消?!藥拙湓捠菛|坡終身遵循的座右銘,他正是以‘自強不息’的積極態度來對待人生的,他的一生是始終努力實踐的一生?!保?9]194

(二)經世濟民

受經世濟民思想影響的蘇軾,創作了很多針砭時弊的策論文。嘉祐六年(1061)所作的賢良進卷,針對當時政治中存在的各種問題提出建議?!恫呗砸弧罚骸翱v論‘天下治亂’與‘方今之勢’,提出‘滌蕩振刷,而卓然有所立?!保?0]12蘇軾始終以國家利益為重,唯真理是從,即使面對自己的意見不被采納,仍對變法之弊直言不諱。有學者指出,《上神宗皇帝書》被顧炎武稱為最好的萬言書,這封萬言書在當時并沒能扭轉時局,但被后世的有識之士所肯定[21]。

元祐四年(1089),在朝中任職的蘇軾再也不想卷入政治旋渦了,自請外任杭州。蘇軾在任期間,杭州水災、旱災、蝗災接二連三。他經常席不暇暖,四處奔走,同情百姓疾苦,痛恨那些深居高堂、對百姓的死活不聞不問的官僚貴族?!队曛杏翁祗渺`感觀音院》中寫道:“蠶欲老,麥半黃,前山后山雨浪浪,農夫輟耒女廢筐,白衣仙人在高堂?!保?]337蘇軾主張切實可行的惠民政策。他用“贏得兒童語音好,一年強半在城中”(《山村五絕》)[2]439來抨擊青苗法?!栋嗽率迦湛闯蔽褰^》中“東海若知明主意,應教斥鹵變桑田”[2]485表達了他對民生的深切關照。戴罪黃州,他也沒有忘記自己的報國初心,“雖廢棄,未忘為國家慮也”(《與滕達道書》)[17]1481。謫居黃州,聽聞宋軍打敗了來犯的西夏軍,他立即寫下《聞捷》:“聞說官軍取乞訚,將軍旗鼓捷如神。故知無定河邊柳,得共中原雪絮春”[2]1089,可見他對國家命運的關懷?!暗殖鞘袣g,不知田野愴”(《許州西湖》)[2]81-82則表現出他對底層人民的同情。此外,他還在《夜泊??凇分辛髀冻鰹榘傩毡甲叩膹娏以竿?,“今予獨何者,汲汲強奔走”[2]10。

蘇軾無論窮達,都想著兼濟天下。他在密州滅蝗減災,在徐州抵御洪水,在杭州修浚西湖,在黃州禁溺嬰之陋俗……被百姓親切地稱為“蘇賢良”。雖然在朝時多次受到排斥打擊,但在杭州、徐州等地外任期間,蘇軾依然勤于政事,政績卓著。即使一貶再貶,他始終以民為本,勤政愛民,真正地做到了“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22]。

二、樂觀曠達的處窮精神

元豐二年(1079),蘇軾到湖州任知州。因“知其愚不適時,難以追陪新進;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養小民”(《湖州謝上表》)[17]654一詩,蘇軾被革新派彈劾為譏諷皇帝、無視朝廷,獲罪入獄。蘇軾確有一些譏諷新法的詩,但也有一些是被革新派歪曲誣陷的,所以不足以定死罪。此外,朝中大臣極力求情,北宋又有不殺知識分子的傳統,蘇軾最終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但面對人生的困窘,蘇軾卻隨緣自適,樂觀曠達,將平淡的生活過得生趣盎然。

(一)反思自我

黃州是蘇軾人生的轉折點。雖然生活困窘,但卻是蘇軾詩詞創作的黃金期。天高地遠的黃州將他一生的悲苦、艱辛、安慰與幸福都推到了極致。經歷了“烏臺詩案”的蘇軾從春風得意的科場奇才變成了政治的犧牲品、戴罪的犯官。遠離政治文化中心,剛到黃州的蘇軾是心有余悸的,他在《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中流露出一種苦悶無處排遣和孤獨落寞的情緒: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18]275

在這首詞中蘇軾以“孤鴻”和“幽人”兩個形象自況,將自己滿腹心事無處傾訴、無人理解的境況描繪得淋漓盡致。黃州團練副使職務不得簽署公事,幾無俸祿,使他的生活變得十分艱難。但曠達隨性的蘇軾自有解決辦法,沒有住房就自己蓋雪堂,沒有糧食就自耕自給。

蘇軾在入仕之初創作的賢良進卷《賈誼論》分析了賈誼人生悲劇的原因,在于才大量小,不善處窮,經歷一點挫折就郁郁而終?!霸诰鲗V频纳鐣沃贫葲]有很大改變的前提下,蘇軾把賈誼的悲劇當作失敗的教訓,為有志于用世的人探討一種更為成熟的處世之道,對當代和后世都有不小的啟發?!保?0]16蘇軾是個善處窮的人,這種瀟灑的人生態度是一般文人士大夫所沒有的。他在《答李端叔書》中進一步指出:“妄論利害,攙說得失,此正制科人習氣。譬之候蟲時鳥,自鳴自已,何足為損益?!保?7]1432蘇軾認為才華外露是自己最大的毛病。他在書札中深刻地反思自己道:“木有癭,石有暈,犀有通,以取妍于人,皆物之病也。謫居無事,默自觀省,回視三十年以來所為,多其病者?!保?7]1432-1433這是對自己的個性和人生做剖析,“使卑瑣的‘小我’紛然破碎,使符合儒家道德人格精神的‘大我’決然挺立”[6]238。在這之后,蘇軾慢慢地戒掉身上桀驁不馴的傲氣,養成穩健踏實的正氣。蘇軾《與王元直》中自認為“黃州真在井底”[17]1587,但黃州艱苦的環境,反而使蘇軾變成了一個善于調節自我,收獲自己快樂的人。

(二)隨遇而安

在生活的困境之中,蘇軾用曠達的胸懷笑納一切,在常人無法忍受的苦境中自得其樂。被貶黃州后,蘇軾躬耕東坡,自食其力,并努力地將自己融入當地的生活,融入這種困境,用人間的溫暖來排解自己內心的苦悶,將生活過得生趣盎然。這樣的豁達打動了無數人的心靈。如《東坡八首(并敘)》(其五):“君欲富餅餌,要須縱牛羊。再拜謝苦言,得飽不敢忘?!保?]1081-1082在東坡種大麥的時候,一個農夫告訴蘇軾,麥苗太多太密不利于收成,要想收成好,就要讓牛羊去踐踏苗田。蘇軾按照農夫的話來做,果然迎來了豐收。接受別人的善意,這也是他接受現實的一種體現。

蘇軾經常與方外人士參禪論道,尋求用佛法智慧來安頓自己的心靈。人生失意之時,與僧人的交游使得他的內心慢慢開悟。定慧院是定慧寺中的一個禪院,蘇軾曾在此盤桓,有《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在這里蘇軾在人生遭受毀滅性打擊后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對生命意義獲得了哲學層面的超越性領悟”[23]。蘇軾還經常去離定慧院不遠的安國寺靜坐參禪,觀照反思自己的內心人生。就這樣,他從一個“孤鴻”和“幽人”變成了東坡居士。

被貶惠州之后,蘇軾幾乎無肉可吃。即使是火烤羊脊骨,他也能吃出蟹的味道,還不忘自嘲,并將秘方傳給子由,其達觀精神可見一斑。面對朝廷黨爭,蘇軾不追隨、不盲從,堅持實事求是的態度?!澳魈煅娜f里意,溪邊自有舞雩風?!保ā侗痪篇毿?,遍至子云威徽先覺四黎之舍,三首》)[2]2323?!霸噯枎X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保ā抖L波·誰羨人間琢玉郎》)[18]579。隨遇而安源于蘇軾的樂觀天性,更是他堅強剛毅的性格使然。在回李常的信中,蘇軾寫道:“吾儕雖老且窮,而道理貫心肝,忠義填骨髓,直須談笑于死生之際?!保ā杜c李公擇書》)[17]1500受儒家“剛毅近仁”[24]思想影響的蘇軾,外在表現出瀟灑和曠達,其實內在是一種堅毅。這種內在性格,使蘇軾能用一種樂觀曠達的心態看待現實生活中的苦難。

三、民胞物與的大愛精神

蘇軾是中國古代士大夫與民同樂的典范,他終生踐行《論語·學而》中的人生準則,“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25]4。他主動融入平民生活,并把平民百姓寫進自己的文學作品,正是這些作品使得宋代平民進入到了現代人的視野。

(一)敬天愛民

中國古代文人士大夫講求“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26],而蘇軾則不一樣,自稱“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兒”[27],在他眼中,世界上無一不是好人。然而,“烏臺詩案”的打擊是沉重的,此時佛老思想占據了蘇軾思想的主導地位。如《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厥紫騺硎捝?。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18]356

上闋開篇便表明詞人面對風雨的態度,“穿林打葉聲”既是眼前之景,也暗指自己所遭受的政治迫害,但詞人的態度是“莫聽”和“吟嘯且徐行”,以直面人生的逆境?!爸裾让⑿北臼瞧D苦生活的寫照,但在詞人眼中卻是“輕勝馬”般的灑脫?!罢l怕?一蓑煙雨任平生”表現出不管是自然風雨還是人生風雨,詞人都能泰然處之的曠達隨性。下闋雨后天晴充滿哲理,暗示詞人的積極進取精神?!皻w去,也無風雨也無晴”更是人天地境界的寫照,詞人內心平和,達到了寵辱不驚、進退自如的圓融超脫境界。

蘇軾的這種心境正如莊子所云:“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保?8]勇敢地認識并接受人生的苦難,順應天命,坦然地擁抱現實生活才是良方。政治打擊并沒有使蘇軾沉淪,他帶著佛心禪理去認識現實人生,“俯仰盡法界,逍遙寄人寰”(《南都妙峰亭》)[2]1326;希望能像穿云鶻一樣自由地翱翔在天空,“愿為穿云鶻,莫作將雛鴨”[2]1209;像陶淵明一樣“富貴非吾愿,帝鄉不可期”,便“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陶淵明《歸去來兮辭并序》)[29]樂安天命,順天而為,又有何不可呢?

在黃州,蘇軾不僅經常跑到田間、集市追著農民、商販談天說笑,而且把平民百姓寫進文學作品?!栋Q峰新居欲成,夜過西鄰翟秀才,二首·其一》中記述惠州鄰居翟逢亨,“林行婆家初閉戶,翟夫子舍尚留關”[2]2214。初到海南,面對諸多身心不適的蘇軾主動融入黎族人民生活,用平等的眼光看待黎族同胞。他不僅整修學堂,倡行教育,而且對海南學子的未來寄予厚望“滄海何曾斷地脈,白袍端合破天荒”(《贈姜唐佐》)[2]2650。同時,淳樸的海南人民喚醒了蘇軾的身份認同感,“給了他重新認識自己、認識社會、認識世界的機會,也為他提供一個開天辟地、重鑄輝煌的時空”[30]。

(二)泛愛樂處

寄情山水是蘇軾的一大人生喜好,因此他創作過很多游記詩詞?!疤K軾對山水自然的熱愛是全方位的,也就是說他不僅喜愛那些雄偉壯麗的名山大川,也喜愛默默無聞的普通山川;他不僅在人稱‘東南山水窟’的杭州游興濃厚、詩興勃發,他對密州的桑麻之野和平岡荒山也懷有一份愛撫的心情?!保?1]任杭州通判時,蘇軾興致勃勃地游覽西湖,沒想到下起了大雨,很多人都會感到掃興,而他卻寫下“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飲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2]430的千古名句。不管是晴天還是雨天,是煙雨蒙蒙還是水天一色,西湖在蘇軾的眼里都是美的,他淡看自然的變化并欣賞這種變化,覺得此意自佳。兩次游赤壁,他分別寫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17]5“山高月小,水落石出”[17]8的千古名句,至今被人們當作描寫秋冬之景的典范。

蘇軾可以笑納一切。于政敵,他也可以一笑泯恩仇。蘇軾離開黃州過金陵時,曾去拜訪隱居金陵的王安石。蘇軾在船上看見昔日的政敵騎著馬來迎接自己,再不像當年那樣意氣風發,而是顯得神情落寞,蘇軾的心中既感動又憐惜,“勸我試求三畝宅,從公已覺十年遲”(《次荊公韻四絕·其三》)[2]1252。蘇軾在金陵與王安石談論詩文、佛法、藝術,于無形之中彌合了橫亙在兩人之間的鴻溝,而王安石也評價蘇軾是人中之龍,“不知更幾百年,方有如此人物”[1]。他們用開闊的胸襟和廣博的才學化解了彼此之間的恩怨,成為古代文學史上文人相親的典型。

于人生中的困境,蘇軾善作俳諧自娛。如“自笑平生為口忙,老來事業轉荒唐”(《初到黃州》)[2]1032“日啖荔支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食荔支二首(并引)·其二》)[2]2194;他在將火烤羊脊骨秘方傳給子由時,信末還不忘詼諧道:“然此說行,則眾狗不悅矣?!保ā杜c子由書》)[17]1837由此可見,不管生活多么艱難困窘,他始終怡然自樂,他的大愛精神在此體現得淋漓盡致。

蘇軾熱愛生活,對生活充滿了愛和眷戀。他繼承了“孔顏樂處”[32]的思想,但不完全是“君子固窮”[25]154的心態,更多的是對自身道德的自信,對簡樸生活本身的熱愛。他用一種審美的心態看待生活、擁抱生活,向平凡簡樸的生活中傾注了更多的情感。

四、人生如寄的超脫精神

面對人生的“窮”與“達”,蘇軾往往泰然處之,能做到“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33]。蘇軾一生宦海沉浮,不是被貶就是在被貶的路上,這使得漂泊之感在他心底油然而生。他的詩文中多次出現“歸”和“人生如寄”“人生如夢”之類的表達?!叭松缂摹辈粏沃妇訜o定所,四處漂泊,還有內心無法安頓的焦慮,他不得不尋求心靈的解脫。于是,他在諸家思想中去尋求慰藉?!胺鸾痰母灸康氖菍で笕松饷?,它構建了一個西方極樂世界來誘導蕓蕓眾生。蘇軾又認同莊子神龜‘寧生而曳尾涂中’而不愿‘死而留骨為貴’的態度。東坡與佛、道二教都有密切的關系,東坡的生死觀受到兩種宗教的深刻影響,由此增強了人生無常、人間如夢的觀念?!保?9]211他在一些詩句中表露出自己的空茫之感,如“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西江月·中秋和子由》)[18]798,“人間如夢,一尊還酹江月”(《念奴嬌·赤壁懷古》)[18]399,充滿了對自己坎坷人生的感慨。但“人生如夢”的感嘆,并不代表他是消極的,他并沒有因此而否定人生,而是力求超脫。蘇軾更多的時候表現出愉快和積極的人生態度。他非常欣賞陶淵明,但他并沒有成為像陶淵明一樣的隱士。他繼承和發展了陶淵明的出世精神和為人品格,形成自己的人生觀?!捌渲泻小松鐗簟臅r代悲哀、人生悲哀,也含有‘溪山好處便為家’的超脫曠達?!保?4]他并沒有因此而永遠消沉,反而是一種看透世事的超脫。

(一)超越苦難

蘇軾在內心構建了一個平和寧靜的世界。在黃州置地歸來途經沙湖遇雨時,同行皆狼狽,而他卻高唱“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定風波》)[18]356;與好友夜飲三更才歸,家中童仆鼻息雷鳴,怎么都叫不醒,他移步江邊寫下“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臨江仙·夜歸臨皋》)[18]467;面對驚濤拍岸的赤壁,他感慨萬千,對歷史、人生和宇宙展開偉大的歌頌,寫下《念奴嬌·赤壁懷古》吟唱至今。即便在他人生最后的階段,他被貶至天涯海角,在極其艱難的環境下生活,他也能保持超脫的心態。極端濕熱的環境,他在椰子林中避暑;物資匱乏,他煮青菜和蒼耳充饑,但他不心生怨念?!拔冶竞D厦?,寄生西蜀州”(《別海南黎民表》)[35],“九死南荒吾不恨,茲游奇絕冠平生”(《六月二十日夜渡?!罚?]2367,“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自題金山畫像》)[2]2641是他一生的總結,也是他超越苦難的精神寫照。

蘇軾雖然在佛學上有很深的造詣,但他從不把自己的人生和生活寄托到虛幻的極樂世界,而是對現實生活保持高度的熱情。如他在《答徑山琳長老》中說:“平生笑羅什,神咒真浪出?!保?6]不存在說生命要結束了,他要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西方極樂世界是與他同在的?!坝赂业卮_認悲劇人生的存在,以瀟灑直面逆境,以樂觀自適善待生活,以苦中求樂享受人生,以超逸曠達表達生命的詩情,既把自身融入世俗生活中,又永遠行走在精神的高原,這就是蘇軾文化人格的厚度、寬度和長度,也是一種詩性的人生態度”[7]39所以我們說蘇軾超然達觀但不孤芳自賞,熱情好客卻不世故圓滑,才華橫溢卻不自鳴得意,他的這種人生真正達到了圓融、超脫的境界。

(二)超越榮辱

“蘇軾的人生思想,作為一個整體,它的各個部分是從互相撞擊、制約中而實現互補互融的。他的經世濟時的淑世精神和貫穿一生的退歸故土的戀鄉之情對剛直堅毅的人格力量的追求和自由不羈的個人主體價值的珍重,都奇妙地統一在他身上,隨著生活的順逆,他心靈的天平理所當然地會發生向某一方向的傾斜和側重,但同時其另一方向并沒有失重和消失?!保?5]92元祐八年(1093)九月,高太后去世,哲宗親政。十月,無心仕途、疲于黨爭的蘇軾外任定州。他雖知在紛紛擾擾的朝堂任何人都是匆匆過客,但在任上仍是兢兢業業。元祐九年(1094),哲宗重用變法派大臣,打擊元祐黨人,遭彈劾的蘇軾被貶到惠州。一路顛簸,過惶恐灘時他寫下《八月七日,初入贛,過惶恐灘》,其中的“便合與官充水手,此生何止略知津”[2]2053兩句,將官場比作激浪險灘,自己是如此的忠誠耿介,卻難逃政治迫害;一直想回到故鄉,卻離故鄉越來越遠。常年在江湖漂泊,讓他自比一名熟悉各處渡口的老水手,這是何等的辛酸與無奈。

“宋代是我國民族文化性格走向成熟的時期,蘇軾的出現便是其最重要的標志。宋代文人大都能保持寧靜平和的心態,入世與出世在他們看來并不完全是矛盾的?!保?7]119經歷了多次大起大落的蘇軾改變了他入世與出世兼顧的初衷,轉而尋求從悲慘的現實中超脫。他在《過大庾嶺》中寫道:“今日嶺上行,身世永相忘。仙人拊我頂,結發授長生?!保?]2057他沒有悲傷,沒有怨恨,而是選擇放下榮辱,體悟大道。

蘇軾很善于自我排解,安頓心靈。漂泊無依的他甚至萌生了且把他鄉作故鄉的心緒:“但譬如元是惠州秀才,累舉不第,有何不可?!保ā杜c程正輔提刑》)[17]1593正是如此,他將清苦的生活過得安閑自在,心若釋懷,何懼萬水千山。雖然看破了世事榮辱,但他仍然沒有放棄對儒家濟世精神的堅守?!八M一步融合了佛道,樂善好施、普度眾生的愿心,竭盡全力關懷著惠州人民?!保?8]蘇軾始終以消除百姓疾苦為己任,積極主動地為重大政務出謀劃策,輔助州縣官員勵精圖治。

總之,蘇軾這種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態,在古代文人中是非常難得的品質,這種進退自如、超越榮辱的精神是非常寶貴的精神財富。蘇軾本人和他的文學創作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的寵辱不驚、進退自如的人生態度成為后世文人學士所景仰的范式”[37]120。

結語

蘇軾隨緣自適,博雅達觀,無論面對人生的“窮”還是“達”,都寵辱不驚,超然物外,詩意地棲居在此大地上的精神是難能可貴的。每個人心里都有一個東坡,可以是“腹有詩書氣自華”(《和董傳留別》)[2]222的他,可以是“此心安處是吾鄉”(《定風波·誰羨人間琢玉郎》》)[18]579的他,也可以是“人間有味是清歡”(《浣溪沙·細雨斜風作曉寒》)[18]550的他……這位宋代文豪雖已羽化登仙,但其獨一無二的情懷卻永存世間。王國維曾對蘇軾的人格予以很高的評價,他說:“三代以下之詩人,無過于屈子、淵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茍無文學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保?9]蘇東坡就像一顆熠熠生輝的明星升騰在宋代文學的天空,照亮了他之后的中國古代文學史,東坡精神體現在蘇軾詩、詞、文的方方面面,帶給我們讀者心靈的滋養和審美的愉悅,同時也是我們汲取精神力量,塑造健全人格的不竭源泉。

猜你喜歡
黃州蘇軾人生
多情最是黃州月
大江東去——蘇軾的黃州時期
從善如流
大宋國民偶像蘇東坡失意黃州——《黃州寒食帖》
蘇軾“吞并六菜”
蘇軾吟詩赴宴
人生中的某一天
人生悲喜兩字之間
蘇軾發奮識遍天下字
獨一無二的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