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三重維度理解全過程人民民主

2023-02-12 05:53史云云
呂梁教育學院學報 2023年2期
關鍵詞:民主選舉協商全過程

史云云

(中共晉城市委黨校,山西 晉城 048000)

全過程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屬性。全過程人民民主是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不斷推進中國民主理論創新、制度創新、實踐創新的智慧結晶。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對民主政治發展規律的進一步深化和總結,為人類政治文明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具有重大的理論價值、現實意義和深遠的世界意義。

一、參與主體之維

民主屬于政治上層建筑領域的范疇,最終服務于社會經濟基礎。選擇何種政治制度最終是由國家的經濟基礎和統治階級利益決定的。

在資本主義社會中,資產階級為了進一步鞏固和維護其統治地位,將“民主屬于誰”這一主權問題進行虛化、弱化,而將焦點僅僅聚焦到“民主如何實現”的治權層面來談論。自從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把競爭性選舉等同于民主實現,把“人民做決定”轉換為“人民選出做決定的人”,西方民主理論便始終在這一范式下進行討論。

但對于“誰的民主”這一主權問題終究需要做出回答。馬克思主義指出在階級社會中“人民”實質上就是統治階級,揭開了民主制度的神秘面紗。西式民主是建立在資本主義生產資料私有制基礎上的制度安排,目的是為了保護資產階級的根本利益。在這一理論指引下,資本主義國家的民主,無論其如何標榜“主權在民”,但實質上國家權力主要掌握在資產階級手中,人民并不會成為民主的主體。

全過程人民民主不回避“誰的民主”這一主權問題。我國的民主制度體系建立在生產資料公有制基礎上,憲法規定人民的具體范疇不分性別、民族、財產狀況、教育程度等,保證人民平等地享有民主權利,力求實現國家權力和人民權力的內在統一,這奠定了全過程人民民主的主體基礎。

二、制度構建之維

(一)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發展基礎

保證人民當家作主始終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奮斗目標。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日起,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奮斗目標,實現人民當家作主作為自己的使命。新中國成立之后,為了更充分地保障人民民主權利,黨結合之前積累的經驗,進行了多角度、全方位探索。

人民當家作主,并不是無序民主,也非權勢集團通過競選實現自身經濟利益的資本民主。這些或可能導致社會混亂,或可能使民主走向反面。中國的民主是重新創造了新的政治結構,并非是在原有的政治結構上進行了簡單的修復。中國共產黨經過長期探索,重新構建出一套人民民主的政治結構體系。實現人民當家作主,是需要與人民群眾保持血肉聯系的政黨領導人民來實現的。事實上,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的過程正是人民實現當家作主的過程。因此,那種把“黨的領導”與“人民當家作主”對立起來的觀點是錯誤的。依法治國是堅持黨的領導和人民當家作主的堅強保障。黨領導人民通過民主程序制定法律,使“黨領導人民當家作主”的行為有法可依。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把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提升到新高度。

(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制度體系

要確保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三者的有機統一,必須確立完善的制度支撐體系。我國確立了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政體,一系列基本政治制度以及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

1.根本制度

從巴黎公社的歷史經驗中,馬克思總結出社會主義國家的人民代表機構必須由人民直接選舉產生代表,并且擁有可以隨時撤換的罷免權,同時擁有行政和立法職能以及掌握社會日常事務的創議權。按照此原理,我國確立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這一根本制度。

人民最終通過民主選舉選出能夠代表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代表,由他們組成各級國家權力機關,代表人民行使國家權力。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并監督“一府一委兩院”,分別行使各項權力。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同時擁有立法權、監督權、決定權、任免權。這一根本政治制度區別于多元博弈、三權分立的西式民主。

2.基本制度

(1)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建立在我們國家的土壤中,在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指導下,同時又批判性反思了蘇聯一黨制的基礎上成長起來的新型政黨制度。作為執政黨的中國共產黨,著眼于長遠利益和整體利益,協同引領多元主體制定、實施發展戰略。作為參政黨的各民主黨派,通過參政議政、民主監督、匯集民智等方式,在公共權力的運行過程中積極發揮作用。

從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運行來看,一方面,中國共產黨與八個民主黨派之間是通力合作的親密友黨,區別于議會內博弈和周期性選舉的競爭型政黨制度。既避免了一黨缺乏監督,又避免了多黨輪流坐莊等弊端。另一方面,我國的新型政黨制度在保證運行規范、目標一致的前提下,積極協調、整合與滿足各階層、各群體利益,既調動了各方面的積極性,也形成了統一意志,防止出現國家治理碎片化等問題。

(2)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中國共產黨在實踐中始終注重民族團結。這項制度有利于保障少數民族公民參與政治活動、享有平等自由的權利,增強各族人民當家作主的自豪感和責任感。

(3)基層群眾自治制度也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包括村民委員會制度、社區居民委員會制度和職工代表大會制度?;鶎尤罕娮灾我匀巳藚⑴c公共事務的方式,通過自我管理、教育、服務、監督等有效行為防止了表面上有權、而實際中無權的現象,有效地杜絕了投票時被喚醒、投票后進入休眠期的情況。

這一系列制度體系已經寫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中國共產黨章程》,為實現全過程人民民主提供了制度支撐。

(三)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基本原則

隨著現代化大工業的出現和發展,西方資本主義為了制約專制權力,將國家的權力劃分為立法權、行政權和司法權,形成了彼此分立、相互制衡的三權分立體系。西式民主總體上形成了權力制衡下多黨輪流執政的運行體制。比如,行政權和立法權可能由不同黨派來掌握或行政權和立法權由在競爭性選舉中獲勝的政黨掌握等。

多黨輪流執政和權力分立制衡的西式民主政治體制,曾經被一些人奉為“用權力制約權力”的西式民主圭臬。然而,這種爭斗其實只是在野黨與執政黨之間的博弈游戲而已,它的競爭性體制并不反對資產階級政權本身。事實上這是一種執政黨與反對黨共治的國家權力結構,各黨通過行使國家公共權力來實現共同統治人民的目的。這種制約只是政黨間的相互制約,人民并非擁有制約國家的權力。這一體制既維護壟斷資本的共同利益,又實現各壟斷資本間的利益制約與均衡,實屬資本的民主,而非人民的真正民主?,F代西方政治體制因黨爭博弈、金錢政治、內耗嚴重等問題,導致社會撕裂、政策連貫性差、秩序混亂、民族沖突的現象時有發生。民主被異化為選舉民主、精英民主。正因為如此,人們往往將選舉民主稱為單環節民主。

而我們實行的民主集中制,進一步堅持和發展了馬克思恩格斯建黨的組織制度思想。馬克思、恩格斯提出要將民主和集中結合起來,使民主和集中成為無產階級政黨組織的基本準則。這一思想為民主集中制的確定和提出奠定了豐富的理論基礎。列寧創造性地運用和發展了馬克思恩格斯這一建黨思想,構建了完整的理論體系,確立了民主集中制這一無產階級政黨根本組織原則,并對其進行了進一步的探索和發展。

民主集中制既體現了民主基礎上的集中,也實現了集中指導下的民主。中國共產黨也把民主集中制作為管黨治黨的基本原則。如果只有民主而無集中必然陷入社會無秩序狀態,如果只有集中而無民主便會導致專制主義或寡頭政治盛行。

民主集中制作為黨和國家機構的組織原則,它的獨特優勢體現在既可以通過自下而上廣泛征集民意和吸納合理意見,使民眾的意見得到表達,保障人民主體地位;又可以通過自上而下集體討論和統一意志,把民眾的意見充分集中起來并切實貫徹下去,解決效率低下、久而不決、決而不行、相互傾軋等問題,并且可以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等。這正是中國作為后發國家卻能在現代化劇烈變革的歷史進程中實現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的根源所在。

三、實踐路徑之維

縱觀世界民主的發展進程,我們發現,西方的代議民主制,主要是由人民選出的代表代為決策和執行。相較于封建專制政治來說,代議民主制的優勢更著眼于每個人的選擇權利,這無疑是人類歷史和民主進程巨大的進步。但是,追其本源,代議民主的本質上則是在遵從于資本邏輯的基礎上而構建的,作為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在政治領域中的投射,代議民主的目的是想通過競爭性選舉,最終為資產階級選出利益代表。令人深思的是,在此期間,廣大民眾的政治參與僅僅被局限在選舉過程中的單一環節,相較于精英集團對公共事務擁有的決定權,真正應該擁有民主權利的廣大民眾卻在選舉之后被排除在外,很難產生實質性影響。

任何集體意志的呈現,都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需要將分散的人民意志匯集成一致的集體意志,并且使之能夠按照人民的統一意志貫徹執行下去,而投票表決在這一系列復雜的過程中,只是其中的一個環節。

要想實現真正的民主,既需要完善的制度保障體系,也需要全過程的參與實踐。相較于西方的單一環節民主,全過程人民民主則致力于參與的全過程。早在20世紀90年代,民政部就將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概括為村民自治的主要內涵。黨的十五大報告明確指出保證人民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實行民主選舉、決策、管理和監督。黨的十九大報告又將民主協商與民主選舉、決策、管理與監督一起作為公民政治參與的重要實踐環節。由此可見,民主選舉只是民主鏈條上的一個環節。

全過程人民民主堅持民主“全過程”理念,貫穿于政治、經濟生活的各方面;貫穿于國家權力運行的各環節;貫穿于人民實踐的各層面。我國的人民民主達到了參與主體伴隨民主實踐的全過程,這是我國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

(一)民主選舉

民主選舉是表達人民意愿的一種方式,它理所應當屬于民主范疇,無論是資本主義民主還是社會主義民主都應將其納入其中。但歸根結底決定選舉的性質和結果最終是由社會經濟基礎決定的。在西方資本主義私有制的基礎上,資本主義民主選舉最終選出的是資產階級的利益代表,而在我國社會主義公有制的基礎上,社會主義民主選舉最終選出的是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代表。

首先,從民主選舉的參與范圍來看,憲法規定一切權力屬于人民。憲法規定,凡年滿18周歲的中國公民,除依法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外,都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人民通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行使國家權力。民主選舉堅持普遍、平等的原則,主要采取直接選舉、間接選舉以及差額選舉的方式進行。

其次,從民主選舉的代表比例來看,通過不斷修正和完善選舉機構、程序、代表比例等,進一步擴大了基層選民的代表比例和規范了民主選舉的實踐路徑。黨的二十大代表中,代表比例穩定,保證在生產和工作一線的黨員代表比例。通過數據可以看到,處于一線的黨員數量為771名,所占比率為33.6%;女黨員代表有所增加,女黨員數量619名,比十九大增加68名;少數民族黨員代表比例保持穩定,少數民族黨員264名,涵蓋40個少數民族。代表分布廣泛,當選代表來自各領域、各層級以及各個時期入黨的都有代表。在改革開放之后加入中國共產黨的黨員代表占比為96.9%,他們成為代表中的主體。代表結構合理,當選代表的平均年齡為52.2歲。進一步確保了民主選舉的廣泛性、平等性和有效性。

第三,從民主選舉的覆蓋層面來看,我國的全過程人民民主涵蓋了國家和社會兩個層面。國家層面是指通過民主選舉產生五級人大代表,以及各級人大選舉產生同級國家機關領導人員等。社會層面主要包括村民委員會選舉、社區居民委員會選舉和企業職工代表大會選舉。在實際生活中,基層民主選舉同時還延伸到了人民的日常生活中。

(二)民主協商

20世紀80年代后期,為了克服西式民主面臨 “碎片化”“兩極化”的挑戰,西方部分學者提出了協商民主。但其理論和實踐的基礎仍然是自由資本主義,無法在公共利益上達成統一認識,因此,西方對于協商民主理論的研究大多停留在理論探討階段,帶有明顯的“烏托邦”色彩。

中國的協商民主是內生的,它攜帶著我們中華民族兼容并蓄、和而不同、和衷共濟的文明基因,為協商民主的形成奠定了文化基礎。此外,中國共產黨革命和建設的豐富實踐也充分體現了民主的協商原則,我們在百年黨史中形成了群眾路線、統一戰線、政治協商等寶貴的民主經驗和實踐形式。由此可見,協商民主既有中國歷史的文化傳統,同時又兼具新中國執政黨的實踐基礎。

我國的協商民主在實踐中形成了上下貫通、左右聯動的協商體系,我國協商民主的特點也由此得到了充分的彰顯,具體體現在協商體系的全覆蓋、協商方式的全覆蓋和協商內容的全覆蓋等。協商體系的全覆蓋,逐步構建起了國家與社會多層次、立體化的網狀協商構架,如政黨協商、人大協商等、政府協商等協商方式。協商方式的全覆蓋體現在除專門協商機構制度之外,還有懇談會、電視問政、法律草案公開征求意見、召開聽證會、座談會、民意調查等多種協商民主形式。協商內容的全覆蓋體現在圍繞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重大問題以及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等問題進行協商。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進一步將頂層設計、問計于民二者相結合,使民主協商在國家立法、決策等過程中得以發揮重要作用。在編纂民法典的過程中,共征集102余萬條意見,最大化地凝聚了立法共識。在十四五規劃的制定過程中,將征集意見的渠道擴展到網絡,并對從網上征求的100多萬條意見進行了逐條系統分析,在系統分析的基礎上,共整理出1000余條建議,對于這些建議,能吸收的都盡量吸收。這些都成為了中國協商民主的生動實踐。

相較民主選舉,選民只是以投票的方式對候選人提出的政策做出被動選擇。以商量為主要形式的民主協商則是可以在決策前和決策實施中開展廣泛協商。二者相互補充,共同發揮作用。民主協商是我國民主制度的特有形式和獨特方式。

(三)民主決策

民主決策,可以理解為是對民主協商的進一步延伸,是體現并生成國家意志的重要方式。民主決策涉及民主運行的過程和結果,是處于全過程人民民主各個環節中最核心的一環。因為民主協商的結果一般表現在三個層面,即宏觀、中觀和微觀層面。宏觀層面,凝聚形成切實體現民意的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在中觀層面和微觀層面,形成了真正符合公民個人利益的舉措和制度等。民主決策強調要在決策的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過程中都要充分保障人民群眾的廣泛參與。

在民主決策的參與權方面,主要體現在參與群體多元和決策范圍多面。參與群體多元,不同的地區、行業、階層之間存在發展差異,人民群眾內部,同樣也存在差異化的需求和訴求。鑒于此,我們逐步構建完善了針對不同群體的可識別性的決策參與機制。參與決策范圍多面,民主決策涵蓋國家層面和社會層面的民主決策。在人大立法和政府決策方面,我們對民主決策的程序、原則等都進行了非常明確的規定。例如在規劃、立法、項目、預算的決策階段,主要以基層立法聯系點、聽證會等方式吸收群眾意見。在社會層面構建起覆蓋城鄉社區、企事業單位等空間單元和職業單元。同時進一步完善了為保障居民自治和村民自治的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和為保障職工民主權利的企事業民主管理制度。

與此同時,近年來,我們發現全國各地在涉及有關社會生產、生活和經濟、文化事業方面的公共議題時,以及在重大項目、預算、立法的決策和編制過程中,都會通過意見征詢會、民主懇談會等形式的基層決策議事協商會議民主制度,這些都為人民群眾的持續、廣泛參與提供了科學有效的民主參與途徑。

在民主決策的表決權方面,施政的最終結果必須接受實踐的檢驗與人民的評判??雌涫欠裾嬲先嗣竦母纠?看其是否解決人民真正想要解決的實際問題。如果在實施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與差距,應根據人民的反饋適時做出相應調整。

(四)民主管理

民主管理指人民作為政治主體參加國家事務和企事業的管理,其更側重人民在具體生活中的實踐展開。我國憲法規定人民可以通過多種途徑管理國家事務以及其他社會事務。參與選舉、協商、決策、監督等國家政治、社會生活各方面的民主管理;參與村民自治和社區居民自治的民主管理,實現自我服務、自我監督;參與企業中的民主管理,實現協商共事、利益共享;以及還有其他一些社會組織、社會團體進行的自我管理等。

(五)民主監督

民主監督是使人民權益得到保障的重要環節。權力只有在人民的監督下,才能真正實現權為民所用。如何跳出“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歷史周期率?中國共產黨在延安時期就做出了答案,即“民主”,讓人民來監督政府。

依據不同監督主體可將黨和國家監督體系劃分為黨內監督體系、國家機關監督體系和社會監督體系。如何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如何進一步監督權力的籠子扎得更緊,這一目標的實現,需要我們進一步不斷拓寬民主監督渠道,最終形成“權利制約權力”的監督格局。

綜上所述,在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推進過程中,我們致力于完善的制度保障體系和生動的全過程政治實踐。構建了閉環式民主運行模式,保證人民在“全過程”民主實踐中的真實性和可操作性。我國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優勢體現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導向和務實創新的實踐形態,開創了人類政治文明的新形態,是真正適合中國國情的民主制度。

猜你喜歡
民主選舉協商全過程
全過程人民民主與全過程民主立法
土建工程中全過程造價管理的有效應用
論協商實效與協商倫理、協商能力
Rheological Properties and Microstructure of Printed Circuit Boards Modifed Asphalt
讓創新貫穿深化醫改的全過程
以政協參與立法深化協商民主
蘭州市繡河沿回漢聚居區民主選舉的現狀與管理研究
全過程造價管理模式下的工程造價控制探討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候選人之規定
地位、政治關注、政府信任與基層民主選舉中的投票參與——一項來自CGSS2010的Logistic回歸模型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