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SMCR模型的政治理論課教學創新研究

2023-02-18 23:51鄒小軍任會芬
高等教育研究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理論課話語教學內容

鄒小軍,李 錚,任會芬

(國防科技大學 軍政基礎教育學院,湖南 長沙 410073)

一、問題的提出

傳播不都是教學,但教學一定是傳播。政治理論課教學更是一種目標明確的傳播活動。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擁有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指導是我們黨堅定信仰信念、把握歷史主動的根本所在?!备咝U卫碚撜n教學是貫徹落實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的主陣地和主渠道,其本質是黨的創新理論傳播過程和學生價值觀塑造過程的有機統一,從而使學生深刻理解“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馬克思主義行,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要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1]。當前,政治理論課教學還存在諸多問題,成為制約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的主要因素。2021年6月,筆者面向某高校576名各年級大學生做了關于政治理論課實效性的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們認為影響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的主要因素是教學內容空洞枯燥(49.91%)、學生學習態度不夠端正(49.91%)、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結合不夠(37.78%)。這反映出,政治理論課教學在各個環節都還存在一定的問題。政治理論課教學要強化政治理論課教師的傳播意識,提升媒介素養,借鑒和運用現代傳播學理論和工具,推進教學改革創新,提高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感染力和吸引力,采取更加科學、更加有效的方法實現黨的創新理論入腦入心,以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在眾多的傳播模型中,美國學者貝羅在“香農-韋弗模式”基礎上提出的SMCR傳播模型與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信息傳播過程最為契合,對創新高校政治理論課教學具有很好的借鑒意義。在該模型中,“SMCR”分別代表信息主體或者來源(source)、信息內容(message)、信息傳播渠道(channel)以及信息傳播受眾(receiver)。該模型高度提煉了傳播核心要素(主體和客體)及其互動機制。其核心觀點是:信息傳播的效果是由傳播主體、傳播內容、傳播渠道和信息受眾四個維度的因素以及其相互關系共同決定的?;谠撃P偷目蚣?,本文從教師隊伍、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和教學對象四個維度對政治理論課教學過程進行全面系統審視,剖析政治理論課親和力和感染力不足的原因,構建新媒體時代政治理論課教學創新的理論框架,為推進高校政治理論課教學創新,改善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提供新的思路。

二、高校政治理論課教學在SMCR框架下的審視

運用SMCR框架審視高校政治理論課教學過程,發現在傳播主體、傳播內容、傳播渠道和傳播受眾四個方面都面臨一些挑戰。這些挑戰正是制約高校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的重要因素。

(一)信息源:高校政治理論課教師媒介素養有待提高,受眾意識不強

媒介素養是信息化社會的一種基本素質,對高校政治理論課教師更為重要。詹姆斯·波特把“個人定位、知識結構和技能”視為媒介素養的三大基石[2]。其實,媒介素養是很寬泛的概念,既包括正確甄別和選擇信息,也包括能夠有目的地高效傳播信息。

1.政治理論課教師媒介素養不夠

高校政治理論課教師的媒介素養欠缺主要表現為[3]:一是媒介素養培養途徑缺乏,學習自覺性不足。政治理論課教師往往對專業素養很看重,而忽視信息化社會所需要的媒介素養,缺乏學習主動性。二是媒介素養培養缺乏制度性支持。目前,大部分高校沒有搭建體系化媒介素養培養平臺及制度化媒介素養培養機制。三是師生“媒介鴻溝”呈現擴大趨勢?!?0后”大學生是新媒體使用的主力軍,新媒體逐漸融入其基本生存狀態。這與一些政治理論課教師“被迫”使用新媒體形成鮮明對比,逐漸在師生之間形成了一道巨大的“媒介鴻溝”。

2.政治理論課教師受眾意識不強

媒介素養不夠必然使得受眾意識缺乏,這容易導致政治理論課教師不能從實現信息有效傳播的高度去理解教學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政治理論課教師往往更多地從自身角度去關注是否完成了教學任務,而不是從學生的角度去審視所講授的信息是否真正高效地被學生接收并內化為自身的價值體系和方法體系。通過對政治理論課話語滿意度調研發現,學生對“思政課教師教學話語善于關照學生”的問題,選擇“很滿意”的比例僅有4.67%,而選擇“很不滿意”的比例卻有13.26%[4]23。

3.政治理論課教學受眾分析不夠

受眾意識不強必然導致受眾分析不夠?,F在的“00后”大學生不再一味地被動接受,他們對社會有自己獨特的理解和認識。因此,他們對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并不是簡單的全盤接受,而是個體性的選擇和吸收。黨的創新理論必須通過學生自身積極能動的觀察、思考和領悟,才能內化為他們的理解認同和堅定信念[5]。當前,高校政治理論課教學不同程度上存在“高高在上”“遠遠在外”的現象,俯下身子走近學生不夠,對學生的興趣志向和認知偏好掌握不夠。另外,傳統的政治理論課教學往往采取大班教學,對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關注不夠,對大學生個體發展需求的關切不多。有調研發現,大學生針對“思政課教師的教學話語善于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這一問題,選擇“很滿意”的僅為8.9%,而選擇“不太滿意”和“很不滿意”比例卻超過了11%[4]23。

(二)信息維度:教學內容枯燥,吸引力和感染力不足

從政治理論課教學實際看,教學內容枯燥、缺乏感染力和吸引力是政治理論課教學存在的突出問題。筆者通過問卷調查發現,49.91%的同學認為影響政治理論課實效性的最主要因素是“教學內容空洞枯燥”,57.54%的同學認為政治理論課教學存在的最大不足是“教學內容過于枯燥”。

1.教學內容“以本為本”,結合現實不夠

很多調研結果顯示,學生對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的枯燥性反映比較強烈,普遍認為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存在“假、大、空”等問題。政治理論課要傳播黨的創新理論,要“對標”“對表”,講求理論的準確性。但是,理論只有和現實相結合,才有吸引力和說服力。一方面,當代高校學生作為“網絡原住民”,可以通過網絡隨時關注國際國內時政熱點,參與各種虛擬社會實踐;另一方面,他們的思想困惑也可能會更多,需要在政治理論課堂得到解疑釋惑。如果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無法反映時代和形勢的要求,無法主動回應他們的思想疑惑,仍然高高在上自說自話,進行枯燥的“理論灌輸”,必然難以引起學生對政治理論課的興趣與關注,難以獲得學生的信任與喜愛,從而削弱政治理論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2.教學內容“口號化”,缺乏辯證性

政治理論課是維護意識形態安全、培塑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核心課程。政治理論課的課程地位和性質決定了其教學內容必然會涉及很多政治性的、關乎意識形態安全的嚴肅內容。從現實情況來看,高校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存在 “口號化”的問題,缺乏親近性的文件話語和口號話語充斥課堂。這樣的內容勢必會把學生“拒之千里”,造成學生對政治理論課缺乏興趣。教學內容“口號化”的另一種表現是教學內容缺乏辯證性,機械地搞教學“一言堂”,忽視了當代大學生獨立性和辯證性思維更強的特點,教學內容的辯證性、發展性、全面性不夠。

3.教學內容“簡單重復”,缺乏新穎性

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交叉重復的問題也是影響政治理論課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有調查顯示,38.14%的大學生認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存在簡單重復的問題[6]37。這種重復既存在縱向上各學段的重復,也表現在同一學段中不同政治理論課課程內容的重復。從目前情況來看,這個問題還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部分政治理論課教師對教學內容交叉重復情況把握不好,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習興趣。

(三)傳播渠道:教學方式單一,多元化傳播方式缺乏

在傳播學視域下,教學方式是實現教學內容傳播的主要渠道和方法,包括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環境等。有關調研顯示,大學生認為教育方式(64.6%)在諸多影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因素中居于首位[7]。同時,也有調研數據顯示,教學方法是課程建設的短板所在,并已成為近年來全國高校政治理論課建設中較為普遍的問題。

1.教學方法傳統守舊,缺乏改變與創新

目前,高校政治理論課教學仍然是以課堂講授為主。課堂講授是最傳統也是最有效的教學方法,有其獨特的優勢和生命力。但是,在信息化背景下,單調的課堂講授越來越不適應新媒體時代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形勢要求,難以調動學生理論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很多高校政治理論課堂往往會不同程度地出現“老師滔滔不絕,學生昏昏欲睡”的不良現象。教學方法傳統守舊還表現在缺乏針對性,不能因材施教。在目前的高校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經常會出現“不同的課、不同的對象,卻是同樣的形式、同樣的說辭”等現象。教學方法沒有隨時代和對象的變化而創新。這就容易造成課堂的自我弱化和對學生不自覺地疏離,導致學生對政治理論課的興趣與關注不斷弱化。

2.教學手段陳舊單一,缺乏多樣化傳播渠道

當代大學生多樣化的新媒體生存狀態與單調陳舊的政治理論課教學方式形成了強烈對比?!?0后”大學生普遍不認同政治理論課“說教式”教學方式,而是更傾向多種現代傳播技術手段綜合運用而形成的多樣化并富有活力的政治理論課堂。因此,僅僅把課堂作為教學內容傳播的主要平臺顯然過于單薄和缺乏吸引力,并不利于黨的創新理論傳播。在現實中,教師和學生近乎“失聯”的情況已成為常態,除了課堂上你講我聽,課下和課后幾乎形同路人[8]。全效媒體的話語表達形式擾亂了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話語表達規則,話語傳播渠道多樣凸顯了表達渠道的有限性,全效媒體表達的生活性反襯了思政課話語表達的抽象性[9]。某大學關于政治理論課實效性的調研表明,對傳統課堂灌輸教學方式的認同率僅為4.5%[10]。

3.教學環境復雜多變,導致政治理論課教學話語權面臨新挑戰

一是社會環境中存在的各種錯誤思潮和消極現象,容易動搖學生的政治信仰與理想信念。尤其是在自媒體時代,一些不良虛假信息通過社會化媒介傳播發酵,容易誤導學生使其在人生目標上出現迷失或偏離。二是在市場經濟大潮中,出現了一部分違背科研誠信、違背師德師風的惡劣事件,學生對教師的信任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三是家長過于看重學生的專業技能培養,這對學生學習政治理論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產生了影響。

(四)傳播受眾: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學習主動性不強

時代印記和特征明顯的“00后”大學生群體,既為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創新提供了動力,也為教學增加了不少挑戰性和不確定性。傳統政治理論課“空洞化的說教”與“00后”大學生的青春活力和個性張力形成了一定的沖突與矛盾。

1.政治理論課學習積極性不高

研究發現,部分學生從沒課前預習過政治理論課,在課堂上表現懶散,對政治理論課作業有抵觸心理[6]30。筆者所進行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49.91%的同學認為影響政治理論課實效性的主要因素是學生學習態度問題。這種被動性極易在政治理論課教學過程中形成一種惡性循環。政治理論課教師感到很無力,認為無論如何精心設計安排教學,學生的主動參與感都不理想,從而導致教學熱情消退,也進一步影響了教學效果和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這種惡性循環的結果就是政治理論課往往成了“養生課”“睡覺課”“補作業課”。

2.學生學習功利性明顯,缺乏反思性

在市場經濟逐利動機影響下,學生的功利化傾向表現在方方面面。有調研結果顯示,85%的學生認為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找一份更好的工作”“賺更多的錢”,73%的學生認為文史哲等知識“沒用”,只有不到10%的學生是為了“做學問、提高自身修養”[11]。這就容易導致很多學生以敷衍的態度對待政治理論課,學習積極性主動性不高,反思性不強。

三、基于SMCR模式的政治理論課教學創新路徑

新時代高校政治理論課必須改變傳統的“灌輸”思維,借鑒SMCR傳播模型,從教師隊伍、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和教學對象四個方面進行系統創新,不斷提升新時代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一)信息源維度:建設一支“全媒型”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

“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關鍵在教師?!?016年2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新聞輿論座談會上首次提出了“全媒型人才”的概念。雖然這一概念是針對新聞輿論界提出的,但是這一概念對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同樣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在全媒體時代,推進政治理論課教學創新,必須加強“信源”建設,提升政治理論課教學權威性和主動性。這就需要打造一支“全媒型”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

1.加強對政治理論課教師媒體素養的系統培訓

“全媒型”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首先要加強對教師媒體素養的系統培訓。要構建“教師自學+學校培訓+社會實踐”三位一體媒體素養培訓體系。著重培養高校政治理論課教師的四種媒介能力:一是掌握媒介知識以及正確使用媒介的能力;二是正確判斷媒介訊息的意義和價值的能力;三是掌握運用現代媒介創造和傳播黨的創新理論的知識與技巧;四是掌握有效利用新媒體創新政治理論課教學的能力。

2.不斷提升政治理論課教師的理論能力

馬克思主義理論能力是政治理論課教師的看家本領,是決定政治理論課教學水平的最關鍵因素。政治理論課教師理論能力水平直接決定了政治理論課的深度和廣度。部分學生反映政治理論課照本宣科、缺乏深度,與政治理論課教師自身的理論能力存在直接關系。因此,提升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必須要緊跟黨的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步伐,定期開展政治理論課教師的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培訓,提升理論能力水平。

3.強化政治理論課教師的受眾意識

新媒體時代的政治理論課教學要求教師一定要有強烈的受眾意識,增強高效傳播黨的創新理論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主動學習傳播知識,用傳播學思維重構政治理論課教學,主動嘗試現代新媒體手段,認真研究當代大學生認知特點和理論偏好,用學生聽得懂、聽得進的話語講授黨的創新理論,用學生喜歡用的媒體工具呈現黨的創新理論,讓黨的創新理論真正入腦入心,實現從理論體系到價值體系的有效轉化。

(二)信息維度:打造富有吸引力感染力的教學內容

信息時代,內容為王。政治理論課教學必須抓好教學內容建設,用好的教學內容吸引人、打動人、塑造人。有研究表明,教學內容的豐富、教學方法的改良,可以顯著地提高學生的注意力。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都會影響政治理論課實際教學效果[12]。在SMCR框架下,從優化教學設計、完善教學內容和豐富呈現形式及載體等方面打造富有吸引力、感染力的教學內容。

1.基于受眾選擇理論優化教學設計

約瑟夫·克拉柏在《大眾傳播的效果》中提出的受眾選擇性理論認為,受眾是信息傳播的目的地,從傳播者到傳播效果的產生之間需要以受眾的選擇心理作為中介,選擇心理按照傳播的時間順序依次表現為選擇性注意、選擇性理解、選擇性記憶[13]。借鑒該理論,以提高學生的關注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核心,優化教學設計,創新理論灌輸方式,把“填鴨式”的盲目灌輸轉變為“貼心式”的理論引導和價值塑造,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2.打造有高度、有深度、有溫度的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是決定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的最關鍵要素。著眼有高度、有深度、有溫度的“三度”原則,完善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在教學實踐中,為了達到教學目標,使黨的創新理論真正入腦入心,應以教材為核心,創新話語表達方式。把黨的理論體系轉化為符合學生口味、關照學生個人體驗和話語偏好的教學話語體系,既要反映黨的大政方針治國理政的高度,也要體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理論深度,更要有關照學生的現實溫度。具體來說,要實現從“理論話語”向“學生話語”轉化,從“書本話語”向“生活話語”轉化,從“政策話語”向“敘事話語”轉化,從“說教話語”向“互動話語”轉化[14]。用通俗易懂、生動活潑的語言,用貼近學生的日常用語和表達習慣,把深奧的理論講得形象透徹。多用真情話語、對話話語,敞開心扉真情交流,從而增強政治理論課對學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3.豐富教學內容表現形式和呈現載體

新媒體技術的發展為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的表現形式和呈現載體創新提供了技術和工具支撐。在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呈現上,跳出PPT演示的單一模式,通過創新課堂教學模式,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通過引入視頻、聲音、實物模型等多樣化呈現形式,觸發學生的視覺、聽覺、觸覺等全方位感覺器官,構建多模態政治理論課內容體系。通過創新課堂教學模式,引入課堂演講、課堂辯論、舞臺劇、情景劇等多樣化形式,調動學員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增強政治理論課堂的生動性,提高學員學習政治理論課的實效性。

(三)傳播渠道維度:采取多樣化立體化教學方式

高校政治理論課教學需要暢通傳播路徑,豐富傳播渠道,運用現代傳播技術和智能通信設備工具,實現黨的創新理論多時空、多場域、多方式結合,促進黨的創新理論更加有效地傳達給學生。

1.打造線上線下融合式傳播平臺

學生在哪里,政治理論課就在哪里。針對“00后”大學生都是網絡“原住民”的特點,政治理論課教學必須與時俱進,既要堅守課堂主陣地,發揮其理論傳播的權威性和與學生交流的便利性,同時也要利用多樣化傳播渠道,構建線上與線下、課內與課外、虛擬與現實相結合的融合式傳播平臺[15]。突破傳播的時空限制,拓寬政治理論課立德樹人的時空維度。

2.營造風清氣正、包容思辨的傳播環境

思想政治教育環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關鍵要素之一,并影響思想政治教育全過程[16]。政治理論課傳播環境既包括營造風清氣正、嚴肅活潑的宏觀環境,也包括營造開放包容、交互思辨的課堂環境。在宏觀層面,黨和政府要持續不斷地正風肅紀,以零容忍的態度懲治腐敗,錘煉作風,營造風清氣正的社會環境。在課堂層面,留給學生思考的空間、討論的空間,堅持理論性與思辨性的統一,為更好地傳播黨的創新理論營造良好環境。

(四)受眾維度:貫徹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

學生是教學課堂的參與者,更是有效課堂的積極建構者。因此,高校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創新除了在供給側發力,如提高教育主體能力素質、完善教學內容、豐富教學方式之外,還需要在需求側用功。貫徹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主動關照學生,了解學生的特點和偏好,提升政治理論課的針對性和精準性。

1.強化學情分析,了解學生認知偏好和學習特點

政治理論課教學不能“高高在上”,而要“頂天立地”,充分地認識和了解學生的學習習慣、行為特點、認知偏好等特征,進而針對性地進行教學準備。開展學情調查,了解學生的學習現狀與感受,有針對性地進行改進,設計良好的學情調查。在反映學生實際學習情況的同時,也可以幫助我們全面了解影響學生學習態度的各種因素,從宏觀層面提出對政治理論課創新發展有建設性的對策建議。

2.激發學習興趣,建立良性的師生互動機制

政治理論課教學要改變“理論灌輸”的刻板印象,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立足學生特點,準備教學內容,優化教學設計,突出學生在政治理論課堂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和吸引學生參與課堂建構。以新穎的形式吸引人、以充分的尊重感化人、以透徹的理論說服人,把學生從枯燥的學習中解放出來,讓學生在深度參與課堂中感悟真理的力量,潛移默化地實現立德樹人目標,把政治理論課真正打造成學生“真心喜愛、終身受益”的課程。

3.加強師生交流,爭做學生的良師益友

政治理論課教師要主動走下講臺、走出辦公室、走進學生宿舍,用心走近學生,主動與學生交朋友,加強與學生在課堂內外的交流互動,做真正關愛學生的好教師,做學生真正喜歡的好教師。政治理論課教師要堅持立德樹人,盡職盡責做到“以理服人,以文化人,以情動人,以行樹人”。堅持以思想引領學生、以行動號召學生、以情感感染學生,成為學生思想政治的引領者、學習成才的助力者、健康成長的守護者。每名政治理論課教師都要爭做學生的良師益友,與學生共同成長、共同進步。

四、結語

政治理論課教學是高校立德樹人的關鍵環節,其教學效果直接決定著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成效。政治理論課教學要適應新時代“00后”大學生的特點,因勢利導,順勢而為。借鑒和運用現代傳播學理論和工具,大膽改革創新,用學生熟悉的話語、喜歡的方式傳播黨的創新理論,唱響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主旋律。用更優秀的政治理論課教師引領學生,用更鮮活的教學內容感染學生,用更新穎多樣的方式吸引學生,用以學生為中心的真誠打動學生,全方位提升政治理論課教學成效。

猜你喜歡
理論課話語教學內容
現代美術批評及其話語表達
挖掘數學教學內容所固有的美
“啟蒙運動”一課教學內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為重要的教學內容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創新
“721”人才培養模式與高校思政理論課改革
話語新聞
話語新聞
醫學院?;A化學理論課教學改革初探
“那什么”的話語功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