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虛擬現實技術推動文化產業發展研究

2023-02-18 13:21郭超
青島行政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虛擬現實技術文化產業

郭超

[摘 要] 虛擬現實技術(簡稱VR)是當代科技創新的重要成果之一。以“VR+文化”戰略為核心,盤活文化資源、釋放發展動能,已成為各地區尋求文化產業發展的突破口和新技術賦能點。青島文化產業面對當下數字化發展保守、推廣效力低、場景沉浸感差和影視產業價值分布不均的發展短板,應明確科技賦能理念,以虛擬現實技術為抓手,落實基于數字資產復用、虛擬人IP營銷、虛擬主題空間互動和虛擬電影四大板塊的發展路徑,從而推動文化消費升級,開辟青島文化產業發展的新賽道。

[關鍵詞] 虛擬現實技術 文化產業 科技賦能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8—3642(2023)06—0086—05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文化建設在國家發展中的價值進一步凸顯,也成為城市發展的重要考核指標。促進我國文化產業繁榮發展,推動文化產業成為我國支柱型產業,已經成為我國現階段重大而又緊迫的戰略任務。就未來發展路徑而言,提高文化產業科技含量、加強文化產業與高科技的融合,是應對文化全球化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我國文化建設工作的重要方向。

一、虛擬現實技術的文化助力功能

虛擬現實技術(Virtual Reality,簡稱VR),是利用計算機系統生成一個模擬環境,為使用者提供關于視覺、聽覺、觸覺等多感官的模擬。歷經多年發展,虛擬現實產業初步構建了基于技術創新的發展體系,正邁入以產品升級和應用服務為主線的戰略窗口期。

虛擬現實技術具有沉浸感。沉浸感的產生基于高質量的場景仿真能力,是VR技術應用的重要支撐點。沉浸感不但指向視覺沉浸,還包括聽覺沉浸、嗅覺沉浸等多感官的協同融入。這種沉浸感可以讓用戶產生生理和心理的雙重投射,使用戶感受到作為主角存在于模擬環境中的真實程度,對于文化感知、歷史場景重現、跨區域游覽具有重要意義。從移情角度來說,就是利用視覺、聽覺等感官沉浸,促使體驗者的心理狀態出現“退行”,讓其放下內心的防御機制,形成知覺移情[1],實現貫通虛擬現實的構想性。

虛擬現實技術具有交互性。交互性是進行文化體驗升級的關鍵保障,交互性的存在注定了VR文化體驗方式與傳統文化體驗方式的不同。交互性決定了用戶選擇信息的主動權和對空間場景的把控感,能夠獲得更大的觀賞自由和主人翁意識。VR技術通過交互行為的發生,增強消費者的體驗黏性。

虛擬現實技術具有構想性。情感理論學者伊扎德提出“情感是注意力和感知的驅動”[2]。人類對事物認知賦予的情感符號越逼真,越可以激發自己的某種情感,也可以獲得更優質的情感體驗。虛擬現實技術在數字文化產業中可以促進文化場所與用戶的情感關聯,提升情感同化的幾率。

虛擬現實技術的這三大特征可以使用戶在更多維度進行文化內容展現和交流互動,通過多維度的全景畫面和聽覺沉浸感,空間感、距離感都會更有層次[3];虛擬現實技術可以取代部分線下文化活動場景的功能,可拓展性更強;另外,通過虛擬現實技術,文化傳播背后的商業價值、社會價值可以更高效地表現出來,在保障多元化應用體驗的前提下,可以減少建造實物場景的制作經費,也可以縮短搭建周期,從而達到控制成本、事半功倍的效果。

2022年10月28日,工業和信息化部、教育部等五部委聯合印發了《虛擬現實與行業應用融合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6年)》,旨在提升我國虛擬現實產業核心創新能力,激發產業服務體系創新活力,推進虛擬現實技術與行業應用融合發展[4],加快虛擬現實產業新生態的建立。在國家政策的指引下,青島作為文化產業發展領先的地區,必能優先享受政策紅利和各項保障措施,成為虛擬現實技術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實驗區[5]。

二、青島市文化產業存在的科技創新短板

青島市文化產業目前處于新舊動能轉換期。為了響應數字發展浪潮,青島市也嘗試引入數字技術實現文化產業“破界”發展;但在發展過程中,舊的產業動能逐步減弱,新的動能正處于培育生長期,未能形成新的穩定增長極,賦能效力需要進一步探索。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必須堅持問題導向,問題是時代的聲音”[6]。以科技賦能為抓手,聚焦青島市文化產業發展的現存問題,是尋求發展路徑的重要突破口之一,目前主要問題如下所述。

(一)文化資源數字化發展保守,價值放大受阻

青島擁有豐富的線下文化資源,有文物保護單位、歷史傳統建筑群、文化街區、工業遺產、名人故居、風貌格局保護道路等13類6000多個資源要素,同時擁有紅色旅游資源55處、博物館(紀念館)103家。線下文化資源的傳播和發展往往需要用戶親臨現場,經濟成本和時間成本付出較多,且傳播方式單一,用戶與文化載體的互動也相對單一,阻礙了文化資產的價值放大。由于缺乏統籌規劃,青島市文化產業在發展過程中尚未形成科技、文化、社會等元素的協同發展機制,文化資源統籌效率低,數字化發展相對緩慢。

(二)利用科技進行文化推廣的效力不足,“流量”規模不大

當下的青島城市文化是東西方文化交融塑造的結果。本土文化以劈柴院、臺東鎮、李村說書場為代表,保留了膠東半島傳統文化的烙??;同時,青島又受殖民歷史的影響,西方文化、時尚氣息強勢融入,20世紀初以西方文化為主的城市生活方式,如咖啡、啤酒、帆船等,對青島的影響廣泛而深刻。東西文化的交融,造就了青島獨特的文化內涵。針對青島市文化特點,青島市委、市政府積極開展文旅項目招商,目前全市單體投資5000萬以上的文化項目已突破100個,但仍存在項目分布不均衡、旅游淡旺季差異明顯、IP吸引力不強等發展短板。青島坐擁豐富的海洋資源,但是海洋相關的文旅項目卻不夠豐富、不夠亮眼,推廣效力不理想,未形成可觀的“流量”。

(三)文化場景沉浸感差,文化消費亟待激活

沉浸式體驗是目前流行的一種網絡術語,也是一種正向的、積極的心理體驗,代表一種“專注的快樂”,進而產生一種自行決定生命內涵的掌控感與參與感[7],它會給參與者帶來極大的愉悅感,從而使其反復進行同樣的活動而不會厭倦。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VR技術在青島文化產業中已有所滲透,但技術普及度不高,沉浸指數不理想,文化場景氛圍感不強;同時,沉浸內容比較單一,往往只是從視覺或聽覺角度進行沉浸感優化,在更高階體驗的交互化、場景化、商業化鏈條中尚存缺口,從而導致文化消費帶動效力不明顯。

(四)影視文化產業價值分布不均衡,本土產業附加值低

青島影視產業鏈是本地文化產業的重要鏈條,是在青島“世界電影之都”的地域特色、經濟實力、文化特質、社會影響和歷史傳承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從影視文化產業發展的微笑曲線來看,產業鏈前端的項目開發、編導創意以及后續的發行營銷等高經濟附加值的環節都不在青島,只有低附加值的拍攝制作環節是在青島影視文化產業園完成的。青島影視文化產業價值模式亟待優化,需要通過科技賦能實現產業價值分布重構,從而迎來發展轉折點。

三、虛擬現實技術推動青島市文化產業發展新路徑

青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現階段文化產業發展的制約因素,積極采取措施,推動文化產業數字化發展進程?;谌缟纤龅某鞘形幕a業發展壁壘,虛擬現實技術的賦能點可從以下方面尋求突破口。

(一)推進數字文化資產資源庫建設,推廣和普及虛擬現實技術的應用

2022年5月18日,中共中央印發了《關于推進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意見》,其中首次提出“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8]。此戰略的提出是建設“文化強國”與“數字中國”的共同立足點,豐富的數字文化資產也是增強文化自信的重要保障。青島市可以在此基礎上推進數字文化資產資源庫建設。

首先,推進數字文化資產資源庫建設要落實青島市文化建筑場所(博物館、文化街區等)的“云”游體驗工程建設。推廣和普及虛擬現實技術,積極落實文化資源的數字化建設,解決外地游客無法親臨現場的問題,還可以“云”游因特殊原因(氣候、疫情、人流量等)不能對外開放或限制性開放的景點,開設線上交互式數字博物館,滿足異地游客的游覽訴求[9]。文化建筑場所的數字文化資產建設應采取分批次、版本逐級優化迭代策略?!胺峙巍币鉃榭筛鶕鏊鶇⒂^熱度、地區影響力等因素將其分為不同級別,劃分不同建設批次。一級為重點建設項目,應率先開展VR“云”游產品開發,其他場所根據級別和經費情況依批次逐步推進?!鞍姹局鸺壍睆娬{的是數字文化資產的動態更新,不斷響應用戶需求和市場號召,定期優化、更新版本,為用戶提供更優質的產品。建模技術和全景拍攝技術可以為觀眾提供充滿沉浸感和交互性的三維動態視聽模型,配合頭顯設備,使其足不出戶即可欣賞、體驗島城文化藝術之美?;诩t色主題教育的數字資產也應被納入數字文化資源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構建VR沉浸式與交互式的紅色主題參觀方式,實現對線下文化場所空間的體驗感、穿越感,讓游客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其次,推進數字文化資產資源庫建設要重視城市歷史街區的文化傳承和場景重現。歷史場景的復原大致分為兩個思路:一是利用全景拍攝技術,對城市重要街區建筑進行360度全方位環拍,從多角度記錄建筑物的外形結構;二是利用三維重建技術,對已不復存在的歷史建筑和場景進行復原,通過觀看數字三維模型,觀看者可以了解歷史故事、學習前輩精神。青島市擁有多處歷史文化街區,其中以擁有百年歷史的中山路最為著名。旅游發展的歷史積淀、悠久的建筑遺存和多元的商業文化,使中山路成為辨識度極高的城市名片。在城市現代化建設的沖擊下,目前的青島中山路街景已與原本風格統一的德式歷史建筑風貌漸行漸遠,很難找尋充滿沉淀感的城市肌理。虛擬現實技術的介入為老街區還原提供了契機??梢岳肰R全景拍攝技術,從藝術欣賞的角度取景,對中山路街區進行多點拍攝,在后期處理階段剔除街區冗雜事物(廣告牌、小攤販、路面垃圾等),以處理修復后的全景圖片為素材制作中山路全景漫游體驗產品,為島城人民重現老街區記憶。

另外,推進數字文化資產資源庫建設要重復利用文化資產,融合動態交互價值,實現文化資產多輪復用。虛擬現實技術對數字文化資產建設的意義不止局限于100%比例還原場所的空間場景,還包含交互環節的嵌入,包括用戶和內容的互動、用戶和環境空間的互動;在互動過程中,商業元素可有機融入,實現文化資產重復利用,從而創造、實現多輪價值。青島市博物館申報了以“青島史話”為藍本的VR全景項目,旨在利用VR技術構建數字化展廳,將不易接觸、難得一見的文物珍品、遺址遺跡構建起來。觀眾戴上VR頭盔,手持操縱器,即可穿越到一個個歷史場景,見證重要的歷史事件,甚至與歷史人物吟詠唱和。

(二)通過虛擬數字人打造流量IP

隨著元宇宙、數字經濟的發展,虛擬數字人的熱度持續高漲。虛擬數字人是指通過計算機圖形學、圖形渲染、動作捕捉、深度學習、語音合成等技術手段,打造出超越于物質世界并具有數字化外形的虛擬人。因其外形出眾、人設不易塌房、不受時空限制等優勢,虛擬數字人深受品牌和企業青睞。品牌和企業將虛擬數字人變成了一種營銷語言,使其在IP代言、短視頻、直播等領域綻放光彩,甚至代替真人承擔起主持、表演、品牌代言、客戶服務等職能。

首先,可以定制虛擬數字人IP,為青島文化產業代言。在虛擬數字人賦能思路下,青島可創造極具文化素養、審美價值和推廣力的城市專屬虛擬數字人,賦予其代言島城文化、推廣島城品牌的使命。虛擬數字人致力于打造“藝術+商業+體驗”三位一體的綜合化商業模式,可以作為文化消費推廣的重要抓手。青島作為文化產業蓬勃發展的濱海城市,可根據本地區文旅特點定制專屬數字人IP,助力虛擬城市代言人、虛擬導游的構建,展現本土文化的獨特魅力。2022年7月,青島首個城市虛擬數字人IP——“青島小嫚”正式上線。在計算機圖形學、語音合成、動作捕捉、人工智能和算法驅動等科技手段的協同打造下,“青島小嫚”承擔起數字化“向導”的角色,與用戶進行多模態互動,“面對面”實現低延遲實時交互交流。她的出現將成為青島文旅元宇宙的交互入口,通過她的智能推薦,游客和市民可以領略更豐富的青島文化和美景美食,成為大家全天候、全方位的“虛擬游伴”和“貼心朋友”?!扒鄭u小嫚”是一個“時尚、活力、數字化”的、又帶有鮮明青島屬性的全新IP,她彰顯了青島“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的城市愿景,又繼承了青島的城市文化傳統,并乘著“元宇宙”的東風發揚光大?!扒鄭u小嫚”開啟了島城虛擬數字人的市場,指明了數字人IP引流的功能方向。繼“青島小嫚”誕生之后,青島又迎來了“拾憶”“青小鐵”等一批虛擬數字人,進一步加快了島城文化產業的數字化發展進程。

其次,挖掘影視行業虛擬數字人的發展潛力,重塑東方影都的影視文化影響力。虛擬數字人除了作用于文旅行業,其在影視行業的發展潛力也逐步展現。相較于傳統虛擬制作質量差、效率低、周期長、成本高和互動弱等問題,虛擬數字人具備技術、流程、角色高度智能化與標準化優勢。數字人技術能夠創造出與現實不同的虛擬角色,如超凡脫俗的怪獸、外星人或者神話中的生物;數字人還能扮演無法在現實中出現的角色,如巨人或動物。青島文化產業部門可以加強對數字人的應用宣傳,積極推進虛擬人相關影視作品項目落戶青島東方影都,塑造東方影都“高科技影視產業園”的聲望。

(三)虛擬資產融合主題場景,助推文化消費升級

首先,可通過數字資產的運用,打造沉浸式、可互動的商業主題空間。主題性的民宿、酒店、博物館等線下實體可通過高品質文化資產復用至線下商圈,將虛擬人IP互動玩法架構在商家小程序上,引流用戶到店體驗與虛擬人IP同屏互動,為商家創造更多商業銷售機會,并沉淀私域流量至商家小程序,助力商戶客流量的增加及新消費點的衍生。

其次,借助VR技術優勢,以內容創新為基石,創建高品質的城市文旅場景。青島市的文化產業需有效整合當下資源,融合極具青島特色(海洋文化、上合文化、膠東民俗、嶗山風景、東方影都等)的場景主題。青島已經加入了數字化文旅創新改革的浪潮,并實現多次“全球首創”。青島旅游集團以奧帆中心為創意原型打造的全球首個MR游船元宇宙于2023年暑期正式啟動,自面世以來,就受到了各方游客的廣泛關注。游客身處游船并佩戴上MR眼鏡,就可以智能感知眼前的實景環境,MR眼鏡會將整個游船變為虛實融合的“船上海底世界”?!坝未表椖渴乔鄭u利用固有的旅游資源、以虛擬現實技術賦能完成數字化轉型的一次大膽且成功的嘗試,為本市其他主題項目的VR賦能轉型起到了示范作用,助推了文化消費升級。除了海洋文化是青島實現虛擬現實主題場景打造的重要陣地,啤酒文化、大集文化、帆船文化等也是VR賦能的內容切入點,可以將其打造成市民和游客認可的數字文旅“大場景”。

除此之外,主題VR場景的創建要迎合文化市場發展的新趨勢,響應體驗者的新訴求?!百惒┡罂恕备械某两襟w驗是當下廣受年輕群體喜愛的風格,也可以成為VR場景創作的融合點。迎合用戶喜好的新趨勢,響應體驗者的新訴求,“VR+文化”的創新實踐不斷刷新著公眾的思維方式,不僅創造了“新玩法”,還刺激了“新經濟”。

(四)虛擬現實電影和虛擬影棚拉動影視文化發展

虛擬現實電影作為新興的傳播媒介,除了為觀眾帶來傳統的觀看體驗,還可以融入觸覺體驗、味覺體驗、知覺體驗等多維度感官體驗方式,為傳播方式開辟出新的可能性。在虛擬現實電影中,人們的感知比率上升,感知能力不斷增強,在多元感官系統的協同作用下,“想象的真實”更加近在眼前。針對當下低附加值的島城影視產業現狀,加強青島影視產業的科技含量,借助國家虛擬現實創新中心(青島)的地域優勢,以虛擬電影為發力點,吸引影視全流程開發項目落戶青島,提升經濟效益,是青島影視文化產業轉型升級的核心[10]。

首先,以虛擬現實技術為推手,打造“虛擬影棚”,以提升青島影視制作的效率和靈活性。東方影都坐落于青島西海岸新區,是青島乃至山東半島地區影視文化的代表。在影視作品制作時,受地域距離影響,人員無法大規模聚集,異地取景的拍攝成本較高;而虛擬影棚的應用可以克服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使很多需要異地取景的影視作品直接在等比例還原的虛擬影棚內完成,極大地提升拍攝效率,增強演員表演的沉浸感,還能靈活調整數字場景。在電影拍攝的布景環節,劇組不需要再舟車勞頓地趕赴各個城市的取景現場,只需要一個巨大的LED虛擬拍攝大屏,即可呈現出拍攝所需要的場景,甚至還可以呈現出真實世界難以觸及的特殊環境(如外太空、海底世界、侏羅紀公園等),極大地提升影片拍攝工作的效率和靈活度?,F在東方影都計劃與頭部企業阿里大文娛聯合打造“科技數字影棚”,數字影棚的落地可以進一步提升東方影都的電影工業化制作能級,與全球影視行業發展接軌。隨著東方影都嵌入新興科技賦能下的影視鏈條,網絡視聽精品項目也將相應地向青島市傾斜,將極大助力青島影視產業發展。東方影都的一系列數字化嘗試,佐證了虛擬現實技術賦能影視文化產業的可能性,也為其他城市的VR賦能發展提供了借鑒。

其次,通過虛擬影棚的多元化內容制作推動廣告影視產業發展。文化數字資產可以在虛擬影棚的技術支持下,打造全能演播廳,助力于拍攝制作多元化的文娛內容,拉動廣告影視產業發展,提高當地文化產業收益。高科技互動體驗過程和成片可以催生新聞報道的話題熱點,提高民眾對影視文化元素的關注度,形成旅客引流效應[11]。

總結

隨著虛擬現實技術的發展成熟,其在文化場景復原、數字藏品、文旅、云參觀、影視拍攝等領域將得到進一步普及,制作成本也將進一步降低。青島市在積極推進文化產業轉型發展的同時,可以充分發揮本市國家虛擬現實創新中心的優勢,以VR技術為抓手,把文化資源所蘊含的價值內容與VR技術新形式、新要素相結合,開創更多數字化文化展示推廣方式,推動文化消費升級,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解鎖時空束縛,實現更多發展自由,開辟青島文化產業發展新賽道。

參考文獻:

[1] 范翰文,徐愷鴻.虛擬現實電影的媒介傳播機制研究:基于媒介理論研究視角[J].聲屏世界,2023(4):85-87.

[2] 曹仿桔,吳瓊.文化遺產數字化中的信息與交互設計[J].設計,2021(22): 11-19.

[3] 王露露.VR技術助力文旅發展的路徑探索[J].產業創新研究,2022(8):77-79.

[4] 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虛擬現實與行業應用融合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6年)》解讀[J].中國信息化,2022(12):12-13.

[5] 李遠方.虛擬現實行業發展五年行動計劃出爐[N].中國商報,2022-11-04(2).

[6] 中國政府網.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EB/OL].[2022-10-25].http://www.gov.cn/xinwen/2022-10/25/content_5721685.htm.

[7] 安傳迎. 5G+VR促進大學教學從片面沉浸化到全面沉浸化[J].重慶高教研究,2021,9(4):59-68.

[8] 劉瓊,劉桂鋒,盧章平,等.中華文化數據庫:緣起、漸序、匯聚:基于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關于“文化強國”和“數字中國”的思考[J].情報學,2023(5):1-20.

[9] 孫可.基于“VR+文化”的毗盧寺壁畫保護與傳播策略[J].包裝工程,2023(3):320-327.

[10] 黃忠環.基于全產業鏈的青島影視文化產業發展研究[J].青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1):6-21.

[11] 王偉.虛擬攝影棚:LED企業新增長極[N].中國電子報,2022-10-14(6).

責任編輯:顧迎新

猜你喜歡
虛擬現實技術文化產業
文化產業空心化隱優
虛擬現實技術應用于展示空間設計教學領域的探索
控制計算機系統的虛擬化方案
基于Internet環境下的虛擬現實技術在室內設計中的應用
虛擬現實技術在三維動畫制作中的應用
數碼繪畫在虛擬現實技術下的多元表現
虛擬現實技術在景觀設計課程教學中的應用探究
對文化產業創新模式的分析:以傳媒類文化產業為例
文化產業
文化產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