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工科背景下電子信息類專業課程思政建設路徑探析

2023-02-20 01:30江雪華
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電子信息專業課程思政

周 濤,江雪華

(東南大學 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江蘇 南京 210096)

《教育部關于加快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意見》提出“全面推進所有學科課程思政建設”的要求,并明確“理學、工學類專業課程要注重科學思維方法的訓練和科技倫理的教育,培養學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學高峰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培養學生精益求精的大國工匠精神”[1]。新工科的內涵是以立德樹人為引領,以應對變化、塑造未來為建設理念,以繼承與創新、交叉與融合、協調與共享為主要途徑,培養多元化、創新型卓越工程人才[2]。課程思政建設是高等教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戰略舉措。新工科建設與課程思政建設在目標追求、路徑選擇、方法設定上具有內在的統一性,均服務于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國家戰略。

電子信息是國民經濟的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產業,對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促進社會就業和維護國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新工科背景下,東南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以下簡稱“學院”)積極探索構建以“產教深度融合”和“聚焦國家戰略需求”為特色的完整的課程思政教學體系,努力培養既有工匠精神又有科學追求,既有法制意識和社會責任又有文化自信和家國情懷的高層次電子信息類專業領軍人才。

一、電子信息類專業課程思政建設的主要問題

(一)教師對課程思政重要性的認知不夠,知識儲備不足

教師是課程思政的主體和關鍵,教師的育人意識和理論水平直接影響著課程思政的效果。理工科專業背景客觀上決定了電子信息類專業教師的思想政治理論水平不高,知識儲備不夠豐富,面向學生開展思政教育的主動性不夠,對課程思政教學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導致教師在課程思政教學過程中較難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難以實現課程思政的教學目標。

(二)課程思政體系缺乏針對性和行業性

電子信息類專業具有集教學、科研、應用開發為一體的鮮明特色,注重產教研融合。目前,部分專業課的課程思政建設缺乏針對性和行業性,未能體現行業特色和電子信息領域的特有屬性。課程體系重構是對學科體系和人才培養方案的重新思考和梳理,是育人理念在專業內的彰顯和詮釋。因此,需要明晰各課程在知識體系中的位置、各年級的課程思政德育重點、各實踐課程的行業關聯度等,構建科學系統、循序漸進的課程思政體系,充分挖掘電子信息專業領域的時政熱點,收集專業領域的先進典型,將產業行業中涌現的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國家戰略需求的中國故事有機融入各年級的專業課程內容,開發具有感召力和時代性的德育素材,打造具有綜合性、實戰性、創新性、突破性的人才培養體系,有效培養具有家國情懷和使命擔當的電子信息領軍人才。

(三)課程思政元素挖掘不夠深入

電子信息類教師大多出身于理工科,往往會忽視所授課程和研究領域中豐富的思政元素和德育素材,無法準確找到專業課程與思政教育之間的契合點,容易造成“形神分離”的局面。因此,急需將思政元素厚植于課堂教學,充分發揮課堂教學和工程實踐的主渠道作用。如何將生動的工程實踐和科研示范素材與課程思政相結合,努力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經濟主戰場、國家重大需求、人民生命健康,培養創新人才,是真正落實電子信息類專業課程思政建設的重點和難點。

(四)課程思政考核評價和支持機制不夠完善

課程思政考核評價是一項復雜的工程,學生政治思想素質的提高是循序漸進和潛移默化的過程,多維度考量和評價專業課程思政成效非常有必要。調研發現:約17%的教師希望學校建立課程思政成效評價機制;約27%的教師希望學校加強激勵機制和保障機制建設,提供經費支持;約64%的教師希望學校提供課程思政教學相關培訓和指導;約50%的教師希望有朋輩學習的機會,能夠通過交流平臺與他人一起分享感悟、學習優秀示范經驗、共享課程思政教學案例;約37%的教師希望能夠參與課題申報和教改研究。這些都說明當前的課程思政考核評價和支持機制需要進一步完善。

三、新工科背景下電子信息類專業課程思政的建設思路

(一)聚焦教師隊伍,壯大課程思政主力軍

教師隊伍是開展課程思政的關鍵力量和核心要素。專業課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牢固樹立主動開展課程思政的意識,注重自我修養和人格魅力的提升,確保對學生的正確引導和正面示范。學院通過前期的廣泛調研,了解教師在開展課程思政方面的需求,除了常規的思政理論培訓、專題講座輔導、黨史校史院史教育之外,積極探索集體教研培訓、教學沙龍、集體備課制度,建設共享教學案例庫,舉行新教師入職宣誓和退休教師榮休儀式,有針對性地開展規范科學的教學培訓和溫暖傳承的師德教育,充分發揮優秀教師和精品課程的示范作用,使廣大教師充分理解課程思政的重要性,增強專業課程的吸引力和思想教育性,強化教師的課程思政意識,提升其教學能力。

(二)聚焦課程體系,鞏固課程思政主陣地

課程思政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做好頂層設計,明確學院黨委的主體責任,成立由黨委書記、黨委委員、教學督導、課程組負責人等組成的學院課程思政工作小組,協調相關資源,定位培養目標,制定課程思政教學指南,優化課程體系,豐富課程思政內容,定期開展培訓與督查,整體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在遵循專業課教學體系、知識體系的基礎上,找準契合點、切入點,實現課程目標、教學內容、實踐環節、課程考核等環節中思政元素的全程貫穿和有機融入[3]。學院層面的統籌規劃、課程思政教學指南的指導、案例庫和共享平臺的合理建設及廣泛使用,有助于課程思政教學有的放矢,防止思政案例隨意嵌入、簡單堆積、生搬硬套、“專業+思政”兩張皮等現象出現,有效實現專業知識講授與思想引領的有機結合,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堅定文化自信、樹立科學理念、提升專業素養,努力以匠心鑄精品,更好地為國家發展建設服務。

(三)聚焦工程實踐,建設課程思政主渠道

課程體系及教學實踐環節是人才培養的基礎,也是推動電子信息類專業課程思政建設的載體。工學類專業課程,要注重強化工程倫理教育,培養學生精益求精的大國工匠精神,激發學生科技報國的家國情懷和使命擔當。電子信息類專業要求學生不僅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深厚的專業素養,還要具備創新實踐能力。因此,要積極開展教學實踐研究與改革,構建教研融合、校企共贏的綜合型、實戰型、創新型實踐教育體系,實現 “產教研”三維聯合,以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為核心,深化產教融合,踐行協同育人模式。

學院以互利共贏為原則,分層次重點建設一批集實習、生產、研究功能于一體的高水平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形成以18個重點建設的校企聯合培養基地為引領、17家企業共建研究生工作站為支撐、16個校企聯合研究中心為主體、4個國際聯合實驗室為補充的布局合理的校企聯合實踐架構,推進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的可持續發展。大量豐富的教學實踐和校企合作項目,能夠讓學生在學校教師和產業導師的雙重指導下,親身感受電子專業的歷史文化、科研應用場景、當前市場需求和解決重大問題的現實緊迫性,增強學生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國家重大需求、著力解決“卡脖子”問題的主人翁意識和使命感,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豐富有效的工程實踐已然成為電子信息類專業課堂教學之外獨具特色的課程思政主渠道。

(四)聚焦評價機制,增強課程思政驅動力

科學合理的激勵評價制度是課程思政建設源源不斷的動力。首先,應堅持以學生的實際獲得感為目標,將學生在學習實踐過程中的認知、體驗、收獲等納入考核內容,引導教師圍繞提升學生的實際獲得感開展課程思政。其次,社會評價和行業需求也是及時調整課程思政目標的重要參考。通過第三方調查、畢業生跟蹤反饋、開設校友論壇等方式,了解課堂授課、課外實踐以及學生的知識技能、動手實踐和綜合能力等情況,將合作企業或校友反饋、行業需求等作為課程思政效果的評價依據。最后,鼓勵教師參與課程思政,積極推廣優秀課程思政范例,堅持業務評價與思政評價并重,加大對課程思政建設優秀成果的獎勵宣傳力度[4],充分激發專業教師落實立德樹人、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三、結 語

在新工科背景下,電子信息類專業推進課程思政建設需要做好頂層設計,結合校內外需求,明確培養目標,優化課程體系,打造課程思政品牌,不斷完善評價機制,形成有效反饋,注重師德傳承,全面提升專業教師的課程思政教學能力??傊?教師隊伍是關鍵核心力量,課堂教學是主要陣地,工程實踐是重要渠道,評價機制是保障和內驅動力。唯有諸多要素同頻共振、同步加強,才能切實形成“課程思政+思政課程”的“大思政”育人格局。

猜你喜歡
電子信息專業課程思政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思政課“需求側”
電子信息與物理系簡介
電大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改革探討——以福建電大為例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電子信息工程系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針對電子信息隱藏技術的研究
中美綜合大學在音樂專業課程上的比較與啟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