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按笏颊n”實踐教學改革的意義和策略

2023-02-20 01:30林于良
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大思政課政課大思

林于良

(蘇州科技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江蘇 蘇州 215009)

一、引 言

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新時代思政課改革創新作出重要指示,強調結合現實善用“大思政課”[1]。盡管從“思政課”到“大思政課”只有一字之差,但實質上是對高校思政課質量提升和內涵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大思政課”建設的重要論述,為推動新時代高校思政課守正創新提供了科學指引。實踐教學在融通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等方面具有獨特作用,是高?!按笏颊n”建設的題中之義。新時代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要遵循教育對象的身心發展規律、不斷強化問題意識、突出實踐導向,以科學的方法論進一步探索提升高?!按笏颊n”實踐教學質量的路徑。

二、優化高?!按笏颊n”實踐教學的意義

青年學生是我國人才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推動高?!按笏颊n”實踐教學改革具有重要意義。

(一)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必然要求

高?!按笏颊n”建設是新時代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重要抓手,其根本目的在于培育兼具理論素養和實踐素養的時代新人。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時代化的理論為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學指引,但這些科學理論是以高度凝練的話語在思政課教材中呈現的,而“社會生活本質上是實踐的”[2]。因此,僅僅依靠思政“小課堂”教學難以滿足培養時代新人的現實要求。高?!按笏颊n”實踐教學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途徑,塑造時代新人是其根本目的。高?!按笏颊n”實踐教學通過把握學生成長成才規律、豐富教學資源、拓展教學渠道、創新教學方式等,將社會發展所取得的成就轉化為實踐教學資源,教育引導青年學生在聯系理論與現實的過程中自覺樹立服務國家發展戰略的意識。此外,部分發達國家遏制和打壓我國發展的手段層出不窮,西方意識形態滲透的形勢日益嚴峻。高?!按笏颊n”實踐教學可以為青年學生認識客觀世界的豐富面貌、掌握中華文明的歷史脈絡、了解中國式現代化的建設進程、領略世界文明的多元性等提供有效平臺,為培養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提供堅實支撐。

(二)推動思政課高質量發展的基本要求

“大思政課”建設是促進思政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實踐教學作為“大思政課”建設的有機組成部分,必然以推動思政課高質量發展為目標。具體而言,高?!按笏颊n”實踐教學從多個方面推動思政課高質量發展。一是以豐富的教學形式推動思政課高質量發展。高?!按笏颊n”實踐協同教學模式可以打破學校、家庭、社會等實踐場域的物理阻隔,更好地結合青年學生的現實需求設計實踐教學活動,進而提升育人的實效性。二是通過完善教學體系推動思政課高質量發展。一方面,將“大思政課”實踐教學置于整個思政課程體系中,通過整合校內校外、課內課外、線上線下的教學資源實現育人體系一體化;另一方面,將“大思政課”實踐教學置于高校實踐教學體系中,推動“大思政課”實踐教學與專業課實踐教學同向同行。

(三)促進青年學生成長成才的內在要求

促進“物的全面豐富和人的全面發展”[3]是中國式現代化的目標追求,這就要求高?!按笏颊n”實踐教學改革有大格局、大視野,以促進青年學生成長成才為價值追求。高?!按笏颊n”實踐教學遵循學生成長成才規律設計教學項目,既能深刻回答青年學生普遍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引導他們客觀理性地看待中國和世界發展大勢,認清自己所肩負的時代使命,又能將悠久的中華文明轉化為生動鮮活的思政課實踐教學素材,引導學生在沉浸式體驗中深刻領悟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魅力,在實踐活動中實現自由發展,不斷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

三、高?!按笏颊n”實踐教學改革的策略

高?!按笏颊n”建設為新時代思政課改革創新提供了新際遇,必然在實踐中呼喚新作為。當前,高?!按笏颊n”建設亟須解決實踐教學質量不高的問題,因此,加大“大思政課”實踐教學改革力度迫在眉睫。

(一)聚焦課程屬性,增強“大思政課”實踐教學的理論浸潤力

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中,高校思政課是靈魂課程,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要“以徹底的思想理論說服學生”[4]。因此,提升高?!按笏颊n”實踐教學質量,擺在第一位的就是要聚焦思政課的課程屬性。之所以強調聚焦課程屬性,并非否認“大思政課”的實踐性,而是要糾正“大思政課”建設過程中存在的認知偏頗。有觀點認為,既然要求開門辦“大思政課”,那么高校思政課的課堂教學就不再具有主渠道地位[5]。這種觀點將“大思政課”建設理解為搞社會實踐活動,弱化和忽視了理論對實踐活動的指導作用,是對“大思政課”課程屬性的“虛化”,極易導致“大思政課”建設出現“冷熱不均”的現象。在“大思政課”實踐教學中,有的熱衷于風風火火搞活動,這種名義上的實踐教學活動實質上與課堂理論教學毫無關系,非但起不到以鮮活生動的“社會大課堂”促進思想政治理論學習的作用,反而會削弱思政課理論教學。還有觀點認為,只要是和育人有關的活動都可以被無差別地納入“大思政課”體系,這種觀點忽視了不同育人實踐活動的規律和特征,將“大思政課”泛化成包羅萬象的“大籮筐”。

高校思政課是學校人才培養體系和課程體系中唯一系統講授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課程,這一特殊的教育實踐活動具有科學的學科支撐、明晰的教學目標、權威的教學內容、規范的教學實施方案、專業的教學隊伍等獨特優勢。因此,提升高?!按笏颊n”實踐教學質量,必須依托思政課堂這一主渠道來強化理論武裝,充分發揮其獨特優勢,讓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浸潤學生心田。青年大學生處于人生成長的“拔節孕穗期”,他們對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時代化的系統學習、精準把握、自覺踐行,不可能僅靠社會實踐的沉浸式體驗,還必須依靠思政課教學中準確、專業、規范、系統的理論講授。提升“大思政課”實踐教學質量的目的是鞏固和加強思政課主渠道的地位,而不是弱化其課程屬性。高校思政課與各類專業課程、黨團活動、管理服務等的育人功能并不矛盾,在育人總目標上是一致的,只是由于專業分工、活動性質、工作重點等方面的差異,在具體實施方式上各有側重。因此,提升“大思政課”實踐教學質量必須堅守課堂教學主渠道地位,其他各類育人活動根據自身特點開展育人實踐,形成協同推進“大思政課”建設的格局。如果弱化或淡化“大思政課”的課程屬性,可能導致學科邏輯出現混亂,也必然會弱化理論學習的系統性和深刻性。

(二)理論聯系實際,增強“大思政課”實踐教學的時空感染力

高校思政課的核心任務是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青年學生頭腦,教育引導他們科學地改造客觀世界。要完成這一使命,高校必須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如果脫離實際,思政課教學就只是從書本到課堂的“照本宣科”。因此,提升“大思政課”實踐教學質量要著力優化實踐教學整體布局,探索不同實踐方式的有機結合,以有效滿足青年學生的多樣化需求,促進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良性循環。

一是要增強課堂實踐教學的時空感染力。高?!按笏颊n”實踐教學改革要“堅持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4],持續優化課堂實踐教學的內容與形式。首先,要遵循思政課的教學目標、規律和邏輯,科學地安排課堂實踐教學內容。高校應采取多種形式深入了解不同學科及專業學生的知識背景與現實需求,緊扣思政課教學內容的重點和難點,將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動實踐、青年學生感興趣或迷惑的問題等作為課堂實踐教學內容,用生動鮮活的現實圖景教育引導青年學生,幫助他們深化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其次,要善用現代信息技術創新課堂實踐教學形式。廣大思政課教師可以充分運用虛擬仿真實踐教學平臺等新形式,開展“大思政課”課堂實踐教學[6],推動課堂實踐教學智慧化發展,引導青年學生在沉浸式課堂體驗中分析現實、悟透理論、明辨是非,提升“大思政課”實踐教學效果,點燃廣大青年學生踔厲奮發、勇毅前行的激情。最后,要注重議題設計,營造輕松愉快、民主自由的課堂實踐教學氛圍。在課堂實踐教學中,廣大思政課教師要結合青年學生的主體訴求精心設計議題,提高他們的“教學參與度”[7],讓思政課堂“活起來”。

二是要增強校園實踐教學的時空感染力。提升高?!按笏颊n”實踐教學質量,應充分挖掘校園文化的育人功能,讓校園文化實踐活動成為“大思政課”的“活教材”。一方面,高校要充分挖掘校史館、檔案館、文化展示中心等校內文化資源中蘊藏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并組織青年學生對靜態校園文化進行亮化、凈化、美化,打造獨具特色的校園文化風貌,促使學生在實踐中潛移默化地接受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另一方面,高校要充分依托黨團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校園文化活動,如舉辦科技文化節、學術論壇、校園辯論賽等,引導青年學生在動態的校園文化實踐中廣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切實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轉化為促進自身成長成才的強大動力。

三是要增強社會實踐教學的時空感染力。提升高?!按笏颊n”實踐教學質量要善于將“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8],讓思政課的道理更具感染力和說服力。也就是說,要堅持問題導向,找準“小課堂”與“大課堂”的連接點,引導青年學生帶著理論問題走進社會大課堂進行實踐檢驗,再把社會大課堂發現的現實問題帶回課堂尋求理論指導,從而在理論與現實的雙向互動中不斷提升高?!按笏颊n”實踐教學質量。

(三)構建協同機制,增強“大思政課”實踐教學的成果共享力

高?!按笏颊n”實踐教學是協同育人的共享大課,要堅持系統思維,充分發揮多元主體的協同作用,不斷完善實踐教學管理機制、保障機制、評價機制等,推動“大思政課”實踐教學改革行穩致遠。

一是著力完善高?!按笏颊n”實踐教學管理機制。開展高?!按笏颊n”實踐教學,既要組織青年學生走入社會大課堂,也要將鮮活生動的中國式現代化實踐引入思政課堂教學。這說明高?!按笏颊n”實踐教學離不開校內外的通力合作,必須努力構建家庭、學校、社會協同育人機制。一方面,高??梢越ⅰ按笏颊n”實踐教學改革研究中心,由校領導牽頭,各職能部門和教學單位密切配合,將實踐教學的要求貫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過程。依托“大思政課”實踐教學改革研究中心,高??梢陨钊胝{查了解“大思政課”建設情況,在科學分析和研判基礎上制訂適合自身實際的“大思政課”實踐教學改革方案,推動學?!按笏颊n”教學改革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出優質成果。另一方面,高校應加強同家庭、相關實踐單位的聯系,形成家庭、學校、社會協同推進“大思政課”實踐教學的良好局面。

二是著力完善高?!按笏颊n”實踐教學保障機制。提升高?!按笏颊n”實踐教學質量,還必須從隊伍構建、經費支持、設施配置、平臺搭建等方面入手,解決協同育人的投入保障問題。首先,建設專兼結合的師資隊伍,實現多元主體協同。高?!按笏颊n”實踐教學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要讓專兼結合的高校思政課教師共同奏響“大思政課”實踐教學的“交響樂”。高校專職思政課教師是推動實踐教學改革的主導力量,應根據相關要求配足專職思政課教師,促進思政課教師不斷加強理論學習、樹立學科自信、強化實踐鍛煉,充分認識理論講授與實踐教學的關系,不斷提升實踐教學能力,逐步建立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的思政教師隊伍。同時,要整合校內外實踐育人力量,充分利用兼職思政教師資源。一方面,要充分發揮輔導員、班主任、專業課教師的實踐育人力量;另一方面,可以積極邀請黨政領導、時代楷模、科學家、行業先鋒等走進校園開展現場教學,增強“大思政課”實踐教學的感染力。其次,要加強“大思政課”實踐教學的經費保障。如果經費保障不足,高?!按笏颊n”實踐教學就很難實現“從課堂走向社會,從現實走向虛擬”[9]。因此,應設立專項經費,助力“大思政課”實踐教學改革。最后,要完善“大思政課”實踐教學的質量監督機制,確保實踐教學安全有序、穩步推進。

三是著力完善高?!按笏颊n”實踐教學共享機制。高?!按笏颊n”實踐教學要形成“大效應”,必須持續做大做強轉化鏈和傳播點,促進實踐教學成果的轉化共享,共同繪就“大思政課”高質量發展的施工圖,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入耳入腦入心入行提供更多實踐樣板。

猜你喜歡
大思政課政課大思
同心協力 共建共享 深入學習《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的工作方案》
走進社會大課堂,善用“大思政課”
文化自信視域下思政課意識形態教育研究
正確把握善用“大思政課”的精神實質
“大思政課”的理論要義與實踐導向
高?!按笏颊n”格局下舞蹈課堂與思政內容融合的思考與探究
淺談大思政視域下有機化學課程“金課”打造
主導性與主體性相統一引領下思政課互動式教學探索
“大思政”視域下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改革研究
高校藝術生思政課教學的現狀及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