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蘇軾的政治操守與生命范式

2023-02-20 03:31陳苗苗
滁州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貶謫黃州蘇軾

陳苗苗

蘇軾是北宋的文壇巨擘,歷來都不乏學者的關注。目前,學界對蘇軾的研究多集中在文學成就、文化藝術、學術思想等方面。如王兆鵬、李潔芳在《20世紀宋史領域里蘇軾研究論著的量化分析》一文中,使用數字量化分析,分別從史學視角和文學視角探討蘇軾為何受眾多學者熱愛,得出20世紀宋史研究領域中蘇軾研究論著量最多,無出其右。[1]然而,無論是研究蘇軾的文學成就、學術思想或其他方面的學術成果,都必然繞不開其坎坷的政治經歷、曠達自適的襟抱以及自洽有為的人生思考。王水照先生最早在《評蘇軾的政治態度和政治詩》一文中對蘇軾的政治態度做了全面深入地辨析,為蘇軾正名,也為后來學界研究蘇軾政治立場和觀點掃清了障礙。[2]王水照先生在蘇軾的研究方面論著頗豐,理論與史料并重,他以歷史的眼光從文學本位、文化關懷等角度,對蘇軾做了全面、立體、宏觀與微觀等多層次的觀照把握。喻世華教授在《“為”與“不為”——論蘇軾在元祐黨爭中的處境、操守與選擇》[3]和《“在己者未嘗敢行所愧也”——從表、狀、書、啟看蘇軾知密的政治操守與人格操守》[4]兩篇文章中分別從不同的角度論述蘇軾的政治操守與人格操守。關于蘇軾政治操守之類的文章論著,前人雖已有豐富的研究成果并取得很大成就,但在當今新時代新文化建設使命背景下,蘇軾的政治操守與生命范式研究,仍然還有很多內容待后人補苴罅漏。本文著重探討蘇軾在其從政生涯中,一直秉持著正道直行、淡泊名利、心系百姓的政治操守和他從容樂觀的平常心態以及灑脫曠達的處世智慧促使他在逆境中尋求到的進退自如、超然自適的生命范式。

一、蘇軾的生平遭遇

蘇軾于景祐三年(1036)出生于四川眉山,父親蘇洵早年游歷四方,他是由其母程氏撫養。其母曾為幼年的蘇軾講述《漢書》中范滂的故事,以古代名士的事跡勉勵他砥礪名節。蘇父游歷歸來便引導蘇軾蘇轍二人廣泛地閱讀學習,良好的家庭教育使得蘇軾在科舉考試和制科考試中一舉獲勝?!肚邎@春·孤館燈青》其中有云:“當時共客長安,似二陸初來俱少年?!盵5]134蘇軾少年負才,豪情壯志,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6]63的遠大理想。蘇軾在《進策·策略三》中云:“當今之患,雖法令有所未安,天下之所以大不治者,失在于任人,而非法制之罪也?!盵7]538可見,他對當時的國家治理已有自己的看法,并有大展宏圖、為國分憂的意愿。蘇軾早年受儒家和佛教積極用世的影響,后來又受到莊老立身處世的達觀思想影響,蘇軾將自己所學的儒家淑世思想和道家的處世思想融匯到自己的人格修養中,隨著人生閱歷的增長,蘇軾的思想境界也不斷提升,這對他以后坎坷動蕩的一生裨益匪淺。[8]9貶謫黃州,是蘇軾人生的重大轉折點,也是蘇軾思想的突圍,最終形成了進退有度、超然自適的生命范式。王水照先生曾說:“蘇軾自幼所接受的傳統文化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儒家思想是其基礎,充滿了‘奮厲有當世志’的淑世精神。這種儒家的人生觀,強調舍身報國,即對社會、政治的奉獻。儒家的淑世精神在蘇軾的道路上雖有起伏偏頗,卻貫穿始終?!盵9]87蘇軾作為文人士大夫的典型,為官從政的初心便是以民為本、與民同樂,這也是他一生光輝人格的生動寫照。蘇軾在《上梅直講書》中已有論述:人不能因富貴名利而做茍且之事,也不能全然地安于貧賤而不思進取。蘇軾的詩詞文賦在才俊輩出的宋代均取得了登峰造極的成就。他不僅是一位全能型的天才,在書法、繪畫、美食等方面無一不精;他還是一位水利工程師,疏通水利,籌建橋梁,修建蘇堤。然而這樣的一位全才,在政治上卻屢遭挫折,三起三落,卷于政治漩渦之中,深受黨爭之害。蘇軾雖然有自己獨特的政治操守和進退自如的生命范式,但以其個人單薄之力難以超越當時的社會歷史局限和士人群體藩籬。仕途的困頓、精神的苦悶沒有消磨掉蘇軾對周遭生活永不消減的熱情,他在每一地方上任后,都積極地尋求自己力所能及之事,關注百姓的生產和生活,采取有利于民眾的措施,解決民困,能與民同樂。蘇軾在逆境中奮起,不斷地超越自身,從內在尋求突破,他能夠看到事物積極的一面,從中汲取向上的力量從而形成超然物外、隨遇而安的人生智慧。蘇軾不斷地超越突破自身,為后人開創了向內求取、清醒理智的思維方式,提供了進退自如、超然物外的生命范式,構筑了中國文人深邃通達、精微致廣的思想范式的重要基礎。

二、蘇軾的政治操守

蘇軾仕途蹭蹬,多次貶謫,但是蘇軾始終堅持其正道直行、淡泊名利、心系百姓的政治操守。蘇軾天真淳樸、守正不阿,他的政治心態有變化和調整的過程,但是他的政治操守始終未變。林語堂稱蘇軾“是堅持自己政見的人”[10]2對于當時朝堂上新黨的變更法度,蘇軾認為太過擾民,不贊成新黨的一些政策。后來,舊黨改革,盡廢新法,蘇軾也不贊成,他看到了新法有可取之處的一面,也看到舊黨改革全盤否定的弊端。所以蘇軾一直在新舊黨爭的夾縫中頑強成長。即使身處逆境,蘇軾仍然會對于自己不滿的政治問題,亢言直論,所寫詩文也不稍隱晦地表達自己的意見態度,這便引起了政敵的注意,從而致使蘇軾陷入牢獄之災。蘇軾在政治上的不得意,并沒有改變其政治節操,在其坎坷的從政生涯中,一直秉承著高尚的政治操守。

(一)正道直行的政治操守

宋代是生于憂患,長于憂患,在社會經濟極其繁榮與政權內憂外患的沖突下成長起來的封建王朝。盡管從軍事能力和勢力范圍來看,宋代是一個相對孱弱的朝代,但就經濟發展和科學創新來看,宋代毫無疑問是中國歷史上最富裕、最繁榮的時代。據記載,宋代當時的國民生產總值位于世界前列,城市人口眾多,遠超前朝?!稏|京夢華錄》中就有記載:“以其人煙浩穰,添十數萬眾不加多,減之不覺少?!盵11]87-88人口的頻繁流動,加快了商品的流通,促進了經濟的迅速發展。宋代正處于經濟轉型和內政求穩時期,但其周邊常常受到強勁擠壓,戰略格局與應對政策也存在諸多問題,其政權面臨著嚴峻的考驗。

歷代改革變法者往往希望吹糠見米,在政治上爭取到當權者的信任,維護統治階級的利益,而犧牲百姓的利益。但這種急功近利、危國害民的做法往往后患無窮,這也是大部分的變法不徹底而失敗的根本原因。蘇軾秉持的是儒家的仁政愛民學術思想,求明君賢臣以實施仁政,是以人為本的民本思想。為了滌蕩北宋王朝的積弊,蘇軾積極地諫言上策,陳述自己的政治主張,一再地公開對新法實施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弊病進行抨擊。蘇軾在《辯試館職策問札子二》中直言:“法相因,則事易成,事有漸,則民不驚?!盵12]762明確指出變法應該循序漸進,而不能強硬推行。然,“王安石執政,素惡其議論異己?!盵13]10802蘇軾的行為遭到變法派的反對,陷入政壇風波而被迫外調。元祐更換,執政者重新起用司馬光,蘇軾又重回到朝政身居要職,但是由于有外任的經歷,蘇軾也看到王安石變法中存在的一些合理之處,是有利于民的,所以當司馬光進行改革時,蘇軾又一次站出來指責改革不能盡廢新法,與司馬光及其黨人發生了激烈的爭執,使得“光忿然”[13]10802。王安石在元豐初年(1078)對當時朝政黨爭的境況有明確的判斷。言:“法之初行,異論紛紛,始終以為可行者,呂惠卿、曾布也 ;始終以為不可行者,司馬光也。余人則一出焉,一入焉爾?!盵14]626不論是王安石變法還是司馬光改革,蘇軾都是辯證地看待其是否有利于民。陸游曾說:“公不以一身禍福,易其憂國之心。千載之下,生氣凜然,忠臣烈士所當取法也?!盵15]177從蘇軾不同的政治境遇下所寫的詩詞文賦著眼,可以看出,蘇軾在新舊黨爭的夾縫之中始終堅持己見,正道直行,他堅持著自己獨特的政治見解,受到不同政見者的迫害,無論是身居高位還是貶謫流放,在困頓的境遇中,蘇軾始終恪守自己的理想與原則,從不以個人的進退得失為懷。

(二)淡泊名利的政治操守

蘇軾年少成名,宋仁宗曾說他與蘇轍二人均是宰相之才,一時風光無限。蘇軾是典型的追求精神獨立的文人士大夫,并不太在意官職權力和外在物質的獲得。蘇軾生性灑脫,說話瀟灑自如,因此,他很容易得罪一些宵小之輩。自從他當官那天起,就不斷被人打擊折磨。蘇軾一生都在貶謫之中,正如《自題金山畫像》所云:“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盵16]2641蘇軾在謫居途中,禍福榮辱、得失之間,體驗如此巨大之反差并咀嚼人生種種之況味后,頓悟出個體生命與宇宙萬物之真理。在當時社會政治的紛擾爭斗之中,蘇軾仍然能夠在日常實際生活中持續探索個體生命之意義,人生之底蘊,這也正是他淡泊名利的政治操守之體現所在。

蘇軾在外調赴任的途中,曾三次經過揚州。其間歷經十余年,而在這十年中,仕途困蹇、顛沛流離,官場的坎坷讓蘇軾嘗遍了人間的冷暖。蘇軾于熙寧四年(1071)在揚州拜謁歐陽修,未曾料想此次短暫的聚會竟成永訣。為懷念其恩師北宋文壇的執牛耳者歐陽修作《西江月·平山堂》云:“三過平山堂下,半生彈指聲中。十年不見老仙翁,壁上龍蛇飛動。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楊柳春風。休言萬事轉頭空,未轉頭時皆夢?!盵5]533再次重游故地,“瞻萬物而思紛”[17]1然而“物色之動,心亦搖蕩”[18]222,蘇軾心中自然生發萬千感慨。人生既然不過虛幻,在面對紛至沓來的政治打擊與人生挫折時,惟有看破得失,看淡功名利祿,才能具有超然物外的至高境界。又如《東欄梨花》云:“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盵16]730蘇軾從梨花開落、柳絮飄飛的自然節氣更迭中慨嘆時間的流逝、人生的短促。同時,雪白似的梨花也寄予了蘇軾廉潔坦蕩、高潔的政治操守。在世俗的世界里,蘇軾真正做到了守正自清。蘇軾為摯友錢穆父送別所作《臨江仙·送錢穆父》云:“一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依然一笑作春溫。無波真古井,有節是秋筠。惆悵孤帆連夜發,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盵5]665這首詞是對友人高風亮節的贊賞,也是蘇軾自我尋求的一種心靈歸依。古井與秋竹投射了其心力與情感,是蘇軾建構的一個短暫的可以慰藉心靈的精神家園。蘇軾認為人生之路,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都應豁達無畏地向前走。蘇軾的政治仕途坎坷,但是他始終都能以道自守,保持著耿介的風節。久處逆境,依然能保持達觀的態度,表明了蘇軾淡泊的心境和堅貞的操守。

(三)心系百姓的政治操守

蘇軾一生貫徹以民為本、仁政愛民的民本思想,這是他為官之路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蘇軾從小深受儒家民本思想的影響,終身躬行愛民、為民的政治主張。蘇軾的童年時期在四川眉山的老家度過,幼年時期的蘇軾與底層勞動人民有著較為深入的接觸,對農民有著油然而生的親切感。入仕后,蘇軾在政治上堅持己見,屢遭貶謫,讓蘇軾有了更進一步了解民生疾苦的機會。蘇軾的貶謫之旅踏遍了當時北宋的大半疆域,使他更深入地了解人民的日常生活,更全面地了解百姓的真正需求。蘇軾在貶所買地開荒、親自躬耕,但收成甚少,食不果腹,深刻地體會到百姓生活的不易,更加同情百姓的生活。這些貶謫經歷促使蘇軾能一直鞭撻時弊,做到真正的為民請命,積極地為百姓謀利造福。

蘇軾一生多數在地方任職,有的長達幾年,有的短僅數月。蘇軾心系百姓,在他從政生涯中,沒有遠離百姓,而是真正地走近百姓,了解民生積弊,身先士卒為百姓解憂。蘇軾任杭州通判時,為解決百姓的飲水問題,疏通六井,曾寫《錢塘六井記》記敘六井的歷史由來和整治疏通的過程,并告知當地百姓久遠廢棄的事物依然有利用的價值。蘇軾為改善西湖周邊的水利,清理西湖,在西湖建設堤壩,后世稱為“蘇堤”,為后世之人留下了寶貴的自然和文化遺產。由杭州移知密州時,蘇軾曾親自帶領軍民抗擊蝗災,一方面上書朝廷尋求自上而下的政策救助,另一方面積極采取多種措施自救。[19]13蘇軾憂民所憂,在此期間的文學創作都受到了實際生活的創作啟發。如《次韻章傳道喜雨》《雪后書北臺壁二首》等作品,很自然地流露了對自然節氣的關懷、對百姓生活的關懷。蘇軾任徐州知州時,大河決堤,洪水泛濫,淹沒房屋無數。蘇軾扎根災區,和官兵百姓們一起抗洪搶險。洪澇之后又逢春旱,蘇軾便前往徐州城外祈雨、謝雨,以此來為民解憂。在此時期創作了《浣溪沙·徐門石潭謝雨道上作》五首詞,生動地反映了北宋時期農村的生活面貌,對百姓生活的苦痛,寄予了深深的同情。蘇軾在潁州任職雖時僅半年,積極推廣利民政策,修清坡塘、開清溝渠、引汝水、溉民田。為保護潁州百姓利益,使其免受水患之害和勞役之苦,蘇軾毅然決然地向朝廷上書《申省論八丈溝厲害二首》《奏論八丈溝不可開狀》,擔著巨大的政治風險,據理力爭,只為安百姓之心。蘇軾在潁州知州期間留下了不凡的政績,為潁州百姓所愛戴和尊敬。烏臺詩案后,蘇軾的人生墜入低谷。生活窘迫的蘇軾哪怕自己缺衣少食,也仍然出資幫助欠收的老農走出困境,給落后的當地百姓修建學堂,創辦書院、教授文化。蘇軾是傳統的文人士大夫,在為官從政中有強烈的責任意識,也一直秉持著心系百姓、情系民生的政治操守。正因如此,蘇軾的民本思想在當代仍具有借鑒價值。

三、蘇軾的生命范式

蘇軾二十一歲進士及第,深得宋仁宗賞識器重??珊髞韰s仕途蹇塞,連遭貶謫放逐。蘇軾的詩詞文賦之所以名貫古今,不僅在于其語言的幽默、藝術的精湛,更在于蘇軾詩文中傳達出的豁達樂觀、超然自適、瀟灑自如的人生態度。蘇軾面對接踵而至的貶謫困蹇時從容樂觀的平常心態、灑脫曠達的處世智慧以及率真超然的生命范式為后世文人提供了有益借鑒,安頓其靈魂、促進其文學創作的發展與創新,對后世文學創作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一)從容樂觀的平常心態

蘇軾由于與變法者意見不合,堅持自己的政見不妥協而遣調杭州,而后知密州、徐州后又改任湖州,貶謫之路越來越遠,黃州、惠州、儋州。蘇軾跌宕起伏的貶謫生涯,雖然坎坷艱辛,消磨心志,但他卻能夠從惡劣的外在環境中催生出隨緣自適、樂觀曠達的心態。蘇軾在任杭州通判期間撰寫了許多描寫西湖自然風光的詩篇,如《飲湖上初晴后雨》(其二)云:“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盵16]67蘇軾描寫了西湖初晴后雨時的山光水色。在天色晴朗時蘇軾能夠欣賞到在陽光照射下蕩漾的湖波,在煙雨朦朧之際亦能欣賞到雨幕籠罩下的山影。聯系蘇軾此時仕途失意、調遣外任的背景來看,蘇軾的心情應是落寞的,加之艷陽明媚的天氣轉而變為陰天,不一會還下起雨來,平常人甚至會覺得煩悶,然而蘇軾卻有獨到的領悟。無論是晴、是雨,蘇軾都能領略其中的奇妙美好?!扒绶胶谩薄坝暌嗥妗备油癸@了蘇軾灑脫的性格和開闊的胸懷。對于才情橫溢的蘇軾而言,把“西湖”比“西子”,這是神來之筆。西子本身是美的,淡妝也好,濃抹也好,都無法改變其風神情韻;西湖的美也是一樣的,無論晴天或雨天。身處逆境的蘇軾將其作為審美觀照,對外在自然景物之美的主觀捕捉和再現,以對自然外物的超脫映射其內心的超然自適,是蘇軾個人的本質的對象化體現。他樂觀曠達地看待周遭所面臨的一切,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灑脫地生活。這也為我們提供了一種生命范式:不論處于何種境地,我們無法改變外在的環境,不如坦然地接受,并且從不同的角度去發現事物美好的一面,形成達觀的生活態度。

蘇軾的樂觀是在逆境、挫折情境下傾向于更加積極主動采取措施來應對所面臨的問題。蘇軾的樂觀表現在對外界事物有靈敏的洞察力,能讓人巧妙地化解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緩解和釋放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壓力,讓人在逆境中也能保持樂觀的心態以及愉悅的能力。如蘇軾于熙寧七年(1074)秋自杭州通判移知密州時所作《超然臺記》云:“以見余之無所往而不樂者,蓋游于物之外也”。[20]352雖然文章中也隱含了蘇軾仕途失意后的苦悶之情,但更多呈現出的是蘇軾知足常樂、超然自適的人生態度。宋神宗元豐二年(1079),蘇軾因烏臺詩案,謫貶黃州。黃州是蘇軾人生之旅的低潮期,但卻是他思想升華的高潮期。蘇軾在黃州時期實現了精神的突圍,造就了其文學的巔峰。甚至在離開黃州后仍時常懷念黃州生活,自云:“謫居于黃五年,治東坡,筑雪堂,蓋將老焉,則亦黃人也?!盵21]549蘇軾貶謫黃州時,在臨皋亭開墾荒地,置辦農具,親自躬耕。在勞作的過程中,蘇軾有了新的生命感悟,把白居易視為易代知己,蘇軾自此號東坡居士。如寫于元豐五年(1082)九月《臨江仙》云:“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盵5]467這首詞開篇便點明了詞人醉而復醒,醒而復醉,恣意所適,歸家之晚的情態。詞人醉眼朦朧來到家門口,敲門無人回應,卻聽見門童鼻息聲已如雷鳴。蘇軾采用以動襯靜的夸張手法,襯托出夜晚的靜寂。敲門不應,索性依著手杖聽江聲,但潺潺江水擾人心,心緒隨著流水跌宕。江水流動的聲音最易引起人內心的思索,感受時光與人世的消歇流變。在痛苦的思索中,蘇軾的心境經歷了落寞—醒悟—超越的變化過程。蘇軾經歷了朝堂上政治黨爭的迫害,貶謫到此,內心無限感慨。在深夜置身于這寧靜、廣闊的自然之中,沉思往事,豁然了悟。個人的命運,人世的榮辱得失是無法完全掌控的,此時蘇軾已經尋求到了精神上的解脫,表現出一種超然的曠達,一種不以世事縈懷的豁達胸襟。

(二)灑脫曠達的處世智慧

蘇軾自從步入仕途以來,除去兩次丁憂卸任服喪外,一直在官任職,卻是屢遭貶黜,但是蘇軾始終沒有辭官退隱。蘇軾有比常人灑脫曠達的處世智慧,他能夠在困境中找到娛樂身心的方法,從內在尋求解脫之法,積極地擁抱生活。朝堂的政治風波一直使蘇軾擾攘不安,蘇軾不認同王安石激進的變法,也不同意祖宗之法不可變的迂腐之言,為新舊黨所不容,在朝堂之上無法立足,不得不乞請外任。蘇軾于元豐三年(1080)二月一日抵達黃州,任黃州團練副使,蘇軾當時屬于貶謫外放,沒有任何實權參與政事。蘇軾有著濟世的雄才偉略卻無處施展,使得他初到貶所時難免郁悶。此時的蘇軾不再是峨冠博帶的士大夫,而是需要地方官員時時監視的階下囚。初到貶所,凄涼無盡,但是蘇軾沒有在苦難里沉淪,而是積極地順應命運的安排,以黃州壯闊的山水,重塑自己的文化人格。蘇軾的最終超越,必然指向哲理地審視人生,進而求得自在灑脫。[22]47蘇軾在《答李端叔書》中敘述他在黃州的生活:“得罪以來,深自閉塞。扁舟草屨,放浪山水間,與樵漁雜處,往往為醉人所推罵。輒自喜漸不為人識,平生親友無一字見及,有書與之亦不答,自幸庶幾免矣?!盵21]234貶謫以來,蘇軾以不為人識而喜,寄情山水,得江山之助,黃州成就了蘇軾,在此期間蘇軾的文學創作達到了一個新的境界,也是其文學創作的升華時期。初到黃州所作《卜算子·缺月掛疏桐》《寒時雨》二首,四月后創作出《赤壁賦》以及之后《念奴嬌·赤壁懷古》《定風波》等文學作品,呈現出蘇軾在短時間內心態調整和轉變的過程。蘇軾具有宏博通達的思想以及灑脫曠達的處世智慧,他能借助儒釋道圓融的思想來超越現實的苦難。面對自然的風雨、官場的風雨、人生的風雨時,蘇軾朗聲吟唱:“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厥紫騺硎捝?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盵5]356詞的上片第一句就從視覺、聽覺方面著手描寫雨聲之急切、雨聲之勢大?!澳牎笔遣灰?、不要管,表現了蘇軾不為外物縈懷之意?!按┝执蛉~”更是具有動態的畫面感、鏡頭感和空間感?!皣[”是指一種口技,在魏晉名士群體中頗為流行?!妒勒f新語》有兩則記載:一是謝安善口技,魏晉的名流之士爭相模仿;二是謝安與王羲之泛海出游云:“風起浪涌,孫、王諸人色并遽,便唱使還。太傅神情方王,吟嘯不言?!盵23]325謝安面對猛浪疾風時,吟嘯不言,仍然搖船前行,眾人認為他的雅量足以鎮安朝野。蘇軾在此句所傳達的正是他在面臨風雨時仍能鎮定自若,吟嘯徐行的灑脫自如。用謝安瀟灑的人生態度自比,任憑風雨吹打,仍能徐緩前行。蘇軾在詞作中寄予了獨到的人生感悟,每每讀此詞作都會使人耳目一新、心胸舒闊。蘇軾政治仕途的失意,讓他對外界環境失望,但因為他具有灑脫曠達的處世智慧,善于自我開解,所以無論身處何種境地,蘇軾總有一種積極向上的內驅力,坦然面對仕途、人生的風雨,繼續前行。

蘇軾的政治仕途一直是坎坷艱辛的,但他一直關心著朝堂的政局。即使自己人生多風雨,蘇軾在前行的路上亦有猶疑,但是最終是自信的,他相信會有雨止風熄、云散月明的那一天。如《六月二十日夜渡?!吩?“參橫斗轉欲三更,苦雨終風也解晴!云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沼圄斲懦髓跻?粗識軒轅奏樂聲。九死南荒吾不恨,茲游奇絕冠平生!”[16]98蘇軾集儒家的積極入世、道家的順應自然以及佛家的解脫釋懷于一身,秉持著勝固欣然,敗亦可喜,隨性而為、自得其樂的豁達心態,在其自我建構的理想世界中,快意生活。蘇軾對于我們的意義,在于他對生命深度的開拓與廣度的延展,在日常生活中對尋常事物持有永不衰減的熱情,能夠在困頓中向上追求與創新思考,并具有自我滿足的精神境界。

猜你喜歡
貶謫黃州蘇軾
多情最是黃州月
大江東去——蘇軾的黃州時期
從善如流
蘇軾的貶謫生活
大宋國民偶像蘇東坡失意黃州——《黃州寒食帖》
蘇軾“吞并六菜”
蘇軾吟詩赴宴
試論貶謫文學中的旅游因素
星是唯一的向導
蘇軾發奮識遍天下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