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語文課程基地建設背景下提升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實踐

2023-02-20 08:23江蘇省徐州市睢寧縣東城區實驗學校彭躍龍
天津教育 2023年31期
關鍵詞:思維語文教師

■江蘇省徐州市睢寧縣東城區實驗學校 彭躍龍

通過觀摩語文的常態課堂教學,發現部分語文教師采取“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只重“教”而不重“學”,學習內容僅局限于課本及教輔資料,課堂以外的知識點很難涉及。為了優化語文課堂教學模式、落實學生核心素養,以新《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 年版)》提出的“堅持創新導向,強化課程綜合性和實踐性,推動育人方式變革,著力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為旨歸,通過建構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課堂教學模式、優化人文熏陶的校園環境等途徑,大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創新品質和創新習慣,通過深入實踐初步改變了課堂模式,體現出提升語文教學質量的獨特優勢。

結合部分語文課堂存在的“填鴨式”現狀,本文著力通過語文課程基地建設,建構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課堂教學框架,以豐富學生的課堂學習感受,改變傳統語文教學模式,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一、建構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課堂教學模式

根據徐州市“學講計劃”理念,全面落實國家課程改革計劃,構建“四學”課堂教學模式。其中,“四學”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自主先學

學生根據教師提前準備的導學案,自主解決字詞障礙并梳理課文思路,初步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在此過程中要緊扣中心問題,以綱帶目,分析課文結構,把握作者行文思路,初步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形成大致的思維認知。

(二)合作助學

學習不僅是認知與思維能力的提升,也是情感與心理交流的強化,通過小組成員互相討論,學生的思維會更加活躍。合作助學改變了傳統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的單維交流模式,在討論過程中,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個人表達能力和知識篩選能力等,都得以充分鍛煉。那么,怎樣有效地使用這種學習方法呢?

1.成員能力均衡化。

首先要合理地構建研討小組,每個小組最好為4人;其次,根據小組成員基礎的強弱、能力的高低、心理素質、性格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定,嚴格按照“同組異質”原則進行組合。

2.成員責任明晰化。

合作學習小組建立后,要為每一個成員分配具體任務。組長負責將研討問題的具體任務分配給其他組員,每人各負責一項任務,逐個落實,從而做到任務有分工、分工有監督、監督后有結果。

3.成員培訓細致化。

小組合作就是讓學生積極參與研討活動,大膽提出自己的見解。組織討論前,教師要對學生提出具體要求:一是各組員都要積極參與小組討論,敢于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遵循基礎薄弱者先發言,基礎較好者補充的發言原則;二是學會傾聽他人的意見,在傾聽中提取有效信息,完善見解;三是要有質疑精神,在交流中找到自己與他人觀點的不同,并學會用恰當的方式進行表達。

4.教師評價要及時。

學生在小組內討論,這種思維碰撞的過程可以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團隊合作能力以及大膽闡述個人觀點的能力。通過展示學習成果,學生獲得成功的積極體驗,從師生單線思維逐步轉變為小組表達,最終突破學生思維與表達障礙,轉向整體的思維“課堂呈現”。

(三)拓展導學

教師著力通過“交流展示”“同中辨異”“知識鏈接”等方式來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創新能力。學生的思維始終處于積極的運轉狀態——聯想、比較、總結、歸納,這有助于培養學生抽象思維的條理性和深刻性。拓展內容的難易程度既結合中考要求,又要結合學生學情,激發學生思維的靈感,解決更難的問題。

(四)檢測促學

檢測促學,即當堂檢測,明確反饋以提高達成度。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設置教學目標時經常使用“感受”“領悟”這樣的詞語,這樣的目標設置不具有檢測性。學生如何感受?感受到了什么?如何領悟?諸如此類的目標是否達成,便需要通過檢測得以明確。借助當堂檢測,不僅可以讓教師了解教學目標設計是否合理,還能直觀地判斷課堂學習是否真正發生。

1.擬小標題訓練。

結合所學內容,為一章節擬一個小標題,有助于訓練學生的概括能力。例如,在《駱駝祥子》整本書閱讀指導中,本書共24章,學生自主先學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邊讀書邊給每個章節擬一個小標題,如“車夫祥子”“楊家拉包月”“虎妞的心計”“劉四爺做壽”“夏太太的秘密”等;在學習《朝花夕拾》這部散文集時,可以讓學生在整本書閱讀后進行標題分類,實踐發現,學生可以從內容和主題層面進行整本書閱讀,從而提煉出兩個大標題“人與鬼,愛與恨”“懷念與批判”,繼而對所涉及篇目進行統整歸類。每個學生個性化的擬題過程也是思維活躍的過程,不要求思維統一,鼓勵其發展個性化思維。

2.咬文嚼字訓練。

例如,在《春》《散步》等文章教學中,要關注其中的重點字詞?!靶〔萃低档貜耐晾镢@出來”“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中“鉆”和“逼”字都采用了擬人手法,賦予這兩個動詞以人的情態,在反復“咀嚼”這兩個字的妙處時自然感受到小草的蓬勃生機,以及春雨滋潤下樹葉的綠之濃郁。再如,在《紫藤蘿瀑布》一文教學中,解釋“挑逗”一詞時,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發現,這句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將花和陽光人格化,“挑逗”一詞是貶詞褒用,體現了紫藤蘿花的生機勃勃,在這里沒有貶義。因此,課件咬文嚼字訓練必須結合語境理解語義,萬不能脫離文本。

3.分析思路訓練。

不同文體的文章有不同的思路特點,議論文、說明文的謀篇布局邏輯性較強,在學習時應重點引導學生關注文章布局和寫作思路,從而厘清前后關系。記敘文主要用起因、經過、結果來謀篇布局,因此更具有故事性和趣味性。

二、加強語文課程基地建設,增加創新思維訓練機會

(一)建設人文校園環境,提升文化品位

校園人文環境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價值觀的形成,逐步提升學生的文化品位。進入校園,“讓夢想堅持下去,夢想就會實現”“父母的眼睛注視著你,請不要在最該吃苦的時候選擇安逸”等警句耐人尋味,這些隱形的教育也在時刻激發著學生的斗志,為學生做出正確的行為導向。

(二)建設創新思維訓練的學習工坊

1.語文實驗教室。

學生借助網絡和電子學習產品,結合語文課本“綜合性學習”內容進行個性化學習,如學習“熱愛生活熱愛寫作”時,從愛家鄉、愛學校、愛自己設計學習方案。探究鄉村由來、民俗民風等,感悟淳樸鄉情,增強學生的家鄉認同感。

孔子有言“學而不思則罔”,語文學習尤其要關注學生思維能力的形成。因此,在語文活動中要強調以“思”為主,思考:“是什么”,讓學生在認識與表達中充實形象思維與直覺思維,豐富感官體驗;“為什么”,養成善問、好問的習慣;“怎么辦”,讓學生在擬訂方案、嘗試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將思維轉化為行動,提升對學習的熱情。與之匹配的評價集中于思維的兩個屬性:一是獨特性,“我”的和“你”的不同,教學不是為了統一結果,而是百花齊放,是智慧共享;二是靈活性,一個問題有多重解決路徑和多個解決方案,教師從權威轉變為導輔,學生由被動變為主動。交流中,學生與學生在思維碰撞、認知共振、情感共鳴中實現共同成長,形成語文思維品質。

2.表演劇場。

學生將語文課本中《孔乙己》《孫權勸學》《皇帝的新裝》等課文改編成課本劇進行公演。例如,以《背影》為藍本改編劇本,學生根據課文編制劇本,小組遴選優秀劇本,班級選出優勝者。學生自愿參與和推薦相結合,產生導演、演員等,非演員制作道具。在此過程中,學生對課文進行改編,將散文改編成劇本,同時要在整個過程中不斷調整臺詞內容、觀察表演細節,形成最終的表演方案,并完整地呈現出來。語文創新思維在此得以體現,語文學科的實踐性得以彰顯。

3.微電影創作坊。

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合作學習電影常識,并利用常見的視頻制作軟件,將語文課本中《散步》(莫懷戚)、《詠雪》等課文設計成劇本,用相機等電子設備拍成小視頻,配上音樂或文字,制作成微電影進行展播,通過影片放映的效果感受導演和演員的思維過程。同時,定期擇優將這些作品在表演劇場播放,展示訓練思維成果。

(三)提升創新思維能力的校本課程

第一,編寫《閱讀思維訓練指導》,從同一作者不同的作品著手,從一篇向多篇作品擴展,從選文向整部著作擴展,從單篇向同類題材作品擴展。首先,學生獨立閱讀,其次小組內匯報閱讀成果,最后班級內展示閱讀情況。如展示讀報成果時,除了能夠簡要介紹相關消息和重大事件,更要了解時事政治,使思想緊貼時代脈搏,同時了解新聞的其他形式。在此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提前進行一些翔實的調查,然后總結閱讀方法,培養學生作口頭報告的能力,逐步提升學生的閱讀和口頭表達能力。

第二,學習《寫作思維訓練指導》,包括日常訓練、有效修改、作文升格、細節描寫、融情入理、平中見奇、層次分明、表意明確。指導學生了解掌握寫作中常用的思維方式和思維規律,培養學生在寫作中學會使用綜合思維的能力。

第三,開展增強學生體驗的活動?!翱谡Z訓練活動”主要是聽與說的訓練。古人云“言為心聲”,通過成立相關社團,如辯論社團、演講社團等,開展演講比賽、主題研討等系列活動,訓練學生登臺表演的能力,增強學生的體驗,在活動中感受語文的多樣性和趣味性。

第四,“語文實驗活動”是指設置一些以語文研究專題為主要內容,提供相應的環境條件、設備條件、資料資源等,讓學生圍繞專題解放思想、開闊視野、發展思維。將“語文實驗互動”與校園網站上的“思維訓練平臺”相結合,嘗試探索一種嶄新的語文學習方式,并將其發展成為引領學校語文教學發展的新模式。

第五,“創作體驗活動”通過設計社團系列活動,增加學生創作實踐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運用思維訓練成果,提升語文學習能力。如文學社開展“鄉愁”主題的征文比賽,通過寫家鄉的故事、人物、親情等,體現家鄉認同;舞蹈隊舉行“聽鄉音、舞鄉愁”的藝術活動展播,改編落子舞、扇子舞等,體現家鄉的風土人情;教師鼓勵學生大膽改編《桃花源記》等文章,在改編過程中添加鮮明的現代家鄉元素,歌頌社會主義新時代農村人民的幸福生活,感受新時代的風貌,提升學生的社會認知能力。

三、些許變化

(一)教學變革,找到“做中學”的支撐點

語文課堂從“室內”走向“室外”,語文學習“隨地發生”。公園里四季變化之美的呈現、報告廳中課本劇的展示、大屏播放的學生微電影制作都成了語文課堂學習成果的一部分;語文課從“45 分鐘”走向語文學習“隨時發生”。學生在課堂上對教學內容的認真聆聽、上學途中看到的草木榮枯、課間瞥見辦公室教師的伏案之姿,都會成為他們習作的素材;學生自覺探究生活中的語言運用現象,將課堂語文知識與生活實踐活動建立聯系,通過探究生活中的語文感受生活化語文的魅力。

(二)找到主動學習的興趣點

學生依靠具有人文特色的校園環境和學習工坊,充分利用真實的學習情境,發揮在場學習優勢,提升實踐能力。學生眼前有情境,心里有想法,在課堂上言之有物,能說出有智、有趣的話語。

(三)師生階段成果較為豐碩

近期睢寧縣中小學童謠創作評選活動中,黃奕可的《我愛你大白》、張瑞的《文明伴我行》等3 名學生獲得一等獎;王紫茉的《端午節》等7 名學生獲得二等獎。筆者在睢寧縣中小學優質課評選中獲一等獎,在睢寧縣讀書征文評選活動中獲優秀輔導獎。一年多來,學生獲得縣級及以上獎項14個,共150余人獲得表彰,增強了自信,學會了學習與合作。

四、結語

在實踐探究過程中,依然還存在著教育目光短視化、教育思想功利化、故步自封等新的問題,但任何嘗試都具有一定的困難。筆者認為,在新課標的引領下,基于初中語文課程建設提升學生創新能力的實踐過程還需要不斷完善,借鑒成功經驗繼續實踐下去,正視過程中遇到的實質性問題并加以改進,以不斷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

猜你喜歡
思維語文教師
思維跳跳糖
思維跳跳糖
思維跳跳糖
思維跳跳糖
《快樂語文》2022年全新改版!
最美教師
教師如何說課
未來教師的當下使命
圓我教師夢
語文知識連連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