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滇南紀行與宦游鄉思:王應垣詩歌創作的特征與價值

2023-02-20 20:13應聰聰
濰坊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滇南詩人詩歌

應聰聰

(湖南師范大學 文學院,湖南 長沙 410081)

王應垣(1755-1821),字紫庭,號薇圃(一作字薇圃,號紫庭)①道光戊戌(1838)重修《王氏族譜》(世德堂藏板)卷十一作“應垣,字紫庭”,(清)劉光斗《諸城縣續志》(道光十四年刻本卷十四)、徐世昌《晚晴簃詩匯》(中國書店1988 年版第3 冊第124 頁)、李靈年楊忠主編《清人別集總目》(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 年版上冊第135 頁)、柯愈春《清人詩文集總目提要》(北京古籍出版社2001 年版第963 頁)同。道光丙申(1836)《南行吟草》(雨蘿山房藏板)卷末附初彭齡為王應垣所撰的《墓志》作“字薇圃,號紫庭”,徐雁平《清代家集敘錄》(安徽教育出版社2017 年版中冊第1289 頁)同。,山東諸城人,著有《雨蘿山房稿》《南行吟草》,今唯詩歌集《南行吟草》傳世。該集為嘉慶六年(1801)冬王應垣任榆林知縣時,受委派赴滇采銅,往返途中所作。王應垣在自序中簡述了詩集的創作及成書過程:“自辛酉(1801)歲暮赴滇,萬有余里,緣途撥悶,隨筆抒寫,不忍棄置,適蓮城旅館無事,遂檢存之,得百有余首?!钡拦狻吨T城縣續志·列傳第二》稱王應垣“好學工詩,尚書萊陽初彭齡謂其紀事抒藻,神似盛唐”,[1]可見其詩歌成就之高。

一、王應垣的家世生平及詩歌創作

王應垣出身諸城王氏家族,趙執信在《飴山文集》中稱該家族“家聲赫然,冠海岱間”。[2]P457諸城王氏中最顯赫的是相州王氏,早在順治年間,王瑛、王鉞就先后舉進士,兄弟二人一為名宦,一為名儒,皆有名于當時;之后王鉞之子王沛思、王沛憻、王沛恂皆為顯宦,王植、王棠、王檉等子侄也紛紛登第、為官,相州王氏在順治、康熙間成為海岱望族。相州王氏的王篤宗遷居巴山,其后人在乾嘉時代出現了叔侄五進士的科舉盛況,使得巴山王氏顯赫一時。王應垣即為巴山王氏叔侄五進士的主角:他和他的兩位兄長王應芬、王應奎皆為進士,同時他的兒子王琦慶、王瑋慶也是進士。

據《南行吟草》卷末所附初彭齡為王應垣撰寫的《墓志》,王應垣壬辰(1772)十八歲入泮,丁酉(1777)二十三歲選拔貢入國子監,戊戌(1778)廷試一等,留在四庫館效力。四年后,《四庫全書》初稿完成,王應垣因考績優異而被提拔為大理寺評事。這時,王應芬、王應奎都已登第。丙午(1786),三十二歲的王應垣以第三名舉于鄉,庚戌(1790)三十六歲登進士,隨后回家等候任職,也借此得以奉養年邁母親終其天年。母親離世后,王應垣于戊午(1798)守喪期滿,經選定任陜西榆林縣知縣,不久調赴省闈辦理軍餉,采辦滇銅,后又負責處理三原縣事。他任職期間留下了許多佳話,比如在榆林任官時,榆林關地理位置偏僻,百姓強悍,讀書研學之氣淺薄,王應垣結合當地民俗,撫以恩恤,制定法令,百姓由此安居樂業。他還在榆陽書院召集當地才俊,按月考察文藝才識,親自指導他們刪削改定文章。一年之后,當地教化大為改觀。王應垣擔任三原知縣時,同治理榆林一樣安撫百姓、教化士人。先是,當地一紳士曾捐數千金用以發商生息、周濟窮民,但此款幾遭侵蝕剝削,王應垣上任后為此勞心奔波,最終追回款項,使貧苦百姓得到救濟。王應垣任職期間多次被派遣,他在外不憚勞瘁、備歷艱辛,甚至得病臥床數月。差事告竣后,他曾想解下印綬,在上級官員努力挽留下而未得。丁卯(1807),五十三歲的王應垣求假返鄉,購置了數千卷書籍,設立家塾親自培養后代。

王應垣生于乾隆二十年(1755)正月初九日卯時,卒于道光元年(1821)四月二十八日申時,享年六十七歲。妻子為同邑刑部員外郎李文驤女。李氏早卒而無所出,側室鄭氏生有四子,依次是琦慶,甲戌(1814)進士,戶部河南司主事;廷慶,太學生;瑋慶,甲戌(1814)進士,吏部考功司主事;珣慶,戊寅(1818)科副榜,候選知縣。孫五人:錫第、錫疇、錫甸、錫蕃、錫章。

王應垣生平酷愛讀書,案牘之余仍披誦不輟,初彭齡在《墓志》中稱之“居官多惠政,持家勤儉有方,性無他嗜,暇則披尋書史”。他創作詩歌集《南行吟草》,書前有蔣祥墀所撰《序》,更是言其“乞假歸里,閉戶著書,以課讀為樂,同人輩遂莫由相晤”,并直稱“昔人云‘詩思積然后流,流然后發’,余觀紫庭同年之詩,知其所積者厚矣?!痹撛娂诘拦獗辏?836)雨蘿山房刊刻,由王應垣四子琦慶、廷慶、瑋慶、珣慶???,湘南周寧遠、同邑王景祺、胞兄王應奎評定,詩有評語、圈點。在詩集中,常??梢姟懊洳豢薄皩賹ψ匀痪睢薄肮ち∨e”等評語,可以看出王應垣詩歌真率自然,造句工穩。

二、滇南紀行的山水圖卷

嘉慶辛酉(1801),王應垣奉命前往滇南采銅,他在往返路途中訪問諸多名勝古跡,并寫下了許多詩歌匯成詩集《南行吟草》,是書共收詩114 首。觀其詩歌,宛若打開了一軸生動的山水長卷,周寧遠評“詩中有畫”、王應奎評“渾成如畫”、王景祺評“紀事歷歷如畫”。

周寧遠在《南行吟草》的《題詞》中說“摩詰詩中畫意傳,如君筆底足云煙。登山臨水無窮思,吟到滇池萬里天”。蔣祥墀在《序》中概言:“往返二萬里,時閱三年之久,沿途寄興,即景抒懷。于楚北,渡漢江,登黃鶴樓,吊鸚鵡洲;于湘南,觀洞庭、岳陽,登岳麓山,上回雁峰;于黔陽,游飛云巖,覽圣果亭;于粵西,過蒼梧,走大磯灘、七星巖,觀隱山六洞;于滇,則僑寓最久,游尖山、蛇山、金殿諸山,涉近華浦、西洋江,尋燕子、清溪二洞。自敘云‘文章得江山之助’,亶其然乎!至于謁韓文公廟、過四皓墓、謁伏波廟、還過隆中,于古名臣遺跡,輒慨慕久之不能去?!?/p>

《南行吟草》第一首詩歌是《辛酉臘月十九日發西安》,它由三首小詩組成,記載了王應垣長途旅行第一天的情況?!皵递d無緣見故山,且饒兒女免追攀?!雹俦疚乃鯌姼杓霸u語,除特別標注外,均據(清)道光十六年(1836)雨蘿山房刻本《南行吟草》,后文不一一出注?!梆垺弊挚此剖窃娙藨c幸不用頻頻與兒女惜別,實則是表現他作別家鄉之久,懷念故鄉、親人之深。詩人來到藍橋寫下《宿藍橋聞賊》,“開窗畏見云光黑,望月愁看山色青”吐露了他橫亙心頭的愁緒;抵達藍關拜訪韓文公廟,他才淡化愁懷,代之浩然之氣——“高山深仰止,入廟聳吟肩”(《藍關謁韓文公廟》),周寧遠言“為昌黎寫照,慨乎言之”。詩人臨近陜西邊界,迎來了一段漫長的舟上之旅,寫下《自王家樓早渡漢江》《早霧》《舟中得風至晚風大作口占二律》,王應奎點評:“真景真情?!毖刂鴿h江從陜西進入湖北境界,詩人拜訪武昌著名景點,寫下《登黃鶴樓》,王景祺稱之“吞云夢八九?!痹谠姼琛兜觖W鵡洲》中,詩人以史入詩,“孰料曹公計,翻將黃祖當”傳遞出他惋惜禰衡才華、痛恨曹滿奸邪的情感,王應奎評:“為懷才者進一解,末仍不放過曹瞞,甚是?!?/p>

隨后詩人渡漢江而下,在風拍浪涌的旅途中悲嘆“自是宦游無定所,風帆浪舶即為家”(《發漢口》),落寞之感油然而生。數日后,詩人抵達湖南境界,《宿洞庭湖》“江妃憐寂寞,龍女隔嬋娟。未見琴高鯉,遙聞木賈船”,用“江妃”“龍女”“琴高鯉”三個典故為洞庭湖增添瑰異色彩,周寧遠云“洞庭妙境?!蓖鯌Q“好句絡繹,應接不暇?!痹娙诉€寫下《灘河》,周寧遠云“如畫?!蓖蹙办髟啤坝噙^惶恐灘,曾諳此境?!苯涍^貴州,詩人留下《拉邦坡》《花貢道中》《郎岱》等貴州風景贊歌,并在奇秀風光中收獲了愉悅心情,王景祺評之“有明七子風裁”“放翁遺響”。從艱難險阻游歷至山花燦爛處,詩人迎來旅途終點——云南。他寫下《無題》“夜半思量過去事,一番回首一沉吟”、《燈下觀書》“蠅頭細字模糊甚,碧海黃塵彈指過”,所寫之事看似平淡,但咀嚼后嘆為妙句。

詩人在滇南寄居最久,除了留下《游近華浦》《登蛇山》《燕子洞》等游記詩歌,他在此地寫下的交友詩也鮮活栩栩,勾繪了他與友人交往甚密的圖景,其中主要有高談暢飲、登高興會、依依惜別三圖。前兩圖情緒高昂,酣暢至極,后圖纏綿情深,留戀不舍。壬戌(1802)九月,詩人前往安寧溫泉鎮,李七提酒拜訪,講述他在滇宦游的情況,詩人寫下《壬戌菊月赴安寧溫泉,署州李七兄載酒相訪》侃侃而談當日交往之事。詩人善于借用典故來突顯詩意,“看竹何須問,無心遇主人”化用王徽之典故,《晉書·王羲之傳》載“時吳中一士大夫家有好竹,(徽之)欲觀之,便出坐輿造竹下,諷嘯良久。主人灑掃請坐,徽之不顧”,[3]P2103詩人借之襯托李七兄“呼舟情最切,載酒意偏真”的喜悅之情,他十分熱切于和“主人”見面,“最”“偏”二字讓讀者直觀感受到二人的深厚情誼,此為第一圖。壬戌(1802)九月九日,詩人記述“同方藕塘、于崑陽、佟麗齋、汪耦唐、袁蘇亭諸君登滇省圓通寺絕頂,即以重、陽、登、高為韻,得七律四首”,詩人說“此地清吟多宋玉,希將佳句賦題糕”,化用“劉郎題糕”的典故,比喻文人寫作要敢于沖破舊的格局禁令。組詩四首描繪內容雖各有側重,但語言清麗,情趣自然爽暢,高朋佳會的激昂暢懷之情隨處可感,詩人直言“同約凌云興倍濃”,王應奎評此詩“情來興往,可稱詩豪?!贝藶榈诙D。詩人與胡晴帆交往頗深,在《留別胡晴帆別駕》詩中贊其“風流瀟灑最超群”。二人分別時,“臨歧親贈丹方藥,傳出纏綿一片心”傳出不舍之情。詩人在詩歌結尾處直言“吳水秦山雖兩地,何愁魚雁隔天涯”,他相信二人真摯友誼不會因距離而消減,此為第三圖。

詩人前往蒙自時,《赴蒙自道中口號》“暫束行裝二月初,滿林桃杏映清渠”表明此時是二月天氣。隨后他又拜訪昆明金殿名勝區,在《游金殿》里描繪了金殿“層甍盡高廠,霞光奪璀璨”的雄偉之姿。六月,詩人在廣南看到桂花早開,作《立秋夕》言“客里逢秋暗自驚,坐看明月到三更?!本旁?,《發廣南》“山城木葉落蕭蕭,快束輕裝出麗譙”,落葉蕭蕭而下,似乎是一幅哀景,但“快”與“輕”都顯現著詩人憧憬故園山色的輕松自在心情,王應奎稱此詩“置之漁洋集中,殆無以辨?!?/p>

在西安,很難弄清到底誰是文化人,因為碰到的每一個人,不管是教授還是賣涼皮的老太太,言行舉止都不經意地流露出漢風唐韻的烙印,骨子里都有著千年古都熏陶的文化傳承,讓弄不清有多少博大精深的“大隱”隱于市,只能感嘆一聲“西安,真乃藏龍臥虎之地也”。

告別廣南,詩人踏上回程之旅,詩中自注“癸亥(1803)冬同自滇回陜?!彼驏|出發,沿途寫下《西洋江》《蜈蚣塘》《皈朝》。詩人在橫州拜訪伏波廟,《謁伏波廟》“矍鑠哉翁意氣豪,暮年心壯掣鯨鰲”流露著他對馬援的景仰之情。之后詩人經過蒼梧、桂林,除夕爆竹響起時,《除夕昭平舟中》的“為惜風光似水流,一年將盡伴行舟”令人感傷。時光如流水般逝去,闔家團圓的除夕夜中作伴他的只有一葉扁舟。

詩人來到衡陽,聽說回雁峰一帶有北飛的鴻雁,登峰后卻“家書欲寄偏無見,坐對江云意自濃”(《回雁峰》)。來到長沙這座知名古城,他寫下《泊長沙》“渺渺長沙今古遠,投書吊屈盡虛空”,《望岳麓山》“人生如奔輪,誰識懷古意”,王應奎分別評之“懷古情深”“結構完善,毫無遺憾”。

一首《靖江王廟神鴉》,表明詩人已進入湖北境界?!锻洳T山》“別后青山似故人,一番相見一番新。長安到此無多路,三載光陰迅轉輪”,他距離上次途經武昌已過去數載,如今從此處返回長安可謂指日可待。

三、宦游鄉思的心路歷程

王應垣榆林任職離家數載,又奉命跋涉采滇銅,行程漫漫常生寂寥,愈發思念家鄉。他的鄉愁之音溢于言表,寄托遙深,正如周寧遠所評——“讀之觸我鄉愁?!?/p>

詩人細膩地捕捉一路上的所見所聞,經常關注在外時間、南北風光差異等現實情況。如《舟中遇雪》“越國何悲萬里遠,離家已是四年秋”,“萬里”“四年”反映了他離家之遠、之久,鄉思來勢洶洶?!兑娞一ā贰肮蕡@花發未,忽悟是他鄉”、《發廣南》“故園秋菊花應笑,漂泊云山去未能”、《發南寧》“節候邊方異,情懷故國思”等詩歌則是詩人從異鄉之景聯想到故鄉之色,迥異的山色風光讓他更加心系家鄉。

宦游在外,每當佳節,詩人寂寞之感更甚?!镀咴率逡雇隆贰靶禽U故故隔年來,異地飄零尚未回”、《除夜大雨》“燭冷年將改,萍飄歲又周”、《上元夜》“空度可憐宵,孤燈自寂寥”等,都表現了他輾轉異地、久不得返鄉的悵然之情?!冻φ哑街壑小贰凹疑奖蓖丈κ?,可有心情憶我不”,詩人在萬家燈火的除夕夜獨伴扁舟,情不自禁北望故鄉之山,詢問它是否思念自己。

詩人情寄故鄉而思念重重,即使是游玩沿途名勝風景時也難以淡化思鄉之情?!队谓A浦》全詩300 字,開篇“無伴何妨去,隨時自可娛??彰鞒艘蝗~,談笑挾雙奴”興致盎然,后文描繪的“名花”“野鷺”“春鷗”更是生機動人,似乎詩人即將在此處收獲滿滿的愉悅心情了,但是結尾一頓而寫到“鄉思偏覺切”?!捌弊挚此仆蝗?,卻又是有跡可循,試問這么一位將思鄉之情深入襟懷的詩人,怎么能做到完全沉浸于異鄉的山水中呢?質言之,他完整充實的愉悅情緒只有在返鄉一刻才可能達到。正如詩人在《夜雨》詩中所寫“所思邈山河,一身阻異域”,其對故鄉的想往不言而明。在思念而不得見家鄉的愁苦中,詩人作《東武五思》聊以慰藉,自注“古詩歌大率出于羈旅,又越人好為越吟,余世籍東武,因仿其意,作東武五思?!薄霸揭鳌泵髦冈降厝说母柙?,暗喻去鄉之愁,《史記》卷七十《張儀列傳》載莊舄越吟事。王應垣仿越吟所寫五詩皆以“我思在何所”起篇,引出故鄉的瑯琊臺、超然臺、五蓮九仙、濰水、巴麓等五處地方。詩人用力刻畫家鄉風景,一座孤峰在他的筆下都具有千端變化的景象,言“孤峰疊出萬象含”。詩人還回憶兒時趣玩,《五蓮九仙》詩中提到“少時游賞不稱意,信宿即回興未酣?!边@里詩人故意反言之,雖明寫“不稱意”“興未酣”,但實則正是因太過稱意、興酣,他才會覺得信宿即回乃意猶未盡。以美好追憶開篇后,詩人《東武五思》詩歌收尾處卻多是悲吟哀嘆,《五蓮九仙》“一番思量一惆悵,旅舍依然在滇南”、《濰水》“何時卻回北歸棹,再吊夕陽古渡頭”、《巴麓》“即今作客已萬里,夢魂夜夜猶飛還”,實在是破人心扉。

詩人對家鄉的這份思念使他格外珍重親友舊仆,所寫詩歌情真意切、真誠動人。詩集中共有104 句評語,含“真”字的評語高達8 句,如“伯壽云:所謂真氣動戶牖者,在古人亦未易多得”“靜山云:真摯語”“伯壽云:情真如話”……其詩歌情真語摯可見一斑。

與親人交往的詩歌中,《癸亥三月接家書》“啟緘先認平安字,珍重還為子細開”、《寄子琦慶》“素業持家須節儉,青云奮志在詩書”直抒情意,表達了詩人心系親人的切切之情。懷念友人的真摯之語有《讀胡晴帆挽佟麗齋詩并敘離懷》“征篷何日返蘭陵,云水相思幾萬層”、《懷于崑陽》“不堪離別后,惆悵是黃昏”。在悼懷逝者時,詩人至哀至悲、情感真摯,《哭佟麗齋》“那期尺素才傳雁,忽報驚聞覺損神”,詩人前幾日還曾接到麗齋手書,如今卻突聞他離世的噩耗,“損神”二字超越軀體直達神魂,表露了詩人的極度悲痛,周寧遠評“嗚咽慷慨,擊碎唾壺?!迸f仆離世也讓詩人哀挽不已,《有段奴者從予來滇,跋涉山川,忽聞物故,不能忘情,為賦長歌》開頭便是“吁嗟乎”的悲痛長嘆,下文“撫膺太息暗傷嗟,誰能遣此淚如注”,更是讓人為之一慟。

詩人思鄉感情濃厚深郁,詩歌中“宦游”“家”“鄉懷”“鄉思”“鄉情”等詞屢出不窮,“明月”“行舟”“萍飄”“飄蓬”等意象不斷涌現,其間思緒多是“何悲”“蕭瑟”“悵望”“凄凄”“飄零”“漂泊”,情與景層層交融,鄉思之情動人心弦。

四、王應垣與李澄中滇行詩比較

王應垣的《南行吟草》記敘滇南之行,其同邑前賢李澄中的《滇南集》也是同類著作,但兩部詩集的風格明顯不同。王應垣《南行吟草》中的詩歌浸滿了濃郁的羈旅愁情,同樣是奉命前往云南,李澄中《滇南集》中多有喜悅之情,語言則雄渾壯闊。

李澄中(1629-1700),字渭清,號漁村,其先世明初時由成都遷諸城無忌,遂為諸城人,著有《臥象山房詩集》《白云村文集》《艮齋文選》等。李澄中少負盛名,早在順治辛卯(1651)時,丁耀亢就說他“異日當遂名家”(《三生傳》)①本文所引李澄中《三生傳》《自為墓志銘》作品,除特別標注外,均據山東省圖書館藏稿本《臥象山房集二十九卷》,后文不一一出注。??滴跫何矗?679),李澄中參試博學鴻儒被授翰林院檢討,與朱彝尊、陳維崧、萬斯同等共同纂修《明史》,在明史館當值十三年。

李澄中六十二歲時奉命典試云南,《滇南集》陳僖作序言“康熙庚午(1690),例當比士于鄉。李侍讀漁村先生奉命典試滇南”。王應垣詩歌也提到過李澄中,《游清溪洞》“漁村昔典試,其時在庚午。妙語刻畫工,遺墨尚可撫?!?/p>

李澄中與王應垣滇行詩歌的不同,首先是二人流露的情感有明顯差異。出發伊始,王應垣《辛酉臘月十九日發西安》充盈悲傷,《滇南集》中的《初聞滇南之命志喜》一詩雖然也有“南征倍念孤寒切,曾困窮途白發生”②本文所引李澄中詩歌,除特別標注外,均據齊魯書社1997年版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第二五零冊)《滇南集》,后文不一一出注。的傷感,但歡喜情感更是可見?!霸t下初為萬里行,蕭蕭班馬出神京”踔厲風發,流露著李澄中對云南之行的期待之情。同樣是抵達云南后游玩清溪洞,兩位詩人都著力描寫清溪洞的偃蹇嶙峋,但是詩歌結尾處,王應垣“排筆發鄉懷”,李澄中則言“平生喜創見”,仍是歡欣不已。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王應垣赴滇達三年之久,內心難以平靜;而李澄中往返迅速,根據《滇行日記》,他康熙庚午(1690)五月出北京城彰義門,七月到達云南,十月離開,《登真定陽和樓》“壯游未覺風塵苦,憑仗他鄉濁酒杯”、《次孱陵驛》“笑問南行今幾里,天涯昨日渡荊江”等瀟灑之情多處可見。另一方面是因為王應垣內心憂戚,擔憂自己采銅辦事不佳而受罰,詩句“經年事遠游,三載誰考績”(《夜雨》)旁有自注“運滇銅至京,皆有議敘,而外省有罰無賞?!弊h敘是指對官員的一種獎勵制度,李鵬年《清代六部成語詞典》言“清制,凡官員考核成績優良或有各種功績者,交吏部核議,按照等級、次第給予獎勵,稱為議敘”。[4]P13所謂考績,根據京官、外官兩種不同考核對象,可分為“京察”和“大計”兩種考核方式,皆是三年一考。嘉慶《欽定大清會典》卷八《吏部·考功清吏司》言“凡京察題者,引見者有旨議敘則議,會核者,一等加一級,若記名,則令堂官加考引見,以備外用。大計卓異則注冊,引見者得旨,則加一級以準章服焉”。[5]P383-384可知王應垣作為地方官員,此行受賞尤難,甚至“有罰無賞”,所以他格外擔憂辦事不力而遭罰。而李澄中對云南典試有信心,詩句“應有人文如盛覽,可能羅致遍丘園”(《初聞滇南之命志喜》)直觀表現了他對此次考察選拔舉人的安心定志,在《三生傳》中更是自述“既至云南,屏賄賂,羅真才,大變荒徼風氣?!?/p>

其次,相較于王應垣詩歌,李澄中詩歌氣勢磅礴,更勝前者,他在《自為墓志銘》中自稱“其詩高岸,以漢魏唐人為宗,不屑屑近時習?!北热缬鲇曜髟?,李澄中《自栗子關十里至回龍閣遇雨作》“關門飛急雨,濺沫懸玉虹”,“飛”“懸”兩個動詞將大雨迅猛、落地四濺的畫面描寫得躍然紙上,并且把場景分割成多個鏡頭,細節至雨水濺落而飛起的線珠,讓人拍手叫好。而王應垣《晚宿者桑遇雨》“薄暮已曛黑,雨微注如麻”則古樸涵蓄,用暗淡的暮色來襯托密密麻麻的微雨,畫面展示有余,然缺少細節、動態的刻畫,稍顯魄力不足。同樣是描寫瀑布,李澄中《白水河瀑布》“不見晴川明月下,誰知天上落銀河”以晴川明月作陪,整首詩歌充斥山川色彩,一個“落”字,似乎瀑布水光郁律,真如銀河飛瀉而下。王應垣《游飛云巖》“一條瀑布橫雪練,香風吹下白玉龍”也采用了比喻手法,白玉龍有白練之感,卻缺乏了飛騰之姿,“吹”與“下”字讓畫面更顯柔和。

二人在詩歌表現上之所以存在如此差異,也因為他們性格不同。王應垣性格內斂深沉,他宦游在外流露鄉思之情,常常思索人生哲理,詩集中直接提到“人生”二字的詩歌就達6 首,詩句“人生去住皆前定,造化從知不可違”尤其體現了他性格的深沉。而李澄中《滇南集》中的詩歌只有1 首直接涉及了“人生”二字,他性格曠達疏放,在《自為墓志銘》中自稱“為人負壯氣,不隨俗俯仰”,無論他在野在朝,這一秉性并未改變。

結語

《南行吟草》是王應垣行跡的濃縮,沿途寄興,即景抒懷。他抒發喜悅心情時,給人以高爽明麗、格調高朗之感;綿延悲痛思緒時,令人沉郁哀婉、扼腕嗟嘆。在詩歌內容上,王應垣真誠立言,感情基調以鄉思為主,質樸古拙而神味無極。若論詩歌藝術成就,王應垣不及李澄中,但其詩歌憑借精細的內容、靈動的情感,反映了詩人羈旅在外的真實心境,使得《南行吟草》不失為一部優秀的滇行詩集。

猜你喜歡
滇南詩人詩歌
詩歌不除外
國家在場:從清代滇南鹽官營看國家邊疆治理
滇南小耳豬膽道成纖維細胞的培養鑒定
A New Species of Trimeresurus Lacépède,1804 (Squamata:Viperidae) from Southwestern China,Vietnam,Thailand and Myanmar
“新”“舊”互鑒,詩歌才能復蘇并繁榮
曬娃還要看詩人
我理解的好詩人
詩人貓
詩歌島·八面來風
詩人與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