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族復興視角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合研究

2023-02-20 22:30夏向軍
蘭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中華馬克思主義傳統

夏向軍

(湖南鐵路科技職業技術學院 思想政治課部, 湖南 株洲 412006)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盵1]該重要論斷是我們黨第一次明確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以下簡稱“第二個結合”)單獨提出,并將其與“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等并列。黨的二十大報告里,習近平總書記對“第二個結合”進行了專門闡述。2023年6月2日召開的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他又就“第二個結合”的內涵以及意義進行了深刻闡釋,指出這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

當前,關于“第二個結合”的相關研究不斷涌現,主要集中于兩者結合的必然之勢、重要意義、歷史進程、實踐路徑等方面。本文擬從民族復興這一視角,探究馬克思主義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在契合,探析兩者相結合的價值意蘊,探尋深入推進兩者相結合的實踐遵循。

一、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融通契合

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之日起就以民族復興為己任。早在1918年,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李大釗就指出,“中國民族今后之問題,實為復活與否之問題,亦為吾人所肯認?!盵2]為了這一歷史使命,無數仁人志士前赴后繼,努力探尋指引復興之路的真理之光。改良主義、社會達爾文主義等陸續登場,但最終都草草收場。直到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進入中國后,為什么會在有著遙遠時空距離、民族差異、文化區別的中華大地扎根并開花結果?這一局面的形成其實并非偶然,而是一種必然。馬克思主義與這個國家傳承幾千年、蘊含著深得人心的價值理念的優秀傳統文化彼此融通契合,并進一步有機結合,展示出蓬勃的生機和旺盛的活力。那么,兩者的融通契合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呢?

(一)社會理想

馬克思主義的最高理想是消滅剝削和壓迫,建立人人自由平等的共產主義社會,實現全人類的解放。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深刻地剖析了資本主義的經濟制度,提出異化勞動理論,對共產主義進行了初次闡發:共產主義社會里,所有人的自由和權利都會得到同等尊重,不再有壓迫與被壓迫。馬克思主義所勾勒的這幅藍圖其實早就植根于中國人的文化土壤和頭腦當中,那就是“大同社會”。

“大同”一詞首次出現在《禮記·禮運》:“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是謂大同?!盵3]它寄托著古人的理想追求:沒有剝削壓迫,人人平等融洽,家家安居樂業,社會公正和諧?!按笸敝畨粢唤浱岢?就深入民心,并一直作為一種理想社會激勵著華夏子孫修身齊家濟天下,從未中斷!近代以來,康有為寫有《大同書》。孫中山認為,三民主義的真正要義就是孔子致力追求的大同世界。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使用“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這一典故。黨的二十大報告里,他明確指出:“中國共產黨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黨,也是為人類謀進步、為世界謀大同的黨?!盵4]

中華文化所追求的大同世界與馬克思主義所論述的共產主義社會都包含著對不合理的現實社會的批判,并以各自的概念和話語表達了人們對理想社會的追求。這為兩者結合奠定了理想信念之基。

(二)哲學根基

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有機組成部分。源遠流長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同樣蘊含著豐富的辯證法與唯物論思想。

“天人合一”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重要思想,莊子最早是這樣表述的:“人與天一也”(《莊子·山木》)。人與宇宙萬物是一個整體,彼此緊密相連、共生共存、契合無間。這種思想體現了整體與局部的基本范疇及普遍聯系的基本觀點,與唯物辯證法呈現出高度一致性?!坝袩o”“難易”“長短”“高下”等在《道德經》中以成對的形式出現,是對立統一思想的中國化表達。傳統的中庸之道則與唯物辯證法中的質量互變規律不謀而合。唯物辯證法認為,物質的根本屬性是運動,事物是永恒運動、變化和發展的??鬃拥摹笆耪呷缢狗颉?《論語·子罕篇》)、《周易》中的“變動不居,周流六虛”說的就是運動。中華文化講究“知行合一”“經世致用”,認為“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宋·陸游《夜讀書示子聿》)。這與馬克思主義認為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重視以實踐改變世界的實踐觀相一致。

中華文化中的辯證思想與知行觀雖帶有感性、直觀的色彩,但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很多內涵依然是相通的。這是兩者有機結合的哲學根基。

(三)價值導向

馬克思主義堅守人民立場,堅持人民主體論,重視人的主體性地位,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追求人的全面自由發展,將人類解放作為自己的終極旨趣并孜孜以求。馬克思主義的人民性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民本思想有著內在一致性。

民本思想主張民貴君輕、民重于天,人民是國家的根基,民心向背決定國家興衰,應重視人的主體性地位?!渡袝の遄又琛贰懊駷榘畋?本固邦寧”是這一思想的精華,初步肯定了人的價值與地位。此后,這一思想以不同的理論形態呈現出來。如,孔子主張“仁者,人也”(《中庸·第二十章》);孟子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盡心下》);賈誼認為“民無不為本也”(《新書·大政上》)。

中華文化中的民本思想是封建時代的產物,具有一定的歷史局限性;馬克思主義關于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闡釋則是建立在唯物史觀的基礎上的。但兩者對人民地位和價值的認知相互契合,構成兩者有機結合的價值導向基礎。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有著諸多內在的契合處、融通點。正是這種融通契合,奠定了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互補共生的基礎,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時代化。

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結合的價值意蘊

理論的產生往往基于實踐的需要,有著明確的目標性、指向性。在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第二個結合”,這是中國共產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根據新形勢、新情況、新問題進行的嶄新探索,也是對復興之路的深遠謀劃。探析“第二個結合”的價值意蘊,有利于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堅定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更自信自覺地進行理論創新、實踐探索,致力民族復興。

(一)堅定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自信

民族復興需要以文化復興來厚植道路自信、凝聚精神力量。黨的二十大報告首次提出“文化自信自強”,在“文化自信”的基礎上強調“文化自強”,既彰顯了我國文化建設的經驗成就,又是對未來文化發展的全方位、整體性部署。

新時代,面對全球性的發展困境及西方國家對東方文化的種種詰難,我們黨不斷推進“第二個結合”,促使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高度契合”向“有機結合”轉變,造就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文化,成為推動民族復興的精神引領、力量源泉和智力支撐。

(二)構筑人類文明新形態的特色底蘊

當今世界,經濟秩序、文化格局正在進行深刻調整。湯因比曾在《歷史研究》中預測,中國有可能為人類文明提供一個全新的文化起點。然而,文明新形態的構建并非易事。百余年來,中國共產黨帶領著中國人民經過不懈的探索實踐、積極揚棄,創造了一種全新的文明形態。它受益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滋養,民族特色、時代特征非常鮮明,如“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人類命運共同體”,正是傳統的和合思想的體現。

這一新形態不是對現有社會文明的否定,而是在馬克思主義文明史觀的指引下,對西方資本主義文明形態的超越,符合全人類共同的價值追求,為世界各國攜手開創互利共贏的美好未來提供了新的方向,回應了“中國向何處去”與“世界向何處去”的詰問,向世界闡釋了中國的復興之路。

(三)筑牢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堅實根基

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有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作指導,有中華五千多年的歷史文化積淀作支撐,根基堅實、生命力強大。它不僅有其他國家現代化的一些共同特征,更具有五千多年歷史文化涵養出來的中國特性。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中國式現代化賦予了深厚底蘊。

推進“第二個結合”,繼續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把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同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的學習運用結合起來,筑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根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更寬廣、更宏闊。

三、推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入結合的實踐遵循

根據已有的歷史經驗,探尋“第二個結合”的實踐路徑,既關系到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命運,也關系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對于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至關重要。

(一)明確結合主體的身份與使命

“第二個結合”的提出,充分凸顯了文化之于民族復興的重要地位?!敖Y合”主體要站在民族復興的高度,自覺強化作為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的使命擔當,同時要擔負起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任。

一要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學習研究不斷深入、形成體系,并主動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開展工作。二要悉心鉆研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將蘊含其中的精神理念、道德規范等發揚光大,提升從優秀傳統文化視角反觀馬克思主義的能力。三要拋開學科偏見、學科優越感、排他意識和學術研究的邊界意識,推動優秀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在觀察者地位上的實質平等,挖掘更多的“思想聚點”,做到“強強聯合”。

(二)聚焦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主題

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團結帶領中國人民所付出的一切努力、一切血汗,所做出的一切實踐探索、一切理論創新,歸根結底就是為了一個總的主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暗诙€結合”的提出正是在“兩個大局”背景下,從文明維度對民族復興之路的深刻把握。

馬克思主義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理論武器。百余年來,中國共產黨運用馬克思主義解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路上的各種困難,創造了許多偉大成就。我們要堅持“第二個結合”,使之與民族復興的歷史進程朝著同一方向前進,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最新理論成果引領復興偉業。

(三)堅持守正創新的原則遵循

守正,即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兩者相結合的目的是使馬克思主義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滋養下進一步豐富與充實,而非削弱其指導地位;是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指導下,把握正確的價值取向,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創新,是回應時代呼聲,將馬克思主義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同時置于新時代的歷史視域和全球化的視野中,以系統的思維挖掘兩者的時代價值,進行符合時代要求的闡釋、對話、交融,促進兩者深層次發展。這是理論與文化保持生機活力的關鍵所在。

因此,推進“第二個結合”既要深入研習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又要緊跟時代步伐,與時俱進、創新發展。

(四)強化話語體系的中國化建構

黑格爾曾說:“一個民族除非用自己的語言來習知那最優秀的東西,那么這東西就不會真正成為它的財富,它還將是野蠻的?!盵5]構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話語體系,讓馬克思主義“說中國話”“說現代話”,用廣大人民群眾聽得懂、喜聞樂見的話語闡釋其基本原理,才能讓馬克思主義更容易為大眾所接受和認可,更具有吸引力、感染力,更能發揮其在中華民族復興偉業中的引領作用。

百余年來,我們黨在探索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式表達和運用中,不斷積累經驗,有過很多成功的例子。毛澤東同志在《改造我們的學習》中提出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就是其中的光輝典范?!皩嵤虑笫恰彼膫€字最早出現在《漢書》中,說的是河間獻王劉德嚴肅認真的治學態度。毛澤東同志將其拿來闡釋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思想,賦予了“實事求是”新的內涵,使實踐唯物主義擁有了中國風格的表達形式。

(五)把握互學互鑒的實踐導向

2019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中指出:“交流互鑒是文明發展的本質要求?!敝腥A優秀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一個來自東方,一個誕生于西方,在思維方式、精神特質等方面具有各自的特點,呈現出一定的差異。通過互學互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賦予馬克思主義獨具中國特色的形式與內涵,增強中國人民對其的認同度。同時,由于時代變遷、社會發展變化,中華傳統文化中的某些內容不再符合社會需要。如傳統的德治思想,彰顯著古人的治理智慧,其優越性不容忽視,但是也存在過于重視社會關系,人情大于法理的弊端。馬克思主義有助于甄別出傳統文化中那些不合時代發展要求的內容,提煉其時代價值,使之擺脫歷史局限性的羈絆,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因此,兩者的結合不是一方排斥另一方、一方替代另一方,而應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根基,和而不同、雙向補充、相互融通,最大程度地凝聚人類智慧,形成實現民族復興的強大勢能。

新時代,是全體中華兒女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是不斷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的時代,同時面臨的風險考驗也更加復雜,甚至難以想象。新的趕考路上,堅持推進“第二個結合”,為馬克思主義的縱深發展提供充足的文化養料,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注入新鮮的活力生機,為接續推進民族復興偉業提供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和價值支撐。

猜你喜歡
中華馬克思主義傳統
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飯后“老傳統”該改了
同樣的新年,不同的傳統
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
馬克思主義穿起了中國的粗布短襖
老傳統當傳承
口耳相傳的直苴賽裝傳統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