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絡環境下高?!按笏颊n”構建的現實價值和實踐路徑研究

2023-02-20 22:30
蘭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大思政課政課大思

劉 平

(泉州工藝美術職業學院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研部, 福建 德化 362500)

信息技術的蓬勃發展給人們的社會生活帶來了深刻變化,也給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以下簡稱“高校思政課”)帶來了巨大的挑戰與機遇。立德樹人是高校思政課的根本使命,在網絡環境下,僅僅依靠高校思政課傳統教學模式,立德樹人的效果是有限的,因此,高校思政課應突破已有傳統,構建“大思政課”教學模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大思政課’我們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現實結合起來?!盵1]這為推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方向性指導。探索構建網絡環境下“大思政課”教育模式,探究進一步推進信息技術革命與“大思政課”的深度融合,是提升高校思政課育人成效的一個時代命題。

一、“大思政課”的主要特征

相比于高校思政課傳統的教學模式,“大思政課”教學模式雖然只有一字之別,但具有更加豐富的內涵?!拔覀兝斫狻笏颊n’豐富內涵之時,一定要看到宏大的時代,看到鮮活的實踐,看到生動的現實?!盵2]“大思政課”作為一種教學模式,可以理解為,是以思政課教學為重點,以“大師資”“大課堂”“大平臺”“全方位”“全過程”等為突出特點,整合多方面教育力量和各種教育資源,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理論與實踐的統一?!按笏颊n”教學模式在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資源、育人主體上都體現出“大”,其理念更加創新、視野更加開闊、格局更加寬廣、育人主體更加廣泛。具體而言,“大思政課”的主要特征可以從以下四個維度來分析。

(一)突出全員育人

從教學理念的維度看,“大思政課”突出全員育人,強調多主體育人的教學理念,體現“大師資”。傳統思政課往往以教師為中心,教師把學生當作被動的育人客體,其他教育工作者往往只是旁觀者,很少參與教育活動?!按笏颊n”教學模式中,學校、家庭以及社會都是育人主體;學生既是教育的客體,又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同時,“大思政課”強調實踐育人,其構建亦需要各類社會主體參與,需要調動各種社會力量和各類教學資源共同發揮育人作用。

(二)突出全方位育人

從教學內容的維度看,“大思政課”突出全方位育人。學校不僅要堅持德育為先,在思政課堂上傳授思政課理論知識,還強調各類課程與思政課同向同行,貫徹課程思政理念,在實踐活動中盡顯思想政治教育,突出勞動技術教育、體育、美育等的價值和作用,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因此,“大思政課”是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實踐大課堂的有機結合,是理論性與實踐性的有機統一,是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的全方位育人模式。

(三)突出全過程育人

從教學過程的維度看,“大思政課”突出全過程育人?!按笏颊n”要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不僅在學校內外、課堂內外傳播思政課理論知識,在日常生活中也要發揮育人作用,在當下的網絡環境中更是如此?!按笏颊n”建設注重走出課堂,走到生活中去,與現實生活相結合,綜合運用全時空、全領域的鮮活教育素材,讓學生在生活中感受思政課理論知識的真理性,從而實現立德樹人的目標。

(四)突出線上線下相結合

從教學手段的維度看,“大思政課”更加突出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模式,體現“大平臺”?!皩W習強國”等新媒體平臺已成為“大思政課”的重要教學平臺。傳統思政課往往只是借助多媒體手段,實質還是教師講授,學生被動接受,其運用的教學手段有限,其教學實效也是有限的。在日益發達的網絡環境下,“大思政課”以其靈活的教學環境和精心策劃的教學內容,順應信息時代課程改革與發展的趨勢,通過提升教師教學能力和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達到立德樹人的本質要求。

二、網絡環境下構建“大思政課”的現實價值

(一)構建“大思政課”是堅守意識形態陣地的重要路徑

網絡環境的快速發展推進了淘寶、京東、快手、抖音、微博、貼吧、公眾號等平臺的出現,推動著數字雜志、數字報紙、數字廣播、數字電視、數字電影等新媒體進入人們的社會生活,外賣、網購等成為人們日常的重要生活方式。網絡已經成為各類信息傳播、各種思想交匯的平臺,深刻改變著大學生的思維方式、生活方式、價值取向與道德觀念,深刻改變著高校思政課的育人環境。高校思政課作為意識形態建設的主陣地、主戰場,作為立德樹人的關鍵課程,教師必須時刻關注網絡環境帶來的可能影響教學模式和教學行為的變化因素。

網絡是思想交匯、觀念融合、信息傳播的創新空間,是青年學生日常學習生活的基本環境,已成為高校思政課教學的重要載體。在網絡環境下,信息高速傳播且公開透明,網絡語言新奇時尚,網絡資源豐富多樣且良莠不齊,具有極強的影響力和滲透性,網絡意識形態斗爭激烈。2016年12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開幕式上指出:“網絡空間不是‘法外之地’。網絡空間是虛擬的,但運用網絡空間的主體是現實的,大家都應該遵守法律,明確各方權利義務。要堅持依法治網、依法辦網、依法上網,讓互聯網在法治軌道上健康運行?!币虼?在網絡環境下構建“大思政課”,就要牢牢掌握網絡陣地的主導權,堅守意識形態的主陣地,這直接關系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培養,關系到國家意識形態安全?!按笏颊n”能夠借助網絡傳播富有科學價值取向的理論知識,旗幟鮮明地宣傳黨的理論政策,讓學生全方位全過程接受理論知識的熏陶,增強學生對黨的創新理論的認同,增強對中國共產黨執政理念的認同。

(二)豐富教學手段,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

網絡為人們提供了一個全面了解社會的嶄新窗口,成為人們傳播新知識、新思想、新信息的重要渠道,具有強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教學功能。網絡環境下,教師可以通過網絡進行遠程授課,極大地豐富了授課形式;學生獲取知識不再高度依賴教師的講解,他們能夠從網絡教學平臺主動獲取各類知識。因此,構建“大思政課”,豐富教學手段,有助于增強學生學習積極性,提升教學實效性。

網絡環境下,構建“大思政課”體現了高校思政課因勢而新、因時而進,緊跟信息時代發展步伐。構建“大思政課”有利于教師突破傳統教學模式,運用信息技術這種新型教學手段,更好地服務于教學目標,由傳統說教轉向雙向互動,堅守網絡陣地,不斷給學生傳遞最新理論知識。不管是信息化教學資源的選擇還是信息化教學手段的運用,教師都要圍繞“大思政課”教學目標,聚焦立德樹人這個根本,樹立新的教育理念,加強對網絡教學平臺資源的整合,搭建交互式的交流平臺,及時跟進和掌握學生思想動態,針對學生實際問題創新理論教學方式方法,增強高校思政課理論知識的宣傳力度。

(三)有利于高校思政課與現實生活相結合,增強學生的主體性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思政課不僅應該在課堂上講,也應該在社會生活中來講?!盵1]學生是現實生活的主體,構建“大思政課”能夠增強學生的主體性作用,增加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機會,讓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感受思政理論知識的真理性。網絡環境下,各種信息鋪天蓋地而來,這些信息良莠不齊,有的充滿正能量,有的卻很容易誤導學生。因此,構建“大思政課”教學模式,突破傳統的教師主講、學生被動接受的教學模式,能夠引導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學習、思考、理解、運用思政課理論知識,將所有教育主體、教育資源等有機整合起來,形成領導支持、團隊協作、保障有力、路徑正確的育人合力。網絡環境下,師生同步接收信息,共同建構教學過程,共同探究教學內容,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

三、網絡環境下構建“大思政課”的實踐路徑

(一)加強思政課教學改革,構建“大思政課”育人模式

傳統的思政課教學主要集中于課堂。隨著網絡環境的快速發展,學生已不能滿足課堂教學這種模式。而“大思政課”側重于全方位、全過程、全員育人,不僅不受限于課堂,還要用好“社會大課堂”。因此,在“大思政課”背景下,應加強教學改革,既要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優勢,又要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

1.在教學內容優化上下功夫

一方面,教師要堅持守正創新,深耕教學內容,發揮思政課在育人體系中的政治引領作用,破解思想認識難題、教研科研難題、教材難題,協調各種育人力量,用正能量的網絡語言把教學重點、教學難點講清楚,把馬克思主義真理“講明白”,推動思政課建設內涵式發展。另一方面,教師要優化教學內容,把重大歷史史實、重大社會事件、時政新聞熱點等引入課堂,以視頻的形式呈現給學生,豐富課堂組織形式,深入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打造具有權威、廣泛共鳴和時代氣息的鮮活內容;將生動鮮活的建設成就、先進事跡以及中國精神等引入課堂,講準、講深、講透、講活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自覺用黨的先進理論武裝學生頭腦。

2.在教學方法創新上下功夫

網絡環境下的“大思政課”,應把信息技術方法靈活運用于課程教學,借助網絡教學平臺豐富課堂教學手段,搭建思政智慧課堂,推動線上網絡課堂和線下智慧課堂的有機銜接、協同共進,拓展師生互動的深度和廣度。當然,網絡技術的運用不可避免帶來知識碎片化的問題,這就需要教師進一步凝練教學目標,巧妙設計教學過程,并以豐富多元的信息化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思政課的吸引力。

3.在教學評價改革上下功夫

教學評價具有重要的導向功能,是推進教學改革的重要舉措。網絡環境下,思政課教學評價的數據采集必須是多元的,可來源于學校領導、思政課教師、學生、同行專家、教學督導等。當然,也鼓勵有條件的高校聘請思政課退休教師擔任教學督導員、青年教師的成長導師[3]。通過網絡教學平臺,構建與“大思政課”相適應的科學、動態、具有可操作性的大數據評價體系,增加教學評價管理模塊,健全評價指標體系,注重過程性考核評價,注重對學生學習成效的過程性監督,形成學習評價報告。設計教學互評,及時反饋教學效果、評價結果,力求教學評價全面、真實,從而達到以評促教、以評促學的目的。

(二)搭建網絡教育宣傳平臺,豐富“大思政課”教育資源

1.打造智慧服務體系,建設“云上大思政課”平臺

一是打造以“大思政課”為主要內容的智慧服務體系。智慧服務體系依托云服務系統為教學提供基礎保障,包括智慧課堂、智慧教室等。通過完善智慧課堂特別是校園網絡教學平臺,開展思政課線上教學和思想政治教育,精心設計網絡教學板塊,如權威、動態的新聞報道專欄,實時、互動的時事評論專欄等,將課堂延伸到網上,促進師師、師生、生生之間互動學習與交流溝通,真正讓時時可學、處處能學、人人樂學成為可能,營造一個受學生青睞、立體化、嶄新的育人環境。二是建設開放融合、共享互動的“云上大思政課”平臺,用數字技術實現云上交流。如開設“周末理論大講堂”等網絡“思政大課”,完成思政課知識性學習。教師通過教學重點、教學難點的深度講授,建構學生認知新體系,開闊學生新視野,主動占領網絡陣地的制高點。

2.充分運用新媒體技術,實現優質思政教育資源匯聚“云端”

一是深挖“大思政”教育特色場館素材,如博物館、校史館、紅色主題展館、實踐教學基地等,以數字化形式搭建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資源平臺。二是把地方特色、紅色文化、非遺等融入“大思政課”網絡教學平臺,打造特色文化思政品牌,推動社會實踐、思政課堂與網絡空間的深度融合,實現網絡思政聯通實踐,增強思政課教學的趣味性和滲透性。三是將精品課程、主題教育、專題講座、社團活動等引入網絡,做強“兩微一端”新媒體矩陣,推廣“易班平臺”,開發網絡思政微課,優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室,打造優質教學資源庫,推動優質思政教育資源匯聚“云端”,實現優質思政教育資源網絡化、信息化。

3.引導學生正確使用網絡教學平臺

網絡環境下,學生學習更加智能化、多元化、便捷化。教師要關注學生使用教學平臺學習的頻率和時長,引導學生正確使用教學平臺開展學習、作業、測試及上傳有價值的實踐教學成果等活動,將學生在教學平臺的表現納入思政課總評成績,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要堅持與時俱進,通過平臺及時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回應學生期待,解答學生思想困惑。同時,教師要根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社會正能量,實現對學生思想的正面引導,實現榜樣育人。

(三)強化實踐基地建設,加強校地網絡資源共享

1.建立黨委領導下的多主體協同合作的實踐教學育人體系

在落實思政課實踐教學過程中,要建立學校黨委統一領導的馬克思主義學院、宣傳部、團委、學生處、教務處等多主體協同育人機制,共同參與和指導學生實踐教學,積極挖掘學生感興趣的實踐教學內容和開展方式,優化整合實踐育人教學資源,通過網絡、報刊等多渠道推廣實踐教學成果,構建思政課“大格局”,共繪思政育人“同心圓”。

2.強化實踐基地建設,打造行走的“大思政課”

一是積極推進校地合作,共建具有地域特色、主題鮮明的實踐教學基地,如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美麗中國、黨史學習、革命文化等專題實踐教學基地,探索實踐基地建設長效育人機制,完善實踐教學保障機制,拓展實踐基地社會服務功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好實踐基地作用,提升實踐育人成效。二是推動校地網絡資源共建共享,開設校地合作思政實踐課程,如“鄉村文化振興”“鄉村生態旅游”“研學助農”等,將課堂搬到田野,讓學生在社會大課堂中踐行責任與擔當。三是激勵思政課教師以實踐為著力點,開展特色教學、理論宣講、現場授課等,建設“研學實踐圈”,打造“大思政課”育人精品項目。

3.組織開展多樣化的實踐教學,增加虛擬實踐的形式

虛擬實踐是指通過網絡模擬現實實踐內容,開展虛擬仿真實踐體驗,打造可視化的虛擬仿真教學與活動體驗區,讓學生通過沉浸式學習體驗,身臨其境地感受血戰湘江、巧渡烏江、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越沼澤等真實場景,在體驗中感受信仰的力量,觸發學生的心靈共鳴和情感共振。思政課教師也可以結合重大節日、重大事件等,組織學生參加網絡實踐活動,如清明節網絡祭拜活動、網絡“重走長征路”等,實現現實與虛擬的有機聯動。學生將理論知識與社會實踐相結合,不斷認識社會,在虛擬實踐中反思、體驗和升華,提升實踐能力。

(四)增強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高網絡“大思政課”教學質量和水平

思政課教師要做到“打鐵還需自身硬”,不僅要具備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厚理論功底,還要具有敏銳的信息意識,及時更新信息化教學理念,提升信息化教學能力。

1.以“四種意識”激發教師網絡教學動力

一是強化陣地意識。思政課教師要堅持以正確的價值導向引領學生,正面回應社會熱點、新聞輿論焦點和學生的思想盲點,以學生喜聞樂見的語言和傳播方式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及輿論引導,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有效傳播和教育功能最大化。二是強化責任意識。思政課教師要充分發揮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滲透功能,挖掘數字思政的潛在價值,以高度的責任感扎實開展好“大思政課”教學活動。三是強化信息意識。優化網絡環境,巧用信息化教學設備,推廣小班化教學、翻轉課堂等,利用網絡提供的智能化服務,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更好地因材施教,高效達成教學目標。四是強化創新意識。思政課教師要推動思政課傳統優勢與信息化教學的深度融合,掌握網絡教學技能,創新教育方法,增強育人效果。

2.以“四種手段”增強教師網絡教學能力

一是加強教師網絡培訓。引導教師深入學習信息化理論,提升教師信息獲取、處理和傳遞能力,提高他們對教學信息的把控力,增強教學信息素養。二是善用各個網絡平臺。借助“全國高校思政課教師網絡集體備課平臺”、全國高校思政課“手拉手”集體備課中心、高校思政課骨干教師研修班、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工作室等,加強教學研究,提升專業教學能力,夯實理論根基,增加理論深度,做到以現實生活中的具體案例解釋理論,把深刻的抽象道理講活、講透。三是加強教師集體備課。開展以章節為重點的“云上大練兵”活動,通過線上線下磨課直播的方式,精心打磨高質量教學內容,共同精進教學技藝,以練兵助力成長,打造全員思政“金”課。四是增強教師信息技術運用能力。借助課程載體與實踐基地,學習掌握新技術、新方法,提高政治素質、理論素質、教育傳播能力、應變能力、調控能力等,快速收集與處理網絡信息,掌握輿論導向,提升專業技能,提高網絡應用技術。

四、結語

網絡環境下,人們的社會生活發生了深刻變化,高校思政課也面臨重大挑戰,構建“大思政課”成為解決問題的重要路徑?!按笏颊n”要求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要求凝聚社會力量和育人資源,建構學校、家庭以及社會等多主體協同育人、聯動育人機制;要求構建師生主客體良性互動的教學模式;要求積極運用網絡教育宣傳平臺,全方位育人。網絡環境下,構建“大思政課”教學模式,有助于筑牢意識形態陣地,實現立德樹人目標,完成黨和國家賦予高校的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使命。

猜你喜歡
大思政課政課大思
同心協力 共建共享 深入學習《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的工作方案》
走進社會大課堂,善用“大思政課”
文化自信視域下思政課意識形態教育研究
正確把握善用“大思政課”的精神實質
“大思政課”的理論要義與實踐導向
高?!按笏颊n”格局下舞蹈課堂與思政內容融合的思考與探究
淺談大思政視域下有機化學課程“金課”打造
主導性與主體性相統一引領下思政課互動式教學探索
“大思政”視域下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改革研究
高校藝術生思政課教學的現狀及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