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讀·深讀·展讀: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的路徑探析

2023-02-20 18:41羅輝
名師在線·上旬刊 2023年12期
關鍵詞:小學語文

羅輝

摘 要:整本書閱讀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路徑為初讀、深讀、展讀。學生通過初讀整本書可以建立整體認知,通過深讀整本書可以建立深刻認知,通過展讀整本書可以強化認知。因此,在實施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時,教師要應用恰當的初讀策略、深讀策略和展讀策略,讓學生讀有所得。文章以《西游記》整本書閱讀教學為例,重點論述了初讀策略、深讀策略和展讀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初讀策略;深讀策略;展讀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7-1737(2023)34-0044-03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將整本書閱讀列為語文學習任務群之一,指明了整本書閱讀的重要性,提出了整本書閱讀教學建議。語文教師應當以日常教學為依托,著力實施整本書閱讀教學。所謂“整本書閱讀教學”,是指以中外具有權威性、典范性的經典名著為讀物,引導學生站在整體角度閱讀,建立整體性的閱讀感受,豐富閱讀方法,積累閱讀經驗,發展閱讀能力的教學活動[1]。整本書閱讀教學包括初讀、深讀和展讀三個環節。其中,初讀是學生自主閱讀的環節。在此環節,學生可以初步建立整體認知,做好深讀準備。深讀是師生對話的環節。在此環節,教師需要緊抓整本書中的經典內容,采用恰當的方式引導學生解讀。在解讀時,學生會遷移自讀認知,對整本書建立深刻的認知。展讀是展示閱讀成果的環節。在此環節,學生會使用多樣的方式展現閱讀成果,進一步增強閱讀認知。初讀、深讀和展讀三個環節相互銜接,便于學生在體驗多樣的閱讀實踐活動的過程中獲得良好發展?;诖?,小學語文教師在實施整本書閱讀教學時,應當采用適當的初讀策略、深讀策略和展讀策略。

一、初讀策略

(一)創設情境,調動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自讀整本書離不開濃厚的閱讀興趣。在整本書閱讀教學的初讀環節,教師要先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表明,良好的情感氛圍很容易使學生建立積極的學習情感。眾所周知,教學情境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用適當的方式創設出的情感氛圍[2]。所以,在初讀環節,教師可以創設情境,調動學生的整本書閱讀興趣。

例如,大部分學生看過動畫版《西游記》,對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同時了解了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的故事。于是,教師截取動畫版《西游記》的片頭,利用電子白板進行展示。熟悉的畫面和音樂很容易抓住學生的眼球。學生發揮視覺、聽覺作用,進入教師創設的情境中,建立積極的學習情感。教師趁機向學生提問:“大家都知道《西游記》的主要故事情節嗎?”大部分學生興致高昂,遷移生活認知,講述“猴王出世”

“大鬧天宮”“三打白骨精”等故事。在講述的過程中,

學生對《西游記》越發感興趣。于是,教師引導學生走進《西游記》整本書中,鼓勵他們探尋更多的故事。

(二)布置任務,自主閱讀

任務是師生為達成既定的教學目標而在多樣的語言運用情境中開展的語言實踐活動。在體驗活動的過程中,學生會發揮主觀能動性,使用多樣的方式探究。任務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驅動力。在整本書閱讀的自讀環節,教師要在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后,根據整本書閱讀目標,布置任務,讓學生獲得自主閱讀機會。

《西游記》整本書閱讀教學的目標之一是了解主要人物和故事情節。人物和故事情節是小說的兩大要素,貫穿小說始終,是學生建構整體認知的助力。在參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大部分學生積累了圈點批注經驗。所以,教師可以布置兩個任務:任務一,請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訂《西游記》整本書閱讀計劃,

確定每天要讀的章節;任務二,在閱讀每一章節時,請用不同的方式圈點勾畫關鍵信息,了解主要人物以及故事的開始、經過和結果,試著利用思維導圖展現主要人物和故事情節。在具體任務的指引下,學生知道做什么以及如何做,可以充分發揮自主性,有針對性地閱讀《西游記》,了解主要人物和故事情節,初步建立整體認知。

二、深讀策略

(一)建立小組,學生討論

學生討論既是學生展現自讀成果的途徑,又是學生強化閱讀認知的途徑[3]。學生討論是以合作學習小組為基礎的活動。因此,教師要先建立合作小組,再引導學生討論。

1.建立異質小組

異質小組是合作學習小組的一種類型,是由不同認知水平的學生構成的小組。在異質小組中,學生會發揮自身優勢,主動幫助其他組員解決學習問題,實現協同發展。

在建立異質小組之前,教師要先借助日常的教學觀察、學生的學習成績、學生成長檔案袋等,了解學生的閱讀興趣、閱讀方法、閱讀能力等情況,并認真對比,確定學生之間的發展差異。之后,教師可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層次。A層次學生有濃厚的閱讀興趣,可以自主進行課內、課外閱讀;掌握多種閱讀方法,可以使用恰當的方法進行閱讀,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閱讀能力較強,一般情況下可以品味到文字語言背后的深刻內涵。B層次學生有閱讀興趣,但不濃厚,可以自主進行課內閱讀;掌握了一些閱讀方法,但很少應用,往往機械地誦讀文字內容,很少探究其中的深刻內涵;閱讀能力一般。C層次學生缺乏閱讀興趣,逃避課內閱讀,很少進行課外閱讀;掌握了一兩種閱讀方法,但總是粗略地閱讀文本內容,很少思考;閱讀能力不強。教師可以一名A層次學生、兩名B層次學生和一名C層次學生的結構組建多個異質小組。同時,教師可鼓勵A層次學生擔任小組長,一名B層次學生擔任調查員,一名B層次學生擔任發言人,C層次學生擔任記錄員,責任到人,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小組活動。

2.學生小組討論

小組討論是學生在問題或任務的驅動下進行交流的活動。在活動中,小組成員各司其職,踴躍參與。教師要依據學生的自讀情況,提出問題或任務。

通過自讀《西游記》,大部分學生了解了每個故事中的人物和故事情節?;诖?,教師提問:“大家喜歡孫悟空嗎?與孫悟空有關的故事有哪些?從這些故事中,你可以看出孫悟空有哪些優點和缺點呢?”種種問題引發了學生的思考,教師給他們五分鐘的討論時間。有限的時間使課堂教學氛圍更加緊張,學生把握每分每秒,進行討論。

在小組討論時,各組的C層次學生先發言,講述自己了解的孫悟空的故事,介紹孫悟空的優點和缺點。其他組員幫助C層次學生記錄。同時,B層次學生和A層次學生補充其他故事以及孫悟空的優缺點,C層次學生記錄。全體組員根據本組的記錄單展開激烈的討論,辨析孫悟空的優點和缺點。在此過程中,組員會對某些內容產生不同的看法。對此,C層次學生要認真記錄,為進行集體討論做好準備。

(二)教師精講,學生探究

教師精講的過程正是學生進行深入探究的過程。教師的精講要以學生的閱讀成果為基礎[4]。因此,教師要先引導學生展示閱讀成果,發現問題,采用恰當的方式,引導學生深入探究。

例如,在學生討論與孫悟空有關的故事及孫悟空的優缺點后,教師選擇一名學生,鼓勵該學生講述與孫悟空有關的故事。在這名學生講述的過程中,教師概括并板書具體內容。在學生講述后,教師鼓勵其他學生補充,并繼續概括、板書。然后,教師以每個故事為立足點,引導學生探究孫悟空的優缺點。

以“偷吃人參果”為例,大部分學生結合具體的故事內容介紹了孫悟空脾氣大、膽子大的性格特點。教師發現學生的認知不足,耐心引導。例如,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在鎮元子發現人參果被偷吃后,孫悟空做了什么?”學生自讀故事內容,圈點勾畫具體內容,主動描述孫悟空的所作所為。有學生說道:“孫悟空代替師傅承受鞭刑?!苯處熥穯枺骸皬膶O悟空的這一行為中你可以看出他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學生很容易聯想到“尊師重道”,對孫悟空產生更深的角色認知。之后,

教師繼續按照此方式講解。學生在不斷閱讀、思考的過程中,不但理清了故事的始末,還從不同角度了解了孫悟空的優點和缺點,切實強化了閱讀認知。

三、展讀策略

(一)閱讀匯報

閱讀匯報是學生展示閱讀成果的方式之一。在閱讀匯報時,學生可以依據具體任務,發揮主觀能動性,

圍繞主題、人物形象特點、藝術特色等表達自己的閱讀體會,強化閱讀認知,鍛煉整體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等。

例如,通過閱讀《西游記》中的故事,大部分學生了解了孫悟空的優缺點,對其產生了不同的看法?;诖?,教師可提出如下閱讀匯報任務:“想一想孫悟空有哪些優點和缺點,在你的眼中,孫悟空是一個什么樣的人?請為孫悟空制作一個人物介紹卡,繪制你想象中的孫悟空形象,結合一個具體的故事介紹你眼中的孫悟空?!痹谌の缎?、開放性任務的引導下,學生活躍思維,回顧《西游記》中的所有故事,選取自己感興趣的故事,自覺遷移已有認知,分析、歸納孫悟空的形象特點,并借助繪畫、書寫等方式展現自己的閱讀成果。

在學生完成孫悟空人物介紹卡后,教師搭建展示平臺,引導他們將各自的作品張貼在教室墻壁上。同時,教師和全體學生一起利用閑暇時間閱讀每個作品,

了解不同人眼中的孫悟空,拓寬視野。

(二)情節表演

情節表演是學生在扮演角色的過程中強化閱讀認知的活動[5]。大部分學生對情節表演有濃厚的興趣,他們會自覺遷移已有認知,圍繞主人公的性格特點和故事情節進行編創、表演,強化閱讀認知,同時鍛煉想象、表演等能力。

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了解了孫悟空、唐僧、豬八戒和沙和尚的性格特點?;诖?,教師可以鼓勵各組成員交流故事內容,合作編創劇本。在此過程中,各組成員重點分析故事情節和孫悟空、唐僧、豬八戒、沙和尚的性格特點,進一步強化閱讀認知。同時,各組成員利用課余時間反復表演,確保其表演能凸顯出人物的個性。

在學生做好準備后,教師利用課后服務時間,引導各組輪流登臺表演。在他們表演時,教師認真觀看,

判斷故事情節是否完整,人物性格特點是否突出,并做出評價。如此,學生可以查漏補缺,走進文本和主人公的內心世界,建立深刻的閱讀認知。

(三)微型寫作

微型寫作是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一篇小短文。微型寫作的方式有很多,如仿寫、改寫、擴寫、續寫等。在微型寫作過程中,學生可以遷移閱讀認知,思考故事情節、人物形象、主題等,進一步強化閱讀認知,鍛煉邏輯思維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

《西游記》是用第三人稱書寫的一部小說。第三人稱又被稱作“上帝視角”,便于作者交代故事情節和人物的心理活動。第一人稱敘事視角為小學生所熟悉,有較強的代入感。在學生閱讀大鬧天宮后,教師鼓勵學生體驗微型寫作活動,將自己想象為孫悟空,使用第一人稱書寫故事。在活動中,學生回顧故事內容,

并聯系自身的閱讀感知,組建語言,重構故事,認真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

在學生寫出短文后,教師要求他們輪流當眾誦讀。教師和其他學生在傾聽后認真評價,指明短文中值得借鑒的內容和不足之處。如此,學生可以在理解故事和人物形象的同時,鍛煉寫作能力,提升讀寫水平。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經歷初讀、深讀、展讀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建立良好的整本書閱讀認知,鍛煉多樣能力?;诖?,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將初讀、深讀、展讀作為整本書閱讀教學的基本路徑。在初讀環節,教師可以依據整本書內容和學生學情,創設教學情境,布置自讀任務,驅動學生自主進入整本書中,建立整體認知。在深讀環節,教師可以學習小組為依托,引導學生交流自讀成果,探究自讀問題。在展讀環節,教師可以依據學生的閱讀情況,組織閱讀匯報、情節表演、微型寫作等活動,給學生提供展示閱讀成果的機會,有針對性地評價,使學生強化閱讀認知。

參考文獻

張文,伊麗君.融多元之法,促素養提升:小學語文高年級整本書閱讀過程指導探究[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2023(6):96-98.

王媛.新課程標準視野下完善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的策略研究[J].學周刊,2023(11):31-33.

余云潔,戈春華.應對三“不”,追求三“精”: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現狀及對策[J].語文世界(教師之窗),2023(1):8-9.

董愛玲.學習任務群理念下“整本書閱讀”教學的實踐探索:以統編版小學《語文》“快樂讀書吧”為例[J].閱讀,2022(79):7-9.

侯海燕.以“師生共讀整本書”為方式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解析[J].新課程,2022(32):109-111.

猜你喜歡
小學語文
基于微格教研的語文閱讀教學探究
基于情景交融的詩歌品讀教學研究
語文課堂教學的導入藝術研究
語文教學中因勢利導滲透德育探究
作文教學的有效策略探討
踐行少教多學,構建高效課堂
淺談語文課堂的情感教育滲透
語文教學中師生互動語言溝通探析
優化朗讀技巧,提升語文實效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