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洲歷史文化與文明進程

2023-02-24 21:14劉成富
關鍵詞:中非南非非洲

劉成富

(南京大學 外國語學院,江蘇 南京 210093)

人們對非洲了解甚少,除了埃及的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非洲的古代歷史常常被忽視。人們錯誤地認為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黑非洲缺乏文化和歷史,其實,非洲擁有輝煌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

2019年,我與我的研究生梁瀟月、陳茗鈺合譯了《金犀?!惺兰o非洲史》。這部作品由34篇趣味盎然的散文組成,其中包括中國唐代軍官杜環的《經行記》和明朝朱棣時代鄭和下西洋的記述。該書的作者是法國史學家福維勒-艾馬爾(Fran?ois-Xavier Fauvelle-Aymar),他通過阿拉伯文獻、中國文獻以及撒哈拉沙漠以南的考古發現,栩栩如生地描繪了中世紀非洲史。非洲并沒有與人類歷史的文明進程疏遠,而是積極參與其中。例如,南非與津巴布韋交界地區發現的金犀牛便可說明,非洲南部很早就開始與信仰伊斯蘭教的阿拉伯人開展貿易,并接納了《古蘭經》,接受了阿拉伯文化的影響。這表明,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是開放的,它參與了人類歷史的文明進程。

在歷史上,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國家沒有文字記載的傳統。在西方大航海之前,非洲黑人以古老的口頭傳承方式將本民族的歷史變遷、倫理道德、祖先遺訓乃至工藝技術代代相傳。這些口頭史詩現已整理出來,其中一些著名的作品包括古馬里史詩《松迪亞塔》、烏閃巴拉族史詩《姆比蓋的傳說》、索寧凱族史詩《蓋西瑞的琴詩》、斯瓦希里族史詩《李昂戈·富莫的傳說》以及剛果伊昂加族史詩《姆溫都史詩》,這些作品展現了一幅幅充滿活力和創造力的文化圖景。

然而,很長一段時間里,西方作家常以一種刻板印象來描繪非洲,側重描繪其秀麗的自然景觀、野蠻無知的土著人以及神秘愚昧的社會風俗,同時暗示歐洲文化和白人的優越性。這種偏見不僅是造成非洲形象“失真”的原因之一,還悄無聲息地將自卑情結注入了黑人的靈魂深處。然而,非洲知識分子試圖通過文學創作消除偏見、提振民族信心。他們將“傳統非洲”塑造成與“現代歐洲”對立的形象。如果歐洲代表理性,那么非洲代表感性;如果歐洲是一個充滿剝削和壓迫的工業社會,那么非洲就是一個充滿和諧和幸福的人間天堂。他們認為,只有這樣黑人同胞才能在國際舞臺上找到自己的位置,才能在不同于白人的價值理念中找到自信和自尊。通過頌揚非洲傳統文化,以塞內加爾總統詩人桑戈爾為代表的非洲作家群體把流散在世界各地的黑人從精神層面凝聚到一起。在他們筆下,非洲不再是眼前現實的非洲,而是一個令人神往的世界,一個祥和幸福的人造精神天堂。作家們希望通過傳統審美主義風格來構建屬于本民族的精神情境,通過本民族的歷史來表達個人的感受,表現內心深處的美好記憶。

非洲是非常之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黑人保持著人類的本真。據說,人類的祖先就誕生于此。然而,長期以來,他們遭受著殖民奴役的苦難。從20世紀30年代起,桑戈爾、塞澤爾、達馬斯等人發起了“黑人性”運動,通過詩歌提升黑人自信和自尊。2016年,我申請了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法國前殖民地法語文學研究”,重點研究了非洲知識分子的責任和擔當。新一代作家無情地揭露了后殖民主義,并毫不留情地抨擊了民族獨立后的獨裁體制。在《尼羅河圣母中學》中,姆卡松加巧妙地將盧旺達圖西族與胡圖族之間的尖銳沖突反映了出來,把勢不兩立的種族矛盾加以濃縮,通過虛構的手段讓盧旺達大屠殺進入了文學王國。

作為人文學者,關注現實、關注當下、為時代“把脈問診”是我們的使命和擔當。2009年,我申報了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文化身份與現當代法國文學”,研究了出生在法國、移民到法國或在第三世界有重要經歷的作家,著重探討文化身份和價值觀問題。在19世紀,西方中心主義、文化優劣論、種族優劣論大行其道。西方列強把世界已經瓜分完畢。我曾翻譯過一位法國作者的《什么是帝國——19世紀殖民戰爭史》,他站在反殖民主義的立場揭露西方列強的罪惡。西方將印第安人、非洲人和土著視為次等人,自認為是主宰世界的白人。這種思想根深蒂固。在阿爾及利亞戰爭期間,加繆在伊斯蘭教和基督教之間搖擺,因為他認為自己是地中海人,而非法國人或阿爾及利亞人。勒克萊齊奧的身份也很特殊,我曾用“白人的面孔,黑人的靈魂”來形容他。他強調回歸自然、回歸淳樸,甚至回歸原始,不斷為非洲文化和墨西哥瑪雅文化大唱贊歌,最終于2008年征服了諾貝爾文學獎評審委員會。我想通過對這些作家的研究來告訴大家,文化是平等的,沒有“先進”與“落后”之分,東方文化不可小覷。只有如此,我們才能倡導文化多樣性和世界多極化。

作為一名法語專業的教師,我熱衷于研究法國在非洲的地位與影響。19世紀法國的殖民擴張使法語和法國文化進入非洲,改變了當地文化和生活方式。在《法國在非洲的文化戰略:從1817年至1960年的殖民教育》一書中,西科詳述了法國在其殖民地所采取的一系列舉措,深刻揭示了法國大力進行文化傳播的實質。宗教團體幾乎包攬了普及教育的重任,肩負了“向落后民族傳播文明的歷史使命”,通過教育將法蘭西文化特質強加給了被征服的非洲人民。

2015年,我在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了專著《非洲概況與中非交流》。就中非交流與合作而言,20世紀60—70年代中國援非成果卓著,尤其在基建領域中,最為典型的案例就是坦贊鐵路。如今,在商貿領域,中非之間更多是互利互惠,合作共贏。新型的中非合作模式是中國出項目,非洲出資源。例如,中國擁有成熟的高鐵技術,而非洲國家對交通建設的需求與中國市場需求相契合。不論是公路、橋梁還是碼頭,中非合作項目都取得顯著成功。我十分看好中非合作,看好非洲文明進程中的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2020年,我在《新華日報》上發表觀點:“自2000年創建中非合作論壇以來,中國人民和非洲人民便有了一個‘大合唱’的舞臺,唱響了非洲發展‘一盤棋’的新篇章。有了這一平臺,不僅多邊交流和溝通有了可靠的機制保障,中非合作的形式也發生了從零散單一的項目合作到綜合性規劃布局的根本性變化?!?/p>

中非合作交流歷史豐富多彩,包括在教育領域的合作。2021年,受中非(南)職業教育合作聯盟執行秘書處、中國—南非產業合作與職業教育研究中心的委托,我主編了《南非職業教育與教育體制研究》一書。書中較為全面地研究了南非的職業教育現狀、高等教育體制以及改革和國際化進程,凸顯了中國與南非在職業教育合作方面的機遇和挑戰。南非是一個傳統的英聯邦體系國家,其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的水平位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之首。南非高等教育始于早期的荷蘭及英國的殖民統治時期。從1829年南非學院的創建到1948年的種族隔離政策,再到1994年新南非的成立,南非的高等教育經歷了三個不同的歷史階段,具有極其鮮明的階段性時代特征。自曼德拉當選為南非總統以來,南非政府致力于推動教育公平,解決黑人教育和就業問題,不斷創新辦學理念,取得了矚目的成效。據不完全統計,南非共有21所綜合性大學和15所工科大學,此外還有一批技術類院校和師范類院校。自2000年首屆“中非合作論壇”創辦以來,職業教育合作成了中國對非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到了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中非職業教育合作涵蓋學生交換、教師交流、聯合辦學等諸多項目,覆蓋農業、交通、電子、信息、醫療、金融等諸多專業。合作內容不斷豐富,形式不斷翻新。

在2018年的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上,中非一致決定構建更加緊密的中非命運共同體,實施中非合作“八大行動”。中國的產業優勢與非洲國家資源優勢精準對接,對推動非洲經濟發展、加強中非減貧國際合作、協同共建“一帶一路”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2021年1月1日,非洲大陸自由貿易協定正式落地,為推動中非經貿合作的深入發展產生重要影響,有助于抵制貿易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促進中非經貿合作的轉型升級,推動高質量發展。此外,非洲大陸自貿區也為中資企業在基礎設施建設、數字經濟等領域提供了難得的合作機遇。值得注意的是,作為中非合作的橋頭堡,肯尼亞早在2017年就成立了總統藍色經濟特別工作小組,將藍色經濟作為本國的優先發展事項。中肯雙方共建高質量的“海上絲路”對雙方的經濟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與此同時,中國與大湖區電子商務的合作也在迅速推進。2018年,盧旺達與阿里巴巴簽署了世界電子貿易平臺共建協議,將盧旺達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

近年來,我開始關注非洲大湖區,這一地區已演變成一個地緣政治概念。起初,由地理概念衍生出來的利益相關國家有剛果(金)、烏干達、盧旺達和布隆迪等四個國家。然而,非洲從來就不只是非洲人的非洲,域外國家和組織的頻繁介入使得非洲大湖區從單純的地理概念逐漸演變成了地緣政治概念。這一地區成了非洲大陸戰亂持續時間最長、波及面最廣、破壞最為嚴重的地區,被人們冠以“非洲火藥桶”的稱號。1994年盧旺達的種族滅絕至今仍令人毛骨悚然。如今,剛果(金)東部動蕩不安的局勢不僅影響了該國的社會穩定,而且波及了周邊多個國家和地區。

中國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非洲是發展中國家最集中的大陸,中非雙方合作交流密切,友誼源遠流長。當今世界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機遇與挑戰并存。中非合作項目有利于雙方經濟的發展,但有時也不可避免地引發老牌殖民主義國家的恐慌,尤其是法國。比如,我們常常在法國的《世界報》和《費加羅報》里讀到他們大言不慚的言論。許多政客仍然居高臨下地看待中國人和非洲人,把中國和非洲國家視為落后的、未完全開化的國度,把中非合作妖魔化。他們無法適應世界的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中非合作的良好態勢,法國的媒體甚至一些政客常常把中國的對非投資視為“掠奪資源”的新殖民主義。實際上,中國一直秉持著“雙贏”的對非政策,不干涉他國內政,從不強迫他國進行合作。

最近,我的專著《非洲大湖區的社會局勢以及對中非關系的影響》即將在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在這部論著中,我們首先論述了非洲大湖區社會局勢以及中國維和部隊做出的積極反應,其次,分別探討了中國與非洲大湖區相關國家在合作過程所面臨的影響。我們著重關注了中國在該地區所做出的艱苦卓絕的努力,特別是在基礎設施建設和經貿投資等方面的成功經驗,以及對該地區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重要貢獻。通過具體數據支持,我們從中國學者的立場和視野駁斥了西方政客和媒體的偏見,尤其是他們所謂的“新殖民主義”“資源掠奪”“債務陷阱”“中國威脅論”等聳人聽聞的荒謬論調,以鐵的事實回答了中非雙方構建“中非命運共同體”的強烈意志和決心。非洲的發展進程是歷史發展的趨勢,是誰也阻擋不了的。非洲的未來一片光明。

猜你喜歡
中非南非非洲
《走出非洲》:關于非洲最美的一本書
SelTrac?CBTC系統中非通信障礙物的設計和處理
南非的多彩暑假
非洲反腐敗新觀察
非洲鼓,打起來
深化中非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合作
完美再赴南非
課堂教學中非言語交往研究
南非居大不易必備經歷:被搶劫
對葉百部中非生物堿化學成分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