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能力建設研究

2023-02-24 21:14胡湘永
關鍵詞:教師隊伍思政課程

胡湘永

(南京理工大學 黨委巡察工作辦公室,江蘇 南京 210094)

教育部在2020年出臺的《新時代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規定》中明確要求,高校要按照不低于1:350的“師生比”配備專職思想政治理論課(以下稱思政課)教師崗位,并圍繞“政治強、情懷深、思維新、視野廣、自律嚴、人格正”的總要求,聚焦建好高素質的思政課教師隊伍。

當前,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所面臨的形勢十分復雜,學生受西方社會與文化思潮影響巨大,高校思政工作的復雜性日趨提升,同時,思政課教師“多而不優、多而不強”的內部矛盾和問題不斷顯現。針對這些新形勢與新挑戰,思政課教師隊伍的建設必須要以“六個要”的總要求作為根本遵循,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圍繞著“知、懂、信、研、行”的全鏈條作為中心主軸,堅持問題導向意識,在實際工作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研究問題,推動形成思政教育學科優選、優育、優用的人才成長機制,持續提升隊伍建設質量和能力水平,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一、提升高校思政課教師能力水準的時代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曾反復強調,“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盵1]突出建設具有高度政治性、專業性、創造性、能夠“育人鑄魂”的高素質隊伍,是國家和全社會對于思政課教師這一群體的共同期待。另一方面,切實提高自身職業勝任力,也是高校思政課教師職業生涯發展的應有之義。這種外在與內在的共同期待,形成了推動思政課教師隊伍發展和能力提升的強大時代驅動力,也更彰顯了新時代對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的最新要求。

1.外在推動力方面。歸根結底是時代賦予了建強思政課教師隊伍的強大驅動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機遇與挑戰并存,黨和國家對這支隊伍賦予了神圣的使命。在政策驅動層面,是貫徹落實中央文件精神的要求。教育部出臺了《新時代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規定》,提出對思政課專職教師隊伍要“配齊建強”;在出臺的《普通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培養規劃(2019—2023年)》中則提出,要推動隊伍建設的整體水平提高與平衡發展,努力造就思政課領域的“名師大家”“領軍人才”“教學骨干”。這些政策文件都凸顯了新時代對高校思政課教師在“學識扎實、教學精湛、素質過硬”等方面的迫切需求。在戰略驅動層面,是強化高校思政課課程地位的要求。面對當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球范圍內,各種文化思潮既有著相互之間的交流交融,同時也日趨激烈交鋒,意識形態工作的挑戰十分巨大。而高校是黨和國家意識形態工作的前沿陣地,因此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的質量如何就是一個關乎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重大問題。思政課教師應當從中國式現代化偉大事業的全局出發,立足民族復興的宏大視角,勇擔職責使命,這就是推動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的強大戰略內驅力。在評價驅動層面,是做好教學科研質量監管的要求。高校思政課教師在教學質量與科研貢獻上的考核與評價是一個多元化的機制,能夠很好地發揮激勵導向作用。當前,高校思政課教師的評價指標是一個多要素的復雜系統,一般包括有學歷層次、教學質量、科研成果、社會服務成效、學生評價等方面。教學與科研兩大評價主軸上的量化考核情況,在客觀上能夠形成一種外在推動力,有效引導高校思政課教師在注重課堂教學、提升學歷層次、做好科研攻關、投身社會服務等方面展現更多作為,從而為持續拓寬高校思政課教師專業發展路徑提供充足的激勵與支持。

2.內在推動力方面。歸根結底是思政課教師群體自我價值追求的強大驅動力。勝任力是一個人承擔崗位職責的綜合能力,一般包括著學識、技能、價值觀、成就動機等元素,在具體工作中表現為對于職業的駕馭能力,同時勝任力中也包含著對于職業理想的追求。[2]在成就驅動層面,是自我特質與社會角色間的契合。自我特質是個人心理特征上典型性與穩定性的總體表現,具體包括著體質、氣質、人格、性格等先天性要素,也體現為個人的動機、興趣、價值取向、思想觀念等在社會化成長過程中逐漸塑造的個性特征。從遺傳學的角度說,個人的先天稟賦幾乎難以改變,其自身的個性特點一旦確立,便具有高度的穩定性,這些是決定和影響一個人勝任力水平的底層要素。職業探索與選擇的過程,是個人逐漸進行自我認知的過程,也是個人結合自身特點稟賦找尋并尊重先天特點的過程,這一個過程與自我的社會角色具有高度的匹配性。只有這樣,才能很好的實現高校思政課教師在自我認識過程中的意念內省與精神覺察。在價值驅動層面,是自我實現與社會認可的契合。根據經典的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自我價值的實現是人們對于需求的最高境界,也是人們生活中的終極愿景,人人都極度渴望自身的潛能得到有效激發,自我的價值能夠得到充分的認可。思政課教師將自身理性認同和情感共鳴,通過思政課教學的育人實踐有效落地,在完整的互動鏈條中實現自身政治認同的有效提升,滿足了個體和社會發展的需要,促進了共同發展。在使命驅動層面,是自我超越與境界升華的契合。人類總是對于人生的意義有著永恒不變的探尋追求,唯有樹立更高的理想信念、肩負更加重大使命,才能更好激發個人的內在潛能。心理學家馬斯洛在其“超人本心理學”理論中指出,人們的追求如果無法超越小我的境界,那就可能會迷失在追求狹隘幸福的自我小天地之中,一旦走向極端,便會充滿絕望與冷漠。因此,人們就需要大于自身的某種力量作為敬畏的對象,這就是使命。當人的使命意識覺醒時,就將會進入“無我”的大境界,從而實現自我超越。[3]因此,對美好生活和幸福人生的需要和追求,可以說就是高校思政課教師發展提升的內生驅動力。

二、高校思政課教師能力呈現的新特點

1.高校思政課教師善于利用信息網絡技術。當前,高校思政課教師普遍具備較高的信息技術素養,能夠緊密跟隨教學信息化轉型的需求,推動教學方法的改革與教學手段的調整優化。在這個背景下,高水平的數字素養成為衡量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指標。[4]信息時代的思政課教師需要具備精湛的信息技術能力,以有效地應對教育環境的變化。在這方面,新任思政課教師在精準的思政實踐中,已展現出出色的信息技術素養。他們在信息的采集整合、分析處理和綜合運用等方面展現出較高的能力水平。這些教師不僅熟悉數字獲取和數字交流,還能夠嫻熟地將數字資源轉化為有益的教學內容,賦予數字化的資源以實際的教育價值。此外,他們對于個性化教學和智慧化課堂等全新的思政課教育模式具有深刻的認知,能夠迅速掌握并熟練應用這些新興教學方法。

2.高校思政課教師擅長進行學理性闡釋。高校在思政課教師選聘準入的標準設置上都結合自身實際作出了明確的規定,高職院校以碩士研究生學歷為準入標準,大部分本科院校則以博士研究生學歷為準入標準,而一些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甚至要求入職者具備博士后研究經歷。專職思政課教師隊伍呈現的高學歷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思政課教師在學術研究和造詣方面精深程度的提升,體現了在自身專業領域內的學理性分析能力已達到較高水平,能夠深入闡釋和解析領域內的諸多問題。

3.高校思政課教師善于運用流行性話語。當前,我國專職思政課教師隊伍年輕化已經成為新任思政課教師群體的鮮明特點和隊伍發展新狀態。這些新任思政課教師能夠熟練運用多元數字媒介,例如微博、微信、B站、抖音、快手等,即能夠靈活地運用青年群體偏好的具有“新、變、簡、快”特征的網絡語言。這種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增強自身對青年群體話語的運用能力,并進一步增強教育教學的吸引力。

4.高校思政課教師擅長敏銳把握時事熱點。高校思政課教師受高學歷化、年輕化以及現代信息技術賦能教學成效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其知識視野、專業視野、國際視野和歷史視野更加廣泛開闊。他們熱衷于關注了解國內外時事熱點和重大事件,為思政課知識點的創新講授研究新思路、探索新方法,并對教學實效產生了積極影響。例如,他們能夠第一時間將“偉大建黨精神”“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黨的二十大報告”等核心內容融入所授課程,將“新冠疫情”“俄烏戰爭”等國際熱點時事融入到教學當中。在凸顯思政課教學的時效性過程中,這些能力的運用發揮著重要作用。

三、當前高校思政課教師能力存在的不足

1.高校思政課教師教學實踐能力有待提升。一是思政課教師面臨著教學內容轉化的挑戰。思政課的教學實踐可以從供需匹配的視角來理解,即教育者致力于傳授教育信息,以滿足受教育者在精神發展方面的需求,同時也要符合時代的期盼和要求,培養能夠適應時代需求的新時代棟梁之才。在教學過程中,高校思政課教師面臨著重要的困境,就是受專業學科研究模式的影響,難以將其所掌握的專業知識和科研經驗有效轉化為適用于課堂的教學內容。這個現象不僅在思想政治學科背景的教師中有所體現,在非思想政治學科背景的教師中同樣也存在。各門思政課的教學內容都包含和蘊藏著價值引導和知識內化的顯著特點。通過深入的邏輯引導,學生可以以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思辨方式審視國家建設發展的偉大成就和社會主義發展的曲折歷程,從而激勵他們將個人理想抱負自覺融入民族復興偉業中。這不僅是新時代大學生全面發展的需求,同時也契合思政課獨特的塑造學生政治素養、道德品質和文化自覺的培養目標。然而,思政課教師在實踐中面臨著一個共同的難題,即如何將教材中的文字信息和價值觀內容轉化為具有思想引領和價值引導作用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以全面展示教學內容的政治性、目的性、時代性和前瞻性。二是隨著高學歷化趨勢的興起,部分高校思政課教師片面專注于自身的研究領域。然而,當前存在一些問題。首先,一部分思政課教師的知識體系出現了狹隘化,他們的知識結構未能形成一個整體系統。其次,在新任教師中,即那些學科背景和研究方向與思政課教學需求相符的教師數量相對較少,這導致能夠精準對接思政課教學需求的教師數量不足。這也引發了一個問題,即面對“寬口徑、嚴基礎”的思政理論專業的人才培養要求,大部分教師處于偏差和落差的困境。這意味著,雖然要求他們在馬克思主義理論功底和專業基礎知識的通識性培養方面有所準備和儲備,但他們在實際情況下存在明顯不足,使得自身的知識未能形成一個有機整體,缺乏系統性。同時,思政課的特殊性要求教師必須具備鮮明的政治性、時代性、導向性和多領域信息集成的系統性。然而,由于部分思政課教師過于專注于自身研究方向,導致他們的知識結構單一,知識儲備不足,與思政課程的基本需求不相匹配。三是在一些思政課教師中,存在著因缺乏政治辨識力而導致的教學避責行為。思政課與其他專業課程存在明顯差異,其獨特之處在于其特別強調政治性和意識形態性。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思政課教師應具備“六個要”的核心素養,而其中最為關鍵的要素是“政治要強”。這就意味著思政課教師應當擁有鮮明的政治立場,具有強烈的政治思維,始終保持清醒的政治頭腦,擦亮“又紅又?!钡恼蔚咨?并且能夠具備精準的政治辨識力,旗幟鮮明地表達立場觀點。然而在一些情況下,特別是那些非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背景的轉專業或跨領域的新任思政課教師,在面對復雜問題時,可能會因為政治立場的界定和表達存在困難而選擇回避問題,以免觸及政治紅線,從而產生教學避責行為。此外,部分思政課教師可能會有意回避引發廣泛討論和輿論高峰的社會熱點事件和話題,或者僅限于表面涉及而不深入探討,難以以全面透徹的說理方式回答學生的疑慮。有些思政課教師為了避免錯誤解讀,可能只停留在概念和表面現象層面,而不去深入解析事物本質和內在邏輯,導致思政課教學的實際效果不太理想。

2.中青年教師學術能力弱,科研水平發展不均衡。普遍意義來講,思政課教師作為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工作者,應具備扎實的馬列主義理論功底,能夠將教學工作立足于大學生日常學習生活,同時要緊密關聯社會生活,讓學生具有代入感。作為思政工作專職工作者,要具備專業的學術研究能力,能夠與時俱進開展創新性研究。然而,現實中的思政課教師隊伍的專業學術水平與科研質量成果仍存在較大的差異性。特別是青年思政課教師受制于專業從事時間短、專業能力不足等因素,實際的科研與教學成果不足,尤其是在核心期刊、高層次學術期刊等相關學術成果稀缺,不少教師的學術成績還停留于博士研究生學習階段。教師科研成果中能夠達到思政相關專著的少之又少,絕大多數的著作仍然以普通省刊為主。多數思政課教師的科研課題以校級科研水平為主,能夠獲得省級及以上的科研成果不足。此外,思政的重點課題與項目主要集中于少數的重點院校,高校之間的科研能力與科研層次存在較大差距,思政科研發展存在明顯差異性與不均衡性。這也從側面反映出部分高校的思政課教師科研氛圍不足,科研意識有待提高,相關經費支持與科研政策支持需要進一步改善與提高。

3.思政教育發展的不均衡帶來中青年教師職業倦怠問題。隨著國家對高校思政課的大力支持與發展,思政課目前已成為高?;A性必修課程?,F實中,由于課程課時量大,面授群體學生數量多,課程教學往往通過“百人同上”的大班制教學形式進行。伴隨高等教育的不斷發展,思政課程的教學任務量不斷提升。鑒于思政課程具備培育主流意識形態,影響青年大學生思想養成與價值觀塑造的重要作用,社會、學校和家庭對其期望值與要求也在不斷提升。思政課程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人才培養要求的最有效實踐,課程的內容更新、時政的關聯度以及課程重點把握等要求都有別于普通專業課程,為此需要專職教師花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不斷地研究大綱要求,調整教材內容,在與時俱進的變化中開展教學活動,這些無形中給予任課教師更大壓力。同時,作為一名高校教師,需要不斷開展科研活動,努力符合職稱評審要求,并要考慮家庭生活等方面需求。工作的繁重與來自其他方面的負擔,都會對思政課教師的工作積極性造成影響。部分高校特別是理工科院校,對于思政課程的關注度和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等都未能作為學科建設的突破點,特別是思政課教師科研課題與項目申報、職級與職稱評定、教師待遇提升等事關教師切身利益的實際需求都未能夠及時關注,教師的職業歸屬感和自我認同度受到極大的損傷。個別教師產生了自我邊緣化的錯誤認知。少部分教師忽視思政課程教學質量,輕視教學過程存在的問題,職業態度需要進一步端正。此外,思政課程的理論性有別于其他專業課程,教師的知識創收能力與創收方式少于其他類型教師。工作量激增的壓力,職業地位的弱化,加上學術能力與科研水平等方面的不良影響,造成了思政課教師隊伍,特別是青年教師隊伍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職業倦怠,尤其是人才流失問題極大影響到隊伍建設的良性發展與隊伍穩定性。

四、加強高校思政課教師能力建設的對策與路徑

1.推進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持續發展。優化學科發展環境,加大隊伍建設力度,確保學科建設科學穩定向前發展,是加強學科建設的關鍵環節,也是實現思政課教師隊伍素質水平逐步提高,積極培養教學科研骨干與團隊的重要方式。不斷加強馬克思主義學科發展,開展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建設,將學科建設融入黨和國家發展大局,結合本校實際與學科建設情況,為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將專業課程協同思政課程全面發展,以內涵建設為核心,推動思政課程建設。[5]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要遵照“一崗雙能”“一身二任”的要求,優化管理體制機制,切實解決思政學科建設“兩張皮”的問題。提高學校領導班子對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建設的思想重視與管理能力,著力培養和建設一支政治素養強、科研水平高的思政課教師隊伍。加強思想政治教育,不斷提高學科理論水平,要求緊貼時代要求,將人才培養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實際,提高馬克思主義與思想政治教育等學科的碩士與博士研究生素養,打造一支師德師風優良、業務素養較高的思政課教師隊伍。不斷提升學科建設水平,促進思政教學成效,逐步解決思政課教師存在的問題。

2.提升思政課教師隊伍社會地位與認可度。黨和國家先后制定出臺關于加強和完善高校思政課教學和教師隊伍建設的相關政策文件,提出明確要求,反映出思政課的教學特殊性以及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性。作為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思政課教師擔負著堅守社會主義思想建設主陣地的重要職責,承擔著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主流思想的重要作用,工作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為此,需要在全社會逐步營造和培養重視思政課程、鼓勵思政課教師成長的良好輿論氛圍,逐步提升思政課與思政課教師的社會地位,讓全社會意識到思政課程的深遠意義,更好地維護思政課教師形象。高校對思想政治工作必須高度重視,要將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學校工作的重要內容,不斷提高思政課教師的教育地位,重視一線教師的思想狀況與心聲訴求,積極解決思政課教師在教學工作與日常生活方面的各類問題,對于特殊困難要給予更多幫助,努力為思政課教師在日常教學、科研活動、職稱評選等方面給予更多政策性傾斜,理解思政課教師的不容易處,通過各方面細致周到的工作更好地解決思政課教師的“后顧之慮”,調動思政課教師的工作熱情,幫助思政課教師安心工作,找到自我歸屬感,引導教師更好地投身于高校思政課程的教學中。只有高校從根本上重視思政課教學與隊伍建設,調動更多的人力物力,在思政學科的建設中給予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更大支持,才能保障思政課教師隊伍穩定有序、健康發展。

3.提高思政課教師的業務素養。打鐵還需自身硬,高校思政課教師要不斷夯實自身理論功底,通過深入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全面了解和掌握思政教育的理論體系結構,從而更好地為思政課教學質量提供保障。對于教學本身,思政課教師應努力提高思政課程教學水平,不斷改進教學手段,提升課程的教學吸引力,主動開展學習進修,逐步提高思政課程業務水平,積極向骨干教師與專業學者進行學習,不斷提高專業科研水平,將自身理論研究積極轉化為課程教學實踐,以學生教學反饋來持續改進教學成效,也為科研實踐提供更多素材,實現以科研帶動教學、以教學反饋科研。思政課教師要在日常教學與科研中完成知識積累,逐步具備全面的專業素養,不斷提高業務能力和水平,更好地跟進黨和國家的發展步伐,適應思政課程教學需求,努力提升教學能力。

4.增強思政課教師的創新能力。高校思政課是一門涉及馬克思主義完整理論體系的課程,課程內容多,知識體系廣。同時,思政理論體系也在伴隨時代的進步而不斷發展與完善,思政教學內容始終處于動態調整,伴隨教學實踐而不斷與時俱進,這無疑對高校思政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專業教師,思政課教師不能拘泥于既定的理論框架中,應時刻充實自身知識儲備,主動融入時代與國家發展實際,在實際教學中不斷創新性地提出與時俱進的新理念與新思路,來回應學生的思想困惑,從而豐富教學內容。此外,創新思政課程教學,要立足于思政教學的實際需求,扎實開展教學方法與授課技能的深入探究,研究出貼近學生實際、具備更深吸引力與感染力的教學方法,讓思政課程教學變得更加生動,教學成效更為明顯。在創新教學方法中更多聽取學生反饋,將學生滿意的授課方式方法更多地應用于實踐教學中,幫助思政課程更好地“入腦入心”,讓受眾學生做到“真聽真信”。廣大思政課教師要積極應對高校思政課程教學改革要求,主動作為,積極投身教學實踐,強化教學創新意識,提升自身業務素質,在實際教學中發現新問題,不斷總結教學經驗,逐步總結和提出教學新思路與新觀點,最終應用于思政課程的教學實踐,實現學以致用、教學相長。

猜你喜歡
教師隊伍思政課程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無機化學》課程教學改革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數字圖像處理課程混合式教學改革與探索
務實求真的長春高新第二實驗教師隊伍
尚德學校的教師隊伍建設
軟件設計與開發實踐課程探索與實踐
當前高校青年教師隊伍建設思考
為什么要學習HAA課程?
思政課“需求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