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體育與健康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2023-02-24 13:38敖華君
名師在線·中旬刊 2023年12期
關鍵詞:初中體育與健康實踐策略心理健康教育

摘 要:心理健康是未來人才必須具備的素質,心理健康教育理應融入各學科教學中。體育與健康學科在增強學生體質和提升學生運動能力方面的作用有目共睹。然而,體育對學生心理健康的積極影響卻未能得到充分的重視,導致教學實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不理想?;诖?,文章從體育與健康學科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出發,著重探討了初中體育與健康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希望能夠助力學生健康成長。

關鍵詞:初中體育與健康;心理健康教育;實踐策略

中圖分類號:G44?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7-1737(2023)35-0082-03

隨著社會的發展,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愈加受到人們的重視。處于心理發展關鍵階段的初中生卻在多種元素的影響下出現了種種心理問題。針對此情況,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提出堅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

要求教師融合育體與育心及體育與健康,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教師在體育與健康學科教學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幫助初中生形成良好心理品質,塑造健康心理。然而,部分初中體育教師未能準確認知體育與健康學科的心理健康教育作用,在教學中單一地進行體育訓練,這不僅有違《課程標準》要求,還可能導致一些學生出現心理問題[1]。在《課程標準》的指導下,初中體育教師應采用恰當的策略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體育與健康教學實踐中,切實改變體育與健康教學現狀,實現其育人價值。

一、體育與健康學科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一)有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

在體育運動過程中,每個學生都可以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地展現自我。在體育運動中,學生的能力和素質高低都可以顯現出來,并主動與他人比較,發現彼此的優點和不足,從而建立正確的自我認知。在正確自我認知的基礎上,學生會在體育運動過程中不斷進行自我反思,發現自己存在的各種問題,采用多樣的方式改正,不斷提升自我,發展各種能力,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

體育運動項目大都具有緊張和激烈的特點,很容易使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遇到諸多困難。在堅持參與體育項目的過程中,學生不但可以扎實掌握體育運動技巧,提高體育運動技能水平,還可以潛移默化地磨煉意志品質,形成勇敢堅強和吃苦耐勞的美好精神。此外,學生在參與體育運動項目的過程中,還可以與其他成員合作解決各種問題,形成謙虛謹慎和團結友愛的心理品質。

(二)有助于緩解學生過重的學習壓力

現階段,大部分初中生面臨著過重的學習壓力,普遍感到壓抑。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很容易產生心理疾病。我國著名心理學家陳仲庚先生認為,身體鍛煉有助于個體緩解心理壓力。有學者將體育與健康學科視為“緩沖器”,認為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應激事件帶給個體的緊張程度。由此可見,體育與健康學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學生緩解過重的學習壓力。

(三)有助于學生自主解決心理問題

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是體育與健康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參與體育與健康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了解影響心理健康的元素、心理健康的標志、心理疾病的類型及其成因、心理疾病的“治療”方法等。在良好認知的支撐下,學生可以審視自我,及時發現自身存在的心理問題,對癥下藥,切實解決心理問題。學生也可以在發現問題后,主動向他人尋求幫助。在不斷解決心理問題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實現心理健康發展。

(四)有助于提升學生社會性發展水平

體育與健康學科以集體教學為主。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與同伴、教師進行互動,著力探究動作技巧、運動技能和競賽方法等。通過不斷的互動,學生可以建立積極的學習情感,學會與他人合作,增強社會交往能力。

從社會文化角度來看,體育與健康教學中的體育游戲和體育競賽等其實是對社會生產和社會生活的模

擬[2]。在體驗種種活動的過程中,學生會獲得成功與失敗、歡樂與痛苦、順利與挫折等體驗。面對各種體驗,學生需要做出相應的反應。學生的反應正是其對社會生活的認知反應,即社會性反應。教師應時刻關注學生的這種反應,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使他們建立正確的社會認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初中體育與健康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更新傳統的教育觀念

教育觀念是教師進行教學實踐的指導。傳統的體育與健康教學缺少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原因之一是教師的教育觀念陳舊。在陳舊教育觀念的影響下,教師往往將體育項目的運動技巧和提高學生的運動成績、增強學生的體質等作為教學重點,忽視學生在學習、運動過程中的心理表現[3]。要想有效地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就要更新教育觀念,樹立身心和諧發展觀。

具體地,在體育與健康學科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將學生視為身心整體發展的個體,既不能孤立地實施體育教學,也不能孤立地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學生的身心發展具有內在統一性,不可分割。體育運動是學生塑造健康心理的助力,而健康的心理可以推動學生積極地體驗體育運動。在積極體驗體育運動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克服種種困難,解決各種問題,扎實掌握運動技巧和技能,提高身體素質,磨煉意志品質,

進入良好的身心發展狀態,實現身心健康發展。因此,

教師應在身心和諧發展觀的指引下,將體育運動作為教學手段,將身心健康發展作為教學目的,促進學生身心和諧發展。

(二)挖掘心理健康教育元素

體育與健康學科的重點內容是體育運動和體育比賽。這兩項內容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承載。教師應在身心和諧發展觀的指引下,剖析體育運動和體育比賽,挖掘相應的心理健康教育元素,夯實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礎。

1.挖掘體育運動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元素

初中體育與健康中的體育運動主要有體操運動、田徑運動、球類運動等。不同的體育運動由不同的運動項目構成,不同的運動項目中隱藏著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元素[4]。這需要教師深入剖析運動項目,挖掘相關心理健康教育元素。

以“田徑運動中的耐力性項目”為例,耐力性項目主要有1500米跑和3000米跑。這些項目均要求學生具備良好的體能和頑強的意志品質。當意志較薄弱時,學生即使有良好的體能,也很難堅持跑完全程。然而,在頑強的意志品質的支撐下,學生可以彰顯自身優勢,堅持跑完全程。一些體能不好的學生甚至也會咬牙堅持,克服種種困難,提升體能?;诖?,教師可以挖掘耐力性項目的心理健康教育元素——意志品質,組織多樣的和趣味性的耐力性運動項目,讓學生在親身體驗的過程中磨煉意志品質。

2.挖掘體育比賽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元素

體育比賽是體育與健康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效的體育比賽不但可以使學生鞏固體育動作技巧和技能,提升體能,還可以使學生建立規則意識,

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增強團隊合作能力,塑造健康心理[5]。教師應剖析體育比賽,從不同角度挖掘心理健康教育元素。

以“比賽規則”為例,正所謂“沒有規則,不成方圓”,任何一項體育比賽都有特定的規則。比賽規則具有約束作用,可以使學生在體驗比賽的過程中踐行良好行為,學會遵守規則。教師要引導學生展現出超強的情緒控制能力,最大限度地約束自我,減少不良行為,遵守比賽規則,提高情緒控制能力。通過剖析比賽規則,教師可以挖掘心理健康教育元素——規則意識和情緒控制的能力。之后,教師可以比賽規則為切入點,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再以“團隊配合”為例,團隊配合是學生參與體育比賽的主要形式。在參與體育比賽的過程中,學生可以與團隊成員商討戰術,分析戰術變化,有效配合,

增強集體意識,提升合作能力。此外,在緊張的比賽過程中,一些成員可能會出現不良行為。為保證比賽順利進行,學生需要控制自己的情緒,心平氣和地與本隊成員溝通,共同探尋改進不良行為的方法。如此,

學生可以學會調節情緒,建構和諧的人際關系,提升社會性發展水平。因此,通過剖析體育比賽中的團隊配合,教師可以挖掘心理健康教育元素,即集體意識、合作能力和情緒調控能力。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可以此為重點,聯系教學需要,有針對性地設計體育競賽活動,讓學生在親身體驗的過程中塑造健康心理。

(三)靈活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1.講授心理健康知識

豐富的心理健康知識是塑造學生健康心理的保障。在體育與健康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教材和網絡等搜集貼合學生心理發展特點及規律的心理健康知識,利用課前、課中或課后時機,為學生講授。

以“人際關系”為例,初中是學生建立和諧人際關系的關鍵階段,也是學生較容易產生人際矛盾的階段。教師可以初中生為對象,收集相關的人際關系信息,如和諧的人際關系的特點、初中階段最容易產生的人際矛盾及其成因等。在教學之初,教師可以利用五六分鐘的時間,配合課件講授,使學生建立初步認知。在后續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關注學生的人際交往情況,發現問題,引導學生遷移知識,探尋解決對策。在此過程中,教師還可以有針對性地給予學生指導,強化學生認知。

2.組織趣味活動

組織趣味活動是體育與健康教學的重頭戲,也是學生塑造健康心理的重要途徑。教師應圍繞挖掘出的心理健康教育元素,有針對性地組織趣味活動,讓學生在親身體驗的過程中受到良好熏陶。

以“體操”為例,教師挖掘出了心理健康教育元素——緩解學生過重的學習壓力。體操是一種配樂舞動身體的活動。在舒緩或動感十足的音樂的環境中,學生會建立積極的情感,舞動身體,沉浸其中,暫時忘卻學習煩惱。教師可以摒棄傳統的說教,借助音樂增強體操教學的趣味性。具體地,在開展體操教學之初,

教師可以播放音樂,讓學生伴隨音樂舞動身體,建立積極的情感,同時做好熱身,進入體操學習中。在體操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依據學生的學情,播放相應的音樂,讓學生遷移已有認知,掌握體操動作技巧,提高技能水平,同時緩解過重的學習壓力。

3.開展體育比賽

《課程標準》提倡“教會、勤練、常賽”,注重“學、練、賽”一體化教學。體育比賽是學生塑造健康心理的助力。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依據學生的學情,

有針對性地開展體育比賽活動,讓學生在鞏固所學的同時提升心理健康程度。

以“原地單手投籃”為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先后引導學生探究徒手原地單手肩上投籃和持球原地單手肩上投籃?;趯W生的學、練情況,教師可以組織投籃比賽。在比賽中,教師可以按照學生的差異將他們劃分為四個不同的小組,要求各組將籃球工具箱作為籃筐,進行不同距離的投籃。為了取得比賽勝利,各組成員在比賽前會進行比賽動機、積極情緒的心理準備,嚴格遵守比賽規則,并最大限度地彰顯自身潛能。如此一來,學生可以掌握原地單手肩上投籃技巧,提高命中率,同時增強集體意識和規則意識,

培養公平競爭心理。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心理健康教育是體育與健康學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師應在正確認知體育與健康學科心理健康教育作用的基礎上,以身心和諧發展觀為指導,著力挖掘體育運動和體育比賽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元素,并聯系教學需要,組織心理健康教育知識講授活動、體育運動和體育比賽等,切實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其中,讓學生建立正確的身心認知,塑造健康的心理。

參考文獻

劉勝婷.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初中體育課程的現實困境與對策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23.

薛茹.初中體育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J].教師,2022(33):69-71.

龔海勇.初中體育滲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J].田徑,2022(9):61-63.

趙鵬文.新課改下如何落實初中體育心理健康教育[J].求知導刊,2022(8):123-125.

任俊亭.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的滲透[J].天津教育,2021(31):65-66.

作者簡介:敖華君(1983.7-),男,土家族,貴州德江人,任教于遵義師范學院附屬實驗學校,一級教師,本科學歷,曾在銅仁市初中體育與健康優質課評選活動中榮獲二等獎。

猜你喜歡
初中體育與健康實踐策略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體育與健康課堂組織之我見
構建高效初中體育與健康課堂的幾點看法
淺談提高初中生牢記英語單詞的實踐教學策略
淺析初中體育與健康
幼兒園藝術整合活動的實踐策略研究
高級英語課程提升學生人文素養實踐策略研究
淺析新形勢下的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政教育的融合
簡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
試分析高中班主任班級管理中用心管理的實踐
基于移動互聯網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